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的成长都经过了痛苦的磨炼, 有前辈的奋斗才使武术代代流传。 今天武术以独特的风采走向世界, 要珍惜过去才能开拓灿烂的明天。

说也奇怪,马振邦练了一年后,不仅初步掌握了一些武术基本功,而 且疟疾病也不治而愈了。随后,他又跟白云祥师傅学七式门。

两年后,马振邦又投师马恩臣。

马恩臣(1897—1961 ),回族,西安市人。他出身贫寒,生活艰难,但 自幼爱好武术,多方投师学艺。开始学七式门,增强了身体素质;后来, 又练“添功夫”,即站桩、跑架子、拉滑车、操沙罐、练扭把、打沙袋等。 他天资聪颖,对拳术有一种特别的爱好,学而不厌,练而不乏。学任何一 种拳术,只要别人给他作一两次示范动作,他就过目不忘。1933年春天, 从河南来了一位查拳专家,回民,姓郑名德顺。马恩臣同马振武、穆德明、 马明驹、马宗兰等人拜郑为师,学习十路弹腿、十路查拳、单人器械、双 人器械、三人器械、四人器械等武术套路,以及金钟罩、铁布衫等气功, 经数年苦练,马恩臣的武艺有了很大的长进,他的查拳和长枪为师兄弟 之首。

1944年夏季的一天下午,人称“刀客”的马忠青在革命公园南院东北

图片1

1956年全国十二单位武术评比表演大会陕西省代表队合影(前排左起:马恩臣、王新午、 张桐、申子荣,后排左起:郑兆林、穆子杰、马振邦、邵忠义)

 

角练八卦拳,旁边有一个人观看。马练完后,那人问:“你练的是什么拳? ” 马忠青说:“八卦拳。”

那人摇摇头说:"练那拳没啥用。”

马忠青生气地说:“没用我练它干啥? ”

那人微微一笑说:“你别动火,我说没用就没用。”

马忠青不服气地说:“没用?那你来试试!”

那人把长衫一脱,不慌不忙地说:“好! ”

两人交锋。马忠青随即出手上用“青龙探爪”,下用“扣步紧逼”,只 见那人身捷步灵,劲力沉实,转身一磨助掌,快如闪电,重如响雷,令人 防不胜防,一拳把马忠青打倒在4米以外的碎瓦堆上。

马忠青倒在地上浑身发软,动弹不得,那人急将他扶起来转了两圈, 连忙赔情说:“失敬了,失敬了!”

马忠青顾不上浑身的疼痛,伸着大拇指赞叹道:“师傅的好拳法,我服 了,我服了。请问师傅高姓大名,家住哪里? ”

那人说:“我叫王青山,回民,河南人。”

“啊——你就是王青山? ”马忠青又惊又喜,说:“刚才对师傅失礼, 请见谅。”

这王青山,是驰名中原大地的一员名将。他家住河南封丘县荆塔村, 生于1905610 H,为人疏才好义,刚正不阿。他少年开始学艺,拜的 第一位老师叫丁冠英。丁冠英是河北深州人,他与清末著名的民族形意拳 专家傅剑秋是师兄弟,王青山跟丁冠英学形意拳。以后又投师邢战河,学 习长拳和燕青门。在丁、邢二位师傅的精心培育下,王青山的武艺有了很 大的长进。为了掌握形意拳的真谛,王青山又拜傅剑秋为师,成了形意拳 的正宗传人。经过勤学苦练,他的形意拳,既有师傅的“绝招”,又有自 己的“创新”,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与人交手,无坚不摧。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王青山离开河北,到徐州铁路机务处当武 术教员,后又到徐州体育场教拳。193612月,清朝著名的武术家飞镖黄 三泰的十三代孙子黄耀雄(号黄英)乘火车奔赴四川,途中因发生“西安 事变”,被困在徐州。黄耀雄的钱财不慎又被偷走,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 他打听拜访当地武术名人,结识了王青山。王青山将黄耀雄接住到家里。 一天,黄耀雄与王青山的徒弟王占元交手,黄耀雄将王占元一下打倒在丈 外,在旁观看的王青山很生气,立即要与黄耀雄比个高低。黄耀雄依然用 对付王占元那一式,只见王青山向左蛇行(假招),黄耀雄一撤步,王青 山即向前虎扑,步步紧逼,黄耀雄左拦右挡,只能招架,无还手之机。黄 耀雄一直退到墙角,王青山用“驹形”猛击,黄耀雄后退无路,一跃跳坐 在墙头,急忙拱手道:“王兄的拳术好厉害呀,打得我招架不住,弟走遍了 半个中国,与多少武林高手决斗,但像王兄有如此超群武艺的人甚少,佩服, 佩服!“二人言合。

