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通行使用的“幸运” 一词,外来文化或西方文化的人文气息 比较明显。在我国古代,人们往往把这个词称作运气、命运或时运,带有 浓厚的神秘文化色彩,以至于运气的概念,多半属于方术的范畴。幸运是 一种个人或群体精神、心理、感觉、意识和行为方式的综合状态,主要关 注个人或群体的内在需求——幸运度,衡量指标是幸运指数的高低。
古往今来,方术、数术、相法、占卜、算命等神秘文化流行,凸显了 人们改变自身运气、命运或幸运程度的强烈愿望。
美国理查德•怀斯曼博士认为:“幸运是一种心态,一种思想方法, 一种行为举止。”①一个人的幸运状态或运气好坏,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 后天思想、意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综合的产物。气功 锻炼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幸运,提升幸运指数,给练功者带来好运。
一、气功锻炼反复升降聚合的运气(行气)过程,有利于促进幸运
气功锻炼的运气(行气)行为,是一次反复的“降天气一升地气一聚 人气”过程,通过以“运”行气,以“气”促运,协调内外气机,修身育 德,逐渐培养好运。
古人说“天降大运”,“天降瑞气”,俗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 四积阴德、五读书。”《易经•系辞上》:“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 忧。”其说,都在鼓励人们主动培养运气,把握命运,积极制造幸运。
葛洪《抱朴子•黄白卷》引《龟甲文》,说了一句把握命运的豪言壮 语:“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②现在听来,依旧震撼人心。
爱尔兰作家杰西卡•钟说:“好运降临或霉运缠身,在一定程度上取 决于你的行为和举动。”③
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幸运状态,好运气、好命运,是坚持不懈修身
[美]理查德怀斯曼,著;符全生,何金娥,译.幸运指数.北京:中国青 年出版社,2004: 195.
陈志坚,主编.诸子集成(五).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468.
[爱尔兰]杰西卡钟,著;赵敏,等,译.运气.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4-5.
育德,不断培养正气、祛除邪气的必然结果。只有正气长存,主动制造运 气,善于把握命运,才能邪不可干,好运连连。
二、气功锻炼培养积极、正面、阳光的心态,有利于促进幸运
现代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大量研究发现,幸运儿和倒霉蛋最大区别 是心态的不同。幸运儿往往会让正面、阳光、积极的心态主导一切活动, 他们正面、阳光、积极的心态,远远大于负面、灰暗、消极的心态;倒霉 蛋正好相反,他们常常会让那些负面、灰暗、消极心态的主导一切,负 面、灰暗、消极的心态远远大于正面、阳光、积极的心态。而且,保持积 极态度和满怀热情的病人,更容易战胜重大疾病。反之则不然。
正面、阳光、积极的心态,形成正气场,吸引大量正面、阳光、积极 的能量、信息和人群,使幸运者好运连连;负面、灰暗、消极的心态,形 成负气场,吸引大量负面、灰暗、消极能量、信息和人群,使倒霉蛋厄运 连连。
正如孟子所说:“人必自辱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 活。'”①“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 之。,,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③又如汉杨雄所说:“人必其自爱也, 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 也。未有不自爱敬而人爱敬之者也。”④
莎士比亚说得更直白:“假使我们将自己比作泥土,那就真要成为别 人践踏的东西了。”
因此,自古以来都是“自助者,天助之;自强者,天强之;自信者, 人信之;自爱者,人爱之;自贱者,人贱之”,“幸运总是偏爱活力四射的 人”⑤。美国有一句名言道出了其中的要义:“想好事,好事降临;想坏 事,坏事敲门。”日本学者春山茂雄博士在《脑内革命》中,把这句话改
三、气功锻炼注重人、社会、自然的协调,有利于促进幸运
气功锻炼同理。练功者通过反复的扶正祛邪锻炼,培养正气,祛除邪 气,从而祛除负面、灰暗、消极心态,练就正面、阳光、积极心态,促进 幸运。
为:“想好事,脑内分泌好荷尔蒙;想坏事,脑内分泌坏荷尔蒙。”①他认 为,想好事,脑内分泌好荷尔蒙,即脑波出现a波、内啡肽不断涌流 分泌出来的状态。
《让幸运来敲门》认为:“若想幸运临门,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创造新环 境。”②“创造幸运的唯一要诀在于创造环境。”③
美籍作家塞缪尔•厄尔曼《年轻》一文说得好:“在你我心灵的深处, 同样有一个无线电台,只要它不停地从人群中,从无限的时间中接受美 好、希望、欢欣、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远年轻。一旦这无线电台 坍塌,你的心便会被玩世不恭和悲观失望的寒冷酷雪覆盖,你便衰老了一 即使你只有20岁。但如果这无线电台始终矗立在你心中,捕捉着每个乐观 向上的电波,你便有希望超过年轻的80岁。”
气功锻炼,一方面强调个人自我心身形或心理一生理一形态环节的协 调沟通,另一方面注重天、地、人或人、社会、自然环境的协调沟通,主 动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强大环境气场,向环境播发正气场、正能量,埋 下幸运的种子,奠定幸运生活的环境基础。
第八节 促进幸福作用
隋唐时期,古人在祈福、避祸强烈愿望的推动下,怀着“祈望得福” 的心情造出了 “幸福” 一词。《新唐书•李蔚等传赞》:“至宪宗世,遂迎 佛骨于凤翔,内之宫中。韩愈指言其弊,帝怒,窜愈濒死,宪亦弗获天
[日]春山茂雄,著;郑民钦,译.脑内革命.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1997: 56.
