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牛郎棍橄论
一、“牛郎棍”简介
“牛郎棍”,是中华武术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是国家传统武 术重点挖掘整理和保护的优秀拳种之一。
牛郎棍是“牛郎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它是集 刀、枪、剑、戟、鞭等击法为一体。其套路招势严密,刚劲有 力,节奏分明,连贯通达,灵活多变,以快、奇、巧制胜。其主 要棍法有:挑、劈、架、戳、扫、格、撩、擢、点、刺、绞、 剁、舞、压、拧、拨等。手型有半握拳、掌、勾;以弓、马、 仆、虚、歇、并、丁、叉为主要步型;以进、退、偷、盖、寸、 跟、挪、垫为主要步法;以闪、转、腾、窜、缩为主要身法; 以点穴、击要害为先导。提倡以意领气,以气发力,以静制动, 天人合一,是一套修性养神,技击壮体之高效内家棍法。其主要 融有:“十字鞭”、“田字鞭”、“双折鞭”、“单折鞭”、“长蛇 鞭'、“龙虎斗鞭”等诸套路。上述套路原最后一字都称“棍”, 后因其“棍”字与“牛郎棍”总称易混淆,加之棍法中不少招法 与鞭的招法相似,所以,先师们便将“牛郎棍”中诸套路的 “棍”字,改为“鞭”字,而总称为“牛郎棍”。
相传,“牛郎棍”为清初农民起义领袖“于七”(后化名燕 飞)所创。
于七,名于乐吾,号孟熹(1609- 1702),山东省栖霞县唐 家泊村人。明末科考得中武解元。明亡后,于清顺治五年,在钳 齿牙山领导农民起义,队伍迅速壮大,占据了整个胶东半岛。顺 治十八年,清廷派三大帅统领重兵,将方圆百里的镇齿牙山团团
围住,双方激战数月,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于七在师父的帮 助下,突出重围,身负重伤逃至宁海州西南乡留格庄村(现山东 省牟平县埠西头乡留格庄村),被早起习武的青年萧思德救回家 中。思德之父萧文和,乃本村族长,为人仗义正直,又善医术, 是乡里有名的济人之士,经其精心调治,于七得以康复,化名 “燕飞”,隐身于萧家长达年余。后去崂山华严寺出家为僧。
于七在萧家期间,见萧公阖家人忠厚善良,又有救命之恩, 便将自己身世如实相告。萧公对于七之举早有所闻,便以雇用的 “看牛馆”为名,将于七隐身于家中,并让儿子思德辍学帮助于 他。他们二人以看牛为业,早起晚归,很少与村民们相见,躲过 一次次清廷的缉捕。
于七见朝夕相处的思德聪慧机灵,胆识过人,又有扎实的武 功基础,甚是喜爱,便收为徒。不仅将拳脚功夫传授于思德,而 且把自己平生所习之刀、枪、剑、戟、鞭等器械招法,融于一放 牛用之短棍上,精心授于思德。思德在于七的精心培育下,不负 师望,刻苦练功。不但拳脚功夫不凡,更把一根放牛棍练的出神 入化,力度强、攻击目标准确,且百击无误,为后来的除暴安 良,行侠仗义,打下了坚实基础。后人为纪念先师,将师传之拳 脚功夫取名为“徒手靠”(后称牛郎拳),师传之棍法定名为“牛 郎棍”。后随实战需要,历代先师们在牛郎拳与牛郎棍的基础上, 又精心研编了多套拳、棍法及“南斗六星刀”(简称南斗刀)“北 斗七星剑”(简称北斗剑)、“养神功”,暗器有“铁砂”等器械和 功法,逐渐形成了以拳为本、以棍见长的一个武术流派,统称 “牛郎门”。
三百余年来,因受传统保守思想的影响,“牛郎门”功夫功 法从不外传,一直作为萧氏家族的护族秘技,鲜为人知。
