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美国人沙利文在上海主持设立“万国竞武场”摆擂,王 子平受上海武术界推选参加打擂。当他照约在台上讲话时,忽然斜 刺里窜出一个彪形大汉发出了冷拳,王闪身躲过,待其第二拳打来 时,他气愤地一个箭步上前,只一拳一腿,就把对方打翻在地。当天 深夜,万国竞武场悄悄送来一张纸条,申明比赛取消,溜之大吉也。 在这些被吓跑的许多武士中,有英国人齐泊、法国人彼得及不明国籍 的丁柯尔。另外,王还挫败过西方大力士马志尼、柯芒麦,并在上海打过外 国人康斯顿的擂台。
- 石大斧
姓石,因善臂掌砍斫功夫而得“大斧”绰号。
1919年在台湾谋生 时,日本武士山边田夫找上门来,交手后拳脚交加,力凶势猛。石大 斧先是躲避,当对方腾身飞脚踢来时,他侧身退后,并起五指狠力一 斫,掌到处,山边田夫的小腿应声而折。
- 刘百川
安徽六安县人,自幼习武,得少林高僧扬澄云秘传。中过武举, 中年走镖关外,擅长腿法,有“江南第一脚”之称。他曾游历香港,以 “子母鸳鸯连环腿”击败英国大力士。孙中山当时在场,亲书“尚武精 神”横匾一额,嘉奖他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壮举。
- 李晓臣
河北冀县人,曾事清朝会友镖局,曾在慈禧面前表演过“八仙庆 寿剑”,曾教过京剧武生扬小楼演《安天会》(即《闹天宫》)中的猴拳动 作,曾教过京剧旦角大师梅兰芳演《霸王别姬》中的舞剑手法,曾开过 鼎盛一时的“武术茶社”,曾主持过名声赫赫的“北京精武体育研究 会”
o日本侵占北京后,会八卦和柔道的日本军官武田西找他较量。 先比拳,两次都被李打倒在地。接着比日本战刀,来往不到一分钟, 就被他一脚踢飞了战刀。在南京李与日本人比武,让过对方三拳之 后,他大喝一声:“你下去吧”!猛起一拳把对方倒栽葱打下台去。解 放后,李在怀仁堂为毛主席和中央首长作过精彩的武术表演。
- 言万山
1903年生于河北献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1933年
6月,以摔跤著 名,自称“走遍欧亚无敌手”的俄国大力士柴夫来到哈尔滨四处寻找 对手,欲与吉万山见高低。比赛开始,吉万山见其扑来,向右一闪,顺 手牵羊,抓住对方双臂猛一带,将对方带了个翅想,然后顺势左足插 进对方裆间,用“鬼推磨”招数贴近对方身体全力一推,把他四脚朝天 地撞倒在地。杰力柴夫恼羞成怒,起身一记耳光打来,吉万山左手一 挡,右足插进,扣住对方脚眼拳身齐进,一个“虎拉头”照准他的左肋 就是一拳,打得杰力柴夫“哎呀”一声倒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第二 天大力士悄悄溜出了哈尔滨。
- 沈三
北京著名摔跤师。
1934年在北京一举击败俄国大力士麦加洛 夫。
- 李小龙
原籍广东,精习咏春拳,自创“截拳道”。
18岁赴美留学。留学 期间,遇三段空手道拳手的日本留学生山本向他挑战。三四个回合 后,一记鞭拳就把山本打倒在地。山本站起反扑,被他虚晃两招,突 然侧身猛踹,再次将山本踢倒在地。
大学毕业后,李小龙在西雅图办起一个武术馆,许多日本空手 道、韩国跆拳道和美国拳击好手找上门,都败北而去。有_次在美国 唐人街,他见
4个持刀歹徒正胁迫一位华人少女,便立即上前解围。 赤手空拳一对四,把他们统统打倒在地,从而名震纽约。
李在泰国拍摄电影《唐山大兄》时,他曾与泰国拳王察猜比武。 拳王向以手力快猛、腿力雄劲著称,往往在一两个回合内就能把对方 击倒不起,取得过多届冠军,被称为“无敌手穿云脚”。激战多时,最 后李小龙施展其绝招——厉害非常的“连环三脚”将对方击倒。
- 孙禄堂
大约在
1923年,日本武士坂垣奉命来北京找他比武。孙闪展腾 挪,使其无用武之地,后以点穴等手法出击,终使之服输。
1930年秋,日本
6名武士到上海虹口孙禄堂的住处找其比武, 自称“拳可推动千斤,脚可踢动八百”。孙躺在地上,让其一人按住 头,两人按住脚,两人各按一手,一人发号施令。当“一”、“二”刚过, “三”字尚未出口,孙即使用游身八卦法,一个“螟蚣蹦”便从地上跃 起,
5个日本武士都跌倒了,他们爬起来后大惭而去。
- 张福全
1941年在成都
,25岁的张福全应战国民党双流飞机场的美国顾 问空军上校彼尔逊,赛前规定不准用腿。开始时,彼尔逊一路直拳直 攻张头部,当双拳逼近眉睫一瞬间,张一个“燕子钻帘”突然腾空而 起,挥手一招“洗脸破面”,一拳打得彼尔逊鼻血迸发,跌坐在地。他 爬起后改用横拳进攻,张福全低身蹿步躲过对方横拳,贴近对方,- 记“通天炮”击中对方下额,打得彼尔逊拔地而起,昏倒在地。
