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壮,是靠守中积气,以达到积力之效的。其法则有三,而 实仅专意守中一法(此法有操作上的下手处,也就是揉,所谓 “其下手之要,妙用于揉”,详下文)。守中,以及匀鼻息、缄口 气、镇意驰、一念冥心等,谁都看得出来这乃是道家功夫。所以 此处讲精气神,《总论》更申言易道与阴阳二气之运,把“易筋” 之“易”推原其义到《易经》上去: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乃阴阳之道也, 易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 实有存乎人。……人勿为阴阳所罗,以血气之宙区,而易为 金石之体。

这是教人要掌握阴阳(所谓“阴阳为人握也”)。掌握之法, 除了上文所说的守中积气之外,还有采咽阴阳与配合阴阳之法。 采咽阴阳,见《采精华法》,云:“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二气交 融,化生万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这是道教服气之法, 亦甚显然。配合阴阳,则见《配合阴阳法》。说人身为小阴阳, “凡人身中其阳衰者,多患痿弱虚惫之疾,宜用童子少妇,依法 揉之。盖以女子外阴而内阳,借取其阳,以助我之衰”,反之亦 然。此乃阴阳调济之义。

也就是说,《易筋经》主张内壮、追求神勇,提出来的方法 则是守中积气、吸日月之气、借别人之气等。整个拳术的理论完 全没有谈到搏击的招式技法,而是内向化地教人掌握阴阳气运, 涵养精气神,以转弱为强、变靡为壮。这与戚继光《纪效新书》、 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任伯言《白打要谱》等嘉靖万历间武 术书实有完全不同的论述取向。

而这种路向跟道家道教的关系,则是相当明显的。除了讲 《易经》、讲阴阳气运、讲修炼、讲炼气、讲守中、讲采咽、讲阴 阳配补之外,它还有《外壮神功八段锦》,是直接采用道教导引 术的。

八段锦之名,始见于南宋洪迈《夷坚乙志》卷九。云政和七 年起居郎李似矩“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 曾槌《道枢》卷三五“众妙编”更详述其法。《易筋经》所讲的, 其实也就是同一套功法①。

这样子结合着道教导引运气之法以改良少林拳,而托名于达 摩的著作,在天启间面世之后,配合着整个内家拳或拳术内向化 的潮流,事实上对少林僧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少林寺逐渐便接 受了它。

何以知道呢?据王祖源《内功图说》云,咸丰四年,他随兄 长住在陕西时,认识了力士周斌,三人同至少林寺,在寺中住 了三个月,得少林《内功图》与《枪棒谱》而归。枪棒谱,其 实是少林寺的老东西;内功图,就是新玩意儿了,其内容包含 十二段锦总诀及图说,神仙起居法,内功图说与五脏病因,易

① 八段锦,有繁有简、有坐有动,详马济人《道教与气功》,一九九七, 文津出版社,第三章十五至十九节。

筋经十二图诀,却病延年法,等等。 这是少林寺已吸收了《易筋经》的 铁证。1

十二段锦与八段锦基本上是同 一套东西,乾隆三十六年徐文弼编 《寿世传真》八卷,既录了八段杂锦 歌,又扩充为十二段锦,同时还有 《修养宜行内功》一卷,述调息与小 周天功法(含静坐、内视、叩齿、漱 津、运气于任督二脉等)。少林内功 图的“内功”之说,远昉《易筋经》, 近采《寿世传真》,是再清楚不过的。 后来,光绪二十一年周述官编《增演 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就干脆并用了 “易筋”与“内功”两词①。

四、援道入佛的新典范

采用了《易筋经》,而开始讲究内功的少林拳,正是因为如 此,才能把张三丰内家拳也包括进少林拳谱系中来,甚至造出张 三丰源出少林的传说。内家拳所创的点穴法(见《王征南墓志 铭》),认穴本同于医家之铜人法,结果也竟形成了《少林铜人 簿》一类讲法,仿佛其技即源出于少林,实在是历史上极饶兴味