1983年,国家体委重视并开展了传统武术遗产的挖掘整理 工作,将“牛郎门”列为重点挖掘整理项目之一,第十三代掌门 萧明魁,打破族规门律,将“牛郎棍”等功法资料献于国家,并
公开向社会传授和推广。到目前为止,不仅国内习者众多,并传 入美国、日本、荷兰、阿根廷、意大利等国家。因牛郎棍不但棍 法结构严密,招奇实用,虚实相生,浑然一体,风格独特,男女 老幼皆可学练,便于普及和推广。而且器械制做简单,携带方 便,长期练习,可达到一械多用,融会贯通之效果,实为防身健 体之宝。因此,深受众人喜爱,并给予高度评价。
二、牛郎棍风格特点
- 讲阴阳。棍法中讲求攻防结合,虚实相依,上下相随, 首尾相应,动静相生,刚柔相济。动作简单实用,灵活多变,且 均合阴阳之理。
- 重意念。“牛郎棍”提倡以意领气,以气发力,以静制 动,天人合一。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均为意•在 先。
- 走螺旋。所谓走螺旋,是指棍在击、防中,不要直来直 往,应在触敌身、械时,用棍的旋转击敌格械。如棍法中的架、 戳、撩、摧、刺、绞、拨等技击中,每一着力点,都要走螺旋, 严禁使用直对直、硬对硬的对抗性击法。棍在走螺旋时,手、 腕、腰应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使螺旋走之圆滑,效果更佳。
- 发寸劲。何谓寸劲?先师曰:“离敌一寸发劲为寸劲”。 当然,这种说法未免太机械,但其意是:发劲距敌过远,耗力既 大,又易造成失误;发劲距敌过近,力不足,又易被敌所制。因 此,要求在实战中,根据敌方使用的不同拳械,掌握好发劲距 离。同时,更要掌握好发劲时机,一旦与敌交击,时机成熟,击 敌距离处于最佳状态,突然发劲,将敌制服。
- 练腰劲。腰劲,即腰的转动所产生的劲力。腰是上下身 连贯之中轴,它的灵活与否,直接影响着劲力的强弱。先师曰: “力出于棍,源于腰”。可见腰劲在棍法中之重要作用。为更好地 练习腰劲,在练功方法上,专设“活腰” 一项。
- 气自然。古谱云:“行棍自然呼吸为上也”。所以,“牛 郎门” 一贯主张自然呼吸,不讲运气,严禁勉强以呼吸配合动作 和动作中运气。因为有意识的运气,弄不好反而憋气,影响身心 健康和棍法的顺畅。因此,在练棍中,要求心平气和,呼吸自 然,使内气自然畅通,动作顺遂,协调有力。
- 形逼真。棍法套路中,根据攻防躲闪进退之需要,常有 生动形象的比喻。如虎之威猛,猴之机灵,蛇之迅变,皆寓其 中。因此,平日练棍中,要形象逼真,具其神态。
- 神慑人。历代先师十分重视“神”之要求,强调“神气 慑人”。有神才有意,有意才有力。神又表于眼睛。所以,平时 要重视眼睛的锻炼和运用。做到棍到眼到,棍未到眼先到,以达 到眼中有物,物中取真的境界。在与敌交手时,不仅要从敌方眼 中察晓其动向,迅速做出制敌措施。还要锐眼逼敌,神气慑人, 令敌神慌意乱,不战自败。
- 多套路。牛郎棍套路较多,编排科学严谨,动作朴实简 洁,技击性强,内容丰富(由长到短、由双到单、由单到徒手), 是一套拳棍相合之系统功法。
- 易推广。牛郎棍器械制作简单,经济实用,携带方便, 一械多用,男女老少、身体强弱者皆可学练,便于普及和推广。
三、牛郎棍练功方法
- 缠棍。即用不同的身型和步法,对棍的每一招式单独进 行反复练习,称为缠棍。其主要缠法有:定步缠棍、活步缠棍、 飞步缠棍三种。
