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妙兴参加建国军,助平反叛陈炯明

妙兴,别字文豪,绰号金罗汉,河南登封县人,

 

自幼习 武,兼攻翰墨,素嗜佛学。汝至弱冠,技击精纯,大江南北, 游遍上下,四处访艺,武功大成。因不欲摒弃武事,遂解职 归田,以耕读诵经为安。数年之后,入少林寺,剃度为僧, 拜恒林和尚为师。他除诵经文研佛理外,仍习武艺,恒林大 师,见其武艺精湛,甚为喜爱,遂授以少林嫡宗拳械及各种 功法,数年之后,艺入佳境。时有拜山较技者,必令其与妙兴 对阵,从不曾负,因此,颇受僧众重视。恒林圆寂后,众僧 推举,始任掌教方丈。其门下弟子甚多,僧徒五千余众,

 

俗 家弟子二百余人。著有《少林宗派渊源世系图解》、《少林拳 解》、《少林棍解》、《达摩五拳经》,《禅杖图解》、《增 补拳械箴言》等书,但仅在寺内珍藏,未能问世。近代著名 武术家金警钟,是他的俗家弟子之一。

 

金著有《浑元一气功 图解》、《先天罗汉拳》、《白猿剑》、《少林七十二艺》 等书,皆是根据妙兴大师所授抄本编撰的。

妙兴大师,主持正义,爱国心切。加之他武艺精湛,在 北伐期间,曾参加了范钟秀领导的建国豫军,任团长,

 

赴广 州,助孙中山先生平叛陈炯明,屡立战功。五十八岁圆寂于 军阵之上。

第三节“二武灭法”之祸和

“三次火焚”之害

少林寺僧,代习武功,仗斧钺,恁拳勇,伐倭寇,灭侵 兵,

 

佐王室,奠国基,封功嘉奖,历代有名。但它几经风霜, 历尽了人间沧桑,它曾遭受过南北朝时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和

 

唐武宗李炎“二武灭法”之祸和“三次火焚”之害。

一、“二武灭法”之祸

(一)北周武帝灭法

少林寺自从魏孝文帝拓跋宏于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 兴建起来后,让印僧跋陀广收门徒,

 

讲经说法,一切衣食全 由朝廷供给,认俗家男女进寺削发为僧,就连皇室贵族信佛 的也日益增加,魏宣武帝的爱女永泰公主也到少林寺来削发 为尼。接着佛、道两家同时盛行天下。据《中国佛教史》记 载:“到了北周、北齐时期,

 

天下僧侣人数已几乎相当于人口

 

的一半,仅洛阳城周围寺庙已建有一千三百七十多所,连北 周武帝的妻子李皇后也进寺削发为尼了。接着先后又有五位 后、妃也相继削发进寺。整个国家出现了大片田地无人耕种、 国库空虚的局面。恰在这时,成都一名叫卫元嵩的还俗僧徒 和道士张宝之的,一起上表武帝,提出“省寺减僧,并自还 俗”的建议。武帝便依据此一表章,七次大会群臣辨论佛、 儒、道三教之优劣,借以废斥佛教。但是,事与愿违,笃信 佛教的司隶大夫甄鸾,少林高僧道安等人都作出了为佛教辨 护的文章,因而,废除佛教才在朝廷中成为罢论。到了北周 建德三年(公元574年)五月,北周武武又大会百官,令沙 门与道辩论,沙门少林寺僧知炫等竭立抗辩,帝虽偏袒道教, 亦不能屈,于是连同道教一并废毁。寺观庙宇悉改为王公邸 宅,僧侣道士,悉充军民,北地的佛道宗教,一时销声匿迹。 这是“三武一宗”之祸,第二次从佛道争衡而至于两败俱伤 的事。据佛教有关资料记载,这次武断传旨,强使全国二百 多万名和尚、道士一律还俗。少林寺首当其冲,佛象被毁, 僧徒流离失散,有的隐迹尘俗,有的遁匿山林,有的逃往江 南。今日少林寺内大唐裴崔撰写的《少林寺碑》上还记载着 “周武帝建德中,纳元嵩之说,断释、老之教,率土伽蓝,

咸从废毁气由此可见,这次灭法,少林寺被毁得够可怜了。

(二)唐武宗灭法

到了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因国内几经战争, 兵赛连年,劳动人民为了逃避繁重的徭役,进寺出家,纷纷 不绝,佛教兴盛,已达顶点。因此,在经济上同国家利益的 矛盾日益加剧。同时,唐武宗是个尊信道教的人,况且,罗

 

山道士邓元超、衡山道士刘元靖也有同样的奏请,宰相李德 裕也都赞同,所以唐武宗于会昌二年传出圣旨,在国内拆毁 寺宇四万多所,强使僧尼还俗二十六万多人,收回土地数千 万顷、钟盘铜像毁以铸钱,铁像改铸农具,其余金银佛像悉 纳于官。因为这次减法对后来佛教发展影响很大,所以,佛 教界就把这次劫难称为“会昌灭法”。但是,这次灭法都对少 林寺无大影响,

