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空手道的前身并不叫“空手道",而叫“唐手”,这是 因为它的发展曾受中国武术影响的缘故。当时,人们之所以将 其称为秘法,就是因为不论是教还是学,都是在秘密中进行 的,它们的威力相互结合就是所谓的“唐手”或“神秘唐手 1922年5月,冲绳武道会会长船越义珍大师在文部省主办的 全国体育展览会上表演了精彩的“唐手”以来,唐手就在日本 全国迅速普及开来,爱好者亦不断增多。1935年,船越大师出 版了《空手道教学方式》一书,正式把唐手改称为“空手道”,从 而巩固了其作为日本武术或说是国术的地位。

空手道的“道"与日本传统武道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它 的意思是拳手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用满腔的热情,去倾心修 炼自己,才能完善人格。在这里,船越先生所倡导的“空”字就 是宏大,不受拘束,并含有“坐禅”的意境。因为大家都知道,唐手是由中国少林寺拳法(南派)和明朝《易筋》、《洗髓》两经所 记载的身心锻炼法传到日本后,又经过多年实践并发展而成 的。所以拳手在练习时,必须把为些铭刻在心进,并时刻注意 修炼自己,空手道与其它格斗武术相比较,在力量、速度和技 击上有明显的差别,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因此,学习空 手道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修养。空手道还强调拳手应以艰苦的修炼所忍受的苦来奠定自 己完美的人格,并反对恃强凌弱,也就是应以防身自卫为宗 旨。空手道有一句名言,即“空手无先手",但这并不意味着空 手道是单纯的防身技法,实际上空手道在实战中一般是后发 制人的。在实战技术运用中,空手道强调攻防一致。而不存在 防御——攻击的阶段分别,以免坐失良机,反招被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空手道运动虽曾一度衰落,但由于 广大爱好者的热情支持与努力,在一段时间之后比战前又有 了更大地发展,不仅在国内得到普及,而且在国外也惊人地得 到了发展。目前,已经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千余万爱好 者在练习这项运动。特别是近20年来,国际的空手道比赛日 益频繁,已经成为日本正式的体育比赛项目,而且有正式的国 际比赛。但空手道的比赛规定踢或打的动作要正确,要有威 力,能确实有效地击中对方的要害部,方能得分,反之则判犯 规,严重犯规可取消比赛资格,这样在比赛时就严格限制了伤 害对方的可能性。空手道的比赛分为团体对抗赛、个人淘汰赛 等,比赛时要求有一定的防护措施,所以,比赛虽然紧张激烈、 扣人心弦,但又不致于伤害对方。

目前,日本正在为使空手道能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 式比赛项目而努力。但是,单纯为了比赛就很容易陷入技术单纯化和锦标主义,就会影响空手道特有的锐利、灵巧的威力, 比赛就缺少其原有的吸引力、也就很少会出现漂亮的战胜对 手的场面。何况空手道不仅仅是一种适应比•赛的格斗项目,从 体育的角度和对武道的意义上看,空手道的最终目的是为了 达到严格要求自己,从汗水中完善自己。基于此目的,才能倾 注心血,努力练习,真正掌握实战技术,并在比赛中能灵活运 用各项技巧。而且,如果单纯而盲目地进行锻炼还会产生不良 的后果,因此,要合理地进行练习。要从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 学、运动心理学的角度科学地进行训练。

第二节空手道实战要素

空手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取决于技术的掌握,还取决于 各种各样的训练方法以及基本功的练习。另外,体力、技术、精 神、力量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亦是密不可分的。为了促进空 手道运动的发展,希望广大练习者能充分认识空手道的特性, 而且针对练习者的能力、特点,进行阶段性地指导。

(―)空手道的攻击法

空手道的出击,可使用头、肩、掌、肘、脚、膝、腿等任何部 分,以发挥拳手个人内在的潜力,并全部集中在一个力点上, 从而就像一把强有力的铁锤击出一般,所到之处无坚不摧。而 且空手道实战对抗中的攻击法,是技击速度、重心、距离、动法 等的综合应用和反应。

空手道的攻击法根据实战情形,可分为以进为击法、以退 为击法、顺势攻击法、移身闪击法及截击法等。其中,以进为击法,就是拳手看准机会直接抢进,快速冲击,以求先发制人;以 退为击法,即先防守后反击,或者防守中再攻击,也有的是先 诱敌深入,使其进入有效技击距离后,再给予致命打击,总之, 退的目的是为了更不力地攻击;顺势攻击法,就是敌退我进, 进我退,顺其之势,随其之力,攻其之心;移身闪击法,就是 要求拳手闪避敌猛来之势,以避实击虚,这是技击中的妙法, 而所谓截击法,就是当对手向我冲击之时,突然拦击,使敌进 退不得而受我所制。

