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汉拳
佛汉拳主要流传在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属少林派系,据传由少林 寺云游武僧“铁罗汉”所传。河南省长垣县度盛集之北贾庄,贾云露(字平 西、法号光明)得此拳之真谛。清朝末年,贾云露来到大名府,先后与当地高手过招,无不取胜。从此佛汉拳就在当地流传下来。
佛汉拳套路与拳法特点:全部都是两个人对练套路,共24路对打捶,分 上、中、下三盘。从八个门头变出24式;24式再变出72手;还有36腿共 一百单八式。一式跟三打,一打有三破,边破边打,越打越多,变化莫测。 演练起来不顶不丢,刚柔相济,随势而化,遇机而进,攻防合理,结构严密, 美观大方,实属武林之珍品。
佛汉拳用:“内、初、山、寺、团、同、胜、国、少、年、用、者、思、理、多、君、猷、民、则、安”,共20字来分辈次。现在占“寺”字辈的都 在90岁左右。能打下24路对打捶的,均在“花甲”、“古稀”之年。
目前,流行的佛汉拳有大架、小架之分。大架:舒展大方,大开大合, 放长击远;小架:小巧紧凑,步活身灵,手法善变。大架、小架从套路顺序 编排和技击内容上看,是大同小异,仅是身法不同。
十二石头拳
石头拳的起源有两种传说。
其一说:石头拳起源于魏文帝时期,为少林寺武僧所创传。在宣武、孝 明帝时期非常昌盛。
其二说:石头拳源出自少林拳法,创始人是清代末期,著名少林派武术 大师唐殿卿。唐是河南商丘人,自幼习练少林武功,青年时开始走南闯北, 遍访各地武功高手。唐大师武功深不可测,善轻功、搏击术和擒拿点穴之 法,被江湖中誉为“神手唐”。石头拳就是唐大师精研少林拳法,汇集各派武 术精华创编而成。由于当时创编该拳的地点在有“石头城”之称的南京,特 称“石头拳”。后人也有称唐门拳的。
内容特点:主要由拳术、器械和功法组成。
拳术有:十路弹腿、短打、拳帽、六家式、七星架、上石头、下石头、 曦阳掌。以上为单练。对练有:弹腿对接、燕青散手、擒拿对拆、五捶、六式、八式等。
功法有:桩步丹田提气术、排打功、铁沙掌等。
手法有:崩、劈、挑、砸、穿、翻、搓、盖、冲、点、切、撩、勾、缠等。
腿法有:蹬、踹、分、缠、摆、挂、踢、跺、震、旋、箭、弹、连环腿等。
步法有:进步、退步、滑步、垫步、过步、跳步、虚步、坐山步、弓步、 马步、仆步、歇步、偷步、骑龙步等。
身法有:吞、吐、闪、展、腾、挪、挤、靠等。
特点是:动作舒展大方,身法紧奏,步法灵活,拳势威猛,刚劲有力, 发拳有穿山洞石之情,落步有人地生根之意。演练时给人以斩钉截铁、势如 破竹之感。
要领是:身正、胸挺、松肩、垂肘、扣膝、活腰。
要求: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行步赛黏。
同时极注重手、眼、身、法、步的配合,要手到眼到,身到步到。石头 拳有“练掌如相搏”之说。即在练拳时要心中想着是与对手在拼搏,临战才 能应战自如。气法的运用则强调呼与动作的密切配合,做到气劲合一。发劲 时要以意领气,以气催力,力发于腰,干净利落,突出脆劲。
理论要求:三节明,四梢齐,五行闭,内三合与外三之说。
石头拳以搏人为主,主张以快打慢,闪避进取,去如风,回以箭,打倒 还嫌慢,强调一个快字。在技击中,充分运用手法、身法、腿法、步法、速 度和日测距离的准确,以各个不同的角度击打对手。在与人交手时,总是以 攻为守。
【注语】当你看完石头拳,明显感到此拳如树,根系少林师法,根深树高,石 头拳之妙,可想而知。
(十四〉南拳
南拳是我国南方各地流传的一种以“手型多样,拳指交错,劲发刚爆, 步稳势烈,神形统一”的拳术、器械、对练等。