全部经卷、所有拳谱、《少林寺志》木刻版,以及魏、齐 造像碑、达摩面壁影石、宜山竹、如意钩等全部没能幸免。

一因唐代皇室贵族有不少人在少林寺出家, 二因少林寺对李唐建国功勋卓著,从太宗起,代代皇帝对其 都各有封赏。听以,虽经过“会昌灭法”,少林寺仍很兴盛, 并且当时还有不少名僧也逃亡少林,因此,少林寺的声誉也 就越来越高。到了宋代少林寺内珍藏佛经已经达到九千五百 卷,遂驰名中外,始称“天下第一名刹”。

二、三次火焚之害

(一) 第一次王世充火焚

隋炀帝大业末年,独霸洛阳一带的王世充,在反对隋炀 帝政权的同时,

 

出兵抢劫了拥有万余亩土地的少林寺,并受 到少林僧徒的沉重打击,王世充就在少林寺塔院里纵起一把 大火,使少林寺全部殿宇几乎被毁殆尽。唐裴崔撰写的《少 林寺碑》文中,尚有“大业之末,此寺为山贼所劫,僧徒拒 贼,遂纵火焚塔院,院中众宇,倏焉同灭可见当时情景之惨。

(二) 第二次红巾军火焚

到了元代至正末年,红巾军几次到了少林寺。因僧徒逃 散,寺院空虚,无人看管,大部殿宇均遭破坏,甚至不少佛

 

像也被刮金破背,整个寺院又成了断壁残恒,瓦砾遍地的萧 条景象。据明朝初年贾元善、山锡之先后书写的《重修法堂 碑》和《重装佛经碑》的记述中有“少林祖廷,历经九百, 兴废几经。迨至元末,兵燹倏兴,衲于散处,寺门犹存”和

“海内名刹,焚毁迨尽,祖庭仅存其半,殿中佛像则剖金破 背,疑中有物气

(三)第三次石友三火焚

第三次火焚,指的是公元1928年军伐石友山火烧少 林寺,也就是“二八火厄”。这次火焚,当今和尚德禅大师亲 眼目睹。他说:“军伐樊钟秀自称建国军总司令.他在少林 一带驻扎时,结识了少林主持和尚。当时正是内战频兴之际, 樊未能严历约束部队,豫西民众,多恨其放纵部下,欺压百 姓,故对樊军不满。是时国民军自南口退后,转战万里,绕 道察绥甘陕出潼关入豫。总司令冯玉祥氏,关心民间痛苦, 恨樊军之扰民,命石友三率军痛击之。樊军不支,遂潜觅少 林寺,寺内主持失策,不但不知拒绝,反率僧众助战。石友 三恼恨在心,率军于三月十五日攻占了少林寺。樊遁,石军 迁怒于少林寺,竟一把火燃烧之。大火一连烧了一个多月, 中心建筑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阁、六祖堂、紧哪罗王殿、 钟、鼓二楼、客堂、库房、香积厨、东西禅堂、西来堂、慈 云堂等殿宇全部变成半片焦土。就连寺内被皇封的“五品树 祖”、全部经卷、所有拳谱、《少林寺志》木刻版,以及魏、齐 造像碑、达摩面壁影石、宜山竹、如意钩等全部没能幸免。 这次大火,是隋、唐以来最惨重的一次浩劫。就连蒋介石来 游少林寺时,也发出了 “石友三太坏了”的愤懑之情。石友 三部队离开少林寺后,全寺僧徒回寺急救,才算保住了千佛 殿.达摩亭、方丈室、地藏殿、白衣殿等殿宇及山门。

近几年来,国家拨巨款,不仅翻新了现存的全部殿宇, 而且正在全部恢复这座“天下第一名刹"的本来面目。

第四节少林拳的特点

少林拳的特点有以下二十个方面。

一、 举打一条线的特尾

少林有句俗话,会打拳一条线,不会打拳一湖片。俗话 不俗,一句话道破了 “拳打一条线”,是少林拳术最为鲜明, 极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少林拳的所有套路、所有动作,在演 练或技击格斗中,不管是前进后退,起横落顺,反侧收纵, 闪战腾挪,攻防格斗,纵横相制等等,全然不兜圈子,不跑 场面,而均在点移轨迹的一条直线上,来回变化,往返活动。 或有人问之曰:“何而以此规定于一条线呢”?回答曰:“少 林拳专为健身而设,一条线独为驱贼而用气。拳打一条线气 完全是根据“驱贼之所需,实战之所用,制胜之所求,健身 之所要气而专门奇设于“拳打一条线”的。

浏览94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