定步缠棍,主要是练臂力与攻击目标的准确度。即两脚站地 不动,用不同的步型,对棍的每一招法反复练习。如棍法中的 劈、刺,将众多步型依次进行劈刺多次,久而久之,臂力与攻击 目标的准确度,会迅速提高。同时,可增强腰的圆滑力及腕的耐 力和韧性。对步的稳健,亦会起到促进作用。
活步缠棍,主要是练步型的变换和步法的灵活性。即将几个 步型,用不同的步法,组成一个小组合,反复进行变换。变换的 过程,即可实施棍的招法练习。如马步摧变偷步刺后,再转弓步 扣打可做为一个小组合;拨草进鞭可单独做为一个小组合,反复 进行练习。久而久之,一旦与敌交击,可达一招击敌不中,能熟 练地接用第二招第三招。长期坚持练习,耗力少,实战能力提高 快,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飞步缠棍,主要是提高速度和弹跳能力,以及主动击敌之效 率。即设一固定目标(吊沙袋或设木桩),相距三步,单手持棍 或双手持棍,反复起跳击之。久而久之,可提高攻击速度,增强 攻击目标之准确度。除此之外,套路中的大蟒翻身、饿虎扑食等 式,可单独练习,增强腾空侧踹和翻身大劈之技击能力。
- 活腰。活腰主要是在练棍前,先将腰活动开,以达到以 腰为轴带全身灵活之状态,增强练棍的力度。其主要方法有定步 活腰与动步活腰两种。
定步活腰:即两脚分开略宽于肩,两脚尖自然内扣,脚趾与 脚跟有抓地感,稍屈膝下蹲。腰、腿、身按照定好的方位和角 度,进行上下、左右、前俯、后仰,慢而稳地活、转腰,使腰与 周身关节松活柔韧,为动步活腰打下基础。
动步活腰:即在定步活腰的基础上,定出路线和方位,以腰 带周身各部,边行走边活腰,速度由慢而快,使周身各关节大幅 度地活开松顺,尽快让腰劲进入到练棍状态。同时,亦促进气血 的流畅,使精神倍旺。
- 蹭腿。腿是身的支柱,俗话说的好:“人老先从腿上 老”,可见腿在人体之重要。为加强腿功锻炼,让腿尽快适应练 棍状态,所以在练棍前,特设定蹭腿与畅蹭腿两种腿功的基本练 习,来增强腿的功力。
定蹭腿:即一腿站地不动,另腿屈膝提起,前后、左右、上 下进行摆、踹、蹬、缠、瞭、踢等腿法的练习,两腿交替进行,
O 锻炼腿之稳固与耐力。
畅
1®腿:是练步的变换与稳健。即一边行走,一边先进行单 腿的正、斜、侧踢及腿的外摆里合,然后,再两腿交叉进行。腿 基本拉开后,再按照已定好的路线与方位,进行腿、步法的寸、
跟、扣、摆、瞭、踢、踹、蹬、缠等腿步法的练习,以达到身灵 步稳腿柔韧。
- 抓桶练臂。此功法为“牛郎门”重要基本功练习之一, 对提高拳、棍的技击效用甚大。其法分单练与双练两种。
单练:用一只大小适宜的水桶,盛上一定重量的水,步型站 好后,一只手叉腰,另一只手抓起桶上下提落多次,然后进行 摆、甩、转、抡等练习。两手交替进行,来增加臂力和手劲,促 进棍法的技击能力。桶水的重量,由轻到重,逐渐增加。
双练:用两只大小适宜的水桶,分别盛上一定重量的水,两 手同时将桶提起,用不同的步法和步型,按照选好的路线,一边 行走,一边进行摆、甩、转、抡等练习,来增加双臂的劲力和手 劲。同时,对步法的稳健和步型的变换,亦会起到促进作用。桶 水的重量,由轻到重,逐渐增加。
不管单练或双练,严禁桶水外洒,要做到此点,不但需要靠 练时速度和走之圆活来保证,还需要以意念来调整,才能深见成 效。初练时,可先用空桶练习,待路线走熟和走圆活后,再逐渐 向桶里加水,使臂力和手劲逐渐增强,桶水不外洒。
此练功法,虽称“抓桶练臂”,但周身各部均可得到锻练, 特别是腰的功效,收益更佳。
