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肢体表达艺术2


一、普通一天:看看李小龙的训练方法是如何形成的|李小龙肢体表达艺术2








没人能够想象在李小龙短暂的一生中,花在研究和训练上的时间有多 长。李小龙早前的弟子查克?罗礼士 ( Chuck Norris )有一次说:



从来不曾有人像李小龙一样训练过——近乎狂热°每天从他六点起床 到晚上睡觉,训练就是他的生命和呼吸,他如果不是在训练,就是在思考。 他的思维总是很活跃,从不停歇。他不停地在思考那些能够不断改进的训 练方式,或可能的新的训练方法。他的头脑永远都是不停止转动的。



众所周知,李小龙曾经对很多不同的武术和训练计划进行过体验或实验。



通过对李小龙长达十年之久的训练计划 的取样研究,我们发现了其中有趣的发 展历程。首先,有一个稳定的流变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李小龙将重心从不断学 习新的或更多技术,以及持续的技术练 习,转移到不断削减他已经掌握的技术, 抛弃那些他认为不切实际的或不必要的 东西之上。与此同时,对那些他认为是 徒手格斗中本质性的高效实用的核心技 术,则通过不断增加针对性的辅助训练 方法来予以重点支持和专项发展。



例如,通过研究李小龙1963年的训练记录,发现他当时练习的是我






们称之为传统的技艺:那时他常演练的是“模式化的成套动作”或咏春拳 特有的套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小念头以及木人桩就是他的主要日常 训练内容。据在此期间跟随李小龙训练并对他颇为熟悉的木村武之(Taky



时在木人桩的练习上,然后每天练习数遍咏春拳的套路时在木人桩的练习上,然后每天练习数遍咏春拳的套路々后再进行拳々后再进行拳Kimura )和杰西?格洛弗(Jesse Glover )说,李小龙一天会花三到四个小



时在木人桩的练习上,然后每天练习数遍咏春拳的套路



时在木人桩的练习上,然后每天练习数遍咏春拳的套路



々后再进行拳



々后再进行拳



法和踢法的专项训练。



到了 1965年,李小龙将西洋拳的“1-2”连击拳法(右刺拳,左交叉



拳)和中国武术的挂锤技术,加入到他的咏春拳练习中。更重要的是,这 时,他已经利用杠铃来努力训练他的前臂,通过有氧训练来增强耐力,同时, 开始针对腹部进行专门训练O



1968年,李小龙放弃了小念头练习(至少在他自己的训练计划中已经



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来自西洋拳的明显的影响(即:勾拳、刺拳、 上击拳和交叉拳)o



到了 1970年,他的训练计划就已经进化成为最完美、最高效的现代交叉



训练计划的示例:负重训练发展力量,跑步和骑健身自行车改善心血管机能, 伸展运动提升身体的柔韧性,重沙袋练习时机和劲力的掌控,速度沙袋用于发 展节奏和时机,高低沙袋训练协调性和精准性。更进一步的是,他科学地分解 了自己的训练计划,使之能够更好地集中于截拳道最核心的技战术内容,如星 期一、星期三、星期五练习手法,星期二、星期四和星期六则练习腿法等。



这时,你会发现来自于咏春的传统影响,在李小龙的训练计划中似乎



完全看不到了。没有套路的练习、没有木人桩的练习、也没有空拳的练习 他的踢也不像咏春强调的那样局限在较低的角度。当然,这并不能说李小龙 已经完全忘记或废除了传统知识和技能,而是它们已经嵌入了他的头脑神经 肌肉的最深处,因为极少被呼唤而极难被人们所察觉了。无论如何,李小龙






先进的截拳道训练计划告诉我们,到了 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李小龙强调



的是更为精简、高效的流动性打击和踢击的技战术方法,以及通过不断发展 一些高效的辅助训练手段,来支持这些科学技战术更好的发展和发挥。



1963年左右



李小龙的个人训练大纲



1 .拳功



a.空拳练习:3组,每组50个



b.沙碟练习:3组,每组50个



c.吊包练习:3组,每组50个



2 .压腿



a.正压:3组,每组12个



b.侧压:3组,每组12个



3 .踢腿



a.直踢:3组,每组12个



b.侧踢:3组,每组12个



c,腿术:3组,每组12个



4 .木人桩



a.—'百零八桩手



b.单式练法



c.入桩法



5 .拳术训练:(一)小念头(二)咏春拳



6 .单式对练



7 .耦手



8 .无限际自由搏击



1965年左右



李小龙的训练进度表



星期



时间



内容



星期一



10: 45—12: 00



前臂



17: 00—18: 00



腹部



星期二



10: 45—12: 00



拳法



13: 30—14: 30



耐力和敏捷性



17: 00—18: 00



腹部



星期三



10: 45—12: 00



前臂



13: 30—14: 30



耐力和敏捷性



17: 00—18: 00



曼部



星期四



10: 45—12: 00



拳法



17: 00—18: 00



腹部



星期五



10: 45—12: 00



前臂



17: 00—18: 00



复部



星期六



10: 45—12: 00



拳法



12: 00—14: 30



耐力和敏捷性



17: 00—18: 00



腹部



星期天



10: 45—12: 00



休息



17: 00—18: 00



休息



手法训练



A.



