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与气功


五、五行的特性在拳术上的体|太极拳与气功



五行的特性在拳术上的应用很广泛,如形意、八卦、大成、太 极拳等武术将五行的辩证关系运用于拳技之中,大大地增加了健 身与技击的效果。

本书第十章“五行学说”里再具体讲“五行”的特性在拳术 上的应用。

(五)太极拳八门劲与八卦方位

太极拳化劲为阴,主守,是太极的阴、“即为一"坤卦,主柔 化,是将对手的作用力分散消失,作用力是点,扩散为面。

太极拳发劲为阳,主攻,是太极的阳、“——”乾卦,主攻击, 是将己全身的力集中到一点作用于对手,即合成为一整体劲发放 出去。

下面以上述乾卦与坤卦来说明“开与合”的对应关系。“开 合”,也说明身体的内在关系。在化劲中,手、肘、肩、颈椎、脊 椎、命门、胯膝、踵的九处关节与筋肉,能随对手的力量而任意 屈伸、灵活转动。而内“开合"一是指内气的膨胀与收缩.二是 指九处关节的松开与合上(松开即像机床离合器“分离”,使力不 发生传递作用)。在推手中使对手无法破坏我的平衡与稳定,是分 离,就是松开九节的意思,也就是将“九节”合成一个完整体,集 中向一个点发出,发出后就应分离开。“合”就是自身内部要合, “开"就是要开在对方身上。这就叫做“太极拳”的“内开合 “外开合"是外表的开合,是指形体的收缩与膨胀的运动,与“内 开合”是配合在一起的。

太极拳之内劲是由丹田生化出来的阴阳二气,在胸腹腔经过 气化作用后,在意念的支配下变化为太极的八门劲,由八门劲又 可演化更为复杂的内劲。

1. 搠劲:捆劲是太极拳修炼者长期锻炼出来的主要内劲之一, 并可以变化成各种其它内劲。太极拳的搠劲与练功者的功力有极 大关系,直接影响到柔与刚的质量。

棚劲是丹田的阳气上升,通过命门腰椎,由里及外向肩背、手 臂上扩散向上浮升搠起的劲。浮力轻柔时如水托起落叶,浮力大 时如水载舟。搠劲是一种弹性力,极轻微时,其灵敏度要达到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麻雀触网不能飞出"的程度。搠劲 里有虚实之分,向上膨胀为实,向内吸为虚。棚劲大时如巨浪覆 舟,可将人抛出一、二丈外。被抛者身不由己,速度和距离与发 放者的内劲质量、功夫深浅有极大关系,柔至极轻,发至极刚。发 前无预兆,才能发得透,抛得远。

使用搠劲的形式是出手斜向上成弧形,有轻轻托起之意。这 与桥的拱梁是弯弓形、能承载较大的压力,将外力分散同为一理。 因搠劲中阳抱阴的虚实劲,一般多用来沾粘住对手以便听劲,通 过捆劲来摸清对方的虚实,做到知己知彼,可浮可沉。搠劲有问 劲之意,所以“八门劲以捆劲为首在八卦中属“乾”卦,为天。


浏览40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