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简化练法


四、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 愈促|吴式太极拳简化练法



杨澄甫注:

仰为上,俯为下。敌欲高攻,吾即因而高之而不可及。敌 欲押吾下,因而降之使敌失其重心。与巳说:仰之则弥高眼上 看,心想将敌人掷上房屋;俯之弥深,想将敌人打入地内O

班候先生有轶事,六月某日在村外粮场(即北方收粮的地’ 方)乘凉,突来一人拱手曰,请问班侯先生居处?答广吾即班候 也。''其人疾出大食中三指击之。班候见场有草房七尺高,招手 说:“朋友,你上去罢!"将其掷上,又言请下罢,速回医治。多人

? 234 ?

问曰:“何能掷其上? ”曰:“仰之弥高。”乡人不解其说。

北方有络万子从学焉,学数年欲试其技,班候曰:“将你掷 出元宝式样,可乎? ”万笑曰:“略试之J'较手如言,两手两脚朝 天,右胯着下如元宝形,入地不能,将脚胯摔脱矣。医好至今腿 略颠跛。此人拳甚好,常曰俯之弥深,利害极矣。

长者,进也。促者,迫也.与人对敌时,可进不可退。伸手 长劲,我手愈进愈长,不进则短。我击敌,敌退时我进身跟步, 迫使敌不能逃也。敌不逃脱我为顺,敌为背,可能绝其技。总 而言之,即粘、连、黏、随之意矣。

陈微明注:

彼仰则觉我弥高,如扪天而难攀;彼俯则觉我我弥深,如 临渊而恐陷。彼进则觉我愈长而不可及;彼退避则觉愈逼而不 可逃。此言皆我之能黏连不丢,使彼不得力也。

许云厚注:

仰者,升也。俯者,降也。敌欲提我使上,吾即因而高之; 敌欲押吾使下,吾即因而降之,敌遂失去重心反受吾制也。因 仍变迁,潜移默化,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进,前进也。长,伸舒也。促, 逼迫也。吾前进时,倘敌顺领吾劲时,吾则长身以随之,使无可 逃避。或敌乘势前进,吾急引而伸之,使敌力到尽头,自不得再 逞。吾若退后,敌力逼来,每致迫使无路可逃。然退而急进,虽 进不促矣。《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示人遇事当积 极进行,不可退缩也。太极拳虽以静柔为主,但非务退避其佯。 退者,乃以退为进,非真退也。竟退时,倘遇敌随之深入,则逼 迫不自安矣。又敌退后时,吾进而迫之,使愈促。吾退后时,敌 力跟来,吾则或俯身折叠以促其指腕,或旁按臂弯,使敌促迫

不安,而不能再进,全在因势利导,不必拘泥也O

姜榕樵注:

敌仰攻,则觉我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敌俯就,则觉我 深不可测,遂陷犹如渊海;敌进手足以袭我,则觉得愈长而愈 不可及;敌退走,则觉我踪其后,愈迫愈近,无处可避,斯君初 学者,读之率皆怀疑,一旦领悟,自可得其理与法也。

顾留馨注:

弥字作更加解释,我运用粘化划弧、引进落空的方法,对 方往上进攻,我高引之使其高不可攀,脚跟浮起,有凌空失重 的感觉;如对方往下进攻,我低以引之,使其有面临深渊,摇摇 欲坠、愈陷愈深的感觉;若对方前进,我渐渐引进,使其摸不到 我身上,有进之愈长而不可及的感觉,若我粘逼进攻,对方越 退越感觉不能走化。这四种情况都是在粘走相生,不丢不顶, 我顺人背,我得机得势,彼失机失势而出现的。上述推手只要 认真实践,人人都可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但这种推手技巧是无 止境的,可说是一种:“活到老,学到老”防身健身的技术。推手 双手功力相等,不容易发挥出这样的技巧,如遇差距太大了 (如果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技巧等相差大了),这种高级技 巧就会显示出来。

王培生注:

“仰之则弥高”是指敌方欲向上提我,我就顺其势而向上, 使他用不上力,并有高不可攀的感觉。

“俯之则弥深”是指对方用力攻我下部时,我则意在彼先? 顺其来势向下沉采,使其力落空,而重心出于体外,并有如落 陷阱之感。 ?.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此意与上句相似。当对方向我

? 236 ?

进身时,我顺其势而退却,化去其力,使其有力的劲头不能用 到我身上,并有一种长不可接的感觉。当对方身体不得劲向后 退时,我应顺其滞、背的趋势加以控制和督促,使他产生一种 全身上下迫蹩、不安的感觉。

沈寿注:

对方仰攻,我就升高,使他深感高不可攀;对方俯袭,我就 低落,使他顿觉深不可测;对方进身,我就引之向后,使他感到 越是向前,形势越家深长而不可及;对方退身,我就乘势进逼, 使他觉得越是后退,形势越加局促而陷如困境。

李文涛注:

敌欲提我向上,我以更高顺之,敌欲压我向下,我以更低 引之,这和前句一样,使敌失去重心,为我所取。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是敌来攻我,我即退让,引进 敌人,使其力到尽头,不能再进,是谓进之则愈长。我进攻时, 敌退让,我则进身随之,使敌无所退避,是谓退之则愈促。

太极拳以掌为主,但并不只有退,退是假退,以退为进。我 退时,敌进逼,正可因势利导,以柔克刚,化敌力为我力,使敌 被动而我主动。

*七李先五注:,

仰之以弥高,俯之以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仰而攻我,总觉高不可接,如隔云天;俯以相就又若深不 可测,恐陷澜海,欲进则觉我愈长,手弗能及,欲退则见我愈 遇',足弗能逃。此言斯拳“粘连黏随”之效力,有如人之著,惟练 习专纯者,方能悟其理也。


浏览81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