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武术家和演员的李小龙,平常极少休闲,总是不遗余 力地研究和锻炼。他的书房中藏书竟达数千册,供其步入知识 =王国,汲取深哲圣理。籍此,李小龙才得以深切体认自我,并确 :立适于本身的哲理观念,拓展自我的思想领域。本章的内容在 于解说截拳道的基本理论,虽然如此,读者是否能从基本理论 [中获得启示或另创属于自我的新拳法,关键还在于靠今人的 .牝悟性,故研读本章之际,务须以超然的心境思素和探讨,切勿 •拘泥于形式,这样才算合乎李小龙教学的基本精神,以及李小 龙传授拳法的最终目的。本章所述之拳理,乃李小龙武坛生涯 20年的经验总结,且均为李小龙口述。
那些口口声声自诩“唯我独具真理”的门派,往往否定其 他门派,以有利于其自身的观点解析其他门派的优点,进而曲 解它。这些均为相当多的武术家的片面与狭隘,此般行径与实际的搏斗正好背道而驰,最后的结果是种下混乱的导因。
这些武术家只是在模仿实际搏斗,而摆出一副炫惑常人 耳目的虚有其表的型。这里所谓“型",即注定要失败的结构。 这一类的组织成员并非身处于搏击的涡流中,而是仅徘徊于 周边部分。尤其甚者,是相当多的武术家把真正的搏击术披上 一层神秘、抽象的外衣,宣称他们具有玄奇的灵和超人的精神 力量,象这般牵强附会,硬把变化莫测的现实固定化,可以说 是毫无意义。这也就是说,搏击家如果不分析事物的双重性, 而只凭一己之好,即使锻炼再勤,最后还是难逃受形式束缚的 噩运。所以说,真正的搏击,既象水一样变化,亦是具有生命的 有机体。如果把流动性扣上“型”的枷锁,那么这种行为只不过 是对无用的花招虚掷精力。
综上所述,“真实的搏斗才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而且这 亦是籍由人类天生本能的率直——即天生与俱的纯真和无 邪。以完成受赋的任务,此乃无形的灵魂象征。
究竟“型”能发挥几分实质的效用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 话,那么型岂不成了形式化的机械。所以,“型”又可以说是搏 击家们进步的绊脚石,因为它阻碍了新生命的交流。由于搏斗 的状况难以捉摸,且由于人类的心理复杂多样,故用死招势、 死套路去应付实战是极其困难的。
梅拳道的悟得应籍由直观之心,坚强的意志力和克制力 获得。
截拳道喜欢无形,以期汲取所有门派的精华,因为它没有 独自的形式,所以它亦能够吸收各门派的精华。因此,截拳道 可使用一切手段和技巧,但却不受特定手段的束缚。反之,为 了达到目的,它使用一切手段,而所谓的目的,不外乎成为胜 利者。
在此祈望武术家不要注重各种华而不实的东西,而应致 力于追求武术的根本,亦即本质。就截拳道而言,议论如何的 细节,搭配如何的技法,丝毫不具意义。而唯有探寻根本,才是 悟得开花之道,这就如水的渗透性与穿透力,能深达地中,能 透蚀坚石,唯此才可触及问题的核心处,以求得解决之道。
在实战中,只有抱以坚韧意志和信念,才能迈进截拳道的 殿堂,才能不为胜负所役使,并忘却赞誉和痛苦,纵使皮绽肉 裂,也要置敌人于死地。如只顾虑自己生命的安危,就是纵容 敌人,最后必定伤害到自己。总之,搏斗是折断敌人的骨头,将 其生命操于我们手中。
截奉道是没有形式的拳道,它没有门派之分,它所谓的 “截拳道"只不过是为了便于称呼的名谓而已,但它却顺应任 何门派,因为截暴道翦含着其它门派的精技,并择用任何门派 的枝法去全力以赴,从而重创对手。
搏斗的成败取决于内在精神。唯有不虑不惧的搏击家,才 能临敌不畏。真正搏斗的时候,心理必须有自认为是“不输于 任何人的优胜者”的坚定意念;而有些人一到上场的时候,便 会全身乏力,心跳加速,经验丰富的搏击家认为这些现象并非 “内在心理上的弱点”,而是心理负担过重。从另一方面来说, 这一现象表示已有“充分准备作剧烈运动的征兆,因此,不必 为全身的紧张困惑,只需满怀信心全力以赴即可。
