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澄甫式太极拳


六、杨澄甫式太极拳推手|杨澄甫式太极拳





众所周知,在太极拳史上,首先是杨式太极拳师框杨露禅在北 京将太极拳术推向社会的,太极拳的社会威望也是杨露禅师祖在 北京打出来的。杨式太极拳推手术的精妙绝伦也是社会所公认 的。杨式太极拳的推手经过祖传和不断总结,创造了独特的练习 形式,具有丰富的练习内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练习,能起到提 高太极拳技击水平的作用。



《太极拳体用全书》指出:“太极拳以练习推手为致用。”这说 明了练习推手的主要目的。练习推手是练习太极拳的一项不可缺 少的内容。杨公澄甫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说了推手的五种练 习形式,即单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散手。下面对前 四种推手练习方法进行分述。附图为本书演述者杨振基,整理者 严翰秀演练时所摄图像。



1 .单手推挽



动作386:两人对面站立,两人距离以两手尖相接为宜。图



386。 右为甲,左为乙。



动作387:两人右脚各向前一步,互相以右手腕背相搭。图



387。



动作388:甲右手内旋翻手心向前粘住乙右腕向乙胸部按去, 同时弓右腿,蹬左腿。乙以搠手接住甲方按手,顺甲的按势向后坐 腿。图388。






图386图386图387图387



图386



图386



图387



图387






图389



动作389:乙右手外旋转手心斜向左上,以腕背近腕根处大拇 指一侧粘住甲的腕部,转腰向右例化。图389。



动作390:乙内旋翻手心向前粘住甲腕部向甲胸前按去,同时 弓右腿,蹬左腿。甲以搠手接住乙方按手,顺乙的按势向后坐腿。 图 390。






图390图390图391图391



图390



图390



图391



图391



动作391 :甲右手外旋转手心斜向上以腕背近腕根处大拇指 一侧粘住乙右腕,转腰向右拗化。图391。



以上为甲按乙搠拗I,乙按甲搠拗一个来回的动作图解。



注意事项:



① 单手推挽是杨式太极拳最基础的推手法,主要是练按,搠, 例等劲法,同时也练化劲。全过程为按、搠,例化,周而复始。进攻 为按,防守为搠,化劲为例,机关在腰,不在手。按必须按到位,搠 必须搠得住,腰带拗手即以退为进。



② 单手推挽是双方配合练习,按规定动作配合练习的,如果有 一方不配合,即难以练习下去。



③ 单手推挽要注意粘连贴随,两人以腕相粘连,转换时要贴 随,双方手腕不能离开,这中间也练习双方的觉劲。意念要集中在 腕部,在粘走中顺势转换,不丢不顶,不即不离,在粘连贴随中完成 全部动作。



④ 单手推挽虽然动作简单,但也要贯彻太极拳的诸种要点,如 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松腰胯、气沉丹田、用意不用力等。



⑤ 要注意用整体的劲,贯彻拳论中“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 于腰,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的要求,无论搠、按、拥,均要 下盘稳固,下盘根稳了,起于脚的劲才能通过腰、肩、臂传递到腕 部,动则全身无有不动,全身的劲由腰主宰集中一个方向,向一个 点发出。这中间贯串十分重要,不贯串用的只是局部的劲,贯串用 的是整体的劲。古典拳论中有“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犹须贯串” 的论说。



⑥ 以搠手承按劲后坐,这一过程有引进落空的意思。一方进, 一方后坐,用搠手引对方前进,这中间的引不是自己主动往后退, 而是顺对方的势而引进。对方进多少,引进多少,引到一定程度, 对方没有进的位置了即拥化,冽可化也可发。如对方来势过猛,即 顺势例出,使对方失势,但这超出了双方配合练习的要求。作为一 种训练,按、搠、捌化均适可而止。



⑦ 单手推挽可换手换步,前脚与前手均为左脚左手或右脚右 手,互相轮换练习。





浏览17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