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云和尚】河北保定市
人。俗名史正刚,乳名金龄。自幼喜爱武术, 拜师多位,学习回教弹腿及汉教潭腿、查、 花、炮、洪、少林等各家拳术,尤喜长短软 硬兵器。20岁时因妻子亡故,伤感之下在北 京法源寺出家,法名奇云。此间,他向两位 密宗大师学得绝技密宗大悲拳。新中国成立 后还俗到东直门外太阳宫公社西坝河生产队 参加劳动。1963年,应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 邀请到长拳组任组员,后又应邀在中山公园 中山堂前设场传授密宗大悲拳。每日白天教 拳,晚间则回生产队看青护秋。“文革”中, 与杨禹廷,崔毅士、李尧臣等十多位老武术 家在中山公园音乐堂被红卫兵揪斗,随后被 押回西坝河生产队,又受到农村造反派的凌 辱。孤苦贫困,家无什物,冬月寒冷之季, 仅以一条破棉被遮盖赤裸之身。不久,在悲 愤中死去。
【金启亮】北京人。自幼学 通臂、戳脚、擒拿各类武术,以及各种兵器, 尤精于春秋大刀。他所用刀有数十斤,能舞 动成风。他弹腿功夫更有精到之处,不但能 用双脚踢人面部,而且能用脚尖踢透一寸厚 的松木板。他30岁时,便以“弹腿金”绰号 闻名京城内外。上世纪60年代,他以古稀高 龄,参加北京武术家表演,一捍方天戟仍练 得一丝不苟。
【刘恩绶】字殿升,河北衡水人,生卒 年代不详。为大枪刘德宽之高徒,精岳氏八 翻手。其法由岳氏散手变化而来,为雄县刘 仁俊、刘德宽一脉。刘恩绶与许禹生为同门, 早年曾为北平体育讲习所教员。1929年,在 杭州国术游艺大会上被聘为评判委员,有名 徒王新午者,于1920年间编写《岳氏八翻手》 拳谱,其法得以流传于世。
【陈洪斌】字魁武。老拳师。 北京人。自幼随父陈进泰习曹式少林弹腿, 中年后又从刘奉天专修尚氏形意拳,后从何 应轩专修尹式八卦掌。以其精湛技艺,成为 曹式少林弹腿、尚式形意、尹式八卦的重要
传人之一。
【李茂春】河北霸州人。世 称“大力神霸州李”。7岁入佛门,更名李 法,曾随王绛云习艺,精拳、剑与点穴术, 擅使枣木双钩。宣统三年还俗,遂用原名。 在北京天桥设场授艺。1912年应美国毕洛之 邀赴纽约、檀香山等地表演武术,继之应邀 赴加拿大、墨西哥及英、法等国表演。年四 十余归乡传艺,门徒遍及大江南北。
【宋国荣】清末民初。山东人。早年练 就一手好花拳,后又从师董海川学习八卦掌。 1900年前后,他在山东参加义和团。义和团 运动失败后,携家眷到北京海淀莱库营种菜 为生。其子宋.兰波、孙宋志平皆得家传,为 著名武师。
【宋兰波】(约1877-1957〕名德泉,号兰
波。山东人。为宋国荣之子。得父传授,深 谙花拳、八卦技艺。其人行侠好义,诚挚待 人,为名震一方的“燕京大侠’。他功底深 厚,人称其“铁罗汉”。其子宋志平全盘继 承了他的花拳拳艺。
【居奎】回族。北京通县人。 6岁习武,从杨万禄习“回回十八肘”、“鱼 尾剑”等。青年时在北京德胜镖局保镖。新 中国成立后迁居宁夏固原。1985年在武术挖 整中,将“回回十八肘”“鱼尾剑”等秘传 套路献出。
【赵鑫洲】(约1879-?〕北京顺义县人。
其家累代擅技击,传至赵鑫洲尤精。他既得 家传,又投沧州“大枪”刘德宽门下,习练 大枪及六合门武功。十余载后,又从孔吉泰 习剑九载。孔吉泰乃清廷御前四品带刀护卫。 孔去世后,由赵鑫洲顶职。光绪二十八年自 行开办永盛镖局,足迹遍南北,江湖多闻其 名。赵鑫洲身材高大,膂力过人,善使又重 又厚的大砍刀。后曾向北京名武师刘天向学 习少林拳。刘天向一次误伤人命,在保外就 医时,赵鑫洲甘做替身入狱。辛亥革命以后, 镖局歇业,赵鑫洲隐居于家,后经友人敦请, 旋任国立农业大学武术教师,兼与人医治跌 打损伤。
【王子斌】(1854-1900)字正谊。回族。
沧州人。幼年拜六合门大师“双刀”李凤岗 为师,尽学六合、通背、八极拳械。因其长 于单刀,在师兄弟中行五,故人称“大刀王 五”。1878年,王五来到北京,在东珠市 口西半壁街创办“源顺号”镖局,跻身于北 京八大镖局之列。王五为人豪爽、仗义、明 理,时常周济武林豪杰友贫苦百姓。王五与 戊戌变法重要人物谭嗣同交好,变法失败, '六君子被捕。王五曾召集各方豪杰,商议营 救谭嗣同。谭嗣同等人就义,王五亲将谭嗣 同灵柩运回湖南测阳安葬。1900年,王五率 源顺镖局镖师配合义和团攻打西什库法国教 堂,事后清廷于同年阴厉九月初三在源顺镖 局柜房中抓捕了他,后被德军枪杀于前门东 河沿。王五遗体被安葬在西三里河回民公墓。 据考谭嗣同绝命诗有“我自横天向天笑.去 留肝胆两昆仑”之句,其中一昆仑即指“大 刀”王五。