无法控制感情的人在搏斗时,将会因情绪的起伏不定而 瞬间失去发挥攻击的机会,或者身体变得僵硬,动作呆滞不灵 活。因此,为了避免临阵失常,务须学会自我控制感情,以适应 种种状况。就李小龙的经验而言,咬紧牙关克服体力上的极 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挥体力的最大效用,如平常努力不够的 话,则无法完全发挥本身具有的潜力。在这里,纵使身心俱疲 至极,只要抱着必胜必成的决心全力以赴,必能达到目的。不 过,唯有在决心坚固不移的再况下才能真正获得胜利。
搏斗中,真正的搏击家首会将“自我”全部投注于武术中, 因为他们平常全力锻炼,所以能够发挥自我的潜力,达到自然 忘我的境地。他们不仅需要不断的锻炼,且锻炼的方法更须严 格而富有变化。另外,有效的攻击还需依赖于劲贯神集。例如, 每个人对于运动的能力互有差异,有些人动作灵活敏捷,自然 而优美;有些人却容易紧张,而动作呆滞。象这种个人禀赋的 差异,与经验的有无毫无关系。那么真正的原因何在呢?真正 的原因在于个人是否具有统合精神与肌肉的能力,当然有些人天生具有良好的统合能力,有些人却天生缺乏这种能力,然 而后天的勤奋锻炼,可以增加这种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那些 锻炼中的截拳道习武者,在实际搏斗之际,精神上应从容自如 以赴,而且眼睛要无时不盯住对方。至于态度方面,则需与平 常无异,即表情自然,让人看不出你是在做生死之斗。
李小龙特别强调对敌实战,因为实战可不象跟师兄、师弟 们对练那样,先约定攻击的招术,而是和千变万化的敌人在进 行生死搏斗。李小龙还说过,武术是一种求真的艺术,在求真 的道路上,无所谓正确不正确,而只需以个人的方法,去探索 和表达•如只晓得盲从和模仿,则永远找不着其中的真谛,何 况注重盲从和模仿的对手,还是那么不切合实际和远离真理! 我们纵观两人打斗时,会因个人的观念而产生不同的看法,其 实,所运用的动作叫什么名称,源自何派,并不重要。最重要的 是能够凭它击倒对手。另一方面,只要能有效地击败对手,我 们就应掌握任何一个机会,以任何一种方式去表达我们的欲 望。拥有高手之称的搏击家,均能擅于出奇不意地制敌于先。 一流的搏击家则能够随心所欲地欺惑对方,以迫使对方手忙 脚乱,并露出空当以利我方攻击。就截拳道而言,情形亦出于 此。所谓的“高手”,在采取攻击的时候,为了制造心理震撼的 作用以吓阻对方,可以宛如猛兽一般地大胆地行动,亦可学会 象狐狸一般的聪明,猫一般的敏捷,眼镜蛇一般的强悍,如此才能使动作敏捷,劲贯神集,才能把握住快、准、狠的原则,全 力重创对手。
截拳道是追求精神和肉体完全自由的修炼方法,其方法 只求心悟。截拳道似的战斗艺术亦同于此,不过艺术绝非简单 的装饰品。截拳道的妙技就在于单纯、精简,即如何的表现自 我——浑然的自我。并抛开执着、偏见、束缚,迈往自由之境, 亦即武术的锻炼尤需自由无羁的心境。
在搏斗中,如果按拳击家、空手道家或传统功夫家等专家 的眼光,来观察街头、巷尾的打斗,其结果将会很难有完整的 客观性,因为专家们容易受片面观点的局限。因此,唯有以不 为任何门派所限的观点来观察,才能明察打斗的整体性,亦即 不带任何偏见的观点,这亦是窥得事物整体性的必要条件。
附带条件的精神决不是自由的精神,而是一定形式的束 缚。而曾经受附带条件束缚过的搏击家,则始终会容易做出形 式化的动作,他甚至不看对方的动作如何,只是在做徒然无用 的啸叫。决斗时还务须全神贯注于对方的一举一动。而且为 了发挥攻击的最大效果,当然还须视察到一切可能发生的状 况。至于攻击与攻击间的空当,还须注视对方的眼睛,因为眼 睛是动作的表白。即从观察中发觉敌人的弱点所在,并全力予 以痛击。且攻击要狠,决不能掉以轻心或松懈,同时,封住敌人 的攻击行动,迫使他处于防守的被动地位,接着连续施以有力 的攻击,不让他有喘息、休憩的片刻。
在现实中,搏击家有两种:「种是“机械型”的搏击家;另 一种则是“智慧型”的搏击家。
机械型的搏击家,只需反复练习就可能学得搏击的技术 的战术。而智慧型的搏击家则会不断地检讨自问:为何?何时? 如何?然后再勤加练习,即籍由思考和行动来学习有用的技术 和战术。