①《少林拳术秘诀》将此八段锦十二式扩充为十八式,称为“达摩所传 十八罗汉手”。该书并未引用《易筋经》,但这显然由《易筋经》来。

的发展①。

不过,铜人之说,《易筋经》卷下《玉环穴说》有载:“《玉录 识余》云:铜人针灸图,载脏腑一身俞穴有玉环,余不知玉环是 何物。张紫阳《玉清金华秘文》论神仙结丹处,曰心下肾上、脾 左肝右,生门在前,密户居后,其连如环,其白如绵,方圆径 寸,密裹一身之精粹,此即玉环。”则是尚不言点穴,亦不采铜 人针灸图之说。此即可见《易筋经》虽谈内功,虽用导引法,其 说终究与内家拳术不同。此处征引张紫阳丹法,下文又谈呼吸吐 纳、存想、咽津等,但事实上道教讲这些,是要人养结内丹、修 真登仙。《易筋经》虽用其法,却并不是要让人成仙。所以说它 也与道教功法不甚相同。

这个分别,就像《易筋经》讲内功、论内壮、说积气,方向 上固然与内家拳相同,都呈现着内向化的性质;但把它拿来跟太 极八卦形意之类拳法相较,立刻便会发现它们仍旧不一样。

《易筋经》所要达到的,乃是刚的效果。它所谓的“神勇”, 比一般的刚猛勇力更勇,“并指可贯牛腹,侧掌可断牛项,擎拳 可擘虎胸”;“吾腹,乃以木石铁椎,令壮汉击之,若罔知焉” (海岱游人《叙记》);“绵弱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以血肉之 躯,而易为金石之体”(《总论》)。内家拳则比较强调柔,因此 多说松、虚、静、用意不用力、气沉丹田等。因此,我们可以 推测《易筋经》是少林武者依少林拳之基本特性(刚猛),从内 向化的思路上去采撷道教功法而成的,所以与内家拳、道教均 有所差异。

这是目标、性质方面的不同。在具体功法方面,它也不纯用 导引。而是以药洗、服食、揉打来配合意守养气。

① 点穴法创自内家拳师,且与道流渊源深厚,后来少林才传习其技,另见 前注所引徐震书上编《存疑》。

所谓药洗,是用汤药来洗身体,帮助筋骨坚实。服药与揉打 则一内一外,所谓“外资于揉,内资于药”。揉,即按摩之法, 以揉按心脐之间为主。心脐间的膜,不容易揉按到,则用杵捣槌 打。详见其《膜论》《揉法》诸篇。这种揉法及对筋膜的解说, 亦是道教所无的。“般剌密谛”对此亦特加按语解说云:

易筋以练膜为先,练膜以炼气为主。然此膜人多不识,

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空中物也。筋 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 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 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 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这才是《易筋经》独特的功法与见解①。在此之前,东晋已 传《天竺国按摩法》,见《太清道林摄生论》《正一法文修真要 旨》《备急千金要方》《云笈七签》《遵生八笺》等书中,共十八 式。又有婆罗门导引法,辑入王仲丘《摄生纂录》中,凡十二 节。其中都有捶打的方法,但前者仅谈到“以手反捶背上”,后 者只说要“两手交捶膊并连臂,反捶背上连腰脚”,没有像《易 筋经》这种按揉捣打之法,更没有筋膜说。不过,我遍考了道教 所有导引法门,均无捶打者,故也许可以说打为天竺按摩导引法

① 论膜,极为特殊,后世少林拳术亦无承续其说者,仅《杨氏太极拳老 谱》附录有《太极膜脉筋六解》一篇。其中说:“膜若节之,血不周流。脉若拿 之,气难行走。筋若抓之,身无主地。”“抓膜节之半死,申脉拿之似亡,单筋 抓之劲断。”此似即与《易筋经》所言有关。该谱另有《太极力气解》云:“气走 于膜、络、筋、脉。力出于血、肉、皮、骨。故有力者皆外壮于皮骨,形也。有气 者是内壮于筋脉,象也。”与《易筋经》内壮的讲法也显然是有关系的。之特色,而《易筋经》就是发展了这个特色。

