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与气功


一、太极球五色功|太极拳与气功





(-)概述



太极——《易经》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道也, 两仪者,阴阳也,阴阳…道也。太极无极也,万物之生。"也就 是说,太极是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二)太极球练法



1. 太极球的结构。太极球可分两大部分:阳仪(阳鱼),阴仪 (阴鱼)。阳鱼中的眼睛属阴,阴鱼中的眼睛属阳,阴阳鱼的两眼 均属下丹田,丹田静止为阴眼,运动至尾闾时为阳眼。



2. 太极球的运动方式。太极球的运动形式主要是转动,向前 向后各转360度,各个方位均可。太极球动则显,静则无,转速 可快可慢,随意调节。



3. 太极球练法。在胎息的基础上运练太极球,当丹田运动至 尾闾时,首先放松中胱窍,然后意念丹田向上转回原位。这样太 极球很快就形成了。或在胎息的基础上,用意念将真气沿冲脉、任 督二脉的交会穴——神阙、气海、会阴、长强、命门穴转圈,数 分钟后,太极球便形成,正转逆转均可。通大周天后,内丹(气 体丹)爆炸,阴阳结合(匹配)成胎,阴阳鱼的眼睛结合成球的 核心,它的转向360度,比图的转向更灵活多变。



4. 在修炼出内胎太极球的基础上,结合太极拳的锻炼,或结 合道家的八卦意球的锻炼,每作一个动作时,要求意念内球和体 外之球随着转动,息息相应如环。两手掌劳宫穴代表南北两极,两 掌心相对,能形成磁性的气场,两手揉动,即形成球。练功时揉 动手上的太极球,带动丹田与关节的太极球一起转动。根据男女 各自之特点,男子练功可带九个球(即太极拳行气如九曲球而 言),女子练功可带六个球。



5. 五色太极球球法,因为五脏各有其特定颜色的光,心是红 光,脾是黄光,肺是白光,肾是黑光,肝是青光。在练功揉太极 球时,可一边揉球,一边意守五脏各暗窍。如意守心之暗窍时,则 手上揉的太极球就是红色,其它依此类推。练功姿势可站桩式,也 可坐禅式,也可仰卧式,行走式等不限。



(三) 太极球解



1. 太极球阳鱼的生成是利用五行相生原理,配合五脏暗窍, 修炼出内五行(练法同内五行)即得图。



2. 太极球阴鱼的生成,是通过卯酉周天功,完成龙虎交媾之 后所得。心与肺之间是相克的关系,从理论上讲,其真气是无经 络相通的,需通过心胃肺的沟通,方能通过。但在实践过程中,确 实心气直达到肺.这是因为,:其一、胎息进风进火的威力。其二、 已完成了龙虎交媾,天地匹配,阴阳互换。



3. 太极球内转与内气的关系。在太极球功法中,阳鱼内转时, 尾闾发热产气,沿督脉上升至鼻柱人中穴。当阳鱼转毕,阴鱼内 转时,真气过鹊桥,从廉泉穴沿着任脉下降至会阴穴。阴阳鱼内 转一次,真气沿任督二脉升降一周,也即谓一个小周天。



4. 阴阳鱼中的眼睛均是丹田。阳鱼眼睛是黑色,而阴鱼的眼 睛是白色。这是阴阳互根,阴中寓阳,阳中寓阴的缘故。另外,阳 鱼中的眼睛(丹田)尚在原位,没有移动位置,尚未产生势能,故 属阴,用黑色表示。阴鱼的眼睛(丹田)的位置已移动至尾闾窍, 带有较大的势能,故属阳,用白色表示。



(四) 太极球的作用



太极球内转即是一种胎息,这种胎息并不单纯用皮肤呼吸,而 是凡息(肺的呼吸)和胎息各半。(打太极拳与推手时,肺呼吸与 腹呼吸相互混合运用,即含胸与舒胸相互交替)太极球内转时,凡 息达到深、长、细、匀,与此同时皮肤毛孔也同样产生呼吸气,这 是一种混合呼吸法,故称混元气。这种胎息方法可随身体的位置 改变而产生自转,也可随着身躯的震动而内转,还可因腹式呼吸 随着腹部的起伏而转动。这是修炼者实现二十四小时练功的基础 之一。打太极拳配合太极球功法练习,可以促进太极拳术内气的 形成,使太极拳达到至高至精的地步。





浏览1,22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