[西班牙]亚历克斯罗维拉,等,著;郭英剑;译.让幸运来敲门.沈阳: 辽海出版社,2005: 32.
[西班牙]亚历克斯罗维拉,等,著;郭英剑;译.让幸运来敲门.沈阳: 辽海出版社,2005: 89.
年。幸福而祸,无亦左乎!”清魏源《默瓠下•治篇
韩非子把心态平和、健康长寿和生活富贵称作幸福:“人有祸则心畏 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则无祸 害,无祸害则尽天年,得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则富与 贵,全寿富贵之谓福。”①
心理学家关于“主观幸福的研究”发现:幸福不分性别,不依赖于年 龄。美国心理学家丹尼斯•威特利认为,幸福意味着生活在一种“沉醉” 的状态中。
幸福是一种个人或群体精神、心理、感觉和境遇的综合状态,主要关 注个人、家庭、组织和社会人群的幸福感或整体幸福状态,衡量指标是幸 福指数的高低。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的不同 需要就可以促进幸福。
气功锻炼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幸福,提升幸福指数,给练功者带来幸 福。
一、气功调心、调身、调形的锻炼,有利于促进个人幸福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自信、乐观、豁达、正面、阳光、积极等正能 量勃发程度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幸福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你的 形象价值百万》说得好:“一分钟的笑声能产生45分钟的放松效应。生活
① 陈志坚,主编.诸子集成(四).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65. 在幸福中的人最大的特色就是他们总是那么轻松、愉悦,他们总是笑容满 面。”①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斯-威特利发现,增强积极情绪的积累和面带幸福 感有利于幸福。有信仰、有追求、有目标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
他告诉我们:“积极的情绪催人奋进,幸福的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努 力消除消极情绪的过程。” “实践表明,面带幸福感的人会感到更幸福,经 常欢笑能在大脑中引起幸福的感受。”“多数成功者相信自己的价值,健康 的自信是通往巨大成就和幸福的大门,或许比其他的品质显得更重要。”②
气功锻炼注重培养正面、阳光、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 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加清晰,生活目标更加明确,人生动力 更加强大,行事处事更自信、乐观、豁达、从容不迫,从而体验幸福生 活。
二、气功锻炼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家庭幸福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比利时文学家莫里斯-梅特林克在《青鸟》中反 复提醒世人关注身边的幸福:“幸福并不那么难寻找,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然而大多数人从生到死,始终没有享受过近在身边的幸福。” “每一个人都 在寻找自己的幸福,绞尽脑汁,历尽艰辛。只要我们经常怀着无私的、美 好的心愿,幸福是不难获得的,其实,幸福就近在咫尺之间。”③
练功者正面、阳光、积极的心态,更容易感染家庭成员,唤醒家人关 注、发掘和把握近在身边的幸福,保持相互关爱、感情融洽的亲情关系。
1939-2015年,美国哈佛大学一项关于268名哈佛大学生持续76年 的“格兰特研究(The Grant Study) \又称“格兰特幸福实验”,结果显示 融洽和睦的亲情和友情关系,有利于个人幸福和健康。
练功者把自己练功中培养的个人正能量和健康生活方式融入家庭生 活,带动或影响家庭成员,形成正面、阳光、积极的心态,建立健康的生
[加]英格丽张,著.你的形象价值百万.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192.
