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教程


十一、练拳似练丹田功|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教程





练拳的过程也是练丹田的过程。太极拳是内功拳,全在于丹田之功,以丹田之气发 动肢体运动,才能真正练好太极拳。所以古人说:“练好丹田混元气,走遍天下都不怕”。 丹田功有两种练法。一种是静练,即意守丹田,这是过去道、儒、释三家常用的方法。称 之为修真炼丹。一种是静动练,即气沉丹田和丹田呼吸,这是过去练内家拳的人常用的。 丹田呼吸是指丹田自然呼吸,是练先天之气,故又称先天呼吸,气由此集散出入。拳书 言:“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动与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丹田一呼 一吸即为哼哈二气。练功时,意达丹田后,阴阳便会相合,加上哼哈二气一呼一吸,丹田 混元气就逐渐发动。再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推动肢体筋骨肌肉,产生拳术运动。



一般来说,丹田功是单练的,须在丹田功(内功)基础上再去练外功(拳术)。混元太 极拳汲取了上述两种练法特点,形成了意守丹田、丹田呼吸和丹田内转相结合的练法, 不仅可单练,又可结合拳术练。静、动、内、外同时修炼,拳功合一,事半功倍。即拿住 丹田练功,拿住丹田练拳。无极开始,先三性归一静守丹田;待丹田气满充实后,即自然 呼吸发动,意想开则气发于丹田充达全身而肢体开,意想合则气收归丹田敛入骨髓而肢 体合。开即放,合即收。意想转圈时,则丹田内转,气亦转,发动肢体同时转。如此开合 鼓荡,聚散收放,循环周流,越练丹田之气越充盈、越满足,充塞周身,舒张肌肤,犹如 充满了气的皮球一般,在旋转,在滚动,不知手舞足蹈,惟有丹田在吞吐呼吸和内转。丹 田气越足,则周身气力和内劲越大,练拳如同生龙活虎。



丹田是练精、气、神之窍位,分上、中、下三丹田,又有五丹田之说。上丹田在眼眉 间祖窍深处,中丹田在脐与命门之中间,下丹田在会阴穴深处,前丹田在肚脐神阙穴,后 丹田在两肾中间命门处。上丹田主练神;中丹田主练气;下丹田主练精;后丹田主练精气 转化,是内气出入之门户;前丹田主练神气转化,是心神、肾志交通之门户。练功练拳 时,这些丹田都会在发生作用。待功行圆满时,凝神于下丹田则沉重如山,注神于中丹田 则得中和之道,凌神于上丹田则至虚至灵。



(6)练拳似自我按摩



练太极拳的过程亦是自我按摩的过程。古人称之为“气血周流自按摩”。当练到丹田 能自发地一呼一吸,混元气能鼓荡发动时,即腹内松静气腾然,促进了腹肌伸缩和膈肌 升降活动,起到了自我按摩腹部和大小肠、膀胱、脾胃、肾脏等内脏器官的作用。当练到 会阴下丹田能自动地一伸一缩,而且发热跳动时,起到了自我按摩膀胱和肛门括约肌的 作用。练拳时旋腰转脊,两腰抽换,命门与肾发热,起到了自我按摩两肾与命门的作用。 胸腹开合折叠,运化胸中太和元气,调节了胸、腹腔压力,起到了自我按摩心肺脾肝肾



五脏的作用。周身十八个关节小球的螺旋缠绕,起到了伸筋拨骨,舒缩肌肤、血管、神 经,滋润骨膜、灵活关节的自我按摩作用。当练到身上发热、或筋肉跳动、窍位发热发胀 或跳动、热流串动、甚至热气盘旋全身时,就起到了自我按摩肌肤、筋韧和穴位的作用。 另外,松气震脚所产生的颤震,松气放劲所产生的颤抖,一松一紧时的收敛和充张,以及 眼神的收放与顾盼,都具有自我按摩的作用。