按摩捶打,是揉按、杵捣、槌打,渐次加重的。木杆木槌之 外,尚要辅以石袋石杵、木杵木槌,用于有肉处。骨缝间,则用 石袋石杵。它与道教运气法不同之处,在于道教主要靠存想,以 意运气,让气流走于任督二脉。它不是如此。而是在揉打时,意 注于揉打之处。所以揉打至何处,意与气也就到了那个地方。先 揉于前身心下脐上,“功至二百日,前胸气满,任脉充盈;则宜 运入脊后,以充督脉”。共行功十二个月。

按月行功,是宋代发展出来的导引法,相传出于陈挎。《四 库全书-道家类存目》称此为“按节行功法”,指它依照着气节 时令来行功,明朝颇为流行。《遵生八笺》《三才图会》《保生心 鉴》均曾载入,罗洪先《万寿仙书》称为《四时坐功却病图诀》。 《易筋经》沿用了这种按月行功的观念,所以内中有《初月行功 法》《二月行功法》《三月行功法》《四月行功法》《五六七八月行 功法》《九十十一十二月行功法》六篇。

经此十二月行功并服药洗药之后,神功已成,气满于内,但 还有两事须要补充:

第一件事,揉打积气,只在前胸后臂,故气仅充于身体上, 还不能把气运到手上,所以接着要练手。怎么练呢? 一是仍用揉

①《杨氏太极拳老谱•太极字字解》将按、揉、摩、捶、打诸法,由练功 之法,转为技击之法,云:“挫、揉、捶、打于人于己,按、摩、推、拿于己于人, 开、合、升、降于己于人,此十二字皆用手也。”按摩捶打于己,就是练功之法, 施之于人则是技击之术。此显然也是由《易筋经》所述按摩捶打之法引申变化 而来。同理,《太极空结挫揉论》说“有挫空,挫结;有揉空、揉结之辨。……揉 空者,则力分矣。揉结者,则力隅矣。若结揉挫,则气力反,空揉挫则气力败”, 等等,也是把揉法之用转为搏击之术。太极拳法本以搠、捋、挤、按、采、捌、 肘、靠为之,初无揉法;抓筋膜,闭六脉,亦非拳式中本有之义,故此均应为吸 收自《易筋经》之说。世之论太极拳者,惜尚未考焉。 打之法,用石袋从肩头往下打,直至小指尖再用手搓揉;二是也 用药洗;三是药洗后加以锻炼。先努气生力,然后用黑豆绿豆拌 在斗中,用手去插,以磨砺其筋骨皮肤,类似后世练铁砂掌之法。

第二件事,是要学习贾力运力的姿势和方法。全身积气,殆 如水库蓄水,水既蓄满,便须学怎么行水用水,此所以又有《贾 力运力势法》篇。

此类势法,其实就是八段锦十二段锦之类导引动功,也有些 版本称之为“易筋经十二式”,但它说这是佛家功法:

此功昉自禅门,以禅定为主。将欲行持,先须闭目冥 心,握固神思,屏去纷扰,澄心调息。至神气凝定,然后 依次如式行之。必以神贯意注,毋得徒具其形。若心君 妄动、神散意驰,便为徒劳其形而弗获实效。初练动式, 必心力兼到。

早先所有动功导引八段锦十二段锦廿四式之类,均只说明动 的姿势,很少强调心的修养,这则是一个特例。后来徐文弼《寿 世传真》及王祖源传出的《内功图说》皆沿袭之,以十二段锦的 第一式为“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它把澄心解释为禅定功夫,并认为除了在练八段锦时要用此 功夫外,一切行功均以此为基本,是它理论上一大特色。故“般 剌密谛”在《内壮论》之后又特加识语谓:1

人之初生,本来原善,若为情欲杂念分去,则本来面 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台蔽其慧性,以致 不能悟道。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者,是不纵耳目之 欲也。耳目不为欲纵,猿马自被锁缚矣。……此篇乃达摩佛祖 心印先基,其法在“守中” 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