智慧型的搏击家,即观察敏锐的搏击家,对于无益的拳打 或脚踢则绝不勉强持续。而且大多数的搏击家认为:攻击的失 败是速度迟缓的缘故。其实,真正原因乃是攻击手段与攻击时 I机的选择错误。在这里,机械型的搏击家常失败的原因,当然 亦类同于上述后者。 、
锻炼中的截拳道习武者,还应随时保持活力,以期确立行 制的形态,且能够下意识地应付对方的各种攻击,而反复的刺 ,激在神经组织内所产生的形态,一旦型确立之后,只要有刺 激,就能产生特定的行动,这些正是反击动作不可缺的要素。 因此,要想成为一名高手,需花费一些时日,渐次练习,即从机 械型到智慧型转变,直致能对各种攻击的应付手段达到完全 熟悉的阶段为止。
姿势正确,则动作小,体力花费不多,却可以达到目的。换 句话说,就是良好的姿势是最省力而又能达到出拳、发招效果 • 的一种身体状态。反之,姿势不正确,将出现许多不必要的动 作,不但目的无法达到,反而还弄得疲惫不堪。
在提到姿势之前,还需先谈一谈“肌肉运动知觉”的问题, 所谓“肌肉运动知觉”是指人体对有关肌肉收缩和缓和的本体 感受能力,即对肌肉状况的感知能力,又称肌肉本体感觉。肌 肉运动知觉主导身体运动的一切。平常我们应该以最小的努 力追求最大的效果,并增强肌肉运动知觉,以收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因为肌肉运动知觉对于姿势的正确与否具有很大的决 定性。
正确的姿势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是能放松心情,祛除 紧张感的。其实,它也受到精神上的控制,而紧张感的缓和必 须靠自我的调节和努力自我控制行动。平衡,是良好的姿势所 绝不可缺的。每个人无论是出拳或踢脚时,均不易维持身体的 正常姿势,因此需善于保持平衡,锻炼对时机的良好判断。
另外,还需记住下列最重要的一点:身体和神经一旦过于 紧张,便会失去身体的柔韧性与对时机的精确判断能力,但此 二者对成功的搏击者是不可缺的。所以,需经常练习神经肌肉 的协调能力,并随时保持放松的状态。
在截拳道中,协调是指动作之间的关系能彼此协调一致, 这包括无论在用力上、动作上以及细节上都要准确协调,而没 有多余的动作和妨碍效果的因素。李小龙认为“协调是一种特 有的能力,它能使一个人得以有效而舒畅地运用全身的所有 的机能与人体内的潜能,去随心所欲地支配他的动作七
协调能力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速度、耐力、灵活 及准确程度的增减。据李小龙分析,主动肌与对抗肌的不协 调,就会增加肌肉的能量消耗,并造成肌肉过早疲劳。由于神 经肌肉的过分紧张,也就出现了多余动作,这不仅在搏击中不 能头脑清醒地观察对手的意图、行动,同时还容易暴露自己的 意图,使自己失去攻击和反击的有利时机,给对手造成了可乘 之机。
据李小龙解释:动作的协调还意味着正确,故拳手通常要 有丝毫不差地发挥劲力的能力和意识。他还要求,动作既要能 以最简单、最不费力的方式发出,又要达到动作所要求的标 准,从而收到迅速有力的效果,而这一切又无疑是动作奏效的 前提条件。因此,我们需先要求掌握协调、正确的动作,然后才 是动作力量和速度,这亦是练习搏击术的最佳方法和正当途 径。
李小龙要求拳手具有时刻充满自信的态度。李小龙所指 的态度乃是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他要求在比赛之前,在心理 上必须进入战斗的状态,要有充分的信心,全力赴战的愿望。 他还说广你不妨把自己当作冠军式的人物",这是对心理状态 自我调节的高效手段。
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生,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是以坚强的意 志,充分的信心以及对比赛任务具有高度责任感为基础的。为 了培养战斗的意志,就要进行艰苦和复杂的训练,以适应实战 环境。正如李小龙所说的那样广为了培养出这种心理状态,经常做比平常人更久、更苦和更快的训练。"
