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剑术把击、刺、格、洗四类剑法称为母剑。所谓击法,指用 剑刃前端(又称剑锋)去点啄、敲击,如点剑、崩剑、击剑等剑法;刺 法指通过臂的屈伸,用剑尖进攻对方,如各种方式、方向的刺剑;格 法指用剑刃去劈、斩、扫、截等剑法攻取对方;洗法是通过剑刃的滑 动,剑的挥摆,着力点形成一条直线或弧线,如带剑、抹剑、抽剑、撩 剑、削剑等剑法。
现代剑术中剑法十分丰富,名称并不完全统一,基本多用的剑 法如下:
1 .刺剑——以剑尖直取对方,臂由屈而伸,与剑成一直线,力 达剑尖。剑刃向左右为平刺剑,剑刃向上下为立剌剑。
2 .劈剑——立剑由上而下用力,力点在剑刃,臂与剑成一直 线。
3 .挂剑——剑尖后勾,立剑由前向后上方或后下方格开对方 进攻,力点在剑身平面。
4 .撩剑——立剑由后向前上方撩出,力点在剑刃前部。
5 .云剑——平剑在头前上方或头顶平圆绕环,用以拨开对方 进攻,力在剑刃。
6 .抹剑一平剑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领带,力点顺剑刃滑 动。
7 .点剑——立剑用剑尖向下点啄,力达剑刃前端。
8 .崩剑——立剑用剑尖向上点啄,力达剑刃前端。
9 .击剑——平剑向左或向右敲击,力达剑刃前端。向右击剑 又叫崩剑。 '
10 .绞剑——平剑使剑尖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划小圈立圆绕 环,力在剑刃前部。
11 .架剑、托剑——立剑向上托举,高过头部,力在剑刃。
12 .截剑——立剑或平剑切断、阻截对方,力在剑刃。
13 .带剑——平剑由前向侧后方抽回,力点在剑刃滑动。
14 .抽剑——立剑由前向后上方或后下方抽回,力点沿剑刃 滑动。
15 .挑剑——立剑使剑尖由下向上挑起,力点在剑刃前端。
16 ,穿剑——平剑成立剑,沉腿、臂或身体向不同方向穿出, 臂由屈而伸,力点在剑尖。
17 .提剑——立剑或平剑,屈腕提拉剑把,剑尖朝下。
18 .推剑——剑身竖直或横平,由内向外推出,力在剑刃后 部C
19 .捧剑、抱剑——平剑或立剑,两手在体前相合捧抱。
20 .扫剑——平剑向左或向右挥摆,臂与剑成一直线,力在剑 刃。
21 .斩剑——与扫剑相同,但挥摆幅度和力度较小。
22 .压剑——平剑由上向下按压,力在剑身平面中、后部。
23 .腕花——以腕为轴,使剑在臂的内侧或外侧绕立圆。
24 .拦剑——立剑斜向前上方托架,力点在剑刃中、后部。
十A、太极剑的号傣要直
(-)学练太极剑的基本要领
f
太极拳系内除拳术和推手外,尚有各种兵器,如太极剑、太极 刀、太极枪(杆)等。练习这些器械时的要求与拳术基本一致。
1 .在动作方面要求系统连贯,速度均匀(也有的间有快速发 力),虚实分明,呼吸自然等。
2 .在体势方面要求头容端正,尾闾中正,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等。
3 .在心理方面要求精神贯注,精神内敛,思想集中,用意不用 力。
第一,四法熟练,打好基础。武术中拳术是器械的基础。武术 家常把手法、步法、身法、眼法称为剑术练习“四要”。只有“四要” 熟练贯通,才能与剑法相合,做到手、眼、身、法、步完整统一。
手法指上肢的运转,是表现剑法的直接环节。一切剑法的变 招换势都要求手法松顺灵活,路线准确,力点分明,同时表现出沉 肩、虚腋、垂肘、活腕等太极拳要领。在剑术练习中,剑指的运用具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助势助力,维持平衡,提高造型的美感 和稳定性。这种手法训练是剑术练习的基础,不可忽视。步法和
? 95?
身法是练好剑术的关键。剑术的起落、进退、走转、平衡、跳跃都有 赖于步法的灵活、桩步的稳固和腿法的柔韧,而剑法的表现和变 化,劲力的蓄发和开合,以及要将腰背之力贯于剑锋,则全赖于身 法的运用,尤其是在拧转、俯仰、屈伸等身法变化中保持中正舒展、 斜中寓正,更需要有扎实的基本身型训练作基础。眼法是表达神 意的窗口,是观变、应变的先行,又是意领神聚、宁静自然、从容大 度的体现。只有意到、眼到、手到、剑到、眼法与剑法紧密配合,才 能表现出太极剑以意领剑,势动神随的神韵。
要打好手、步、身、眼的“四要”基础,必须从武术基本功和拳术 基础训练抓起。“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对于太极剑练习者来 说也是一种警告。
第二,勤思苦练,循序渐进。初学太极剑,一招一势务要力求 准确。手、步、身、眼和剑法都要概念清楚,符合规范,切不可贪多 求速,不求甚解,以免形成错误定型,造成“学拳容易改拳难”的局 面。因此学习太极剑应先求正确,后求进度,遵守循序渐进的原 则。老一辈武术家在太极剑教学中常常坚持先练内勇、次练外功、 后练剑法的步骤。内勇指精神、意志、品德等方面的修养,将这些 作为择徒授艺的首要条件。夕卜功指身体素质和武术基本功的训 练,打好体力、体能和武术专项素质的基础才利于深造。在精神 上、物质上做好准备,最后才着重剑术练习。实践证明,这种严谨 的教学态度和方法,是培养高水平技艺和人材的必由之路。
第三,形意兼备,内外相合。太极剑是以意气为主导的剑术, 但绝不等于其形体和剑法无关紧要,可以随意发挥,失去规矩。实 际上意念的引导,气力的结合,正是为了保证剑法的准确和神韵, 促进姿势、动作的协调自然,以及劲力的完整顺达。例如只有定势 时有意识地沉气、呼气,才能使桩步稳定、气势饱满、劲力充实;在 蓄劲发力和平衡、转折时,主动地吸气、提气甚至屏气才能使动作 轻灵和顺,蓄力充盈,发力完整。这样既保证了剑法的准确发挥,
又促进了剑术的圆活流畅,耐久自然。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 一切事物运动的规律,机械地,片面地强调形体或意气某一方面都 是错误的。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某一方面可能是主要矛盾,成为 训练中的关键环节,但不等于可以忽视另一方面的存在。还有的 人仅仅强调太极剑柔和平稳的一面,而不懂得其中还有静中寓动、 不变中寓变、变和动是绝对的而不变和静是相对的这个辩证道理, 从而把太极剑练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失去了武术虚实相兼、刚 柔相济的特点和太极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的精髓。
浏览99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