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研究


二、开合虚实与呼吸|太极拳研究





L开合虚实与呼吸的自然结合



练太级拳和推手一样,都是合和虚是蓄、吸,开和实是发、 呼。开合虚实的动作要自然地与呼吸结合起来。一开一合,就 是一呼一吸,一呼一吸称作一息或一气。



开合虚实与呼吸要自然结合。合、蓄是吸,在做“合”的动 作(如屈、退、仰、起等动作)时,应当吸气;从虚上讲,就是由实 逐渐变为虚时,也应当吸气。开、实是呼,在做开的动作(如伸、 进、俯、落等动作)时,应当吸气;从实上讲,就是由虚逐渐变为 实时,也应该呼气。至于开合虚实的突然变换的快速动作,乃 是练拳纯熟后的自由变换,并且一般为了技击性的目的,才主 张有闪电式的爆发力强的快速动作。没有这种迅速变换的能 力,在技击上是一个缺点,不可能应付对方迅速的袭击,也不 可能迅速进攻和退却,决胜负于俄顷。所以,王宗岳主张“动急 则急应,动缓则缓随”,陈鑫主张“缠绕回旋,至疾至迅”。古典 太极拳论是从来没有主张过速度绝对均匀的锻炼方法的。“运 劲似抽丝”说明了柔缓的一面,“发劲似放箭”又说明了刚速的 一面,原来是极为辩证的。老架太极拳套路中有缓慢柔和的套 路,也有快速刚脆的套路,主要为适应技击性的发展。但初学 时,练拳速度要匀,疗病者练时要缓要匀,是另外一回事。



试举杨式“搬拦捶”动作后面的“如封似闭”这一式子,来 说明动作和呼吸的结合。第一动当右捶回收变掌、身渐后坐、 ; 两掌左右分开斜上举时,从形态上说,这个动作通常叫做合、 : 屈或退,从虚实上说,乃是由实逐渐变虚。这时应该吸气,小腹 : 内收,这是“蓄势”。第二动当两掌随身前坐而前按时,通常叫 : 做开、伸或进,从虚实上说,是由虚逐渐变实。这时应该呼气,



内部向下作弧形松沉的胸肌,其路线似乎经小腹两角折向前 j



面斜上射出,配合上肢的弧形交叉集中于一点,劲往前微向斜 j



上发出。小腹外突,这是“发劲气这就是一合一开,一虚一实, 一蓄一发,一吸一呼的锻炼方法。第一动是合、虚、蓄、吸,第二 '



动是开、实、发、呼。这种“劲由内换”的练法,也就是胸部大小 ;



肌的“折迭"(配合外部的动作X :



腰部的转换(详见前章)与形态上四肢的手法“折迭”,同 I 步法转换是统一的,互为表里的。所以单从外形手足上来讲解 j “折迭”和“转换”,也是不全面的,不是内动支配外动的,也就 j 不是内外合一、周身一家的。 i



太极拳的搠劲最为重要,它是富于韧性和弹性的一种劲, 螺旋式的伸缩进退,决不可丢失棚劲。凡屈退的动作,弧形旋 转走化,棚劲也决不可丢失,否则成为软弱无力的虚弱,光知 道“虚”而不懂得“虚中有实”。没有拥劲的走化动作,推手时容 易被对方压扁而破坏身法。拳论所说的“松开我劲弗使屈气 “劲似松非松”,就是虚中有实的妙用。凡伸进的动作,即使看 似直线而去,而内劲也是螺旋式地前进,极为缠绵曲折,不柔 不刚,若有若无,“将展未展气任其自然,不犯直率、僵硬之病, 这是实中有虚的妙用。久久练去,自然能够轻灵沉着兼而有 之,外似棉花,内似钢条,变化非常灵活迅速。



2. 合、虚、蓄为吸,开、实、发为呼,合乎人体生理规律



拿上述的“如封似闭”例子来说,当第一动右捶回收变掌 时,肢体方面要松屈,意念上是由实逐渐变虚,由于身体逐渐 后坐,小腹内收,胸肋背部肌肉和骨节都相应地徐徐扩张,横 膈膜上升,因此胸腔容积随之增大,这是必然要吸气的。在这 点上说也是合中有开,因为其中有缩小,也有扩大。当第二动 两掌前按时,意念上是由虚逐渐变实,由于肢体逐渐向前伸



张,胸胁腹背部肌肉和骨节都相应地舒缓下沉,横膈膜下沉, 胸腔容积随之减小,这时也就必然要呼气。在这点上说也是开 中有合,因为其中有扩大,也有缩小。拳论指出:“开合原无定, 屈伸势相连。”所以练太极拳时,自始至终每个动作都要与呼 吸有节奏地、自然地结合。





浏览29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