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架详解


二、十三势歌|杨式太极拳架详解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 气遍身躯不少滞。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 势揆心须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 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 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工夫无息 法自修。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 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卅字,字字真切义无 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十三势歌之意,前已讲明,故不复注解。



十三势行功心解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 196



便利Mtoo



以心行气者,所谓意到气亦到,意要沉着,则气可收 敛入骨,并非格外运气也。气收敛入骨,工夫既久,则骨 日沉重,内劲长矣。以气运身者,所谓气动身亦动,气要 顺遂,则身能便利从心,故变动往来,无不从心所欲,毫 无阻滞之处矣。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有虚灵顶劲,则精神自然提得起,精神提起,则身体 自然轻灵。观此,可知舍精神而用拙力者,身体必为力所 驱使,不能转动如意矣。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妙,所谓变转虚实也。



与敌相粘,须随机换意,仍不外虚实分得清楚,则自 然有圆活之妙」



发劲须沉着松净,专王一方。



发劲之时,必须全身松净。不松净则不能沉着,沉着 松静,自然能放得远。专主一方者,随彼动之方向而直去 也。随敌之势,如欲打高,眼神上望;如欲打低,眼神下 望;如欲打远,眼神远望。神至则气到,全不在用力也。 立身须中正安舒,撑支八面。



顶头悬,则自然中正;松静,则自然安舒;稳如泰山, 则自然能撑支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九曲珠,言其圆活也。四肢百体,无处不有圆珠,无 处不是太极圈子,故力未有不能化也。



运劲如百躲钢,何坚不摧。



太极虽不用力,而其增长内劲,可无穷尽。其劲如百 炼之钢,无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



搏兔之鹘,盘旋不定;捕鼠之猫,待机而动.



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静如山岳,言其沉重不浮,动若江河,言其周流不息。 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蓄劲如张弓,以言其满;发劲如放箭,以言其速。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曲是化人之劲,劲已化去,必向彼身求一直线,劲可 发矣。



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含胸拔背,以蓄其势。发劲之时,力由背脊而出,非 徒两手之劲也。身动步随,转换无定。



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断而复连。



粘、化、打虽是三意,而不能分开.收即粘化,放是 打,放人之时,劲似稍断,而意仍不断。



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



折叠者,亦变虚实也,其所变之虚实,最为微细。太 极截劲,往往用折叠,外面看似未动,而其内已有折叠。进 退必变换步法,虽退仍是进也。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疽'其至柔者, 乃至刚也。吸为提为收,呼为沉为放,此呼吸乃先天之呼 吸,与后天之呼吸相反,故能提得人起,放得人出。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 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G太极拳盖养先天之气,非运后天 之气也。运气之功,流弊甚大,养气则顺乎自然,日习之 养之而不觉,数十年后,积虚成实,至大至刚。至用之时, 则曲蓄其劲,以待发,既发则沛然莫之能御也。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蠢(注)①



心为主帅以发令,气则为表示其令之旗,以腰为注。则 旗中正不偏,无致败之道也。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司臻于缜密矣。



无论练架子及推手,皆须先求开展,开展则媛腿皆动,无微不 到。至功夫纯熟,再求紧凑,由大圈而归于小圈,由小圈而归于无 圈,所谓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也.



又日: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



太极以心意为本,身体为末,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也, 腹松净,不存丝毫后天之拙力,则气自敛入骨,气敛入骨, 其刚可知。神要安舒,体要静逸,能安舒静逸。则应变整 暇,决不慌乱。



切记一荷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内外相合,上下相连,故能如此。



牵动往来,气贴背,敛于脊骨,内固精神,外而安逸。



此言与人比手之时,牵动往来,须含胸拔背,使气贴 于背,敛于脊骨,以待机会。机至则发,能气贴于背,敛 于脊骨,则能力由脊发,不然,仍手足之劲耳。神固体逸, 则不散乱。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此仍形容绵绵不断,待机而发之意。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①编者注:B (dao),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太极纯以神行,不尚气力,此气言后天之气力也。盖 养气之气,为先天之气;运气之气,为后天之气。后天之 气有尽,先天之气无穷。



气如车轮,腰以车轴。



气为旗,腰为蠢,此言其静也,气如车轮腰似车轴,此 言其动也。腰为一身之枢纽,腰动则先天之气如车轮之旋 转,所谓气遍身躯不少滞也。





浏览60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