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状态中有“点”
先辈太极拳太师为我们开辟了太微拳学的天地,这是先贤绐 我们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需嬰我们认真的继承和发展。当代 太极拳大师在一生的教学实践中,对太微拳学有所悟道,在发展 太极拳运动的道路上,又一次指点迷津,使我们健康向前有可能 行于大道。
我们进行太微拳学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如果太极拳人都注 重太微拳学的研究,就会将太极拳的总体水平提高一步,上升到 新的层次。因为太极拳人具有点的感觉后,他的功夫就不是一般 水平,首先松柔功夫修炼应超出一般,具体说,他要达到空松腰 胯的层次。因为太微拳学拒绝本力,不喜拙力,拳人松开九大关 节,周身松柔,身上有可能出现太微点。
科学的太微拳学
在太极拳经典中,有“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以此两句拳论,试将太极拳分 为四乘功夫,即“轻炅”为初乘,“着熟”为下乘,“懂劲”为中 乘,“神明”为上乘功夫。从社会实践透析,盘拳能到初乘也是 不容易的。初乘功夫的修炼者身上,手脚肢体的本力退得比较干 净,盘拳朽轻灵感,外人看着协调,整体动态运行上下相随,到 下乘展次,盘拳着熟脚下步幅有准,方向方位准确能做到立身中 正,外人看r已经很舒服了。到中乘功夫,身上应该有“点”的 感觉。
太极拳修炼不是学校式,同年龄,同级别;也不是多少公斤 级在多少公斤级内比赛;也不能算年头,练几年拳到几乘功夫, 熬到年限领一张上乘证书,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也不同于大专院 校,同一年龄在同一级别上课,在什么分数线上,一刀齐全部 升班。
太极拳是艺术,跟任何门类的技艺相似,文化修养不同差异 很大,不同的文化层次,对太极拳学的理解不同,所达到的层次 不同。在一个太极拳班里学拳的文化水平不等,同班同学中有大 专以上文化程度者也许有专家教授,同学中有工人或者还有家庭 妇女他们虽然都经过培训,结果绝不相同,这是不同文化修养 者对太极拳拳艺有不同层次的理解和收获。但对太极拳学的检 验,轻灵就不是拙笨,着熟一看便知,中乘层次者不但理论可以 讲明白,理性知识升华成感性知识,凡能讲出的理论,身上都能 反映出来,已经达到“身知”“体悟”的境界。
谈到太微拳学的修炼,先要认识理解太微点的存在和运用。 如果你和你的老师从来没有听说过,也没有看到具有太微点功夫 的人,乂从何谈修炼呢?当你接触太微拳学的理论后,先要去 悟,“其大无外”的“外”,再去悟“其小无内”的“小”,小到 无内,小到退藏于“密' 小到看不见。
太极拳讲究先求开展,这很好理解都能做得到,将拳架打大便是.尽管理解偏颇拳势大就对了一半。呵足,紧凑就不好理 解,操作有难度,哪位拳师能说明白拳架小,小到什么程度是为 紧凑,你达不到“其小无内”就萣不对□而紧凑并没有标准,这 就足我扪要研究的太微拳学的课题:坷以举例说明紧凑,如两人 放对较技,双方一接触,一方脚下飘浮,被吸令起来。在拿起来 尚未发放出去的一瞬间,这便是太微拳学。
双方接触,一方便被拿起来,这是一项大学问,仅一个 “拿”字+能概全,不去研究太微拳科学,是说不清楚的。如果 引申展汗议论,其实在双方末接触之前,一方早巳被拿件,他并 不知道他早已进人对方的太极功夫圈内,被对方收人“其小无 内”的内中。试问双方每人体重一百多斤,说什么双方手一接触 仅仅是一接触而已,一百多斤便飘浮而起,并未见对方有硬拉搂 抱之动作。被拿起者只觉脚下飘浮,头重脚轻呼吸不爽,手中没 有任何拐棍可扶,舒舒服服飘浮而起,即使被发放出去周身从里 到外也没有不适之感。
