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系列规定套路--螳螂拳


一、第一节螳螂拳的源流|中国武术系列规定套路--螳螂拳





螳螂拳相传为明末清初山东即墨人王郎所创,王郎自幼习 武,曾与人较技比武,因败而归,在回乡途中见螳螂捕蝉而受启 发。他根据螳螂灵敏而快速的动作创编了螳螂拳。螳螂拳经过数



百年的演变与发展,在山东胶东烟台地区逐步形成了梅花螳螂 拳(或称太极梅花螳螂拳)、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拳)、六合 螳螂拳三大流派。人们将流传于莱阳、海阳、牟平、福山、蓬莱、黄 县等地经李秉霄、赵珠、梁学香、姜化龙、郝连玉、宋子德等传递 芝



的一脉技艺为代表的称为梅花螳螂拳。在民国时期,胶东各县国



术馆许多以教梅花螳螂为主,一时极为盛行。由于胶东商人居



多,螳螂拳不断传于各大商埠,如青岛、上海、广东,以及东北的 大连、丹东、营口、哈尔滨、沈阳等地。梅花螳螂拳的名称取意于 地



拳法紧凑,一气呵成的几个动作似朵朵梅花而得名。人们将流传 于烟台、福山、威海等地经李子占、王云生、范旭东、林景山、罗光 玉等人传递的一脉技艺为代表的称为七星螳螂。七星螳螂取意







中国武术系列规定套路中国武术系列规定套路于动作中的七星势。六合螳螂是清朝同治年间一名叫魏德林(魏 三)的人所创。六合螳螂拳是以螳螂拳为主,集形意、通臂、八卦、 太极、劈挂六种拳法精髓创编而成,故称六合螳螂拳;另有所谓 “六合”即:上下、左右、前后几个方向及身体各部之间的密切配 合而言。六合螳螂拳先在招远,后传入黄县,主要传人有林世春、 丁子成、赵乾一、单香陵等人。






中国武术系列规定套路



中国武术系列规定套路



螳螂拳在近代较有影响的传人有李坤山、王玉山、崔寿山、 纪春亭、郝恒禄、孙文斌、郝斌、周永祥、周永福、李占元等。



第二节螳螂拳的内容与风格特点





浏览1,14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