(7)练拳似吐纳换气



练太极拳就是在练吐纳术,练功练拳的过程就是吐故纳新、采气换气的过程。古人 说「‘开合即为拳经。一开一合,拳术尽矣。”开合是由内而外的开合,是意气开合带动肢 体内外、脏腑经络、筋骨肌肤的开合。开合其实就是吐纳,就是呼吸,就是收放,就是内 气与外气的出入交换。首先是丹田的开合。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哼哈二气 就是丹田的一呼一吸、一开一合、一吐一纳。呼吸往来气通周身,从而带动了全身之气的 开合呼吸吐纳。再进一步,周身内外、脏腑器官、经络窍位、肌肤毛孔也都在开合呼吸、 吐纳换气。一开气开、窍开、百脉开、肌肤开、毛孔开;一合气合、窍合、百脉合、肌肤 合、毛孔合;一呼气呼、窍呼、百脉呼,肌肤毛孔皆呼,排出体内浊气;一吸气吸、窍吸、 百脉吸,肌肤毛孔皆吸,纳入清新氧气,甚至眼、耳两窍都参与吐纳换气。这种由丹田先 天自然呼吸法形成的周身一家的吐纳呼吸机制,能更有效地促进新陈代谢,清除体内垃 圾,增强细胞再生能力,营养内脏组织器官和肌肤骨骼,培植太和元气,涵养浩然正气, 充实混元内气,增强卫气能量,形成护体气膜。不仅能防病抗疾,而且能延缓衰老,还具 有抗击打能力。



(8)练拳似调济阴阳



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平衡阴阳,转换阴阳,调济阴阳的过程。易曰:“一阴一阳之为 道”。世界上任何事物,包括人体本身,都是由阴和阳两方面组成的对立统一的太极整 体。“道”是关于世界本原和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太极即为阴阳之大道。太 极拳是太极中之小道,是调济人体阴阳的方法。阴阳平衡,在体则气血两旺,身体健康; 在用则周身稳固、不惧他人推撞。偏阴偏阳,在体则气血不和,身患疾病;在用则顶瘪丢 抗,受制于人。从事物属性来看,“天为阳,地为阴”,故上为阳,下为阴;“水为阴,火为 阳”,故血为阴,气为阳;肾水为阴,心火为阳;柔为阴,刚为阳。从事物运动来看,动为 阳,静为阴;开为阳,合为阴;虚为阳,实为阴。所以练拳时,必须阴阳相合,上下相随, 气血调和,心肾相交。必须阴阳匹配,左右对称,高下相召,屈伸相应。必须阴阳各半,刚 柔各半,虚实各半,不可过阴、过阳、过实、过虚、过刚、过柔,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必须 阴阳互为其根,转阴成阳,积柔为刚,由静生动,欲上先卜,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开先合。 而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开中合,合中开;静中动,动中静;虚中实,实中虚;柔中刚, 刚中柔。阴阳互济,太极为真。



(9)练拳似舒通经络



练拳的过程是气满开窍通三关,以意行气通经络的过程。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 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经络遍布全身,是人体气、血、津液运动的通道,有如网络一样联 系周身,将人体所有的内脏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紧密地联结起来,构 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又有阴阳之分,各有所系和循行位置,宛如一阴阳太极球体。经 22



络具有通行气血,营卫全身,温养脏腑组织器官,濡利筋骨关节,调节阴阳平衡,抗御外 邪和保卫机体的作用。太极拳混元开合、螺旋缠绕的环形运动,完全与经络的走向交接 规律、表里相合关系以及循环流注次序相一致,如环无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如立圆 混元圈运动时,气沿任督两脉循环周流;平圆混元圈运动时,气沿带脉环绕盘旋;环形 双分开合时,气沿冲脉环周流行;而又同时沿手足阴阳十二经络循环周流。开时,太和元 气胸中化,由内向外,沿手三阴从胸开至手,与手三阳交;合时,由手三阳返回,从手走 头与足三阳相交,并一起从头走足下交足三阴,再从足走腹而相合,复又交手三阴。如此 交接循环,周流全身,疏通经络。这是气满开窍自周流,无须专门导引,只用心意旋转混 元太极圈即可达到阴阳循环、疏通经络的目的。





浏览14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