[加]英格丽张,著.你的形象价值百万.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15.
[比利时]莫里斯梅特林克,著;肖俊风,译.青鸟.哈尔滨:哈尔滨出版 社,2002: 3.
活方式,促进个人和家庭幸福。
古人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两性不和,“若春无 秋,若冬无夏……圣人不绝合和之道。”夫妻生活和谐符合自然规律。气 功锻炼强身健体,有助于提升两性健康水平,增强夫妻幸福感,促进个人 和家庭幸福。
三、气功锻炼讲究集体合练、互动互助,有利于促进群体幸福
气功锻炼,一方面是一种个人单独的修身养性过程,另一方面是一种 有组织的集体锻炼活动。
友好互助氛围的集体生活和友情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感。美国心理 学家丹尼斯•威特利研究发现,优待身边的人,善待朋友和亲人有利于增 强幸福感:“能够一下数出5个亲密朋友的人,有60%的人比不能数出任 何朋友的人更感到幸福。”
俗话说:“物以群分,人以类聚。”气功锻炼把一批希望获得幸运、幸 福和健康的练功人群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修炼,营造一种“人人 助我,我助人人”的互助气场,使练功比不练功人群有更多幸福感,有利 于促进群体幸福。
《淮南子》告诉我们,幸福是自我修炼的结果。《淮南子•人间训》: “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 “积爱成福,积怨成 祸。”①
长期坚持练功的人群,慢性病明显低于不练功人群,生活质量明显高 于不练功人群,拥有更多的幸运、幸福、健康、快乐和自信。
第九节艺术熏陶作用
气功锻炼用于艺术表演、文化交流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凸显了气功的 艺术熏陶作用,主要表现在传统套功、武术气功和艺术气功三个方面。
一、传统套功的艺术熏陶作用
传统气功的人文、艺术思想,从混沌、生生、音声、意、气、力、
① 陈志坚,主编.诸子集成(四).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775, 781. 形、神中正合和的韵律,到动静、虚实、刚柔合一的姿势,再到气沉丹田 精、气、神的锻炼,无不在践行中国传统的气文化,使练功者接受中华民 族传统艺术文化的洗礼。
传统的气功功法,包括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段锦、易筋经、 五禽戏、太极气功十五势等传统功法,都有具有显著的艺术表演和艺术熏 陶价值。
传统气功套功,单练与合练表演方式,情趣各异,配合一曲曲带有浓 厚传统文化色彩的古典音乐,形成一组优美动听,赏心悦目,健、力、美 合一的生动活泼画面,把传统文化、气功、养生、健身和艺术熏陶融为一 体,从而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活品味和文明素养。
二、 武术气功的艺术熏陶作用
自古以来,武术气功都具有显著的艺术表演和熏陶价值,主要包括太 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内家拳,柔术或柔道,以及硬气功的艺术表演三 个方面。
比较常见的武术气功观摩表演方式,以单练及合练相结合的太极拳、 八卦掌、形意拳和硬气功为主。
大型演出场合举行最多的是集体太极拳表演。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 会开幕式上,2008名太极演员排成圆阵,进行太极拳的大型艺术表演,场 面气势宏大,震撼人心,举世瞩目。
最吸引众人眼球的武术气功表演方式,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铁头功、 铁喉功、铁臂功、铁手功等多种硬气功功夫。武警战士和少林武僧表演的 多种硬气功,展现了一种人体文与武、力与美的双重魅力。
三、 艺术气功的艺术熏陶作用
艺术气功的熏陶形式多种多样,以歌咏、书法、绘画、戏曲中的文 气、养气、气沉丹田为主,诵读、歌咏、书法、绘画,不断接受艺术熏 陶。《礼记》从礼仪、礼乐的角度,恰当总结了 “礼”的艺术熏陶作用, 成为艺术气功的代表。诵读、歌咏、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艺术熏陶作 用同“礼
《礼记•礼运》认为:“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
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①这“大一”即一气。一气生生化化而生万 物,人承天道,治人情,建礼制,以艺气移风易俗,教化民众,而有礼 乐。礼乐是顺应天、地、人道,促使万事万物和序、有节的根本。《礼 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 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 地,然后能兴礼乐也。”②
(-)正气熏陶
《礼记》认为,礼仪的作用在于“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 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 其位而不相夺也”③。即生气合和,阴平阳秘,刚气、柔气适宜,中和人气 勃发于外一一正气的必然结果。《礼记•乐记》说得十分清楚:“先王之制 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④
《礼记》的礼仪,以正气为本。气正则“达天道、顺人情”;气不正则 “坏国、丧家、亡人”。《礼记•礼运》说:“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 礼。”⑤诵读、歌咏、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无不以养正气为要。
(-)正音、正声熏陶
《礼记》认为,音、声是心声的流露,人兽有别的关键。《礼记-乐 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 者,禽兽是也。”⑥正音、正声,才能遏制奸声、逆气,达到顺气、正气、 移风易俗,以至修、齐、治、平的目的。
《礼记•乐记》:“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 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故乐行而伦清,耳目 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⑦
正乐熏陶
《礼记》在正气、正音、正声的同时,强调正乐。《礼记》看来“乐” 是正气、正音、正声有机结合的产物,具有“修身及家,平均天下”的意 义。《礼记•乐记》:“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故乐者, 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①
气功锻炼是一个不断弘扬国学的过程。它为什么能够弘扬国学?它是 如何弘扬国学的呢?