1 .标指



2 .封手打



3 .拍手和爆炸性连环直冲



4 .内门拍手然后攻击对手右侧



5 .报手






B.



1 .拍手



2 .报手



3 .挂锤



4 .直拳到挂捶(左和右)



5 .拍手到挂捶



6 .双撅手



7 .低位打到挂捶



8 .低位打到挂捶到踢击



9 .内门攻击



10 .内门爆炸性连环直冲



11 .低位打到挂捶



防御意识



1 .截打一踢击和标指



2 .转移然后打击



L截打或截踢



3 .通用的打击和/或踢击



4 .四角反击



5 .腿障踢



经典手法



L拍手



6 .报手



7 .挂捶



8 .低位打到挂捶(左和右)



9 .拍手到挂捶



10 双摭手和挂捶



11 低位拳打到挂捶,操手到挂捶



12 窒手(拉下对手的防御手臂然后攻击)



13 低位打到挂捶到踢击



14 .内门攻击



15 .内门攻击到低位挂捶



16 .内门踢击到爆炸性连环直冲



L预备式



2 .右手拳



a.从预备式出击



b.自由式出击



c.学习无规则的节奏



3 .运用左手从预备式出击



a.直击



b,收下巴并转移线路



c.迅速撤回,防御需要,同时也是战术需要



d.迅速、精简



4 .踢法的灵活运用(迅速恢复至警戒式,移动中出击)



5 .勾拳



a.紧凑且短促



b.放松和轴转



c.保持相应的护手



一 2一一一厂巾3 ?户一 ■“一 2一一一厂巾3 ?户一 ■“



一 2







一一厂巾3 ?户



一 ■“



一 2







一一厂巾3 ?户



一 ■“



其他技术



L高/低(左和右)



1 .1-2连击



组合技术



L胫踢结合拍手和直拳



2 .标指到低位下阴打到直拳



3 .后腿踢击和标指



4 .佯踢到标指到爆炸性连环直冲 1968年左右 日常练习



L伸展和腿的拉伸



5 .握力



a.握力器:5组,每组5个



b.挤压握:5组,每组6个



c.爪握:5组,每组尽可能多做几个



d.手指举:全部



6 .骑健身自行车:10英里



7 .跳深:3组



8 .读书



9 .精神训练:角色想象,设计所有情境!



10 固定手柄练习



夜间练习



L手掌向上卷腕



2.手掌向下卷腕 3.缠绕



4 .反握弯举



5 .半蹲上举:5组,每组5个



6 .提踵:5组,每组5个(或3组,每组8个)






⑨纬






拳法



L勾拳



2 .左交叉拳



3 .标指



耐力



L慢跑



柔韧性/敏捷性训练:脚



L踢 2.旋踢



技巧



L藕手



2 .搭档训练



3 .手法练习



4 .实战对练



5 .腹部练习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9—9: 30



9—9: 30



9—9: 30



9—9: 30



9—9: 30



9—9: 30



9—9: 30



(练习)



(练习)



(练习)



(练习)



(练习)



(练习)



(练习)



9: 30—10



9: 30—10



9: 30—10



9: 30—10



9: 30—10



9: 30—10



9: 30—10



(跑步)



(跑步)



(跑步)



(跑步)



(跑步)



(跑步)



(跑步)



10—11: 30一早餐



11:30一手部功力训练一拳、手指和藕手



12: 30—午餐



16—17: 30



16—17:30



16—17: 30



16—17: 30



16—17: 30



16—17: 30



16—17: 30



(手和肘)



(脚和膝)



(手和肘)



(脚和膝)



(手和肘)



(脚和膝)



(手和肘)



或者



或者



或者



或者



或者



或者



或者



20—21:30



20—21:30



20—21: 30



20—21: 30



20—21: 30



20—21:30



20—21:30



侧踢



1 .低位一左/右



2 .高位—左/右



直踢



1.低位一左/右



2.中位一左/右



勾踢(从右警戒式出击)



L低位一左/右



2.中位一左/右



1 .直踢/侧踢



2 .直踢/后踢



3 .低侧踢/高侧踢



4 .右一左



5 .左一右



右直踢(右和左)



L起势



2 .中间



3 .完成



踢击悬挂的木板垫靶(卷蒿垫靶)



