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有幸见到过京城两位太极拳巨人,吴图南、杨禹廷老前 辈,聆听过他们讲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从中悟出一些浅显的太极 技击道理。归纳出太极技击有以下几种打法。

以心行意,用意不用力

技击是练家多年修炼的综合功夫,是修炼者从脚到手,从脚 到顶的完整一气,浑圆一体的功夫。体能状态,放松周身从脚到 手,松开九大关节且要做到节节贯串。祌、意、气十分平静,安 静得以心行意,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以气运身。通俗地讲,用 脚呼吸达全身迖四梢。从理论研究是“胸腹松净气腾然“意气

须换得灵,能呼吸,然后能灵活。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 骨,内固精神,外示安舒,这是大学生的课程。

身:具备了 “内固精神外示安静'已经做好了技击的准备。 技击最忌三动即动意、主动、妄动。如果有三动,我们前面说的 都等于零,身上什么都没有了,只有散乱挨打对方进攻,你只 管自己站好,安排好自己,不动丝毫,他的进攻为无效,遇空松 之体,只有跌出,无胜路可寻。太极技击是用意,不是用力,用 力则败,用力则亡,用力前功尽弃。

以静制动,以虚待实,后发先制

以静制动,不是随便站在那里等人来再伸手接应。笔者在 《松功篇》中的“无极状态”,一节里将“净”,誉为太极拳的最 髙境界,心神意念的“静”也是相当髙的境界其实,修炼太极 拳的最高境界,就是将周身上下体能要松空,肢体能达到净,内 外双修的净和静.

以静制动的“静'是指精神,心神意念,是看不到摸不着, 但可以感觉到的气质。这个“静”,也指外形,周身肢体的净, 身上手脚松得很净,手上干净,还要由练家根据自己多年修炼的 功夫,安排自己,自己去体会。静与净到哪个层次说哪个层次的 话□如果笔者话解静与净的状态从内修体会,经络活跃,血管畅 顺,脊椎有胀热感,每个大关节虚灵,顶上有种虚灵的精神,使 你有挺拔感,周身浑圆一体有腾虚之感。周身皮肤似像一个向外 充气的球,或似撑开的伞。

静下来之后,周围形成半米至一米直径的“场'这个场, 就是圈内练家常说的“太极圈”,功夫层次髙,周身松柔透空者 的场直径还要大一些。对将要进人这个“场”的入影响颇大。对 方有胸闷,头不爽,脚下不稳,觉得面前有一道看不见的“透明

隔板'行阻力迈步困难。如果想向“静”进攻,还未发力,已 被拿起,飘浮而被击出去。


  1. 以柔克刚,化中有打


“以柔克刚” 一语,是武术的术语,广为人知。在工农兵、 商贸、行政、文化、科技、医学、外交等各个阶层人士中,无人 不知它的词义和用法,且运用自如。

在太极拳技击运用中是较髙层功夫的修炼者能运用自如,一 般层次的练家不好把握,也许有人不解其意‘以柔克刚”的技 法,在太极拳的技击运用,是无形无象,不是躲闪。体能状态与 以静制动相同,没有空松的肢体,难以驾驭和运用以柔克刚。如 攻击者向甲胸部扑来,甲的胸部空松,准确的说是全身透空反映 在胸的局部运用。对方扑空了一口气丢下,正欲吸气,由阳式变 阴式后撤时,甲以意,即神、意、气三合一趁势而去他的后方, 不费分毫之劲,彼自跌出。这是太极拳阴阳变化之理并不神奇。 可惜一般练家不知此理,层次髙一点的后撤半步再顺势发他而 出,次之,接住对方来势,实实在在给对方当一根拐棍,于是二 人顶绞在一起。练家应从第一个战例中,吸取自己需要的养分。

体能状态达到全身透空者,能以松空化解来力,能运用,用 意不用力,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这种状态的修炼者已达到较髙 层次的松空功夫。以传统的说法,他;n已经达到“身上明白”的 境界。所谓“身上明白”,不是心脑^白,更不是说理明白,而 是太极松柔功夫在身上的反映。

关于“身上明白'传统称谓为“身知”、“体悟”。达到这个 境界的拳家并不多见。他们经过多年的苦修、酷炼在太极阴阳变 化中,认识再认识,理解再理解,实践再实践,反复实践。经过 长期而痛苦的修炼,跨越阴阳,虚实,开合、轻灵、中正安舒,

用意不用力,虚实变转,八门五步十三势、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的不偏不倚,忽隐忽现的腾虚阶段,将心神意念修炼得安安静 静。将周身肢体大小关节修炼得空松虚净。身体练空了,手练空 了,“艾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止是“身上 明白”的状态,与拳论中的“妙手空空”,《授秘歌》中的“无形 无象,全体透空”先贤的明示相合。

浏览76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