总而言之,用李小龙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自信心使我获 得成功。”
在搏斗中,速度与时间的良好把握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在 出腿攻击时,倘若时机把握不准,则攻击定会大失效果。所以, 准确判断和把握攻击的时机是取胜的关键。而且在某种程度 上,时机要比速度重要得多。
对时机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进攻和防守的成败。故进 攻和反击应发生在对手处于无能为力状态的时候,或当对手 全神贯注于准备进攻或暂时地集中更多的注意力于进攻,而 不是防守的情况下,以及对手处于运动之中时,都可攻击他3 因为在完成一个动作之前,他是不会凭直觉转换方向的o
一个老手与初学者的区别就在于,老手能发现机会,并运 用自己的技术和智慧去利用它,他每击一拳或踢出一脚都是 胸有成竹的,并在发出最省力和最具有摧毁力的攻击之前,促 使对手不断露出破绽。
现将攻防中的打击时机介绍如下:
- 主动进攻 当你的进攻使对手失去重心或露出空当 之际,切不可停顿,要运用腿法连续猛攻,直至对手倒地不起 为止。
- 防御反击在对手进攻刚开始或刚结束而收手时,是 绝佳的腿法反击之机会。
- 激战中 当你主动撤出时,可采用长距离攻击性腿法 去打击对手,借以扰乱对手的距离感。如对手先撤出,可不等 其站稳,便马上运用腿法予以反击。
有时,欲有效的把握住时机,尤需包含许多威胁性的动 作,如虚招等。而且一旦对方意图防御此动作,可在对方迟疑 的一瞬间即可使自己有机可乘。换个情况,可在对方进步的当 时,或做威胁性动作的当时,便很明显地假意做防御反应的动 作,再突然反击对方。一般说,对时间的把握亦意味着在对方 准备攻击之瞬间立刻加以攻击。由上看来,把握时间乃是把握 极短暂的瞬间,而此瞬间对方无法及时做动作。
下面介绍一下把握时机的练习法:
第一、优秀的拳手需练习维持适当的距离。在搏击中,要 确保自己的距离感,并不时地在自己距离的界限上绕动,借以 抗乱对方的距离感,在对方被我方的动作困惑后,而无意间踏 前时,可乘隙予以致命的连续腿法重击。
第二、当对方改变姿势或收手时予以腿法攻击,攻其以措 手不及。
第三、练习出招时,用一记简单而及时的出脚攻击来对付 正意图防御的对手,自会更为有效。因为直线的攻击可练习对 付动作简单,呈半圆形或做圆形消截防御的对手,原因是“两 点间直线最短气
另外,练习快速出脚,还必须够劲,一次致命的脚踢与有 力的拳打,包含有两个条件:L杠杆作用沱.把握时间。在这 里,时间的把握是杠杆作用的累积效果,因此,抓好出腿的时 机是有威力的踢击的秘诀。
李小龙认为,欲在搏击中沉住气,首先得解放思想,即要 充分相信自己的技术力量,而且心理要稳定,才能得以看准对 手的一举一动。但是,有些人在未交手之前,还能沉住气,一旦 交手后,特别是被对手击中有效部位时,就会出现心慌意乱。 如此,便看不清对手的意图,亦不清楚真假虚实了在搏斗中,有时对手做一个较小的假动作,都会使你手脚 失措,阵脚大乱。此时你应后退一步,以缩小防守面积,并仔细 观察对手的意图,如在短时间内无法使心情乎静下来,可连续 采用主动防守或闪避,以求赢得时间。待心情稳定下来时,可 再认真判断对手的意图,并决定是否应出招攻击或用什么样 的招法进行有效的反击。
由于截拳道是一项对抗很激烈的技击运动,故对体力的 要求很高,然而是否体力好的拳手,就一定能够取胜呢?当然 未必,因为技击是一项技巧性很高的艺术。首先,合理地安排 体方是关系到全局的关键,如滥用体力,试图单凭良好的体力 和速度来取胜,那很容易进入对手消耗战的圈套。所以,为了 始终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应学会放松。而且要从戒备势就开 姆放松,只有肢体放松了,动作才会灵活,速度才会快,而且在 庄松的状况下出招,才能充分发挥肌肉收缩的力量,才能产生 强大的富有弹性的迅猛的爆发力。如果在肌肉紧张的状态下出招,速度就不快,就不能形成迅猛的爆发力,对手也容易发 现你的攻击路线和意图.故出招应在放松的状态下以最快的 速度出击,并在接触到目标的一瞬间才能突然握紧拳头。这就 是说,只有放松,才有速度、才有爆发力,才能持久。这里所说 的放松只是指肉体的适度放松,而绝非精神和意志上的放松。