第十节弘扬国学作用
正乐是形成“王道”的基础,进而达到“天地同和”的境界。因为 它:“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 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②
在《礼记》看来,正乐是一种与天地“同和” “同节”的“大乐” “大礼”,即“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 故祀天祭地”③。由此“明礼”进而达到“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的艺术熏 陶的目的。
一、 练功前学习气功知识,传承国学精华
中华文明有着5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练功者学习气功 前,需要阅读、学习、掌握一系列传统文化和气功知识,包括传统文化 学、气功发展简史、气功练功方法、练功要领、注意事项、练功出偏和防 治等相关知识,正是在积极传承国学精华。
二、 练功中实践气功功法,体验国学精华
气功锻炼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践行大量中国传统人文、哲学、 艺术、文学、武术、修炼等多方面文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气功的标志符号“气”字,包含着中华民族从古代到现代大量的传统 气文化精华,围绕着“气”的修炼方式多种多样。
练功者通过长期、反复调气(和气)一练气(呼吸)一运气(行 气)一养气(正气)一发气(外气)一调气(和气)的修炼实践,亲身
吴根友,点注.四书五经.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93: 289.
吴根友,点注.四书五经.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93: 284.
吴根友,点注.四书五经.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93: 286. 体验“天人合一”“内圣外王”“中正合和”“修齐治平”“扶正祛邪”练 功要领,无疑是在大力弘扬国学精华。
三、练功后传播气功技艺,宣传国学精华
练功者掌握气功方法后,有一个坚持个人练功、集体合练、互动交流 的过程,一方面会自然而然地把气功锻炼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奉行不二,另 一方面会情不自禁地分享气功锻炼的好处,自觉自愿地向亲朋好友推荐气 功锻炼,教他们练功,催他们积极、乐观、阳光、勃发正能量。无形中, 弘扬了正气,祛除了邪气,宣传了国学精华。
气功锻炼通过练功前学习气功知识,传承国学精华;练功中实践气功 功法,体验国学精华;练功后传播气功技艺,宣传国学精华,大力践行国 学,弘扬国学,以体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的传统人文气势。
第五章气功应用实践
气功锻炼的基本功法,以气为开端,以功为结果,以人一气符号互动 循环修炼理论及模式为指南,形成形式多样、名目繁多的功法类型。本章 重点诠释传统气功的分类方法、基本功法类型、主要练功要领、重点注意 事项、基础功、一孚功套功、弹指功、二十四势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气 功、太极气功十五势等传统功法内容,供气功养生爱好者在练功实践中选 择研习。
第一节气功的分类方法及基本类型
气功分类方法多种多样,但国内气功教科书和专家学者至今没有一个 统一的认识和分类标准。本节根据气功功法的侧重点不同,采取二分法一 多分法,分为多种不同类型。
—、二分法
根据内外状态,分为内功和外功;根据动静状态,分为静功和动功; 根据医疗、保健状态,分为医疗气功(健身气功)和非医疗气功(非健身 气功);根据组合特点,分为套功和非套功。套功,又分组合套功和传统 套功。
二、多分法
(-)三分法
根据三调特点,分为调身功(形体功)、调心功(心意功)和调息功 (呼吸功);根据动静特点,分为静功、动功和动静功组合功(组合套功)。
(-)四分法