“神”,为人体之主宰,也是人体强弱之象征。古谱云:“神 足则力强,无神则更无力”。神又来源于气血,因此,古谱又云: “人之所以得生存者,全恃气之与血;气血又为人生养命之源”。 由此可见,练功养气养血对养神是极为重要的。所以,“牛郎门” 平日除要求外练拳械外,更注重内功的修练,即坚持静坐或站无 极桩。
静坐功:分双盘、单盘和自然盘。双盘是把左小腿盘架在右 股之上,再把右小腿架在左股之上,两脚掌向上,两股交叉;单 盘是把左腿架于右腿之上;自然盘则是把两脚盘在双小腿之下。 盘坐时两手臂应宽松,将左手置右手掌上,两拇指微微相接贴于 小腹之前,顿置腿上。头颈应端正,令鼻与脐垂直相对,不低不 昂,舌抵上腭,微闭双目,正身端坐,兀然不动。
无极桩:松静站立,两脚平开与肩宽,腿微屈,双膝双胯应 放松,身体重心在两腿中间。两手提起作抱腹状,两掌指距离约
20厘米,掌心对向丹田;头要正直,百会朝天,下腭微收,双 目轻闭,舌抵上腭,垂肩坠肘,虚腋松腕,含胸拔背,提肛敛 臀。
不论静坐或站桩,都应注意调息,做到呼吸自然,不虑不 烦,气行细长,绵绵不断,息息均匀,不粗不短,始终以舒适自 然为原则。
同时注意调心,做到勿散乱勿昏沉,心平气和,神静意安。 初时可意守丹田排除杂念,入静后似空非空,随其自然。
练功时间,每次以
30分钟为宜,功深后,可适当延长时间。
收功时,以意念将全身之气收归丹田,然后搓手搓脸,搓拍 全身。
通过练功,可促进养气生血,以达血畅神足,体健身壮,棍 法纯青。
四、人体重要部位、穴位图
(一)人体重要部位、穴位正视图—h
S巨项肚脐丹田劳宫 天箜一二/
-肩井人迎一
人中
印堂百会
神庭-中阳
中极
涌泉
乳中乳根期眼腕 (-}人体重要部位、穴位侧视图(三)人体童要部位、穴位背视图
图中所示之人体重要部位与穴位
72处,是“牛郎门”中历 代宗师们根据实战的体验,取众家之长而确定。图中穴位名称, 未全部采用本门传统名称,而力求与中医及其它门派之穴位名称 相接,便于读者易认易学。
人身,大体分为四大部分:头部、上肢、中枢、下肢。每一 部分又含着众多器官,每一器官都有其特殊功能,缺一不成完 人。所以,“牛郎门”的先师们,几百年来,一宜不断地在发掘 人体各器官的潜能,找出重要部位与穴位,用于强身御敌。
图中所示之重要部位;如“迎面骨”,尽管穴位密布较少, 但易被敌击之,一旦击中,易造成骨折,失去还击能力。再如 “喉结”,虽不是重要穴位,但一旦被敌击中,无法救治,故被列 为重要部位。图中所示之重要穴位,有的被击中后,只失去反抗 能力,但没有生命危险。如“神庭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失去还击能力;“鸠尾穴”即不同,一旦被击中,心脏受损,血 滞身亡。由此可见,图中所示之重要部位与穴位,一旦被敌击 之,或劳动中受创,或轻或重,都会使人体受到一定伤害。因 此,望广大读者,对图中所示之重要部位与穴位,要引起高度重 视,并多加防范。
综上所述,因“牛郎棍法”注重点穴和击要害部位,故将本 门之重要部位与穴位成图介绍给大家。其因有三:
1.在与敌搏 斗中,可视图为击点。
2.可视图中之部位与穴位,保护自身。
3.平日可遵图中之部位与穴位,自行练习点击,既可促进气血 流畅,又可增强自身抗击能力。但在自我点击中,力度要适当, 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自伤。
第二章牛粉棍基础知识尚述
一、器械制做
