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研究法,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时代主题,探索了郑怀贤老先生武医结合思想在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方面的积极作用。更从和谐社会的视域出发,通过对郑怀贤武医结合的产 生、发展和相关理论等进行纵向梳理,综合分析郑怀贤武医结合思想中的 和谐功能,并联系当前武医结合思想所产生的运动医学发展的现状,探究 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发展。

【关键字】和谐社会;郑怀贤;武医结合

【前 言】郑怀贤“武医结合”思想博采百家之长,兼收并蓄,独树一 帜,在武术与医学的结合下形成了运动医学。武医结合、体医渗透能更好 地提高身体素质、开展康复指导,在全民健身、运动创伤防治中具有积极 的指导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郑怀贤武医结合思想 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的奇葩,其产生的运动医学作为当代体育科技 的主导学科之一,在我国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中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促 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通过对郑怀贤武医结合的背景,产生和相关 理论等进行纵向梳理,综合分析郑怀贤武医结合思想的相互关系,并联系 当前运动医学发展的现状,探索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下的发展。

1郑怀贤“武医结合乃思想和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1.1关于郑怀贤“武医结合”思想

郑怀贤老先生一生经历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

一 见证了武术事业的发展,拥有精湛的武艺和医术,被尊称为“武医宗师”, 是我国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专家、武术家、教授。自古以来,习武之人,大 多精通医术。在近代历史中的人物纪事或历代著作中,清楚地记载着武术 与中医骨伤科学的结合和互参共荣。郑怀贤老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 一,他在武医领域不仅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前辈们的优良传统,而且取百 家之长,合理运用,化为己出,奠定了郑氏伤科药方的体系、正骨的手法、 伤科的按摩、经穴的按摩以及练功法的基础。中华传统武术与中医骨伤科 学本就同根同理,有着共同的哲学方法论基础,不但武和医技术相通,健身 养生的理念也几乎相同,而且连骨关节肌肉系统伤病防治的方法也大体一致。

“武医结合”思想重在“武术”和“医术”的巧妙融合,简单来说就是 由武术和医术相结合、相互促进,完美融合而成的一门武医思想,即现在 的运动医学。郑怀贤老先生的武学思想精髓是“功法、套路、技击”。其中 功法的习练要点是“刚、柔、虚、实、巧、拙”,外家拳常讲求气与劲、内 家拳则更加看重内力。现在的中医推拿、按摩手法也要求“有力、柔和、持 久、深透”。这样看来,两者的实质都是力量的使用技巧,二者具有相通之处。

郑怀贤老先生对武学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练习方法,又精通医术,两者 融会贯通产生了 “武医结合”的思想,即现在的运动医学。同根同理的武 术和医术,在共同的哲学方法论基础的指导下,有着“刚柔相济、阴阳调 和”的共同行为准则。功与力的共通对武术习练者在学习中医骨伤科的手 法及运用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伤科疾病的辨证论治,也更加注重 从身体运动的规律去分析伤病的产生、传播和劣变机制。郑怀贤老先生大 胆且巧妙地把武术和医术结合在一起的历史措举,具有重要且深远的现实 意义和作用。那么,在当代和谐社会建设下,其思想的发展也就成为了 21 世纪的关注点。


  • 关于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们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建立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一直不懈奋斗的目标。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时,根据我 国当局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首次系统而全面地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 前提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 的关键,只有坚持在“五个统筹”基础上的和谐发展,才可能有社会的和 谐,这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断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角度,明确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lIo 这一科学理论的提出,既巩固了我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也体现了实现党的 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 发展。此会表明中国共产党更加的关注我们的社会建设和社会和谐、公平、 正义;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由原来的经济、政治、 文化的三位一体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扩展。

构建和谐社会为我们研究郑怀贤武医结合思想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了新 的视角和思路,从武医结合的产生、发展来看,武医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 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文化发展的重视,使得本就以和谐为价值取向 观念的郑怀贤武医结合思想脱颖而出。郑怀贤武医结合思想在满足促进人 们身心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和塑造民族精神等多方面的社会需求时, 所采用的方法是和谐的,衡量这些功能的价值尺度和所追求的终极目标都 是和谐的,这就让我们探究郑怀贤武医结合思想在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和谐 发展变得有着重大意义。

2郑怀贤武医结合的“和谐”功能

2.1郑怀贤“武医结合”思想中的和谐因素

中华传统武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中包含了很多和谐因素,比如:武术 习练过程中要求的“内外合一、形神兼修”,是培养我们身心和谐而又全面 发展,达到人体身心和谐的最根本目的。在短暂的武术表演中往往很难看 出其和谐特色,因为,武术往往通过习练者长年累月对自身身心进行修炼, 在一定的时间或一定的量后,习练者达到心灵的顿悟,得以提升,以达到 其身心的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鲜明的哲学特点和心灵 内蕴。武术还重点强调人和万物的和谐相处,体现“物我合一、师法自然” 的鲜明特点。武术文化以师法自然为主要法则,提出“师万物,法天地”, 在大自然规律性的生化衍变中获得灵感和启迪,表现生命,表现自然,体 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崇尚,对大自然的热爱,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努力寻求人与自然界的万物共鸣、统一与和谐。

郑怀贤老先生集百家之长于一身,对武道的认识不断加深,同时对自 身的磨砺和完善也日益精进,从而引导其更加自觉地投入到人生的完善中 去。他对武术有着独到的见解,包括武技、武德、武医。老先生在武技的 传授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其弟子和学生武德的教育和培养。俗话说,习武 先习德,老先生在教学中通过精湛的武术技艺教学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 育,这种价值观念就是和谐的,促进了武学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老先生不 仅能练、能打,还能治病,武医是老先生的特色技艺。武医在武术和医术 的相互影响作用下巧妙结合而成,让“武”和“医”共同促进了人类的健 康和社会的进步,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崇尚,不仅这一融合本身就具有 和谐的特色,其成果在推动社会的发展下更显和谐的功能。老先生在学习 和教授武术的过程和后来的从医过程中,拥有尊敬师长、爱护学生、救助 穷人、不看重利益,秉持谦卑、不收礼、公平参与竞赛等优良品德。这在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热潮中,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和适用价值, 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上个世纪50年代,郑怀贤先生在成都体育学院先后建立了附属体育医 院(现为国家体委成都运动创伤研究所)和运动保健系(今运动医学系)。 并担任了医院院长和系主任的职务,后辞去了武术系的工作。在他的带领 下,成都体育学院逐步形成了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以传统骨 伤科为特色的运动医学基地。他还为国家体委举办了两期骨伤科训练班, 亲自讲授了正骨,按摩和伤科用药的经验。他所遗留下的医学良方帮助了 很多患者,更为现代伤科医药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所培养的运动 医学保健人才也已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有的还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弘 扬中华医术,造福于全人类。运动医学系的创办对国家的发展和影响,伤 科医药造福于全人类、救死扶伤,医者父母心的精神,无不透射出和谐社 会的影子,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浏览59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