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手运动释义和发展散手运动是两人运用各自肢体的特殊功能和技击技巧,在特 定的规则的制约下进行攻防实战的一项传统徒手对抗性体育运 动,是武术的重要运动形式之一散手近可用手,远可用足,贴身可摔,人体各部位都可以成 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概括起来为七拳:头、手、肘、肩、足、 膝、胯。技击方法分踢、打、摔、靠、撞、跌等。踢就是腿击 法;打就是进攻和防守的手法;靠、撞就是以自身的体重、巧妙 地贴身撞击对方,使其失去平衡的击法;摔就是二人相抱使对方 倒地的技巧;跌就是利用合理倒地而进攻对方的能力。散手的技艺高低,是身体素质、技击招法、战略战术、心理意识在一定条 件下有机结合的反映,是以实战能力来比较,以实战对抗效果来 评价的。
散手运动的攻防技艺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发展 起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据史料记载,春秋 战国时期的武艺较量,已很重视攻守进退、真假虚实、内外顺 逆、动静快慢的战术研究。《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曾记载 技击家越女的一段精辟论述:“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 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俱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 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 横顺逆,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这段话 反映了当时技击的理论已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我国的散手运动技艺在汉代就传人日本及东南亚诸国。唐豪 先生在文考中已证明:其由琉球传往日本名为唐手术者,始为中 国之手搏也。日本的柔道、空手道、朝鲜的跆拳道、泰国的泰国 拳,乃至西方各国盛行的拳击运动,虽各有其独特的技艺和发展 历史f但比较起来,中国的技击技艺更全面、更丰富、更有实战 价值新中国成立后,技击的对抗形式,从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提高技艺和防卫能力出发,在方法和要求上都有了新的改进和完 善。按照特定的规则,比赛中要佩戴安全护具,限制比赛局数并 禁止攻击某些要害部位,以确保人身安全,起到了体育竞赛的作 用,更宜于推广和普及。
(二)散手运动的内容和特点
散手运动的技术动作、攻防理论和练习方法十分丰富。技术 动作包括:基本手法、步法;进攻的基本方法(进攻性拳法、掌 法、肘法;进攻性腿法、膝法;进攻性摔法、靠法;进攻性跌法 等);防守的基本方法(直接防守、闪躲防守);联招应变(主动 进攻的联招、防守反击的联招);辅助练习方法(徒手练习方法、 借助器械的练习方法、双人练习方法等)和散手专项准备活动的 各种方法。攻防理论涉及面广,主要有人体解剖、结构、经络和 要害部位;散手技能的形成和心理特点;散手的基本要素,力学 原理的应用,散手运动的教学与训练(学习散手的不同阶段及任 务、散手的技术战术训练、散手的体能训练、散手运动损伤的预 防及卫生、散手实战要诀等)。
针锋相对性是散手运动的本质特征。从散手运动比赛形式 看,对垒双方为胜负的行动必然是针锋相对的,否则整个运动形 式也就无法评价和认识了。双方打斗的目的,是为了战胜对手, 可以充分运用不超出规则范围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因而也具有一 定的危险性。对垒双方的战术战略也存在不可调和性。兵书云: “兵者,诡道也。”群体战斗是在“智谋”与反“智谋”中进行 的,个体比试也存诓骗与反诓骗的智斗较量,开局前的审势对 策、开局后的“杀机在心,活局在臆”无不是针锋相对的。通过 针锋相对的制造危险(即削弱对方的实力)和欺骗(即智取)的 实践活动,来掌握临阵攻防的规律和防卫能力散手技术的实质就是最优化的打击方法,而最优化的打击方 法无不相应有最有效的防守和反击技术,进攻一防守反击一反还 击再进攻一再防守进攻,如此循环往复,两者在矛盾和对立中发 展,促进着进攻技术的延伸和完善,针锋相对的特性就是在攻防 技术的互相克制中得到体现的健身性是散手运动的功能特征。散手运动的健身性寓于技击 对抗之中,据史料分析,秦汉三国时期,人们在军事上充分运用 散手(古称手搏)的同时,已经明确地意识到它的健身价值。魏 晋南北朝的府兵制,唐朝开始的武举制,用考试的办法选拔武勇 人才,把手搏(即散手的前身)与“身材之选”放在同等重要的 位置。
(三)开展散手运动的意义和作用
武术是建立在技击的基础上的,武术对抗和套路运动形式的 主要内容、素材都取自于技击技术。散手运动和其他传统体育形 式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民族遗产。在研究和从事这项具有我国民 族风格的体育运动时,要联系武术技击的悠久历史和中国武术对 抗运动蓬勃发展的新形势,认识到继承和发扬这一遗产对于我们 发展民族新文化、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的教育、加快精神 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散手运动是增强体质的良好手段。通过散手训练能提高力 量、速度、耐力、灵巧、柔韧等素质,促进呼吸、消化、血液循 环、神经系统机能的应激性和稳定性,强健各部肌肉,从而起到 健身的作用。散手的各种招法都要求全神贯注,内外合一,身手 敏捷,配合协调,这种动静徐缓、刚柔相济、攻守应变的技击能 力的培养过程,无疑也调节和改善了人体的机能,使身体的各系 统都可得到健康均衡的发展。
武术的另一种运动形式是套路运动,套路运动的技击含义是 武术套路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重要特点。技击技术又是武术套 路运动的依据和素材,可以这样说,技击寓于套路之中,又高于 套路之上。技击技术不为任何武术流派和拳种所独有,而是整个 武术套路运动的源泉和固有精华。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是以技击 技艺的发展为基础的,倘若忽视技击技术的发展,就会使套路运 动变得简单、重复而无新意。因此,散手技击技艺的继承和提高 是使武术套路运动进一步发展的先决条件,是保持武术特点的根 本问题。
开展技击对抗运动,对促进我国武术运动的全面发展,适应 国际武术运动的需要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我 国的技击对抗的运动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不恰当的批判了“唯技击论”的观点,致使一提到对抗比武,就 有人说“野蛮”、“有损健康”、“不安全”,使武术运动成为了单 一的套路表演形式。民间确有技击专长的前辈没有受到重视,武 术技击精华和理论没有及时地挖掘和整理,有志于技击的武术工 作者,因没有系统全面的训练和比赛机会,又苦于没有高手的指 点,技击对抗技能很难提髙,长此下去,宝贵的技击技术将有失 传的危险。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的徒手技击技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是武术发展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是培养爱国主义精 神,振奋民族自尊心的良好手段,是强壮身体、普及体育运动和 掌握实战格斗、自卫防身的有效方法,对于我国的四化建设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得 方,开展得法,散手运动这颗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将会放出更 夺目的光彩。
浏览47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