- 田字鞭器械制做:用一根白蜡木杆或用一根韧性较强的 其它木杆,长约1-1.2米或本人的13把至15把,直径约2.5 ~3.0厘米,两端粗细相同,棍身圆而光滑,有条件者,可在棍 的两头各镶一金属箍,一可防止棍头损坏,二可用金属箍来调整 棍的重量。
- 双折鞭器械制做:用两根白蜡木杆或用两根韧性较强的 其它木杆,长、粗、重相同。单根长约55-60厘米(即田字鞭 长的一半),直径约5~3.0厘米(与田字鞭直径相等),棍两 端粗细相同,棍身圆而光滑,有条件者,可在棍的两头各镶一金 属箍。
- 单折鞭器械制做:用双折鞭器械中的一根即可。
对体型特殊、力大者,可不受上述限制,应根据本人身体情 况和体力而定,但必须长、粗、重运用自如,否则,发挥不了本 器械之独特作用。
二、部位与名称
- 棍身:棍的整体为棍身。
- 棍头:棍的顶端。
- 棍端:棍头向内20厘米处。
- 棍中:棍中间20厘米处。
- 前后身:棍身减去棍中和棍两端的长度,余者两段长度 分为前身和后身。使用时,不分前后身,棍那端在前即为前身,
,前端* *前身X"棍中一► +后身一A ♦后端4
棍身那端在后即为后身,而不是固定的。请看田字鞭器械图所示:
上图各部位间距,是按田字鞭用棍长度所定,因双折鞭与单 折鞭的用棍长度为田字鞭长度的一半,所以各部位的间距也应缩 小一半。
三、持棍与握棍
牛郎棍分单手持棍和双手持棍两种。其主要握棍法有:
- 正握棍:手心朝下,棍置于虎口与手心内,食指、中 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卷屈握棍,拇指梢节压于食指稍节(图 Do
- 翻握棍:手心朝上,棍置于虎口与手心内,四指并拢卷 屈扣棍,拇指尖紧贴于食指尖,五指不要扣的过紧(图2)。
- 顺握棍:手心朝左或朝右,棍置于手心与虎口内,拇指 自然卷屈压于棍侧;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紧扣棍下方(图
图
1 图
2
3)o
- 叉握棍:手心朝左或朝右,棍置于虎口内,拇指伸直紧 贴棍侧,食指用力卷屈紧扣棍上方,中指自然卷屈紧扣棍侧上 方,无名指微屈紧贴棍侧,小指紧贴于棍下方(图4)。
图
3 图
4
- 锥握棍:手心朝下,棍置于手心内,拇指、中指、无名 指、小指自然并拢紧扣棍,食指伸直紧压于棍上方,成锥子型 (图5)。

(7)松握棍:手心朝前(朝后翻手即可),棍置于虎口与手 心内,拇指自然卷屈侧压于棍前方,其它四指,自然并拢卷屈扣 棍。此握棍法,大都在棍变招时用,所以不要握的过死(图
7)。
图
7
上述握棍法,为单手持棍的握法。双手持棍时,有时两手均 为同样握法,如托天架一势,两手都为正握棍;进步刺一势,两 手就不能用同样的握法,前手应用锥握棍法,后手应用顺握棍 法。总之,在练套路与实战中,手法要不断地变换,灵活运用, 才能充分发挥棍的有效作用。
四、手型
手型,主要有:半握拳、掌、勾。
- 半握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梢节和中节指骨 卷屈;拇指梢节卷屈,指尖压于食指梢(图8)。
- 掌:五指自然并拢伸直,拇指紧贴于食指(图9)。

勾:食指自然伸直,中指微屈,两指自然分开,成叉 状,拇指伸直紧贴两指中间,手腕下弯(图
10)。
图
10
五、步型
步型,主要有:弓、马、仆、虚、并、丁、叉、歇、大弓、 小弓蹬、反弓蹬、小正马、偏马、交叉等。
- 弓步:前腿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脚尖自然里扣, 膝盖约与脚尖垂直,后腿自然蹬直,脚尖斜朝前(图11)。