在实战中,放松还是一种生理上的状态,但却是由心理状 态所控制着的。因此需要用下意识的努力来控制自己的思想。 而且还要用“知觉练习”与“意愿”来锻炼自己的心理,并形 成努力思考、探索的习惯,以使身体能产生一种新的有效行动 的习惯性。在运动中,对于放松的锻炼是要靠心理上冷静的培 养与情绪的控制来达到的。放松的状态能使自己精神与肉体 的功能趋于最大的极限,并使自己能自由地运用身体各部位 的机能。在这里,放松决不意味着散漫松懈,更不是钝思迟缓 的同义字,亦不是与轻忽大意相类似的字眼。放松的要求不仅 是肌肉的放松,更重要的是对心灵与注意力集中的要求。经验 老到的运动员,大都懂得采取良好的姿势以保存体力,而一个 良好的拳手,往往能尽量减少无谓且不必要的动作,来使他的 每一个动作都变得更加有效,更加减少体力的不必要的损失, 而这一切,又都赖于肌肉与神经的有效放松,而一个优秀的拳 手,在极佳的姿势中,常能够妥善地保留自己的体力,以备进 行长时间的经久的运用,或者是为着更加有劲力的表现而准 备着。
力量是搏斗时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在技击中,如拳手的其它方面相同,那么谁的攻击力与杀 伤力较强,谁就能取得优势。
在实战中,你若想打出一记极具破坏力和杀伤力的拳脚, 必须具备以下诸要素:即,高质量的神经、肌肉收缩运用能力, 最大限度地利用体重,并用最强的攻击意识来完成动作。在训 练时,你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锻炼:
1提高神经、肌肉的运用质量
神经是一条连接肌质纤维的物质,在体内由成千上万条 的神经连成一种知觉,所以当神经按受外来的剌激时,会分别 送达到肌肉纤维里面的任何部门,如此连接神经的束就叫做 运动单位。在肌肉中这种单位有好多个,而各单位若同时都不 动,则攻击就产生不了 •大的力量,因为这些单位必须集中精 神,才会产生效果的。神经和肌肉的收缩都是自动的。本来刺 激经过神经传到肌肉时,肌肉应立即产生反应才对,但如果没 有这种运动神经连结的话,则完全没法产生力和技术,这也就 是有神经细胞的关系,而肌肉内的精细感觉也具有着重要的 功能。这些都全靠技击的不懈训练,来开发它的机能,所以高 质量的肌肉是一切运动的基础。就散手技击而言,“高质量”必 须具备的要素又包括很多,如力量、速度与协调性等。在此请 注意,在增强肌肉的力量、速度和协调性时,一定要结合基本 技术和实战技击训练。因为技击对抗的原则是:在实战中练习 实战,在实践中寻求实践。
- 充分利用体重
充分利用体重,就是把全身的力量集于一拳或一脚上,而 且击出一拳时,不仅仅要用臂、腕的力量,而要包括下肢腰部、 肩部的力量,并通过力的速度协调地传递,即把全身的力量和
17・重量集于一拳或一脚上,这会使拳脚的重量获得很大的攻击 性。因此,在训练中要多用身体去体会和感觉全身力量的传递 和发出。
- 用最强的攻击意识支配、完成训练
在技击的训练中,主张以精神为主宰,将精神与实战意识 的锻炼放在首位。众所周知,人的意识将影响人的思维和行
为。靠精神力量的作用力,人们能够克服许多困难,产生非凡 的攻击力,干出超乎寻常的事情。日本“空手道之父”大山培达 曾说过:肌肉训练的时代行将结束,人体器官的负担能力已经 达到极点,技术也不会再给运动带来什么好成绩,只有人的大 脑还空在那儿,没有充分利用。而人脑的作用,无非就是想象, 就是意念。散手搏击就是充分利用意念活动和精神来调动人 的潜在能力。那么,怎样进行实战意识的训练呢?首先要求思 想高度集中,毛发如戟,腿脚有一触即发的感觉,并在虚实中 求具体,练习时亦面前有人似无人,实战搏击时面前有人似无 人,不管脚踢膝撞,必须神在手前,意透敌背,做到“人未动,意 先动,步过人,夺身位”。通过锻炼,逐渐养成清逸大勇的气慨。 精神与意识的训练,在实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可以 说,没有精神和意念的作用,就没有技击术,更谈不上战胜对 手,立于不败之地了。
