武当三丰太极拳


一、松柔舒展连贯串|武当三丰太极拳





此项要求是内丹术和太极拳内功的共同基本点。松、静功 内丹须放松,太极拳无论架式还是内功均要松。柔活圆润,既 是内丹术和太极拳的练功后的体态表现,也是动作中的起码要 求。内丹只有在松柔之基础上,动意、行气,让精、气、神顺 意自然地结丹,太极拳只有这样才血气通畅,反之,全身僵硬 气血受阻,经络不通,呼吸则不畅c太极拳要求全身松柔,一 ? 松到底,动作才会舒展,不疾不徐,转换要求,均匀连贯,绵 绵不断,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毋使有断续处”。绝大多数 三 动作都是圆的运动,力求圆润丰富,“毋使有凹凸处”。“柔 过气,刚落点”,在定势时有似停非停、外动停而内意不断的 极!短暂一顿,即折叠处,微有张意吐心,此时意念到,气血也 *至k这样一张一弛,缓活连贯,有助于神经末梢的运动扩张,



增加血流量,内丹之打坐与太极之柔动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功 力。




第五,立身中正头顶悬



老子云:“清静为天下正” “以正治国”;孟子云:“养 吾浩然正气”。儒日执中,道日守中,释日虚中。“中”是三 教圣人之心法,修养性命”只在中间颠倒颠”(张三丰《无根 树》)o “大道从中字入门”(张三丰《道言浅近说》)0为中 为正,则直,不弯曲,不倾斜。内丹术调形要中正,文武火要 在中。“拳从心中起,落在鼻心中”。立身中正,虚领顶劲, 不前俯后仰,不偏不倚,不扭膀,不掉胯,节节虚灵贯通,上 下自然成直。无论行拳、打坐、站桩,无不要求上自百会穴, 下至会阴穴,前以鼻尖肚脐,后以尾闾脊椎,虚虚对准成一条 直线,如此方能一气贯穿。所以拳经有:“尾闾中正神贯顶, 满身轻到顶头悬” “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等。



3 .相似的内炼法诀



内丹术虽丹经千万,但故设迷障,隐晦所秘,真诀难寻。 喻代再多,也不过人体内炼要素和炼养阶次。通常所言内炼要 素,多按“药物、鼎炉、火候”三者为主要而已(少数也把玄 关算其一)。



太 极 拳 :与 ;道数 概 论太 极 拳 :与 ;道数 概 论①药物:指“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玉皇心印经》)。 精、气、神三者在丹经中代号特多,达几十种,还分内药:先 天至精,虚无元气,不坏元神;外药:交感之精,呼吸之气, 思虑之神。



太 极 拳 :与 ;道



数 概 论



太 极 拳 :与 ;道



数 概 论



②鼎炉:通常讲下丹田为炉,头顶泥丸宫为大鼎,中丹田 黄庭为小鼎,三丹田在内炼中各有所司,下丹田主精,中丹田 主气,上丹田主神。



③火候:内丹以神的运用为火(即意的把握),以运火退符 的时刻和数量为“候”,实际上是运练功夫。内丹修炼家们通



常将人体运行的节律与天地自然节律加以对照,有的借用周易 卦象原理,来分述其火候进程,甚为复杂,但同时也结合人体 内炼的具体情况,讲求灵活运用。太极拳家把内丹和经络穴位 相结合,以意行气地运练,用感觉、境界和极限规位来衡量, 其火候不及内丹严密,但也是“圣人传药不传火”。



内丹修炼的阶次,首推开内丹学说于图像模式的陈技老 祖。他是五代末宋初人,是继陶弘景、司马承祯之后的卓越道 士、学者。陈技精究数理,将其发扬光大,结合内丹学说,务 穷性命根源,奠定了易道即是圣道,圣道即是仙道,使众皆能 窥玄妙的“圣人之易”,归根于易学思想“穷理尽性,乃至于 命”的性命学说,成立了易学史上的神仙思想。他将易学与内 炼养生紧密结合起来,融合早期道教的经典老子《道德经》、 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以及钟吕著《灵宝毕法》中阴阳之 道,取坎填离的修炼方法,他用《太极图》的变化混合于先天 八卦图的主导思想,以宇宙生成论说明人体内炼“即吾身未生 以前之面目”,这样,就造就了他代表修炼模式的《无极图》 内容及思想。《无极图》包含了奥妙的哲理精髓,揉和了浓厚 的学术思想和修炼法则。陈拎将亲身实践炼养、不同层次的内 炼反应归根于五个阶段。《无极图》的传出,并活用在道教炼 养方面,对内丹学因其形象易懂而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有人 提出太极拳几层功夫实际上就是太极拳内功的几个阶次,即





浏览19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