守中,就是“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诸妄念,渐至 如一不动”。含其眼光等七句,指闭眼、凝耳、匀鼻、缄口、逸 身、锁意、四肢不动、一念冥心。讲的还是澄心静虑的功夫。它 以此为禅定,乃是援道以入佛,希望达成一种综合佛理与道术的 新架构。后来佛门接受此经,且将之视为佛门武术宗源,亦因它 具有这种援道以入佛的形态。

五、仙佛武学的路向与疑难

《易筋经》在明末少林拳发展的关键时刻,吸收了道教的气 运学说,讲呼吸吐纳、守中积气、采咽阴阳、修炼导引,形成了 一套配合少林刚猛拳风的内壮理论与内功功法,当然很快就奠定 了它的典范地位。

但这种融合事实上是强水火于一冶,非常困难。《易筋经》 也未能达致完美融会之境地,其理论与功法均有不少破绽。

先说功法。《易筋经》吸收道教功法时,混采了好几种不同 的路数,例如守中积气是一种,服咽日月精华的服气论又是一 种,二者并不相同,经文兼取之,何者为正、何者为辅?守中固 然可解释为禅定,服食日月精华又与佛教思想何干?此即为其疏 漏之处。

《易筋经》各本又多有《内运入火候歌》《行功要诀》。此纯 是内丹法,又与服气论、积气论迥异。重点在于“颠倒阴阳,更 转互属”,添水返火、运用铅气。且行功只在子午,要以河车逆 运坎水上昆仑,共运三十六度,企求五气朝元。若用此法,则大 谈服食日月精华、揉打搓洗,便归辞费。抽添水火、气贯泥丸, 又与内壮神勇有何关联?《易筋经》兼收并蓄,而不知实自陷于 左支右细也。

又,道教丹法中是有歧途、有旁门的。所以道教炼丹之士 称好的炼丹法为金丹大道;不好的丹法,例如借助性交与采阴补 阳者,便被称为泥水丹法。《易筋经》援用了道教炼丹术,却对 此无力检别,只说功夫若成之后,“修身坚壮,不畏饥寒,房战 取胜,泥水采珠,犹小用耳。修仙成佛,要不外是”(《易筋经 意篇》)。它认为这只是功夫高下之分,殊不知修仙之法与阴阳 采战乃是两条路,功夫并不相同。古修房中术者,固然有以性交 为登仙秘径者,但炼内丹之法,大兴于宋元,尤其北派全真教均 为出家道士,焉能以阴阳采补或房中征战为说?故内丹家说龙虎 交媾、阴阳配合,主要乃是以一身内气而说。即使是东派男女双 修,亦与房战采补者不同。《易筋经》不知此中分判,误为一谈, 可谓大谬。

不仅如此,《易筋经》因正面肯定房战采珠之功效,竟发 展出了锻炼阳具之法。教人攒、挣、搓、拍睾丸;咽、摔、握、 洗、束、养阳具。洗,指用药水烫洗。束,指用软帛束之勿屈。 练之久久,阳物便刚强了,“虽木石铁锤亦无所惴”(《下部行功 法》)。海岱游人说在长白山曾逢一西羌人即曾习此功夫,可以 “以长绳系睾丸,缀以牛车之轮,曳轮而走,若驰也”。现今市井 间有号称全真气功之“九九神功”,练的就是这类系睾丸、吊阴 茎的功夫。这种功夫跟武术有什么关系?无非乞求增强性能力罢 了!故《易筋经》以此自诩:“以之麋战,应无敌手。以之延嗣, 必种元胎。吾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大于是法者! ” “设欲麋战,则 闭气存神,按队行兵,自能无敌。若于应用之时,加吞吐呼吸之 功,更精神百倍,气力不衰,昼夜不寝、数日不食,亦无碍矣。”

它如此沾沾自喜其壮阳神效,是否恰当呢?若真是达摩传经, 授予少林寺僧,当然不会谈这一套,也用不着这一套。且这种功法 中显示的性态度,是以性为天地间之至乐,以昼夜不寝不食地性交 为乐事,更非僧人习武者所宜有。所以像这些地方,明显的是为它 所吸收的道教功法所误,不及检别,因而误入歧途①。