将科学的太微拳简单地说成点,远远没有能够悟到先贤对太 微拳学研究的成果。和“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小 无内”的理论不相吻合。我们对太微拳学的认识和理解尚达不到 先贤的层次。
五、太微拳学的运用
任何科学都是为人类服务的,太微拳学也不例外。研究太微 拳学是研究微小运动在身体内部的变化和反映,身体中的细胞、 脑细胞、血液中的红白血球都是以小巧在人体中主宰着生命运 动。太微拳学是太极拳的细胞,在拳中起着内部运化阴阳变动而 积极运动着,对太极拳爱好者的健康起着支柱栋梁作用。人类获得健康以后,什么伟业不能建立。
我们认识和研究太微拳学,就要修炼和运用他,为了将太微 拳学说得清楚,讲得明白,试以太微点解析在技缶中的运用,以 说明“点”是看得见、摸得着,学有方法练有目标也不难操作便 于把握和运用。
以小打大
双方较技,一方被一方的双手攥住一只小臂,这是二打一, 是集中优势兵力以多胜少,以大打小的战术,是优势◦一方单臂 受制,以一御二,立身也不中正是被动势,是劣势。被动者想以 本力以技巧去挣脱受制的小臂是困难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这 里含有太极拳技击的中正学,或者叫抡中的学术和战术。制人者 立身屮正,双手钳制住对方小臂,被钳制方身侧偏斜,处于不利 状态。
欲破解小臂受制转危为安,用力用着解困都有难度,而太极 拳规范是用意不用力,此处用力是败招有悖于太极阴阳学说。用 力用招不可,那么用何种招法解脱困境呢?欲解脱困境,就须求 助于太微点之作用。
被对方双手钳制住的小臂,就其接触部位,术语称为接触 点。双手不将手掌计算在内,十指钳制小臂就是十个接触点,如 果算上指根接触点更多。松开九个“点”留下一个“点”,顺势 舒展走外弧形线,意念已经绕到对方的身后,此时,双方态势已 经起了极大变化,劣势者已经化解了九个接触点,以一只小臂打 对方一个点,从劣势转为优势,从被动变为主动,以一打二,以 小胜大解脱困境。
以点打面
太微点的运用有令人兴奋的奇妙之处。
凡太极拳修炼者,为了得到性命双修都在努力进修以期达到 体悟太极拳之真谛。拳论早在几百年前就告诫后人“斯技旁门甚 多'有正门就会有旁门,不走正门便会人旁门,是不以意志为 转移的。对太极拳有什么认识和理解便会人什么门,拉也拉不回 来。少见太极拳修炼者有走火人魔者,在神经病院找不到练太极 拳的患者。这并不表明太极拳人都入了正门修大道。社会上多 见,太极拳者多不练或不会练太极拳,每天几个人聚集在一起 “推手'此项运动全民健身无可厚非,动则身体受益,如果谈到 修炼太极功夫,推来推去不会有大出息。跟太微拳学也根本不沾 边儿。
太微拳学胎生于太极拳循规蹈矩的修炼,从太极拳的阴阳相 济中修炼,身上渐渐退掉本力,体悟到松柔功夫,才有可能在身 上出现“点'太极功夫修炼到中上乘,人体结构起到质的变化, 体能大大改变,身上有了松空之感,太极点自然出现在你的身 上。从太极技击讲开去,太极技击不是硬碰硬;也不是软对软, 是运用太微拳学的阴阳变化,以微小对付强大来势,仍然是以小 打大、以点打面。
为了便于理解以点打面,是不是可以用锥子尖来形容呢?老 辈妇女在层层布片粘合在一起的厚硬的鞋底上纳线,也就是纳鞋 底。这种鞋底,十分厚硬,聪明的大嫂大妈们先用锥子扎一个眼 然后引针穿线。锥尖虽细尖,但浑身的力量集中到锥尖,硬厚的 鞋底抵挡不住锥尖。这小小的锥子尖,正是以点打面取得胜利。
锥尖力大无穷,难以阻挡,我们通过修炼身上手t产生了锥 尖力或者周身四肢,摸到哪个部位,哪个部位便有一个锥尖,你
根本无需再去用力,根本无需再去施以技巧,根本无需再用招法 与人较量,这便是太极技击中“以静制动,后发先制”点的神奇 妙用。
在太极拳技击中,有吋能以点打面,只宥以点打面可称为太 极技击艺术,以点打面的本质也是以点打点。
浏览83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