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与中国传统医学的结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一个庞大的 系统学科,与现代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中国传统医学,现代 运动训练学,现代和古代哲学等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中国武术发展和 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传统武医结合传承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中国武术 与中国传统医学结合是符合全民健身战略目标和奥运竞技精神的,大力发 展中国武术与中国传统医学结合的研究,并尽快研发出各类成果,是社会 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需求。所以,首先搭建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框架,并在 实践当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目前中国武术与中国传统医学结合在理论研 究和应用实践等方面都是一片空白,所以必须尽快搭建一个系统化、规范 化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的平台;其次是成立各方面的研究团队?引进各 类人才,编写中国武术与中国传统医学结合的教材,培养后备人才,加快 进行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文章通过对各大专业期刊和网上搜集的方法, 查询了与中国武术和中国传统医学结合等有关的文献资料,与中国武术名 家、著名的中医学专家等进行交流和探讨,了解中国武术与中国传统医学 结合的信息,归纳总结后,我们认为:这方面的信息很少,主要有以下三种 结合方式。

4.1以运动竞技为取向的结合路径

以充分开发人体潜能快速突破身体极限——力量、速度、柔韧、灵敏、 协调等为目的,符合奥运精神,和竞技目的,向更高,更强,更快等方面 发展。为提高竞技水平,可配合中医的针灸,火罐,中药等方法和手段,而若想将两者结合,必须要有很强的多个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故不易 推广。运用现代中医,特别是经络推拿、穴位针灸、火罐、药疗等方面的 科研成果与实践手段和方法,结合竞技武术训练目标和发展等的需求,提 高武术竞技运动技术水平,开发人体潜能,缩短出成绩的时间,延长运动 寿命,促进身体进化,减少竞技运动训练对人体产生的损伤和伤害等。在 运动或生活、工作中,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机体损伤一关节、肌肉、韧带、 骨骼等,通过中医运动损伤治疗手段和方法以及药物作用,来达到恢复机 体功能作用的目的。如在29届奥运会游泳比赛中,就出现了运用中医的火 罐的技术,帮助运动员修复机体的例证。这也是中医技术走向竞技赛场的必 然结果。


  • 以健身实施为取向的结合路径


以强化五脏六腑、调节阴阳平衡,促进健康长寿为目的。符合中国的 全民健身战略,其原则是动作、组合或套路都要求简单、易学、易推广, 功能作用明确,见效快,效果好,不需要专业知识。人们在大量体力劳动 后,或运动时运动量过大,或工作量过大等,为防止机体疲劳过度对机体 产生负面影响,通过中医经络推拿、点穴按摩、针灸、火罐、用药等方法 和手段,达到缓解和消除疲劳的目的。

  • 以康复理疗为取向的结合路径


人们在机体损伤,通过各种治疗基本恢复后,为加快恢复速度和恢复 机体原有的功能作用,通过特殊动作和器械的锻炼,增强机体力量,特别 是肌肉、韧带、关节的力量和运动幅度。如武术中的桩功练习,能帮助患 者尽快恢复下肢力量;抡臂运动能帮助患者恢复肩关节运动幅度,还能防 止肩周炎的产生;燕式平衡能帮助患者一特别是椎间盘突出者,尽快恢 复腰肌和黄韧带力量,也能作为预防椎间盘突出的特殊练习方法。也有一 些关于武术与气血、经络、穴位的研究和实践,一些根据医学理论创编的 养生气功等,系统化、规范化地研究、实践与理论,且武术与中医结合的 研究框架都还没有形成。