【陈伯英】(1868-1949)北京人。从师赵 鑫洲习枪术等。1933年曾获旧中国全国运动 会国术比赛枪术冠军。一生以教拳为生。
【司永亮】北京人。幼从杨 露禅的徒弟刘子侠学习杨式太极,此后又学 习了少林弹腿和六合拳。1932年,他练的六 合拳和锁喉枪被国术研究会看中,被任命为 第^、第二国术研究会指导,分别在北平西 四南魏胡回和鼓楼的会址任教。不久,接受 爱国将领二十九军赵登禹、冯治安的聘请任 国术教官,在北苑军营教战士练穿手拳和四 路砍刀。北平沦陷后,司永亮为免遭日寇迫 害,隐名埋姓,历尽苦难。司永亮从30年代 初应聘在北平成达中学、翊教中学、辅仁中 学、国立师范大学教授武术。1947年,他创 办了健民武术社。
【王思庆】活跃于民国时期。是北平武 士会的教师,精梅花拳术。他一足跛,但功 力过人。在1929年杭州“国术游艺大会”上, 他观看精彩表演后,顿觉技痒,即要求大会 允许他献出薄艺。经评判委员会和监察委员 会讨论同意,就临时插入。他表演了梅花拳 和三尖刀,令观众称道不止。
【韩复光】(”(^-?〉。字俊义。河北深 县人。自幼习戳脚翻子、形意等拳术,后学 梅花粧,师从赵书经等。1933年与韩其昌共 同组建了“北京健族国术社”,任教练。以 此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1933年参加华北运 动会获优胜奖。1935年参加上海全国运动会 获银墩一座。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公安工 作。,
【宋迈伦】名彦超,字迈伦。 河北冀县赵家庄人。出生于以武道相传的世 家,北京三皇炮锤的开拓者。其父宋奇策为 清朝大学士,迈伦为长子。伯父宋奇斌为武 养生,堂伯宋奇彪人称“铁胳臂”,是武举 人。宋迈伦9岁学艺,20岁中武秀才。后云 游全国,在四川峨嵋山遇乔鹤龄真人,传与 三皇炮锤和赵氏大奇枪。乔师故去后,他闭 门三年,精研武艺,创宋门三皇炮锤,与师 弟于连登所创于门并立,世称“于拳宋手”。 1845年,他进京投神机营。神机营教习多人 与之较量均败于他手下,获“神拳宋老迈” 绰号。时与董海川相识,结为挚友。后,宋 迈伦创办北京会友镖局,由弟子孙德运、张 殿华、子宋彩臣等主持。又在家乡码头李村 创南会友镖局,由弟子袁长顺、卢玉璞任经 理。宋迈伦去世后。1906年,弟子惠铭、惠 崇、赵致中二人献匾额一方。1916年,弟子 于鉴,袁长顺率再晚门生39人将“前清钦加 五品衔讳彦超宋迈伦宋老夫子之神道碑铭” 一尊立于墓前。宋迈伦还善丹青、书法,时 人视为珍品。
【于连登】清末人。字金榜。原籍山东。 幼时在家乡习拳棒,壮年后投乔鹤龄学习三 皇炮锤,与师兄宋迈伦同学多年。 艺成后别师回归山东故里,广为收徒传艺, 并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练功体会,经数十年研 究探讨,形成自己的拳路风格:世称“于门 三皇炮锤”。与宋迈伦一派炮锤并立,世称 “于拳宋手”。晚年传艺予五个儿子与众多 徒弟,惜无一人大成。连登六子于鉴,因矮 小瘦弱,连登不肯传授,岂料他暗中学习, 竟成于门一个有出息的传人。
【于鉴】字镜堂。为于连査 六子。因身材矮小,身体瘦弱,其父不肯传 艺。谁料于鉴志大,多年来暗中偷学,终成 大器。俟其父得知为时已晚。故其父临终遗 嘱于鉴进京投师伯宋迈伦深造。于鉴进京后, 终得宋迈伦真传。会友镖局成立,于鉴与孙 德润、张殿华、宋彩臣同在会友坐镇。后因 专走西北路镖的“神弹子李五”去世,于鉴仗 义帮镖过道。路过黄牙山,遇强人劫镖,于 鉴单枪镇贼王,安全护镖到达,从此名扬西 北。后于鉴曾赴山西,在太原府主持传授国 术事。1929年华北运动会,于鉴被聘为武术 '总评判长。1938年病逝于太原。进入民国后, 他脑后仍留一条小辫,为此,江湖人称“小 辫子”。
浏览1,76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