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极起式
(1)无极式
① 姿势:自然站立,两脚距离同肩宽,两臂自然松垂 于体侧,两手心朝内,指尖自然下垂,头正项竖,两目平视
(图二 1)。
② 要点:顶劲虚虚领起,舌贴上腭,脊柱竖直,腰 部放松下塌,尾闾微向下、向前收敛,命门自然松开,胸廓 松空微含,虚心实腹,意沉丹田;两胯松开微微下坐,会阴 内收自然圆裆,两膝微屈,两脚沉稳踩实,两据节节放松下 沉,脚趾自然抓地;两肩松开下沉,两肘松开下坠,两手松 腕舒指,气自然到指梢。其中,应有意识地做到两肩和两胯、 两肘和两膝、两手和两脚上下相合,内外相连,意、气、 神、形融为一体,则周身自然内外六合。
如此默立三至五分钟,在念止、心静、神宁、平和、体 舒、形顺之中渐呈一片无物无我、无形无象、无声无息的空
洞觉明景象,四肢百骸感到荡然无存,即进入无极虚灵之 境,以粉待动。当静至极时,气机一动,遂太极生焉。此时 练拳最妙。故本套路由无极式开始。
(2)起式
①外形螺旋路线:
动作一:随心意后引,两手先领臂微内旋略朝身后蓄 弓I,再随着心意前上,以腕领臂徐徐地向前上方弧形上搠至 腕背高与肩平,舒指自然下垂“两目平视前方。此为《搠 劲",捆点(此点是内劲在该势该处的落点,由意注而显 现)在腕背(图二2①)。
动作二:两手十指随眼神心意前趋的引领,渐渐向前平 展伸挤°此为“挤劲乙挤点在指梢(图二2②)。
动作三:两腕下坐,十指自然向前上翘,以肘领臂斜向 后下方沉着虚灵地撮引至腰两侧,手心朝下,指尖朝前,目 视前下方。此为《撅劲”,振点在掌心(图二2③④)。
动作四:随心气下沉,重心下降,双目下垂,松胯下 坐,两手沉稳地按落于两胯外侧,手心朝下,指尖朝前。此 为“按劲七 按点在掌根(图二2⑤)。
随即,心气放松,周身放松,两手松腕舒指下垂,复归 无极(图二2⑥)。
要点:
① 上搠时,两肩松沉下塌,身体隐沉坐,形成对称相 开、充满弹性的搠劲。
② 两臂前挤时,腰背隐隐后倚,形成"前去之中必有后 撑力的沉稳而有弹性的挤劲,同时体现出上肢“梢领、中 随、根催"的三节劲。
③ 后撅时,目光缓缓收回,两肘圆活虚灵,两膝微屈, 两胯微坐,形成伸屈自如而有弹性的撮劲。
④ 下按时,两腿继续屈蹲,两胯继续下坐,身体带动两 手下按,意仍在掌根;放松时,要体现出“心气一下无不俱 下”、心气一松周身皆松的松虚之势。起式要连贯圆顺。
②意气运行路线:心意后引时,内气由下丹田蓄引至后 丹田,手随意动,同时后引;心意上挪时,内气由命门出发, 循体后督脉上行至两肩两肘两腕,两腕领气虚虚上挪而形成 挪劲;心意前趋,气贯指梢伸挤而成挤劲;心意回引,气从 梢端返回两肘形成振劲;随心意下沉,内气降至丹田,两手 领气下按而形成按劲;最后心气-松,气归丹田?
浏览29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