搏击需动脑筋
在搏击中,搏击家不仅使用手和脚,更需动脑筋,即以智取胜。而面对面搏斗的时候,则应洞察对手的弱点和特长,并 善加把握其因弱点所产生的虚隙,且适时采取攻击行动,但切 勿犹豫,考虑使用什么技巧。因为时机稍纵即逝,而技巧的使 用亦应自然顺畅,毋须刻意要求。另外大脑皮质亦应时常锻 炼,以能够正确判断对方,并采取适当的攻击行动。其次,如何 才能发现对方因弱点而露出的虚隙破绽呢?无论使用何种手 段,都需仔细观察对手的癖好,如此方能发现其虚隙,且根,据 所观察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攻击手段,最后必可获得最佳的攻 击效果。曲于攻击动作是自然的,宜动作又发于瞬间,故精神 上需处于解放状态,这样在搏击之际,即使有新情况,仍然能 够毫无顾虑地专心于拟策应付的方法。这就是李小龙所倡导 的“自然之法气.
总之,无论脑命所想的方法如何,只要想到什么就做什 么,切勿拘泥于形式。另外,欲达成攻击的目的,还必须依循观 察、下达决心、行动等三个步骤。即首先观察敌我双方之间的 距离,且对手何时露出破绽?对方如何行动?待用直觉判断到 攻击的瞬间后,则当机立断,迅速出击。而脑部传达命令给肌 肉后,仍然需考虑到对方可能做出的反应,从而以“不变应万 变气同时,搏斗之间,身心上切勿疏于警戒提防,以防不测。
另外,比对方更机灵,且欺骗诱敌,也是实战中最重要的 技巧之一。欲将计就计,娥骗对手,还需熟知各种技法,且需预 先判知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拳法?什么状况下采用什么拳法?经 思考理解后,可拟定出一套最适合本身的拳法。其次,对已定 的拳法反复练习,且组合的方法不拘,并全力于拳法的运用, 使每一拳皆高具攻击力。不过适当的打击务必发于瞬间,以求 自然无阻。总而言之,最重要的是排除两败俱伤的蛮力,而直到一切动作均能顺畅灵巧为止。
搏斗即斗智
搏斗即斗智,因为最具效果的搏斗方法有两点:第一、是 以不变用来应付万变;第二、是攻击前或攻击中的韵律变更,
- 以不变应万变
以不变应万变的攻击最具威力的地方,是对方一连串虚 招佯攻之后,趁此虚隙强力进击,此时,我方才突然出招还击, 对方遭此突击必束手无策,来不及防御。因为对方总是认为我 方在攻击前可能有准备,亦即攻击前至少会先做几个连续虚 招后才正式打击。
2・攻击前或攻击中的韵律变更
韵律变更即攻击前或攻击中可出其不意地变快动作韵 律,以突击对方。例如,可故意做出迟缓的假动作或缓慢前进、 后退,以松弛对方的警觉性,然后可突然迅速地出招做到致命 的最后攻击。此外,也可以先使用快速的虚招动作,然后再以 校迟缓的动作做攻击,最后,可再用真实的攻击去重创对手。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攻击法将会因时或场合而有不同的效果。
在截拳道中,根据对方速度的快慢调整我方的速度以相 配合,则称之为“节奏”。
最理想的是,迫使对方迁就于我方的速度,即迫使对方苦 于应付速度的变化。如此,将可在速度上取得优势,进而达到 先发制人的主动地位,同时在精神上也可以取得优势地位。此 ・20・
系一特别的韵律,且一连串的动作均由它而产生。
在实战中,对节奏的正确判断,可使自己对每拳每脚皆有 冷静的控制。而此良好的控制能力,又可使自己更从容地选择 攻防时的正确招势。在此,切记在攻击时避免做无谓的防御。 而快速的出拳可使对手措手不及于防御,此即所谓“攻击即最 佳的防御方法
