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殿卿】少林石头拳传人。 河南商丘人,定居安徽肥西。自幼习家传少 林石头拳、曦阳掌等。1877年左右到北京在 天桥以卖艺为生,后被聘为肃王府护卫。由 于手法奇快,空手能捉飞雀,被王爷称为“神 手”。在徐州曾任张力花旗马队武术教官。 后南下南京、镇江、苏州、扬州,约光绪二 十六年到合肥,先在李鸿章府内任护卫,后 在合肥传艺于民间,任教“三河武馆”。因 游历大江南北,武功卓绝,名声颇大,故有 “从南京到北京,神手唐殿卿”之说。高足 有吴重光、王品仙、杨友成、郭碎亚、刘海 龙等。郭、刘曾为其整理著作《石头拳》《长 枪图说》《大梨花枪》《七星剑》和《三义 刀》等书。
【佟天民】北京人。出生御 林军教官之家。自幼嗜武。习少林门拳械,后云游大江南北,学艺访友。为习好武功, 终生未娶。精通少林门的黑虎拳、童子功等。 后出家为道。抗日战争期间,在东北军中任 武术教官,教大刀术。后留居秦皇岛,继又 转居山海关,设场教武术。1944年,挫败曰 本柔道手松田、福野等人。1946年之后,以 授拳为业。
【陈月舫】(约1887-1958;!法名清海。从李瑞东之高徒张涛学艺,为“鼻子李”李瑞 东的隔代传人。陈月舫是当时北京唯一能排 上正宗少林辈分的人|故虽未出家,却有法 名清海。陈月舫精通李式少林(金刚八式,拆、 拳八式,梅花拳.黑虎拳等〕,精通李式太极 (刚柔太极,五星椎他在北京创办普育武 术社、鼎盛之时设北新桥、孙家坑、,黄米胡 同三个拳场。
【任正芳】(1896-1971)少林八法老拳师。
山西汾阳人。自幼家传习武。擅武术软硬功。 抗战时在北平多所中学任武术教员,同时成 立正芳国术传习所。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京 华业余武术社。终生从事武术事业,弟子甚 众。抗日时曾在北平国术馆参加编辑《少林 二十四式》等套路。
【金恩忠】(1904-?)字泽臣,号疯颠客, 别号警钟。北京人。幼习家传少林拳法及斤 斗术,后随护院朱冠朋习潭腿,继拜杨德山 为师习少林六合,复拜京南名家殷德魁习性 功拳,并得师兄郭泽溥多方指点。后又两上 嵩山少林寺求教于少林大师妙兴,技艺益发 精纯。金恩忠卒业于育英中学。1923年投东 北陆军2 6旅任司书上士,后任排长、连长、 营长。1928年参加全国国术考试。192 9年 任东北军第1旅武术总教练兼中华刺枪术教 练班主任,兼寧刺体操教育班教官。其间, 曾与日人比赛剑术和刺枪术,皆大胜。后, 他联合摔跤家徐俊卿,武术家刘宝瑞、郭立 正、程有功、张芳泉、彭祥庭等创办“国术 竞进会”。日本人屡欲请其东渡传拳,许给 每月日金千元,金恩忠均严辞拒绝。著有《中 华刺枪术图说》《中华刺枪术教范》《实用 大刀术》《潭腿图说》《国术名人录》《少 林七十二艺练法》《混元一气功图解》等。
【任殿卿】(1907-1997)老拳师。河北景 县人。'门头沟区武术运动协会副主席。12 岁时为报家仇投师习武,先后从孙玉珍、孙 玉峰、孙玉奇、赵连和习武。由于聪慧刻苦, 深得孙氏三兄弟真传。主要习练少林派拳械 并有铁臂功、铁裆功。一生授徒众多。主要 传人有刘金平、苏喜尧、刘贵、任敬泽等。
【张敌寒】字宝昌,艺名义 侠。河北普宁人。1925年从万香玉学戏演武 旦。1928年从李老鹤习清拳等。擅清拳、形 意、八卦、太极及功力拳等。1930年在太原 武术比赛中夺标。随后在会友標局走標。1937 年参加济南武术比赛。归乡后受宋哲元所率 的29军之邀训练大刀队。后该部开赴芦沟桥 与曰寇作战。1945年后,任村干部,后任新 兵连长,随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复员后定居 北京。1986年任清拳研究会会长,同年该拳 在全国武术挖整中定为北京地区的稀有拳 种。在民间传拳数十年,弟子甚众。
【朱国全】〖1913-?:)北京人。11岁时向 广盛镖局著名镖师孟际永学武术.后又拜孙 占奎为师学少林长拳,并随张宝忠学弓、刀、 弹弓及硬气功。新中国成立前靠卖艺为生, 是闻名北京天桥的“把式匠”。新中国成立 后,他与曹宝禄、魏喜奎、白凤鸣、侯宝林、 良小楼、高凤山等发起成立北京曲艺杂技联 合会,后曾任北京杂技团团长。