- 马步:两腿平行开立,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两脚 尖自然里扣,间距宽于肩,重心在两腿中间(图12)。
- 仆步:一腿屈膝全蹲,臀部接近小腿,脚尖自然外摆; 另腿平仆伸直,接近地面,脚尖自然里扣,两脚全着地踏实,重 心在裆部(图13)。
- 虚步:后腿屈膝半蹲,脚尖自然外摆踏实;前腿略屈膝 前伸,脚面绷紧,脚尖点地,重心在后腿(图14)。
- 并步:两脚并拢,脚尖自然朝前,两腿靠拢(有时可根 据动作需要,直立或下蹲),重心在两腿(图15)。
- 丁步:后腿直立或自然蹬直,脚尖外摆踏实;前腿挺直 或自然前弓直,脚尖朝前踏实,两脚成丁字型(图16)。
- 叉步:叉步分正叉与偏叉两种,统称叉步。正叉步,两
图
11 图
12 

腿站直横开,两脚尖自然朝前踏实,间距略宽于肩,重心在裆 部;偏叉步,两腿前后叉开,前脚尖尽力外摆踏实,腿略前弓, 后腿自然蹬直,脚尖着地脚跟跷起,重心偏重于前腿(图
17)。
- 歇步: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脚尖外摆踏实,后脚尖 着地,脚跟跷起,臀部下坐接近小腿与脚跟,两腿靠紧(图 18)o
- 大弓步:与弓步基本相同,只是两腿下蹲的幅度要大,
小弓蹬步:前腿略屈膝下蹲,脚尖自然里扣;后腿自 然屈膝下蹲,脚尖斜朝前,重心在裆部(图
19)。前腿膝盖垂直线要超出脚尖,身尽力下沉。
- 反弓蹬步:前腿屈膝半蹲,脚尖自然里扣;后腿蹬直, 脚尖略外摆,身转向后,重心偏重于前腿(图20)。
- 小正马步:两腿平行横开,膝里扣自然屈膝下蹲,间 距略宽于肩;两脚平行着地踏实,脚尖自然里扣,重心在裆部

(图
21)。
(13)偏马步:两腿横开,间距略宽于肩,一腿屈膝半蹲, 另腿膝盖略里扣屈膝下蹲;两脚尖自然里扣平行着地踏实,身偏 向不扣膝盖之腿(图
22)。
(14)交叉步:两腿交叉靠紧,前腿脚尖尽力外摆,后腿脚 尖自然外摆,两腿略屈膝下蹲,身自然下沉(图
23)。

牛郎棍主要步法有:进、退、偷、盖、寸、跟、挪、垫等。六、步法
- 进步:脚向前迈步为进步。以并步为例,左脚向前迈 步,为向前进半步;右脚再向左脚前迈步,为向前进一步。
- 退步:脚向后撤步为退步。前脚后撤至与后脚并列,为 后退半步;前脚后撤至后脚后,为后退一步。
- 偷步:两腿并步站立,一脚自另脚后向左或向右横斜插 步,为偷步。
- 盖步:两腿并步站立,一脚自另脚前向左或向右横斜插 步,为盖步0
- 寸步:脚向前或向后贴地面短距离移动,为寸步。
- 跟步:后脚向前跟进小半步或跟进寸步,为跟步。
- 挪步:脚向左或向右短距离横向移动,为挪步。
- 垫步:一脚落地,另脚迅速提起,为垫步。
七、腿法
腿法为技击的重要手段。习武者常云:“手是两扇门,全靠 脚打人”;又云:“南拳北腿
”0由此可见,腿在实战中的重要作 用。牛郎棍的主要腿法有:瞭、踢、踹、蹬、缠、提、摆、扣、 扫、弹等。
- 躁腿。瞭腿分后踪和侧睐。后睐:一腿独立站稳,另腿 向后屈膝快速上提,力达脚后跟。侧躁:一腿独立站稳,另腿里 扣膝,脚向身侧上方快速提摆,力达脚外侧。
- 踢腿。踢腿分正、斜、侧三种踢法。正踢:一腿独立站 稳,另腿伸直,脚尖尽力上翘后勾,向前上方直踢,力达脚前 掌。斜踢:一腿独立站稳,另腿伸直,脚尖尽力上翘后勾,向前 侧直踢,力达脚前掌。侧踢:一腿独立站稳,另腿伸直,脚尖尽 力上翘后勾,侧身直腿上踢,力达脚前掌。