根据四季特点,分为四气调神功、春夏秋冬四季功;根据礼仪特点, 分为行卧坐立四仪功、四段功;根据功法层级,分为基础功、初级功、中 级功和高级功。
(三) 五分法
根据身体姿势特点,分为行功、站功、坐功、跪功和卧功;根据五行 特点,分为木、火、土、金、水五行功。
(四) 综合法
多分法中,根据特点、目的、作用、发源地等的不同,分为多种不同 功法。
根据功法流派(门派)特点,分为道家气功、儒家气功、易家气 功、医家气功、武术气功、太极气功、八卦气功、形意气功、佛家气功、 大雁气功、五禽气功。
根据发源地不同,分为少林气功、武当气功、峨眉气功、昆仑气 功、华山气功。
根据应用目的不同,分为拍打按摩点穴气功、吐字气功、书画气 功、音乐气功、舞蹈气功、戏剧气功、表演气功(硬气功、柔功、套功)、 体育气功、益智气功、医疗气功、丹道气功、禅定气功。
本书根据功理、功法、门派等综合特色,采取综合分类法,把气功分 为巫术气功、艺术气功、方术气功、诸子气功、医疗气功、宗教气功、武 术气功、大众气功、健身气功和符号气功十大主要类型。
以上各种功法,不论哪种类型,都是从基础功的练习开始,从静功到 动功,再到套功一步步练习,循序渐进提高的。
第二节 气功锻炼九大基本要领
气功锻炼要领是在练功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锻炼要点或关键环节, 简称练功要领。古代多散见于各大不同门派练功体系,缺乏统一认识。近 代《秘诀》归纳为“五要”。现代气功界直至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汇 总起来,梳理成章。
1915年《秘诀》的《五要说》,是近代武术气功练功要领的经典阐 释:“(一)初练习时,要渐进而不可猛进;(二)既得方术,要以恒心赴 之,勤敏持之,不可中道停辍;(三)练习时要节戒色欲与狂饮;(四)已 成功时,要静气宁神,涵养谨慎,不可有恃术凌人,与好勇斗狠之事;
(五)出外游时,要谨遵宗法,皈依十诫,传授他人,亦以此诰勉之。”①
1959年10月,南京中医学院编著的《中医学概论-下编》第九章 “气功概要”收录了 “气功疗法”相关内容,但无具体练功要领。
1964年1月,焦国瑞教授编撰的《气功养生法》提出了 “松静自然、 意气合一、动静相兼、上虚下实和火候适度”五大气功锻炼要领。
1983年9月,马济人编著的《中国气功学》归纳出“松静自然、动静 结合、练养相兼、意气相依、准确活泼和循序渐进”六大练功要领。
1984年10月,焦国瑞教授所著的《气功养生学概要》把他在《气功 养生法》的五大练功要领,扩展为“松静自然、意气相随、动静相兼、上 虚下实、火候适度和循序渐进”六大气功锻炼要领。
1988年8月,林雅谷、马济人主持编撰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气功 学卷》说:“练功要领,是指锻炼各种功法所必须共同遵循的一些基本要 求。”②其内容与马济人编撰《中国气功学》相同。1992年9月,马济人 主编的《实用中医气功学》继续沿用《中国气功学》归纳的六大练功要 领。
2005年8月,刘天君教授主编的《中医气功学》道:“练功要领是指 练各种功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的操作性要求。”书中归纳了六大练功要领: “松静自然,准确灵活;动静结合,练养相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③
我们在总结、分析、探讨前人练功要领相关内容基础上,结合自己40 多年练功实践,归纳出以下气功锻炼九大基本要领。
—、人一气合和(人一气合一)
人一气合和(人一气合一)既是气功入门的最基本要领,也是气功锻 炼的总要领,贯穿于练功的始终。气功锻炼,小而言之,是一个心、身、 形,意、气、力,精、气、神合和一气的人一气互动循环修炼过程;大而 言之,是一个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或天、地、人三才合和一气的互动循环 修炼过程,简称人一气合和(人一气合一),旨在充分发挥练功者的主观 能动作用,促进心、身、形,意、气、力,精、气、神合和一气,以至天
(民国)尊我斋主人,著.少林拳术秘诀.北京:中国书店,1984: 10.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气功学卷.上海:上海科技 出版社,1998: 21.