经中功法其他妄谬之处,颇与此有关,如《无敌神功密法》 教人“两脚盘坐身项直,双手捧托肾囊前。……此段为运气到茎 卵功夫”。宣统三年梁子瑜刊全图《易筋经》则引高子曰:“握固 二字,人多不考,岂特闭目见自己之目、冥心见自己之心哉?趺 坐时,当以左脚后跟曲顶肾茎跟下处,不令精窍泄云耳。”此皆 妄谈,乃读丘处机《大丹直指》而误者。

形成这类混淆与错误,或许也不能归咎于古人造作经论时思 虑欠周,而应考虑其时代风气。宋元以来之道教丹法,本来就有 三教糅合的性质;以长生为命功,以释家明心见性为性功,而讲 性命双修,更是普遍。故往往仙佛合言,混无生宗旨与长生久视

①自由出版社所刊萧天石编《真本易筋经秘本洗髓经合刊》即删去有关下 部行功法的部分,谓其易流于房中采成,恐系后世重双修法之房中家所孱入。

于一炉。《易筋经》就显示了这种理路。《内运周天火候歌》说:易筋经,炼气诀。……定气凝神锁心猿,两手插抱

趺足坐,识得先天太极初,此处辨识生身路。冥目调息 万缘定,念念俱无归净土。……此是神仙真口诀,君须 牢记易筋经。

既归净土,又成神仙,口气与《易筋经意篇》说“修仙成 佛,要不外是”相同,都是仙佛合说。而在实际功法操作中,则 是以修仙为成佛的。

此种形态,自宋以来已渐形成,至明末而大盛。如颜元就 批评他家乡“万历末年添出个黄天道” “仙佛参杂之教也” “似 仙家吐纳采炼之术,却又说受胎为目连僧,口中念佛”(《四存 编•存人编》)。黄天道,亦以炼成金刚不坏之体,撞出轮回为 说;也每日三次参拜日月;也主张双修法,均与《易筋经》有 相同之处。同在天启年间的道教伍柳派伍冲虚所著《内炼金丹 心法》,成于一六二二年,增注本刊于崇祯十二年,改名《天 仙正理直论增注》,更是说:“天仙,佛之至者也。”其弟子柳 华阳《金仙证论-禅机赋第十三》则云:“恐后世学禅者不明佛 之正法,反谓吾非禅道,故留此以为凭证耳。”也以仙佛合宗 自命。《易筋经》处此时会,援道入佛,欲修命以成佛,也是 可以理解的①。

此外,我们在前面曾经谈过,明清朝时期一些民间教派常习 武练气。这些民间教派,都是混糅三教义理而成的,直至晚清均

① 为道家功法者,应推疫乃周《获氏武技书》,次则为王宗岳《太极拳 论》。但王氏之说与道教丹法无关,获氏《中气说》则明白指出:“中气者即仙 经所谓元阳,此气即先天真乙之气。文炼之则内丹,武炼之则为外丹。” 是如此。如道光年间,扬州“周星垣,号太谷,能练气辟谷…… 遨游士商大夫间,多心乐而口讳之,积中师事久,颇得其术,太 谷门徒寝盛”(《山东军兴纪略》卷二十一《黄崖教匪》)。“宿州 张义法者,从永城魏中沅学弹花、织布两歌,皆邪教之隐语。又 令盘膝静坐,名为’坐莲花’;两手捧腹,名为’捧太极’;一 日三次,默诵咒语,名为'三省功夫(《金壶七墨》浪墨卷四 《教匪遗孽》)。光绪年间,“霸州城西鱼津窝村,有……密密还乡 道教门,即白莲教门也。该教宗旨,恭敬孔子、老君、佛,吃长 斋。……日日坐功运气,望死后往西方乐土,成仙作祖”(《拳时 北京教友致命》卷八,北京救世堂一九二。年刻本)。又光绪间, 有“一灶香”教。该教创于明末,“以敬佛为宗旨,不杀生,不 害命,吃长斋,焚香,日日坐功运气,其经向望死后脱下皮囊, 往西天成仙作祖,为乐境也”。