- 踹脚。踹脚分正踹和侧踹两种。正踹:一腿略屈膝独立 站稳,另腿屈膝上提,脚尖用力外摆,向前直蹬,力达脚底。侧 踹:一腿略屈膝独立站稳,另腿屈膝里扣上提,侧身弹出,力达 脚底与脚外侧之间。
- 蹬腿。一腿独立站稳,另腿尽力屈膝上提,脚尖上翘后 勾,向前方用力伸出,力达脚底。
- 缠腿。缠腿分里缠与外缠两种。里缠腿:一腿独立站 稳,另腿略屈膝上提,脚尖里扣,向外、向上、向里、向下缠绕 一周,力达脚底。外缠腿:一腿独立站稳,另腿略屈膝上提,脚 稍里扣,向里、向上、向外、向下缠绕一周,力达脚外侧。
- 提腿。一腿独立站稳,另腿屈膝上提,力达膝盖。
- 摆腿。摆腿分里摆腿与外摆腿两种。里摆腿:一腿站地 为轴,另腿伸直,脚里扣,由外向里旋摆,力达脚底。外摆腿: 一腿站地为轴,另腿伸直,由里向外旋摆,力达脚外侧。
- 扣腿。一腿独立站稳,另腿尽力屈膝上提,脚尖上翘里 扣膝护于裆前,力达膝盖。
- 扫腿。扫腿分前扫与后扫两种。前扫腿:一腿屈膝全” 蹲,以脚为轴,两手着地;另腿下仆伸直,脚尖里勾,向前、向
后贴近地面旋绕一周,力达脚前掌或小腿。后扫腿:一腿屈膝全 蹲,以脚为轴,两手着地;另腿伸直下仆,脚尖自然里勾,贴近 地面向后、向前旋绕一周,力达脚后跟。
- 弹腿。一腿独立站稳,另腿屈膝上提,脚面绷平,向 前用力弹出,力达脚尖。
八、 身法
身法主要有闪、
转、蹿、腾、缩等。
- 闪法。身随步法的变换,向左右前后快速移动为闪法Q 身在移动时,不要过量,以免失去平衡。
- 转法。身随步法的变换,以腰为轴,向前后左右平转或 旋转数量不一的角度为转法。不管转的角度多少,头脑要保持清 醒,身要正直灵活,眼要跟动相随,神态要自然。
- 蹿法。两脚蹬地,整身前蹿为蹿法。前蹿时,身要自然 下沉以助发力,意要有领动感,紧密配合腿的动作,上下协调一 致。
- 腾法。两脚蹬地,整身向上弹起,意要有上拔之感,凌 于空中,身要保持自然。
- 缩法。两腿屈膝下蹲,整身下沉,根据动作之需要,进 行不同程度的压缩,要达到起落自如,缩而不浮软。
对身法总的要求是:闪身要快速,转身要灵活,蹿身远有 力,腾身要高拔,缩身要低巧。不管那一身法,都要转动松活, 以势相随,不偏不倚,不僵不滞。
九、 棍法
牛郎棍主要棍法有:挑、劈、架、戳、扫、格、撩、摧、 点、刺、绞、剁、舞、压、拧、拨等。
- 挑棍。由下向上为挑。此棍法大多为双手持棍,前手上 提,后手下压,力达棍前端。
- 劈棍。由上向下为劈。此棍法分单手劈与双手劈两种。 单手劈:一只手持棍后端,由上向下为单手劈,力达棍前端。双 手劈:两手持棍后端,由上向下为双手劈,力达棍前端。
- 架棍。架棍分托架与崩架两种。托架棍:两手分握棍之 前后身,横平上举,力达棍中。崩架棍:两手分握棍之前后身, 横平或横斜快速上崩,力达棍中。
- 戳棍。短距离向前进棍为戳棍。戳棍主要分前戳与横戳 两种。前戳棍:前手叉握棍,后手顺握棍,平向前直击,力达棍 头。横戳棍:两手均成正握棍,横向左或右直击,力达棍头。此 棍法注重发腰与臂之力。
- 扫棍。一般为单手持棍后端,由前方向左或向右横平抡 棍,棍高不过腰,低不过踝,力达棍前端。
- 格棍。两手分握棍前后身,垂棍向左或向右横格,力达 棍中。
- 撩棍。撩棍分单手撩与双手撩两种。单手撩:一手持棍 后端,由下向上快速抖腕上撩,力达棍前端。双手撩:两手持棍 后端,在有惯性的情况下,由下向上或斜向上抡撩,力达棍前 端。
- 擢棍。前手握棍中,后手握棍后端,两手均成正握棍, 以身转带棍向前横平推格,力达棍前身与前端之间。