【马全福】〇92屮?〕北京人。其祖父马 永海为少林拳师。早年在东安市场专教“弓 刀石马步箭”。马全福由其祖父介绍,得拜 名家梁海如为师习练如意通背,拜陈月舫为 师习练李式(李瑞东)少林,李式太极,拜宋 兰坡为师习练无极八卦。这三门技艺在北京 均属少见。马全福曾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市 体委主办的第一期武术学习班学员,第一支 武术宣传队队员,曾获“武术惊荣誉奖 旗一面。
【月朗禅师】活跃于民国至新中国成立 初期,为北京德胜门外华严寺和尚。幼年家 贫,不识文字。出家后晚习禅,朝习武,深 得禅学气功法要,精少林五形拳和佛门内功 “一指禅”。
【黄宝亭】清末民初时人。北京海淀人。 为顺手拳一代宗师。他于清光绪初年向云游 至京师的四川人林剑仙学得顺手拳。林剑仙 离去后,黄宝亭在海淀一带广收门徒,得真 传者五十余人,并著有《顺手拳》两本,使 顺手拳大兴于北京,当时武术界人士称他为 “顺手黄”。可惜,顺手拳现在习者不多, 流传不广,濒临绝迹了。
【关文爷】清咸同光时北京人。失其名, 满族。其幼嗜技击,尤精捧跤术,生平未遇 敌手,故京都人称其“神跤关文爷“。后他 投效神机营,曾打败满洲一等武士某人,名 声益振。
【宝森】活跃于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字 善林,艺名宝三,别号宝傻子。北京人。他 身体魁梧,有膂力,初习中幡,北京一绝技。 后拜摔跤家“小辫王”为师学摔跤术。上世 纪二三十年代,即名满北平。曾任辽宁边防 军摔跤教官,后长年在天桥主持跤场。1933 年参加青岛举办的第17届华北运动会,获国 术摔跤第一。1939年作为中国国术代表团成 员访问日本。新中国成立后,仍不时率弟子 演出中幡和摔跤。宝森为人淳厚,事母至孝, 律己甚严,不沾任何不良嗜好,故人皆戏称 其“宝傻子”。
【沈友三】活跃于民国至新中 国成立,北京人。艺名“沈三”。原住北京 广安门内牛街老君地。他自幼随父练摔跤, 后又多得名人指教,技艺日长,此后在天桥 靠摔跤卖艺为生。他曾于1933年在北平举行 的民国全运会选拔赛上得了摔跤冠军,而后 又在南京举行的旧中国第5届全运会上,在 不分体重等级的情况下,力挫群雄,获摔跤 第一名,为此人称“神跤”。1934年10月, 有苏联大力士麦加洛夫在北平第一舞台表演 力士斗牛、力分双牛、木板拍钉等功夫,并 发表愿与中国国术家比武的声明。沈友三与 其签订比武合同。两天后二人比武,沈友三 获胜。第二天《北平时报》登载沈三痛摔苏 联大力士的新闻,轰动京城。沈友三于1943 年到开封定居,对河南省摔跤运动的开展起 了很大作用。
【杨露禅】名福魁,字露禅 (一作禄禅河北永年人。幼年家贫。约10 岁时至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德瑚(官翰林院侍 诏)家为僮,时有名拳师陈长兴晚间常聚同族 习武于德瑚家前厅。杨露禅殷勤侍奉,后被 陈长兴收为徒。露禅勤学苦练,深得拳法要 领,拳艺大进,成为陈长兴门徒中佼佼者。 30年后,杨露禅己四十许,主人陈德瑚亡故, 遂返还乡里,寄居陈德瑚在永年所设的太和 堂药店,以授拳为生。当地人称其拳术为“沾 绵拳”、“软拳”“化拳”。永年望族武澄 清、武河清(禹襄〕、武汝清兄弟三人曾从其 学艺。后经武汝清推荐,杨露禅去北京教拳, 清廷亲贵王公贝勒多从之受业。人有强与之 比武者,露禅胜之而不伤人,遂名声大噪, 时人称“杨无敌”。后为旗营武术教师。其 时,为了适应保健的需要,杨露禅依据长期 教习的经验,删改了陈式太极原有发劲、纵 跳、震足和难度较高的动作.改编成新的拳 套,成为后来定型的杨式大架太极拳的基础。
【吴全佑】(1834-1902)满族。河北大兴
人。原名全佑,后从汉姓吴。杨露禅客居京 师时,全佑从之学太极拳,后又遵杨露禅之 命,拜杨露禅次子杨班侯为师。班侯幼居永 年,从武禹襄读书.并学太极拳。他传给全 佑的是杨式小架太极拳。全佑对所学逐步修 订,自成一派.后经其子吴鉴泉增益,终成 影响颇大的吴式太极拳。

浏览2,22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