这些教门,有两方面与《易筋经》关系密切:一是它们都属 于混淆佛道,甚或混糅三教之世俗宗教形态,其教义取便流俗信 从,故理论都不严密,也不深刻。错谬之处,往往而有。即使不 错,理境也不高。《易筋经》也有这种现象,重在可以实用奉行, 而非造论之幽玄精密。

其次,这些教派,常被官方或正统人士定义为“邪教” O除了 教义未尽正宗之外,这些教派动辄舞拳弄棍、练气习武也是一个极 普遍且重要的因素。因此,它呈现的是一种宗教、炼气、习武混合 的状态。而《易筋经》所显示的,也就是这个样子。假若我们记得 “火烧少林寺”的传说,则这种类似性就更为有趣了。2

少林寺在清朝事实上并未被火烧掉。但那是历史上的事。在 武术界,少林涉及天地会反清复明大业、少林寺被烧、少林五祖 逃出、分别创立洪拳等等,则是各门派心目中传承已久之另一事 实。这些武术派别,奉达摩为祖师,谓其艺皆传自少林,似乎也 不能说他们都是神经病,明明没有的事还相信得如此诚笃,明明 没有的人物偏要供来做祖宗。假若《易筋经》跟那些民间宗教 一样,也有一个教团,用这样的功法来教其教民,将宗教、习 武、练气合而为一,以致传其艺者均自称少林门徒,以致朝廷忌 惮而剿灭之,不是也很有可能吗?不是比说练武的都是神经病更 合理吗?只不过,这个名唤少林的教团,未必即是嵩山那座少林 寺。我们看这些故事,均自称为南少林;包括叙述达摩授艺的部 分。如尊我斋主人编《少林拳术秘诀》云“少林技击,以五拳为 上乘。……五拳之法,传自梁时之达摩禅师。达摩师由北南来”, 亦谓达摩是到南方授拳,岂不分明告诉别人:此少林非彼少林, 此达摩非彼达摩吗?达摩,释典通作“达磨”,此则皆称“达 摩”,也有暗示畛域区隔之意。

这是一种推测。另一种可能性的考虑,则是从明末另一本拳 经觅线索。那就是乾隆四十九年(一七八四年)曹焕斗整理出版 的《拳经拳法备要》。

此书实为两书。《拳经》为张孔昭撰,《拳法备要》则系曹氏 自著①。张氏约为康熙时期人,其谱中有“少林寺玄机和尚传授 身法图”,似其法本诸少林,后来张鸣翳、张孔昭等转益多师, 又颇有自得之处,固已迥非玄机和尚传授之原貌,但渊源本于少 林,应是确实不诬的。据其所述,则明末少林寺拳勇已著盛名, 亦有传授,流布四方,所以《拳经》中已出现“拳法之由来本于 少林寺”之说。把宋太祖长拳、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 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短、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张 敬伯之打,统统溯源于少林。这些武术,其实均为《纪效新书》 上的记载。可是在戚继光的叙述中,它们是跟少林寺棍法齐名

① 此书作者,各家考证,见解不尽相同。罗振常认为全都是曹焕斗作。唐 豪认为一部分为张鸣鹄编,一部分为张孔昭或其门弟子所作。我的看法,则与他 们不同。

的,并非源出少林。可见明末清初,少林拳勇声名渐著之后,少 林徒众张大其说,高自标置,自居为武术宗祖,把各家武术都讲 成出自少林,已成为一种风气。

而事实上,广泛吸收各界长处,才是此刻少林拳发展的真 相。例如《拳经拳法备要》中有醉八仙拳,号称“此乃拳家之 祖,从此化出”。佛教少林拳法,缘何而取义于醉八仙?僧家戒 酒,又不奉八仙,此类拳法,自是汲取自异教而来。拳法中又有 “走盘太极八步全图”,又讲阴阳、冈愫、借力、偷力,此均与佛 理无涉,而是近于道家的理论,与其拳法有醉八仙相似。