另外,在空手道的搏击中,还要根据对手的身体素质,采 取不同的攻击法。如对付身体强壮者,可采用避实就虚的移身 闪击法,或诱敌深入的以退为击法。而对付身体瘦小者,可配 合佯攻而直接抢进,采用快速攻击为主的以进为击法。但不论 采用哪一种攻击法,都务必要汇合“力量”、“速度”、“打击点” 这三者,以便构成强大的威力。并且空手道亦讲求出招狠,手 手重创要害,从而占据绝对优势。

(二)空手道的重心

在空手道中,驱使力量的基本条件是人的姿势在哪种状 态下最能发挥技术。也就是说,技击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身体重心的稳定。在空手道的搏击中,非常注重技击的重 心,因为实战对抗不但是一种人与人意志与力、劲的对抗,而 且亦是一种以拳手眼法、身法、腿法、步法、手技为一体的综合 技术运用,并且不论是使用拳、腿、都与身体的重心及稳定度 有密切的联系。假如你能促使对手身体的重心失去平衡,就能 击败对方。所以,搏击中的重心将是我们打开空手道打击通道 的焦点。这些就是徒手格斗中最基本的平衡技巧,故此,空手 道入门的第一课就是要修习桩马,再从不同的基本功夫里产 生多变的攻防形式。物理知识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有其重心,如果该物体大 小形状不改变,则其重心位置就不改变。根据这个原理,我们 就可得知,当人的姿势随着技击招式变化时,重心也就随着改 变,特别是空手道的技法,主要以踢腿为手段,而且主要以高 .腿踢击和腾空腿击为主导攻击方式,但这两种击法都最容易 使身体失去平衡。那么,在使用高角度腿法时,怎样才能避免 身体失控呢?首先要有迅速攻防的速度,敏捷的头脑。这样一 来,即使产生以上情况,亦可利用速度于一瞬间完成所需动 作,同时还可赶在失重后倒地前及时调整姿势,使重心和姿势 重新协调,以避免失重倒地的被动情形出现。这样,经过一段 时间的练习后,就可以利用腰胯的回旋等动作,熟练地掌握重 心,并与整个身体的各部协调,充分调动身体各部位的积极因 素,以便发挥最大的威力。另外,我们在活动身体时,还应把骨盆降低,这种姿势使 人全身保持自然,安全感也会增加;相反,如果重心太高,则稳 定度减少,不过身体的动作也会变敏捷些。这个重心不但关系 着稳定度,也能够影响攻击力的增强。例如用拳去攻或用脚去 踢时,不把髓部朝向攻击目标的方向,攻击力就没法增强。虽 是这么说,不管攻或踢,若你把重心目标移向相反的方向,攻 击力便不会增加。有威力的攻击力是腰胯、肩膀和头,这些身 体移动目标的方向,只要力量集中在拳脚尖的一点,就能发挥 出最大的力量。

(三)空手道的劲力

许多人对空手道的印象,往往片面认为拳手在举手投足 间即可劈砖碎石,致人于死地,可谓犀利无比。其实,这只是出 于无法可施时的最后关键。所谓“劲力”,这里讲的决不是单纯 的力量,而是经过长期的锻炼,来摧毁自身原有的、僵硬的、笨 拙的行动,并练出一种合乎技击要求而极其灵活的行动来,这 种活动就叫空手中的“劲”。在空手道的搏击中,劲力发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实质 只有两种,即短劲与长劲。所谓劲力的长短是以劲力在对手身 体上所起作用的时间来区别的。空手道的发劲,以快为主,主 张使用措手不及、快速精彩而又深具穿透力的短劲。在实战 中,短劲是拳手快速的弹力,好似压紧弹簧一般突然弹出,并 由于此种劲力发出的时间短,速度快,突发性强,因此会产生 出极大的压力与震撼对手神经的作用,并入里透内去损伤对 手的内脏器官,故打倒和重创对手的机会较多。而所谓的长 劲,通俗地讲就是完整的合力。它是以拳手的腰、胯、足、腿臂 为主的动力,且按照节节相随,节节贯穿,由下而上或由上而 下顺势涌出的整体劲力。由于它发力的时间相对较长,所以称 之为长劲。这种劲力一旦运用得手',很容易将对手彻底摧倒。 这是空手道中彻底击败或摧跨敌方的好方法,因为拳手的长 劲不会一触即完。相反,劲力绵长,后发劲力大,故能将对方掷 出很远,并令其不伤即残,在空手道中也很重视发长劲。在实 战运用中,长劲是短劲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长劲,才能更 好地发挥短劲。故此,研习者对此二者都不可忽略。

浏览72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