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劲法。常用 于太极拳教学实践中。是功夫较深 者为了使对方对于劲力变化有实际 的体验,有意识地提供相对明显的 劲力施于对方,并引导其逐步做出
正确反应的方法。其法如给婴儿喂 奶,故名“喂劲二
【温县】著名太极拳之乡。陈 式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所在地。现 在每年都举办“温县国际太极拳研 讨会” c每年接待大量国内外太极 拳学习者。
【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周期 性重要太极拳活动。因举办地在中 国河南省温县,故名。1992年举行 首届,至1994年已连续举办3届, 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海内外太极 拳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活动的主 要内容包括:太极拳学术交流、各式 太极拳及太极拳器械比赛、太极拳 技术表演与观摩、太极拳培训等。 相继有日本、韩国、美国、法国、西班 牙、新加坡等国的武术组织参加了 该活动。
]问答劲】太极拳劲力方法。 以我之劲试探对方为问,对方做出 相应的反应为“答”(有时不反应也 『种“答不断进行这种“交 流”,提高灵敏度,作出最佳处理。
【问劲)太极拳内劲法。是一 种试探对方劲力结构或引诱对方做 出错误劲力反应的方法。太极拳崇 尚以柔克刚,后发制人,故问劲乃实 中含虚,但作为进攻的先导手段,又 于虚中寓实。故问劲的高级阶段便 亦虚亦实,随曲就伸,如水银泻地, 无僵着处,有空灵意。太极拳推手 中,问劲往往与其它劲法融为一体, 或灵活转化,综合运用。
【窝底炮】陈式太极拳式之 一。为陈式二路太极拳中的动作。 也称“窝里炮,右拳由下向上,以 拳背向右前击出,同时左拳配合向 左后逆缠至左腰侧放劲。重心前 移,右腿向前压出,左足随之跟进。 如图。
窝底炮
【翁福噬)(1931 ~ )吴式 太极拳家。辽宁辽阳人。满族o曾 向高紫云、张董僧学习太极拳,1956 年从师于杨禹廷。长期致力于太极 拳的研究与普及工作。为北京吴式 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吴爱绅】即“吴鉴泉,见该 条目。
【吴鉴泉】(1870?1%2)著名 太极拳家,“吴式太极拳”创始人。 又名爱绅。河北大兴人。满族。为 太极拳家全佑之子。幼承家学,随 父习拳,并有独到悟创。其拳架以 柔化为主,端庄祥和,自然流畅。在 推手中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不丢不 顶,如水赋形,引进落实,体现出力 量的艺术境地。经进一步对家传套 路的改造,形成吴式太极拳的基本 形态,向社会公开传授。曾任教于 北京体育研究社。其女吴英华,婿 马岳梁皆为当世太极名家。
【吴普】(约149~250)三国时 著名养生家。华佗弟子。广陵(今 江苏江都)人。长期跟随华佗学医、 行医,并将所习五禽戏传授后人,使 之广为流传。《华佗别传》中载:“吴 普从佗学,微得其方。魏明亮呼之, 使为五禽戏,普以年老,手足不能相 及,粗以其法语诸医。普今年将九 十,耳不聋,目不冥,牙齿完坚,饮食 无损「著有《吴普本草》六卷。
【《吴氏简化太极拳》】吴式太 极拳专著C由王力泉、王辉璞编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出版。
该书主要介绍作者依杨禹廷、王茂 斋等前辈所传老架吴式太极拳删编 而成的简化三十七势套路。第一章 为“吴氏太极拳的由来及特点”;第 二章为“太极拳的基本要领”,讲解 太极拳基本动作的十三个规则及太 极拳桩步练法;第三章为三十七式 图解,每式包括“命名释义”、“动 作”、“感觉”几个部分悌四章为“吴 氏太极拳推手术”;第五章为“太极 拳古典理论白话释义”。全书14.6 万字,200幅照片图解。
【吴式太极拳】中国太极拳主 要流派之一。清代武术家吴全佑对 其所习杨式太极拳功架进行改造、 衍化,后又经其子吴鉴泉进一步修
吴式太极拳
整、润营,形成“吴式太极拳”。功架 紧凑,松静自然,轻灵圆活,动作连 贯,推手具有手法严密、细腻绵柔等 特点。有多种器械练习套路如太极 剑、太极刀、太极十三枪、太极二十 四枪、扎四枪、粘杆、太极对剑等。 如图。
浏览56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