刘天君,主编.中医气功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98 -99.
人合一。
二、 动静相兼
动静相兼是一种动功和静功交替锻炼或动静状态相互交替的练功要 领,旨在尽快恢复人体的生理运动特点,达到平衡运动状态,避免单练静 功或单练动功的单调乏味。
气功锻炼常规练功模式是静功一动功一静功交替练习,开头和结尾多 练静功,中间配合动功。
练功中静功和动功所占比例,根据个人体质、性格、练功习惯而定。 体弱、性格内向者多动少静为宜,体壮、性格外向者多静少动为宜。总的 来说,以不过劳,不过闲,保持动静适宜,适量运动或平衡运动为佳。
适量运动是适时、适度、愉悦运动的集合。适时,即选择合适的运动 时段、时辰和长度;适度,即运动的度要适当,不过大,不过小,以心身 舒适,不过度疲劳为佳;愉悦,即运动时要保持轻松、舒畅、愉快状态, 以不带愤怒情绪为佳。心情不好时,最好在没有人的地方呐喊一番,发泄 一下,然后带着愉悦的心情去运动,才有利于健康。
现代医学认为,最简单、最安全、最合理的适量运动是中等强度的有 氧运动。适量运动牢记“1357”:每天至少运动1次,每次连续运动不少 于30分钟,每周运动不少于5天,运动时最大心率不超过170减去自身年 龄(心率+年龄二 170次左右)。
三、 火候适度
火候原是我国古代气功、养生家内炼的术语,较早见于宋张伯瑞《悟 真篇》和《金丹四百字》,后渗入烹饪、艺术、日常生活。
《悟真篇》:“纵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亦如闲,大都全借修持力, 毫发差殊不作丹。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候著于文。”①《金丹四百字》:
徐兢,等,注解.中国气功四大经典讲解.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341.
“药物生玄窍,火候发阳炉。”①“火候不用时,冬至不在子。”②
古代的“火候”,有文、武两说。“火”,是心、意、神的隐喻或代称。 我们常说心火的“火”即此“火”。“候”是程度意思。火候,是练功中 用意、调息、运气顺序、时机(时间、时辰)、度量(强弱、力度)、程度 (限度)的选择和把握。
火候的关键,一是意念,《真诠》:“火候全在念头上著力。”二是气息 或呼吸。《性命圭旨全书》陈虚白:“火候之要,尤当于真息求之。”③
文武火候的要点,正如《修道全指》所说:“盖武火者,即呼吸之气 急重吹逼,采取烹炼也;而文火者,即呼吸之气,微轻导引,沐浴温养 也。”柳华阳则认为:“动心调息,宁神入羔穴,即武火;静心调息,意守 丹田,温养阳气,即文火。”《内炼秘诀》:“在炼丹的修行中间,火的应 用,很是贵重。火之应用,就是所说的文武火候;其火就是呼吸顺着自然 的作用,毫不用心施行呼吸,便是所说的’文火'。使心集中于气息而呼 吸,乃是所说的’武火’。”④
刘天君教授主编的《中医气功学》将“火候”归纳为:“火就是神, 指练功中的用意,是修持之功力;候是指时、序,是修持之次序与时间, 还包括内丹术中内气运行的具体步骤及掌握。”⑤
关于火候适度,张洪林教授认为:“火候适度是指对练功的一些要求 及限度的把握适当,或恰到好处,太过或不及均非适度。练功适度,主要 以意念、呼吸、姿势及练功时间等方面为内容。”⑥
火候贯穿于气功锻炼各个环节,每一步都要从意念、呼吸、力度、时 辰、时间等方面善加选择和把握。
(―)意念火候
意念火候是意念、意守、心意、精神心理或注意力集中程度的把握,
徐兢,等,注解.中国气功四大经典讲解.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406.
徐兢,等,注解.中国气功四大经典讲解.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409.
(明)尹真人,传.性命圭旨全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 384.
徐兆仁,主编.内炼秘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29.
刘天君,主编.中医气功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100.
张洪林,胡卫国,编著.中医1000问.气功篇.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85.
讲究一心一意,心无二用,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练功。
练气功时,强化注意力,使心意专一诚然十分重要,但不宜过于执 着,更不宜强行意守,而以勿忘勿助,若有若无,似守非守,轻松自然为 佳。否则,往往适得其反,难以达到气功锻炼目的。
浏览1,36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