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拳械录


一、文圣拳源流|中国武术拳械录





文圣拳,又称“杜家拳,“五步架”、 “神拳,"长寿拳”。据传说,唐朝末年赵 匡胤等兄弟数人上山拜师学艺,功成下山之 前,师父将其各自所得拳法取名相别,赵匡 胤所习之拳取名为老洪拳。赵家王朝覆亡之 后,其后代为了避免抄斩杀戳而再图霸业, 便躲进深山研习武功,并且改名皋南国。他 拜一道人为师,得到文功静坐之法,取祖传 老洪拳中的精华动作与文功相合,发展演变 为文圣拳Q “文”字取意于文功静坐之法,



“圣”字显其拳理高深。



乾隆年间,山东冠县文武双进士杨四 海,文圣拳功力极深,后被诬告发配西藏。 当时,杨的弟子中唯有嘉祥县的杜宏信随师 前往西藏,精心照料师傅,深得杨的钟爱, 触得文圣拳真传。后来杜宏信返回家乡广授 文圣拳技艺,使文圣拳得以流传。杜去世后, 弟子们为纪念他,将文圣拳称为“杜家拳”。



文圣拳动作稳健,无窜蹦跳跃,五步之 距就可练拳,于是人们又称之为“五步架"。



清朝末期,朝政败落,“反清复明"成 为许多文人武士的愿望。文圣拳中的有志之 士聚会时,总是先烧香敬神,继之则习拳练 武,于是天长日久,燃香习武渐成规矩,文 圣拳也由此被称之为。神拳工又因为文圣 学门中长寿老人甚多,有“八十出功,九十 不松”的说法,故人们又送它一个雅号叫 “长寿拳”。



分布



山东嘉祥、及上、微山、济宁,江苏沛



文圣拳以古代阴阳五形变化的原理为拳 艺指南,有文功和武功两部分组成。文功是 静功;武功即动功。



文功,主要是调息,入静,养气,练 意,为功法、拳法之根本。方式有静坐、恻 卧、仰卧、站立等式°



武功,主要是练形求法。动作中讲究阴 阳变换,刚柔含展,伸筋拔骨,以意引气, 以气催力,气到力到,意气力结合。方法上 讲究:粘,沾,连、挤、推,托、靠、钻 等。



特点



伸筋拔骨,松腰活胯,膝拔顶,含胸 拔背,沉肩坠肘,身正步稳,顿挫发力,气 力合一,意贯始终。



套路



1 .头趟架



动作名称



起势



(1)仙人托桃(2)野马分鬃(3)白 蛇吐信 (4 )黑熊靠碑 (5 )猛虎抱头



(6 )贤圣扶机(7 )野鸡展翅(8 )鹤 子入林 (9)叶底藏桃 (10)罗汉献桃



(11)骑马开弓(12)樵夫登山(13)回 头望月 (14)青龙吐水 (15)白蛇吐信



(16)黑熊靠碑(17)白翁推山(18)猛 虎抱头 (19)贤圣扶机 (20)野鸡展翅



(21)霸王开弓(22)雄狮摆头(23)崩 弹捶 (24)乌龙摆尾 (25)仙人摘茄



(26)猛虎抱头(27)贤圣扶机(28)野 鸡展翅 (29)狮子抖毛 (30)单手推碑 (31)猿猴献桃(32)叶底藏花(33)回 头望月 (34)猛虎拦路 (35)贤圣扶机



