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怀贤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教学方式,并有自己的 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被称作教育思想。郑怀贤老前辈把武术的教学精 炼地提炼出一句话:“势节段连”把武术教学的主要功能概况出来,郭洪海 老师这样回忆:“我是怎么总结的呢,在郑老师的指导下,在教学训练的过 程中,总结出来的,这就是郑老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训练的步骤,基本功, 基本动作,基本技术,同时组合,分组分节分段,以至于整套,也就是动 动弄清,势势相连;节节弄清,节节相连;段段弄清,段段相连。完整套 路协调完整,形成了这样一个教学的模式”⑸。
郑怀贤先生的技术教学是非常严谨的,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 日之际在于晨,晨练是尤为重要的,郑怀贤先生在多年的教学中始终坚持 着这种理念,保持晨练,对技术训练过程中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无论是 从训练时间还是训练的强度来分析,都体现出郑怀贤先生对待武术技术训 练时的严格。郑怀贤先生的严谨教学,能从多个方面体现出来,无论是在 教学的计划中还是在武术套路的单个动作教学中都能体现出严谨二字。严 格要求学生以认真学习作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技术是郑怀贤 武术教学的独特风格,对待武术不仅强调武术的本源化,还讲求武术的整 体观。非常注重武术的本质技击,要求打、练结合,不忘本源。他讲求攻 防意义,就是实战;他讲求擒拿很讲究方法,要求眼到手到;他很讲究完 整化,精神气力攻都很讲究,要求比较完美。他教这个动作,精神力攻, 就是非常严谨,动作到位,精神到位,劲力到位,就讲究这些,他比较重 视攻防。郑老师说:“练功不练法,出手被人拿”,要求严谨就是强调规范。 郑怀贤先生的教学思想是既让学生学习套路,还要让学生懂得其根源,让 学生理解武术的本质,完整地传承武术,发展武术。郑怀贤先生严谨教学 的态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在我国教育事业上做出了贡献,同时 也传承了中国文化。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的特有文化形式,传承了中国 几千年的文化,被国人称为“国粹”。郑怀贤先生作为老一辈的武术传授者, 他的教育思想是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更要传承中华文化。
3郑怀贤先生武术教育思想对当今武术教育的启示
3.1贯彻武医结合思想
武术运动在当今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尤其是太极拳,习练的人们越 来越多,无论是在广场或是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在习练太极拳,这无 疑是武术迅速发展的标志。太极拳的习练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为主,其目的 就是修身养性,通过对太极拳的习练,可以调理气息,活络经脉,以达到 促进身体健康的效果,这就需要教授者学习武医结合的相关知识,将武医 结合的思想,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需求的人群给 予不同的习练方法。通过武医的结合教学,虽不能治病,但可以增强体质、 活络筋骨、促进身体健康。
“一专多能”是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武术的学习过程 中也要强调一专多能,发挥自身的长处,弥补自身短处,运用交叉学科知 识丰富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发展个人专 业技能。一专多能在教学过程中也尤为突出,通过对多门学科知识及自身 专项技能的结合,总结出系统科学的教学方案,培养全能型人才。
在武术套路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要想不断提高自己的专项技能,单 靠武术套路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对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 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学等学科的知识结合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 专项技能。多门学科知识的融合会产生新的学习理念和教学理念,这种新 的思路会给我们在学习或教学中带来便利,发现困难,解决困难,丰富知 识面,提高自身的学习和教学水平,为武术的教育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从我国的教育形势看,武术教育也应响应教育改革,顺应国家提倡的 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以人为本等新的教育理念,武术教育也应从人的教育本质出发,探索武术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的契合点,未来武术教育的发 展重点以人为本。武术教育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出发,发挥他 们的主动性。武术教师应提高个人水平,改进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 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武术教师应充分发挥武术多元化的功能与价值, 培养习武者的自觉性和人文素养,增强习武者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武术的教育,学生们不止学习了技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习 武术文化的内涵,通过武德的教育,使学生在习武和学习过程中能有良好 的心态,不只看到武术的技击功能。武德是规范习武者道德规范的一种途 径,从武术教育过程中培养习武者的人品、礼节、对待师友的态度,体现 武术的教育功能。现在武术教育更多地注重武术技术教育,从而忽略了武 术的道德教育。
通过对郑怀贤先生的武术教育思想的研究,在教育的方面,不仅传授 了武术的技术,还突出地教育了怎么做人,怎么更好地继承中华文化。我 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究仁、义、礼、智、信。所以通过武术来教 育学生:习武人应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应以服务社会为目的,以传承中 华文化为核心,充分展现武术的价值和功能。
4结语
本文阐述了郑怀贤先生对武术教育思想的见解和对现代武术教育的启 示,其中武医结合、推崇武德以及其严谨的教学思想为现代武术教学发展 奠定了思想基础,与此同时,加强武德育人与人才培养,重视传统文化保 护与传承,重视学生对武术文化内涵修养等理念也对现阶段武术教学及未 来武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维基百科.郑怀贤简介[EB/OL]. http: //www. baike. com/wiki/.
[2]张耀红,侯乐荣.郑怀贤“武医结合”伤科学术思想的整理与思考[J].成
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 42 ( 2 ): 98-102.
- 田金龙,邱丕相.打练结合技术模式的新探索一评析武术段位制教 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 46 ( 10):62-65 .
- 张云崖,王震.“三艺通备”理念下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 践[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 32 ( 3 ):89-91.
- 邢照利.郑怀贤武术教育思想的口述史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
郑怀贤的武德思想及其影响
刘欢冉学东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方法分析 郑怀贤的武德思想,研究得出,在郑怀贤武德的思想中,武德具有为国争 光、克服困苦、成就自我等重要价值,文章分别从艰苦学艺、弘扬国术、 传承武术、武医结合视角彰显其武德思想内涵。郑怀贤武德思想对后代习 武者、教育者、医者等都有重要影响,对新形势下我国武术发展,武德传 承和教育事业发展都有积极的启示。
【关键词】郑怀贤;武德思想;影响
【前 言】武术,是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因其技巧成熟、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流传至今,其传承始终是把武术技艺与武德教化有机 地结合在一起,力图培育文武兼修的人才。武德是中华民族精神于武术运 动的集中体现,是武术习练者用于约束自己行为的一种准则和道德规范,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语亦云“习武先习德”,便可见武德的 重要性和弘扬中华武术精神的必要性。当今武术的传播偏向竞技,忽视了 对我国传统武术武德的教育,因此我们有必要大力提倡武德教育,提高习 武者武德修养。郑怀贤是我国闻名中医骨伤科专家、武术家、教授。在几 十年的武术从教生涯中,郑怀贤武德思想高尚,始终身体力行地践行自己 的武德思想观念,坚定不渝地把武德教育放在武术教学的首位,是习武者 的光辉典范。本文从武德价值层面对郑怀贤老先生的武德思想进行深入分 析,从其拜师习武、为国争光、艰苦斗文革、甘为孺子牛、转战医学等方 面进行阐述,深入发掘郑老先生武德思想的深层内蕴,彰显其武德特色, 为研究郑怀贤武学思想研究扫出一条前进的道路,也为武德思想研究开辟 一条新的方向。
浏览79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