倘自己在速度上占有较大的优势,则常可领先对对方做 动作。换言之,对方的动作只能跟着。所以,一个人有速度上 的优势,在其他方面亦可占不少优势。但最重要的是信心的具 备,此乃J种精神上的效果,常可令敌因自己快速的动作而丧 胆畏惧。在这里,一个十分有效的改变节奏的方法,是减慢动 作而非加速,即减缓攻击的速度。譬如说,在攻击之半途突然 停止做动作,诱使对方改变防御方向,然后再突然继续原先之 动作。此即李小龙所说的“半次攻击”攻击法,此种攻击方法, 常可使对方在精神上或肉体上的失却平衡。
搏击家的姿势或架式的好坏,身体的平衡,十分重要。所 谓平衡,也就是入体在空间保持相对的静止。李小龙称平衡能 力是一种随时控制身体重心位置的能力。不过,他指的是广须 在动中求平衡,而绝非在静中求平衡。”李小龙还要求出腿攻 击时能随时踢向任何高度、角度,且能与各种手法、步法配合0 他还说过:“如果无法在任何时刻保持平衡,则绝无效果可 言。”
、平衡来自于正确的身体姿势,如两脚、身体、头等各部位
21. 的平衡,对于全身的平衡有很大的帮助。而身上各部位又都是 传.递洋内力量的器官.故两脚或身体的姿势正确,自然有助于 全身姿势的正确性。如两脚步幅过宽,会影响到身体姿势的正 确"并破坏了速度和动作的效率。反之,步幅过于狭窄的话, 由「下盘不稳,速度上虽然快捷,却丧失了平衡和威力。在实 战中.利用正确的步幅保持身体良好的平衡,其秘诀是全身重 量平均落于两脚I上,且两脚约与肩宽,即两脚的间隔要适度, 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窄;全身的重量,亦如同西洋拳击一般,平 均落于两脚上或微侧重于前脚.
欲养成良好的平衡姿势,需注意的事项如下:第一、降低 身体重心。第二、两脚间的步幅保持自然。第三、利用迅捷的 小动作,由重心平衡的静止状态转为动作状态之际,如何保持 重心的平衡正是问题所在。
培养平衡感觉的练习方法如下:
- 攻击、后退、反击之间,细心体会两脚相互的正确关 系,以及脚与身体的关系。
- 采用各种拳法或腿法之际,须注意身体各部位的正确 位置。
3-亲身体验正确与不正确的平衡姿势,籍以比较两者间 的差异之处。
- 提高平衡感觉的最好方法是跳绳。最初,可单脚原地 跳,跳数次后换另一脚跳;其次,两脚交互跳,并尽最大的能力 逐渐加速跳下去。跳3分钟,可休息1分钟,然后再跳3分钟, 这种练习方法颇适合实战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出拳或起脚以外,还必须避免做大跨 步及在运动中不断把身体重心从一只脚移向另一脚的动作因为这种移动的结果,势必使你处于一种不平衡或容易受到 攻击的位置。这样不仅阻碍了你强有力的攻击,而且会给对手 造成进攻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要在静止中保持平衡, 而且应该力求在运动中也保持良好的平衡。特别是在有效的 出拳和起腿时,必须力求做到用完美的平衡状态来控制身体。 在不断改变身体重心的情况下保持平衡,这的确是一门不易 掌握但却必须练好的技艺。
两位水平高低无几的搏击家相搏斗,通常以智慧高低决 胜负。所谓智慧就是指思考力、观察力的精锐。唯有思考力、 观察力敏锐的搏击家,方能拟定更高一筹的搏击策略。在这 里,实力相当的生死斗,成败将取决于瞬间的思考力与观察 力。至于搏击的空档问题,则必须因对手而随时应变,如对付 擅长联合攻击或专臂特长的对手时,应增长空档的时间。然 而,情况必要时,M然必须在对手凌厉攻势中奋通迎战,以求 出其不意,给敌人以巧妙的迎头痛击O
另外,心理上的作用亦应讲求策略的有效运用,如碰到冷 静.沉着类型的对手时,就需采取适当的巧妙虚招或诱敌策 略;反之,碰到神经质、浮躁难安的对手时,则应果断、猛然反 击,以促使他暴露出更多的破绽,以利做最后的毁灭性攻击, 如此必可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面对敌人,特别是面对强敌时,应勤于观察和思考。 因为未经过思考的技巧,对于搏击家将丝毫不具益处。同理可 知,没有技巧的思考力也是呈无意义。