L勾踢



a.低位












b.中位



c.高位



2 .侧踢



a.低位



b.中位



c.高位



3 .旋踢



4 .反身踢



5 .前踢



译注:Makiwara Pad,可译为卷蒿垫靶。是在传统空手道中不可或缺 的功力训练器具,用来训练拳脚硬度、力度及爆发力。一般是用木条刨制



及整支插入地面,在其最高端有衬垫形成靶面供训练。



左交叉跺踢



2 .截踢胫骨



3 .侧踢胫骨



1 .下阴踢(快速撤回)



2 .侧踹踢(快速撤回)



注意弧度,以增加角度和适应性 组合踢的用法



L一条腿的组合 2.两条腿的组合



在悬挂的木板垫靶上的拳法练习



1 .刺



a.拳



b.指



2 .勾拳



3 .交叉拳



4 .上勾拳



5 .掌法



6 .肘法



拳法练习












1.直拳



a.



长直拳



b.标准直拳



2.挂捶



3.标指



前手拳(组合)练习



L1-2连击









2.1-2连击一勾拳



3 .右拳击身体一右拳击下巴一左拳击下巴



4 .前手直冲一勾拳一交叉拳



5 .高位/低位直击



拳法练习



1 .负重直拳:3组



2 .拳套直拳:2组



3 .进步直拳:2组



4 .拳套肘击:2组



5 .拳套勾拳:3组



拳法训练(结合10磅重的哑玲)



L剌拳 2.交叉拳 3.勾拳 4.左交叉拳



右手直拳



1.高和低 2.长和短



左手直拳



L高和低 2.长和短



L墙靶 2.重沙袋



1970—1971年左右



L腹部和腰部(每天)



a.仰卧起坐



事“7:“



pM ":"
M?Wf .



| a b媪r.I 加川r.



b.体侧屈



c.举腿



d.升旗



e.扭腰



f.体后屈



2.柔韧性(每天)
a.正面拉伸



b.侧面拉伸



c.跨栏式伸展



d.坐姿伸展



e.滑动式伸展









4.踢法(星期二,星期四,4.踢法(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星期六






4.踢法(星期二,星期四,



4.踢法(星期二,星期四,



星期六



星期六



f.正面滑轮拉伸



g.侧面滑轮拉伸



3.负重练习(星期二、星期四、



星期六)



a.挺举:2组,每组8个



b.深蹲:2组,每组12个



c.上提:2组,每组8个



d.仰卧推举:2组,每组6个



e.体前屈:2组,每组8个



£弯举:2组,每组8个



或者



a.挺举:4组,每组6个 b.深蹲:4组,每组6个



.体前屈:4组,每组6个



&仰卧推举:4组,每组5个



,弯举:4组,每组6个



a.侧踢:右和左 b.勾踢:右和左



c.旋踢:右和左



d.后脚前踹:右和左



e.脚跟踢:右和左



5.拳法(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









a.刺拳:速度球、发泡靶、上下拉扯式速度球



b.交叉拳:发泡靶、重沙袋、上下拉扯式速度球



c,勾拳:重沙包、发泡靶、上下拉扯式速度球



d.抬手过肩交叉拳工发泡靶、重沙包



e.e.组合:重沙包,上下拉扯式速度球组合:重沙包,上下拉扯式速度球



e.



e.



组合:重沙包,上下拉扯式速度球



组合:重沙包,上下拉扯式速度球



f.平台式速度沙袋训练



.g.高低沙袋 6耐力练习(固友式健身自行车)



出跑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



b.健身自行车(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 ,,



C,跳绳(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



李小龙日常健身程序分解



星期一至星期六(腹部和柔韧性练习)



1 .仰卧伸腿



2 .仰卧起坐



3 .侧卧伸腿



4,举腿



5 .体侧屈



6 .跨栏式伸展



7 .升旗



8 .坐姿伸展



9 .扭腰



10 .劈叉伸展



11 .体后屈



12 .高踢






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手部技术)



1 .右刺拳



2 .右刺拳:泡沫靶



3,左交叉拳



4 .右勾拳



b.放松 c.向上



5 .抬手过肩左手拳



6 .组合



高低沙袋.



L右刺拳



7 .左交叉拳



8 .右勾拳



9 .抬手过肩左手拳



10 .组合



11 平台式速度沙袋:逐渐减速



F



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腿部技术)



L右侧滑轮伸展



2 .右侧踢



3 .右侧滑轮伸展



4 .左侧踢



5 .左侧滑轮伸展



6 .右前脚勾踢



7 .左反身勾踢



8 .右脚后跟踢



9 .左旋身后踢



10 .左反身前踢



星期二、星期



六(负重训练)



L挺举



2.深蹲



星期











浏览2,47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