(36)野鸡展翅(37)凤凰展翅(38)奎 星点元 (39)二郎担山 (40)凤凰展翅



(41)怀中抱月



收势



2 .二趟一路



动作名称



预备势



(1)上崩下磕捶 (2 )进步钻肩锤 (3)打虎式(4)提膝迎面捶(5)托 刀式 (6)转身下截 (7)提膝吊手



(8)十字推掌 (9)上步十字推掌 (10)车轮拳 (11) 一撕一搭(12)狮子 大张嘴 (13)上步十字掌 (14)回马搭



(15)立肘钻肩捶(16)左搬弓捶(17)右 搬弓捶 (18)打虎式 (19)转身单劈掌



3 .二也二路



动作名称



(1)单手推碑(2)迎面捶(3)磕 开进步捶 (4 )右起脚 (5 )左起脚



(6) 一撕一搭 (7)崩弹手 (8)金



鸡独立 (9)饿虎扑食 (10)弹踢捶 (11)左搬弓捶(12)右搬弓捶(13)转 身单劈掌



4 .二趟三路



动作名栋



单手推碑(2)迎面捶(3)磕 开进步 (4)二起脚 (5)上步十字掌



(6)回马措 (7)提膝翻身双推掌 (8)顺式守肘 (9)偎身靠 (10) 一 撕一措 (11)崩弹手 (12)金鸡独立 (13)饿虎扑食 (14)弹踢捶 (15)左 搬弓捶 (16)右搬弓捶 (17)打虎式 (18)转身单劈掌



5 .二趟四路



动作名称



(1)单手推碑(2)迎面捶(3)磕 开进步 (4)仙人指路 (5)右弹援



(6)左弹腿 (7)进步十字 (8)回 马措 (9 )立肘钻肩捶 (10)左搬弓捶 (11)右搬弓捶 (12)打虎式 (13)转 身单劈掌



6 .二趟五路



动作名称



(1 )单手推睥(2 )迎面捶(3 )磕 开进步 (4)仙人指路 (5)贯耳捶



(6)旋风脚(7)弓步十字掌(8)回 马精(9 )翻身双推掌 (10)顺式守肘 (11)偎身靠 (12) 一撕一摺 (13)崩



弹手 (14)金鸡独立 (15)饿虎扑食



(16)弹踢捶 (17)左搬弓捶 (18)右



搬弓捶 (19)打虎式 (20)转身单劈



7 .二趟六路



动作名称



(1 )单手推碑(2 )迎面捶(3 )磕 开进步 (4 )仙人指路 (5 )前扫腿



(6)后扫胭 (7)二起脚 (8)击步 十字掌 (9)回马措 (10)翻身双推掌 (11)顺式守肘 (12)偎身靠 (13)转 身十字推拿(14)回马措(15)回身劈掌 (16)立肘钻肩(17)打虎式(18)收势



毒流



文拳,为杨忠忱所创.杨忠忱,字维 熙,号乐泉,出生于闽东武术世家。自幼受 其家庭熏陶习武,电于他好学上进,勤学苦 练,武功造诣颇深。曾在宁德、连江、福州 等地设馆授徒。又拜赤溪武圣庙老和尚为 师,精心习武三年,后又博采众家之长,根 据自己身材矮小的特点编创一种以柔克刚, 以小制大的拳种——文拳。文拳又分为内文 拳和外文拳。



分布



福建宁徭、福州、连江、罗源、福安等 地Q



学理



其拳旨在于以柔克刚,以小制大。在手 法上多重“技手”,腿法较少,有时发声以 助拳威。外文拳一招一法其攻防用意明显, 故认为较“明,而内文拳则较“暗”,所谓 “暗匕是指攻防动作在运用中不易看出, 其手法动作时而象姑娘洗衣,似柔非柔;时 而象孩童击鼓,似刚非刚,讲究一招多变, 故有“云里日头,内文拳头”之说。



特点



外文拳讲究步稳势烈,发劲刚脆,发声 助威Q内文拳讲究以小制大,以柔克刚,一 招多变。



功法



1 .拉马:拉马是文拳训练独功的基本 手段,采用在腿上绑石磨负重进行“拉马" 来提高稳固性和腿部力量,







2 .打沙包:将沙包悬挂在一定高度, 用拳打、脚踢.膝顶、肘撞、肩靠等方法击 打沙包。沙包重量逐渐增加。



3 .举石锁:单、双手抛举石锁,增加 劲力。



4 .拧竹筷:两手抓握一把筷子,正反 方向扭转,以此增加腕部力量和指力。



5 .铁沙手:用掌指插米逐渐过渡到插 沙,最后插铁沙,以增加手指的硬度和力 量。



套路





浏览2,31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