此书亦已提到气的问题,《提劲运用之法》云:“大凡运劲之 法在乎气,而气之虚实全凭小腹下运之。盖周身运量,气为之 先。若气不在小腹而在上胸,此上实下虚。”把力量归原于气, 气力则要由腰转出。另有《气法指要》云:

紧闭牙关口莫开, 口开气泄力何来?须知 存气常充腹,煞手休将 气放怀。回转翻身轻展 动,灌通筋骨壮形骸, 终朝练习常如是,体质 坚牢胜铁胎。

这种气法,便很像 《易筋经》所述导引法。足 证少林拳法在明末清初确 是朝结合气论、道教思想、 道教导引法之方向发展的。 佛、道、武,混而为一。这也是一种“三教合一”,只不过,含有不少混淆与疑难,不可 不辨。

六、易筋经的流传与误解

《易筋》《洗髓》二经,武学界仰若泰山北斗,传习者多,深 自秘惜者尤夥,影响至为可观。但传习诵法者,或不知其来历, 或不明其功法之底蕴,或不辨其谬,更勿能审其于武术史思想史 之意义,矜习遗编,诧为奇术,聊资稗贩而已。

以民国十八年张庆霖所著《练气行功秘诀内外篇》考之。其 书金一明序,谓其为少林衣钵,推崇曰:“练易筋者,不能比其 神;练洗髓者,不能知其妙。”作者张庆霖本人亦于内篇第十一 章《气功歌诀秘抄》,亦即全书结尾处,抄录《内运火候篇》《无 始钟气篇》《四大假合篇》《凡圣同归篇》《物我一致篇》《六六还 原篇》,然后说:“本歌诀已极气功之能事,酣畅淋漓,毫无所讳。 其法与《易筋》《洗髓》两篇大同小异。至其道,则又高出《洗》 《易》万万也。是均在有缘学者熟烂于胸中揣摩之矣。”又说:“易 筋经《洗髓》诀,蒋竹庄家藏刻本中有,.但不及涵芬楼手抄秘籍 录中之详而雅。至本诀则为秘抄,从未见刊行过。”图片1

其实这六篇歌诀,第一篇即在《易筋经》中;其余五篇,则 为《洗髓经》之文字。张氏谓其“从未刊行过”,又夸称其法高 出两经万万,真乃天大之笑话。蒋竹庄家藏本,便录有此数篇歌 诀全文,张氏盖根本未曾寓目。涵芬楼秘籍抄本,则确实较蒋藏 本篇“详”,但所多出来的,乃是《退火法》及《服药十锦丸》 《五生丸法》《五成丸法》《十全丸法》《便方》《平起服法》《平起 洗法》等药方,又何尝“详而雅”?此即可见张氏大言欺人,非 于《易筋》《洗髓》两书毫无所悉,即是阴窃其说,复张扬谓能
胜于二经,以惊俗耳、以骇俗目也。

此书有段祺瑞、金一明序。段氏非此道中人,或不娴仙佛武 术之事,金一明则为武术大行家,曾著《中国技击精华》《武当 拳术》《武当三十二式长拳》《练功秘诀》等书,乃竟随声附和, 不知张氏此书不仅所抄录者即为两经之歌诀,其所述功法亦衍两 经之绪,诚可怪叹!

又,宣统三年梁士贤辑刊《全图易筋经》,仅录第一套十二 式、第二套五式、第三套五式,共二十二式。附青莱真人八段锦 坐功图八式、陈挎功图二式。则是只以八段锦视《易筋经》,可 谓管中窥豹,未见全貌。

萧天石《重刊易筋洗髓二经例言》则说二经“为学佛坐禅之 基先功夫” “洗髓之于禅定,尤为重要,由此而入,方是坦途”。 殊不知依二经之意,易筋洗髓均须运用禅定功夫。故非二者为学 之称(《校礼堂文集》卷廿五)? 《易筋经》乾隆间只有抄本,《洗 髓经》时代更晚,是依附《易筋 经》而造者,幻中出幻,乾隆间 岂能遂有刻本?故此亦皆大言欺 人而不识刊印之源流者也。书中 又附所谓“易筋甩