  • 以学理机制为取向的结合路径


“医”诊治人的身体和心理。“诊”负责诊断人体机体、生理和心理等 有哪些缺陷和弱点,“治”则是治疗这些缺陷和弱点。武术“修炼”的“修”, 意为修复人体的缺陷,包括机体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炼,是增强人体的机 能、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要修复身体缺陷就需要能量, 修炼的内容越多,所需的能量就越多。能量是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转化而 来,能量的多少和能量的质量都跟脾胃的运化,其他脏腑的协同配合,以 及五脏六腑的功能强弱有关。因此外在的强壮,首先要依靠内在的强壮为 基础,特别是脾胃对食物精微物质的运化,因为人类的任何活动,包括身 体活动和心智活动在内都需要能量的供应,能量的平衡是延缓衰老的关键, 能量的质量和数量是增强身体活动能力和提高心智能力的关键,也是修复 机体缺陷,强化机体功能的关键。

文章通过研究和分析认为:中国武术与中国传统医学的结合应该充分 发挥武术运动的特点即“外练筋骨皮(主要是对肌肉、骨骼、关节、韧带 等的直接影响),内练五脏气(间接影响五脏六腑)”,兼修心神意等功能和 作用与中国传统医学直接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作用,通过武术的特殊属性 动作、组合和套路的修炼,修复和强化筋骨皮,同时配合中医调内,强化 身体各机能的作用,促进身体机能的增强和强化,两者结合在一起是一内 一外,一动一静,符合阴阳学说的原理,武术修炼主修外,为阳,为动, 中医调理主修内,为阴,为静(相对论),同时,二者都对心神有着巨大的 影响。

5结束语

武术与中医研究与实践相对照,中医更详细,功能作用更明确,方法 与手段更细、更多、更明确,中国武术对练外有着较为系统、科学和全面 深入的研究,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对练内而言就差了很多(太 极拳这方面的研究最好),动作、组合和套路的属性特征不明,功能作用不 详细,因此,必须加强武术动作、组合和套路的属性研究和实践,明确其 功能作用。武医要完美结合,要为竞技、全民健身和康复理疗服务,就要 明确动作、组合、套路的功能作用和属性特征,运用属性特征与中医经络 穴位等相结合,通过武术练习方法、手段与中医的推拿点按等手段和方法 相结合,以强脾胃为主,以中医学基础理论、经络学、诊断学、针灸推拿

例如通过五行学说以及五行特征,搞清楚武术动作的属性以及与五脏 之间的关系和其功能作用。其次在运用五行原理,进行属性动作练习,配 合相对应的穴位经络刺激,主动地、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引导能量到达 需要修炼的位置,修复缺陷、增强功能,促进五行平衡,这也是武医结合 的重要性。运用阴阳学说和阴阳特性,搞清楚武术套路、武术动作和组合 的阴阳属性、特征,搞清楚武术套路、武术动作和组合的五行属性、特征, 有助于我们运用这些武术套路、武术动作和组合,更加科学地、有效地为 人的健康长寿服务;更加科学地、有效地为防病,治病服务。不懂得五行 相生相克的道理,只是把各种武术动作融合在一起,有很多武术动作的功 能和作用是相互冲突,相互克制的,它们非但对人体健康没有半点帮助, 反而会损害身体健康。运用阴阳学说、五行

学说、祖国传统医学中的经络 学、诊断学、针灸推拿学等等,结合武术动作、组合和套路的特点、功能 和作用,才能科学地提高身体素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生理机能,提高抵 抗疾病的能力,增强气血,促进身体发育,开发人体潜能,促进脑部开发, 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身体素质,从而达到少生病到不生病,从记 忆力差到记忆力强,从思维能力差到思维能力强,身体从弱小到强壮等目的。学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等为基础理论,主动练外练内,调理阴阳、五脏 平衡,以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和个人身体素质、体质等为依据,达到 确定运动负荷,提高运动效果的目的。充分利用中国武术和中国传统医学 中各自的优势,并与之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中国武术和中国传统医 学的发展,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符合国家战略中的全民健身的目标。

参考文献

  •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上册)》[M].北京:人 民体育出版社,

  • 谢宁.《中医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图解经典》编辑部.《图解黄帝内经》[M].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 版社,

浏览50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