- 点棍。单手持棍后端,提臂抖腕向前下方直点,臂自然 伸直,力达棍头。
- 刺棍。前手锥握棍中,后手顺握棍后端,两手旋棍用 力向前直刺,前臂伸直,手心朝下,后臂屈肘肘尖紧贴肋,腿为 大弓步,力达棍头。
- 绞棍。前手握棍中,后手握棍后端,两手持棍自身前 或身侧,划一立圆,力达棍前端。
- 剁棍。两手持棍后端,甩棍至身后,用力向上、向前、 向下正砸,力达棍前端;同时,要震脚下蹲,以助发力。
- 舞棍。两手持棍后端,向左右抡摆成斜立圆,力达棍 前端。
- 压棍。两手持棍,由上向下用力下按,力达棍端或棍 中。
- 拧棍。前手锥握棍中,后手顺握棍后端,两手持棍由 下向左、向上、再向下旋拔一小立圆,力达棍前端。此棍法要注 重发臂腕之力。
- 拨棍。两手持棍由前方向左或向右,向下或向上,拧 腕转棍,力达棍前端。
上述诸棍法,为牛郎棍之主要棍法,平时可单独练习,以达 到棍法清楚,力点准确。练习时,特别强调身棍协调,气力顺 遂,为练套路和实用,打下坚实基础。
十、图解知识说明
- 为让读者亲睹牛郎棍真实形象和风采,本书全部采用照 片。在文字说明上,力求通俗易懂,使学者读文明法,观图有 形,以达到自学自练的良好效果。
- 示图中的方向和位置,是依图中人的身体和该动作所处 的位置为准;图中人的身前、身后,左侧、右侧等位置,亦是动 作的前后左右等位置;方向的变换,是以图中人体胸部为准,即 胸部朝南,说明即为面向正南,或身朝南,不受头和视线的影 响。
- 图中人的动作线条,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而制:左侧上 下肢为虚线(・・・f),右侧上下肢为实线(f);棍行进路线之虚 实线与手相同;左手持棍,棍的行进路线即为虚线(・・・f );右 手持棍,棍的行进路线即为实线(…);两手持棍,以前手为准 定线;即左手在前,棍的行进路线即为虚线(……);右手在前, 棍的行进路线即为实线(-)。两线箭头均为行进路线止点;两 线箭尾均为行进路线起点。
- 对背向和侧向不易看清之动作图,增加了附图,便于对 照和加深理解。附图,按国家统一规定不划动作虚实线,所以, 除极个别非常难以理解之图外,其它一律不划线,但说明写的较 详细,可帮助理解。
- 动作说明的程序,按两种写法:一种是先上后下、先左 后右;另一种是按照动作的先后为序。不管那种写法,凡有“同 时”二字时,不论先写或后写,几个部位都要同时活动,协调一 致,不能分出先后。
- 在动作说明中,凡有“自然”二字的部位,该部位应处 于自然状态,不要绷的过紧。如左臂自然下垂、右腿自然蹬宜, 意思是臂不要伸的过直,腿不要绷的过紧,应保持自然状态,有 利于变换招势。
- 套路中的动作名称,是按照传统名称而定,使读者观其 名思其意。如“饿虎扑食” 一式,要象饿了的老虎去扑食一样去 攻击对方;再如“穿梭” 一式,要象织布机上的梭一样快速动 作。总之,通过象形势名,加深读者对招势攻防含义的理解。
- 每一招势,除了写动作外,又特辟“要点”与“实用 法”两栏,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同时,提高读者对实 战运用的能力。
- 书中个别照片某一部位,可能有不到位之处,以及划线 受空间角度、方向等限制,可能还不够详尽,但文字作了详细说 明,应以文字说明为准。
浏览1,4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