- 蔡龙云
曾任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研究院教授。
1943年
12月,西洋拳击界正式提出与中国武术界进行对抗赛, 上海武术界著名技击家王子平、蔡桂勤(蔡龙云之父)等毅然应战,选 出了
8名选手与之决斗。蔡龙云在
8人中年龄最小,只有
14岁。
12 月
13日,蔡龙云与西洋拳击界名手、俄籍拳师马洛索夫对垒。马洛 索夫
30岁,体形魁梧,技术全面。对搏开始后,马氏以直拳猛击蔡的 脸部,蔡以少林拳的“连环”手法和华拳的“迎面三腿”反击。“迎面三 腿”用得最为精妙,打得马洛索夫防不胜防,仅两个半回合,嚣张一时 的马洛索夫就被打翻在地,再也爬不起来。
但马洛索夫并不甘心
,3年后又以“唯用拳击而非腿”的约定相 挑衅,他挑动美国重量级拳击手鲁塞尔(黑人)与蔡龙云打擂。蔡再 施绝技,用少林拳,华拳的拳法击败了鲁塞尔,威震上海十里洋场。 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在赠给蔡龙云的诗中写道:“少林拳击进莫当,动 迅静实力蕴藏,蔡君得之制强梁……_洗东亚病夫耻”。
- 蒋浩泉
曾任安徽大学体育教研室主任、教授,精通拳击和逍遥拳。
抗战爆发后,为慰问前方将士和救济孤儿进行募捐,他在重庆、 上海等地连打了十几场拳击,场场皆捷。先后击败英国拳击手史文 森、美国莱州业余拳击冠军白克勒等外国拳击名手,威震拳坛,被誉 为“一代拳王”。
1947年为上海孤儿院筹集营养费资金,他与俄国拳 师马克诺夫进行了一场拳击比赛,仅
4个回合便将对方打倒在地而 取胜。
- 周士格
出身精武会门,在我国拳坛上有“拳王”之称,曾任上海体院教 授。
1946年,参加上海举行的七国拳击赛,挥动直拳连赢对手。最 后他与俄国的巴利柯夫争夺冠军。一开始,俄国佬自恃身精劲雄,步 步进逼,周有意东躲西闪,耗其体力,待其气喘,便发动猛攻,两拳左 右开弓如雨点,最后一记左勾拳,巴利柯夫应声而倒。
第二章散手技术分析与运用
第一节技术分析
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比赛的胜负,正确地掌握散手技术是教学 和训练的重要环节。
散手技术分有实战姿势、步法、进攻、防守、防守反击和摔法六个 部分。
一、实战姿势
散手的实战资势,通常也叫预备姿势,不同的拳种有不同的预备 姿势。如形意拳用三体式,长拳用高虚步,南拳用马步,八卦掌则用 摆扣步,等等。都是局限于本拳种的特点或某个典型动作。练习者 通过久经磨练、反复实战而把它运用得得心应手。然而,分析某一个 姿势是否合理,这就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它。不管选用什么样 的姿势,它都应具有以下三点:
- 便于步法移动
散手实战时,运动员需要根据攻防动作的特点和要求,在不同的 时机、距离、条件下不断而迅速地转换步法和变换姿势。本教材中所 述实战姿势,便于步法的移动,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不论做前后左 右的移动都是等长距离,无须明显地倒换重心。再者,微屈的两腿使 身体总处于一种欲动的“弹性”状态,增加了步法移动的灵活性。
- 便于运用进攻方法
实战时,运动员必须准确地把握进攻的时机。而时机是靠运动 员应急的敏感性来获得,特别是防守反击时,实战中对方时而拳,时 而脚,时而打上,又时而击下,而且距离时时变化。这时实战姿势两
19 手所放的位置,两脚站的距离至关重要。应是距对手最近,路线最 短,便于灵活地变换和运用各种进攻方法并使之发动迅速。
- 便于防守
散手的防守方法有时是闪躲防守,如后闪、侧闪、下躲闪等;有时 是用四肢防守,如左右拍击、格档、提膝、阻截等。选用散手实战姿势 是否有利于防守应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身体的投影面要小, 即暴露给对手的身体部位要少;其次是防守面要大。因此,实战姿势 要求身体要侧向站立,两臂一上一下紧护头部和躯干,使胸、腹、裆等 得分或要害部位处于有效的保护下,另外还要求竖项梗脖,下额微 收,闭引合齿,缩小咽喉的暴露面。
浏览7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