萧氏此刊,又自认其 《洗髓经》系乾隆间排印本, 且谓“经前并有慧可序;后 有跋,系月庵超昱绪欣据内 典翻译。全部《易筋经》亦 系据原本天竺文翻译”。凡 此,亦均为误说。两经皆 无梵文本,亦不在《大藏 经》内。慧可序、月庵跋, 也均为伪托。凌廷堪考证 谓:慧可序云“初至陕西敦 煌”,后魏时敦煌焉有陕西

按:将此类功法与《易筋 经》合刊,固足以供读者参证, 使知《易筋经》与道教养生功法 之关联;然甩手仅为养生之用, 与《易筋经》之为武技内壮者功 用殊途,恐不宜牵合。至于练 易筋功时,“须绝对断绝房事。……期满后,亦以少亲房帏为上, 能行而不漏者亦然”云云,以此悬为厉禁,而实乏根据,经中毫 无证案,乃萧氏虚声恫吓以增人信此功法耳。

蔡雨良另由栖霞山老道处得一两经合抄本,一九八一年由 台湾真善美出版社印出。较萧刊本多《推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 《增广易筋洗髓内功图说》《易筋洗髓支流汇纂》《内外功集成》。 易筋之学,流脉颇可考见,可谓洋洋大观,裨益学林,不为无 功。但刊印其书,旨在“发扬仙学”,提供给“有志性命双修者” 研究,则误矣。《易筋经》本来乃是吸收道教导引运气炼丹之说, 以发展武勇搏击之术;此则遽以其言导引运气炼丹,而奉之以为 成仙养生秘谱矣,岂不谬哉!

武术界所传,别有五台山灵空禅师《全图练软硬功秘诀大 全》一种。凡总论、练软硬功秘诀、练功印证录、练功治伤秘方 四章。所指软功,乃朱砂掌一指禅之类;硬功,乃金钟罩铁布衫 之类。其法实均由《易筋经》所述搓揉、药洗、努气生力、以手 插豆之法发展而来。其用药洗手之药方亦然。第一章第六节并述 《涵虚禅师练功学技谈》,可知该书所论功法与少林《易筋经》膛 向相通,渊源正不可掩。但区分武功为内外两类,云:“内功主 练气,趺坐习静,与道家之导引术约略相似。外功主练力。”则 是将内外打为两截,非以内功为筋骨力量之助。又述练外功之 法,为“先练皮肉,次则练筋骨。皮肉筋骨既坚实,更进而练习 个部之实力,实力既充,然后更进而练习运行气力之法。练皮 肉,用搓摩之法;练筋骨,用八段锦;练各部气力,用努气生力 法,兼用石锁铁杠等器械之助,均与《易筋经》同,然次序颠倒 了。《易筋经》是以气为主,充气于内,以壮筋膜血骨,再练皮 肉。灵空禅师此法,则有外无内,虽衍《易筋》之绪,而实失其 真传。

也就是说,《易筋》《洗髓》,地位虽高,真赏殆罕。无论仙 学抑或武学,承流接响者固不乏人,但误解既多,或虚饰而增 华,或变本而加厉,或源远而歧,或流别而分,殊难使人明其来 历、知其底蕴,于明清之际佛、道、武学参合之迹,尤难考案, 故本文粗发其凡,以俾考览。

① 周述官《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十八卷,作于光绪二十一年,刊于民 国十九年,卷帙最多,体例亦较特殊。其特点有三:

一、 将《易筋》《洗髓》合为一体,认为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拆分。

二、 两经合论之后,他将《易筋》视为外壮功夫,谓《洗髓》为养心功夫。 而所述功法,实偏于内养炼丹,已非武术神勇之技。

三、 他非常强调三教合一。是所有《易筋经》中唯一讲三教合一的,不止为 仙佛合论而已。周氏之术,据他说传自少林静一空悟法师。一九九一年北京科学 技术出版社王敬等人编《中国古代密传气功》曾将此书重排了一次。

浏览2,32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