在截拳道中,进攻,应按照自己的意志向在运动中或静止 中的对手发起攻击。一次完美的进攻,应是战略、速度、时机、 欺敌和敏锐而准确判断的有机结合。一名优秀的拳手,要在日 常训练中力求掌握这些要素,而且进攻的方法也应视对手的 防御形式而定,也就是攻击时,首先要估计到对手可能做出的 反应。
搏斗中,攻击大致可分为五种方法:
1-简单角度的攻击 这是从出人意料的角度出招作精 简、强劲的攻击,有时可配合虚招以欺敌,或者以步法重新调 整距离后再攻击。
- 封手攻击也即防御后的反击法。
3-渐进间接攻击 系利用虚招或假动作诱使对方露出 破绽后再予以攻击,以提高攻击效果,在实战中运用渐进间接 攻击时,最初的动作应尽量小,后半段的动作则必须快而有
- 联合攻击(组合攻击)系配合一连串技法的攻击,它 何用连环的拳打和脚踢,诱使敌人露出弱点,进而予以致命一 击。
5-诱敌攻击 系一种设陷阱诱敌的攻击方法,即故意暴 霜空门以诱使敌人攻击,并趁此加以反击,而且敌人受诱前进 一步,就应立刻判知他下一步的攻击行动。换句话说就是:如 果你能洞察到对手要干什么,那就等于你已经胜了一半。
另外,攻击的方法还取决于对方的防御手段。因此两位术水准相近的搏击家相搏斗时,最后的胜败往往取决于彼此 防御手段的优劣。而且为了使攻击奏效,务必事先准确测知对 方可能采取的防御方式。所以与敌人相斗时,甚至要观察到他 个人的喜好或恶癖等细微之处,以便选择适当的有力攻击。可 是,也不能一味盲目地连续攻击,碰到擅于防守的对手时,首 先务必要使他失去身体重心,然后再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实 施连续攻击。但是必须确实把握最恰当的攻击时间,如此方能 减低对方反击的可能性,并节省时间,进而予以更有力的再攻 击。
在搏斗中,反击是一种妙策,运用起来相当安全。而对于 对手来说,却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因为他在逼近时极易道到攻 击。其次,如果与一个和你技艺差不多的对手交手,可能会因 为对手在发起攻击时处于暴露状态,而使你占据优势,所以说 反击是一种更高形式的攻击。
对于对手的攻击务需予以反击,即使对方的拳不重,仍需 予以反击。如果被对手的一记轻拳吓唬住的话,那必定失利而 使对手占据优势。在这里,纵使反击动作简单,但只要有毕竟 胜于无。一般而言,将对方的攻击消解之后应立即反击,如此 较能迫使对方处于被动地位。待对方攻击结束的同时,迅速的 抢先攻击,则可制敌于先。这也就是李小龙所说的“敌不动,我 不动,敌一动我就先发制人”的技击原理。相对地,也可以在消 解对方攻击后,稍缓再予以反击,即趁他动手出拳的虚隙,及 时予以反击。此外,碰到对手踏前攻击时,可不必迟疑,而迅速以直线式的攻击动作予以反击。反击之后,要一直压制对手, 不给他以喘息之机,直到将他击倒为止,而且在寻机反扑时, 还要特别警惕惯用两次攻击的对手,即善于运用假动作的对 手,因为他的第一次攻击往往只是引诱,而当你要反击时,他 却发起了第二次攻击,而这第二次攻击才是真正的攻击C
任何反击均需靠敏锐的反射神经,因为反击可以说是本 能上的瞬间动作。在实战中,反击是在闪躲对方一击之后,并 趁对方拳势落空,身体失去平衡的时候,予以痛击.此外,反击 时的瞬间反应,也和其它技巧一样,是靠平时训练培养出来 的。如平常训练有素,在真正搏击的时候,自然能够洞察对方 的虚实,进而可决定合适的攻击技巧O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任何反击即使再巧妙,却不如先发 制人,即必须抢先攻击才能处于主动地位。反之,由于反击是 防守姿势,故通常均受对方攻击行动的支配,其情形亦好比百 米赛跑时,发号令的权利操于裁判之手。另外,在某些时候,迫 使对方穷于应付,使其无法恢复原来的防街姿势,无法对付你 的闪避或反击,这的确是很聪明的手段,但是你必须搞清楚, 对手是否在利用假动作引你上钩O
攻击与反击的动作无论多么巧妙,倘不能以正确的时机 与正确的速度发招,逋常亦不免会失败。
浏览47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