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形意拳续编(上)


一、第六节杂式捶|宋氏形意拳续编(上)





杂式(势)捶是形意拳中的传统套路之一,有人称为“统一 拳”,亦有“十二形全体合一”之说,在形意拳单练套路中,是 内容比较丰富、动作比较复杂的套路之一。有人称它为五行、十 二形综合演练,但在流传套路中,并非将五行、十二形全部包括 进去。此套路在民间流传较广,由于先辈的改进,各地练法均有 所不同,各有所长,各有特色,它与较早的孙禄堂先生所著之 《形意拳学》相比,均有不少相异之处,这是形意拳发展的必然。 现将宋氏先辈经几代传人改进后的练法介绍如下,为了便于记忆 宋氏形意拳续编 或z荷沮打%以必:,f 口7双;m



与理解,在动作名称中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现代名称,供习者参 考演练。



第一段



1. 预备式



即三体式(图3 - 228)。



2. 撤步横截掌



右腿后撤半步,左脚跟着后撤,成半马步;同时,身略右 扭,右掌不动,左掌变横侧掌下截,掌心向里,以掌外缘向下截 击,高与腹平,肘稍屈,目视左掌(图3-229)。






图 3 - 228 图 3 - 229



说明



在下截时,身微前俯并收腹含胸。



3.上右步里横掌




国术丛书



左脚前移外摆,右脚上一 步,成三体式步;同时,身向 左扭,左掌内旋屈肘捋带,掌 心朝下,停于腹侧;右掌外旋 变侧立掌向左横托,掌心向 里,手指朝下,高在胸腹间, 肘微屈,目视右掌(图3 - 230) o



4. 上步左架右炮拳



左脚向前上一步,接着右 脚再上一步,成三体式步;同 时,双掌变拳,身先右扭再左 扭,左拳前伸经胸前与右拳相 交,屈肘上架并向头左侧滚翻, 侧;右臂先屈后伸,右立拳向 前击出,拳眼朝上,高与胸 平,目视前方(图3-231. 图 3-232)。



说明



两拳的动作与上步要协 调。



5. 退右步左捋掌



图 3-230图 3-230拳眼向右,拳心向前,停于头左拳眼向右,拳心向前,停于头左图 3-231图 3-231右脚后退一步,成高势 三体式步;同时,身向右扭, 双拳变掌,左掌掌心向里, 由面前经胸部下捋,屈肘扣









图 3-230



图 3-230



拳眼向右,拳心向前,停于头左



拳眼向右,拳心向前,停于头左



图 3-231



图 3-231



图 3-232图 3-232图 3-233图 3-233









图 3-232



图 3-232



图 3-233



图 3-233



宋氏形意拳续编



泌阀湘初 f A'



指停于左腹前;右掌随之 屈肘上提,掌心向里,掌 指朝上,护于脸右侧,目 视前方(图3 - 233)。



说明



退步捋掌亦称“虎洗 脸”,要求双掌随退步、 扭腰一掌下捋,同时另一 掌上提,但掌离面部、胸 部距离适度,不可太近。



6. 退左步右捋掌



接上式不停,左脚后 退一步,成高三体式步;



同时,身向左扭,右掌经 面、胸前下捋;左掌随之屈 肘上提,停于脸左侧,目视 前方(图3 - 234)。



说明



要求同上。



7. 退右步左捋掌



上式不停,此动作除双 拳变掌外,其余与“5”相 同(同图3 - 233)。



8. 左钻拳



左脚先后撤再复出,成 三体式步;同时,双掌变



国术丛书






图 3-234图 3-234






图 3-234



图 3-234



拳,随脚后撤,右拳屈肘下压,拳心朝下,停于脐前;左拳随脚 复出落地,经胸前与右拳相交后向 前上方钻出,拳心朝里,力达拳 面,高与口平,目视前方(图3 - 235、图 3-236)o



说明



左脚后撤与复出时,上身随着 左拧右扭,要与双拳动作自然协 调。



9.右转身左熊膀



以双脚为轴,身向右转体90。, 成半马步;同时,随拧身右小臂屈 肘内旋并稍提上挂,右拳心朝下,



图 3-235



图 3-236









S 3-237S 3-237图 3-238图 3-238









S 3-237



S 3-237



图 3-238



图 3-238



停于右胸前;左小臂亦屈肘 内旋,与右小臂在胸前相交 后,贴身下压,左拳心朝后 护于裆前,而左膀内扣击 出,目视左后方(图3 - 237) o



说明



此动作以腰为轴带动上 体,通过迅速拧转,上下左 右配合,力达左肩膀内侧。





浏览92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