南拳历史悠久,记载在400年前明朝时,中国长江以南的闽、粤、桂、 赣、浙、湘、鄂、川、苏等省就流行着各种风格的南拳。
广东省有:洪家拳、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蔡李佛拳、虎 鹤双形拳、侠家拳、咏春拳、佛家拳、孔门拳、南枝拳、昆仑拳、刁家教、 岳家教、朱家教、白眉拳、练手拳等等。
福建省有:鹤拳、五组拳、太祖拳、罗汉拳、梅花桩、连城拳、地木大 法、泳家法、五枚拳、狮拳、猴拳、鱼拳、鸡拳、儒拳、仿鸟迹等等。
浙江有:洪家拳、黑虎拳、金刚拳等等。
广西有:周家拳、屠龙拳、洪门伏虎拳、小策打等等。
湖南有:巫家拳、洪家拳、薛家拳、岳家教四大流派。
湖北有:洪门拳、鱼门拳、孔门拳、岳门拳、孙门拳五大派。还有巫家 艺、奈门、佛门、隐山门、水浒门、蒸门、严门、熊门等。
四川有:余家拳、大合拳、火龙拳、四平拳、练步拳、三十六闭手、缠 丝拳、眉丝拳、鹞子拳、白鹤拳、峨嵋拳、峨嵋岳家南拳、洪门手等。共有 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八大流派。
江西有:36路宋江拳、虎拳等。
除上述南拳外,还有温州南拳、台州南拳、上海南拳。江苏南拳有苏州、 常州、无锡等地区的不同。
南拳:步稳势激烈,一步几变手,一势掌拳肘,短中潜长强,刚中有柔 化,快中存有慢,以气催劲力,出手屈中机,严守门户变,柔蓄藏刚发,沉 着运敏捷。
1.广东南拳
“广东南拳内容丰富,各种拳术套路约有350多套,各种器械套路也有 100多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洪家拳、蔡家拳、莫家拳。广东南拳名家技 法不尽相同,观其共有: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气催力,以关发气,朴素 明朗,拳势紧凑激烈,动作发劲刚爆有力,多短手,擅标手。桥肘相合,触 及变发如箭。
南拳的手形有:五种拳、三种爪、两种勾手、两种指。
五种拳:平拳、鹤顶拳、凤眼拳、双凤眼拳、子拳。
三种爪:龙爪、虎爪、鹰爪。
两种勾手:鹤嘴手、鹤顶手。
两种指:单指、双指。
手法有:拳法11种、掌法16种、爪法7种、勾手法7种、指法3种、 肘法3种、桥法16种。
拳法11种:挂、鞭、冲、劈、扫、抛、撞、盖、钉、贯、插。
掌法16种:推、劈、挑、拍、穿、切、搓、托、伏、撑、插、标、护身 掌、抹掌、勒手、云手。
爪法7种:抓面、横拿、撩、反臂撩爪、后插、仰爪、护身爪。
勾手法7种:前啄、横啄、撩啄、反臂撩琢、鹤嘴手前击、鹤顶手前击、 勾搂手。
指法3种:仰手标指、俯手标指、侧立手标指。
肘法3种:撞肘、担肘、压肘。
桥法16种:圈、盘、切、沉、劈、压、架、抽、攻、滚、截、剪、缠、 穿、挞和其他桥法^横、捉、碎、桥。
技击原则是:“头来用头消,脚来用脚攻,横睁来横睁送,直睁来横睁 送。” “逢睁必要以睁消睁”,“桥来桥上过,马来马发标”,“长手贵力足,
短手能自顺”,“万法以穿桥为主”。以声呼气,以气摧力,发劲时鼓全身之 气,运四肢之力,运丹田之气,直冲而出,发声助势〈如鹤形发“呼”声; 虎形发“呼一哗”之声
步法有:四平马、骑龙步、跪步、三角马、吊马、子午马、消身走马、 前弓后顶、麒麟马等。
1 身法要求: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手起肩随,腰摧肩带。
腿法要求:腿发寸劲,高不过腰。
浏览2,5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