黄耀雄在王青山家住了一个多月,二人切磋拳技,互教互学,亲密无 间,大有相识恨晚之感,黄耀雄不仅佩服王青山的武艺,更敬佩他的为人。 后来车通了,王青山为黄耀雄备好车费和路上的干粮,亲自送到车站。黄 耀雄回四川后,曾托人到徐州看望王青山,以示感激之情。

1938年,王青山到了洛阳,在铁路上当扳道工,1939年来到西安,仍 然在铁路上当扳道工。

马忠青回家后,立刻把见到王青山的事告诉了马恩臣、白云祥、穆子 杰3人,大家喜出望外,决心同拜王青山为师。因为他们3人年龄都大于 王青山,所以王青山便“代师收徒”,5人以兄弟相称。从此他们5人形影 不离,整天在一起打形意拳,跑八卦掌,练太极拳,太极推手,整整6年, 武艺有了很大提高,成为西安回民武术家中红极一时的风云人物。

马恩臣的聪敏使王青山惊叹不已。王青山教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推手和各种器械等,只教两遍,马恩臣就把动作的次序、身法、步法和劲 力的要领掌握了。王青山给他们四个兄弟每教一姿一势,他很快学会后, 下来又一一讲给其他三位师兄弟听,并做示范,成了师兄弟的学长。他的 记忆力十分强,一学就会,一会不忘,一点一滴都不马虎。1946年间,形 意拳名师黄伯年来陕探亲,马恩臣同几位师兄前去拜访,黄伯年与傅剑秋 是师兄弟,均属清末著名的武术大师李存义的高徒,故他们见了黄伯年以 师傅相称。在黄伯年的指导下,四人重新学习了五行拳、十二形等拳术, 黄伯年与马恩臣对扎了黑白鸥子抢。马出手不凡,枪法高超,很受黄伯年 的赞赏。黄伯年问马恩臣投的是哪家名师,学下如此高超的枪法。马恩臣 告诉他,从未投过哪位强手名师,只是一边看,一边记,一边学,一边练, 自学而成的,黄伯年听后,更是惊叹不已。他说:“马兄如此强的记忆力, 少见,少见!”

马恩臣原来有病,身体不太好,在羊行交易市场作经纪时,每天来回 都得骑毛驴,手里还拄根拐杖。后来跟王青山练了八卦掌、太极拳、形意 拳,疾病痊愈,体力大增,不仅不骑毛驴了,连拐杖也丢了。他的拳路很广, 除了八卦掌、太极拳、形意拳外,还学了十路弹腿、十二趟查拳、铁布衫气功、 纯阳剑、黑白鹦子枪、形意棍等。

跟马振邦一起学习的还有徐润存、黄忠仁、牛宗圣、马学义等人。每晚, 徐、黄二人提着马灯,师兄弟一起去马恩臣师傅家练拳。

马恩臣待人忠诚厚道,谦虚谨慎,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武艺超群, 从不伤人。每与人交手,别人露出破绽,他只点到为止。他经常对徒弟说: “练拳的人,首先要有艺德,故英雄豪杰除暴助弱,打富济贫,为世人敬 仰;而地痞流氓之徒,稍有点武艺,便为非作歹,横行乡里,令世人唾骂。 你们不只要以技服人,更要以德服人。只有德技双全的人,才算名师高手。 练拳如扎花描绣,一定要循规蹈矩,持之以恒,细心寻味,勤学苦练,方 能领略拳的要点,然后愈练愈精。”他在教徒弟时,从不急躁,百问不厌。 每次训练,他都亲临现场,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马振邦和他的师兄 弟们,除了学习十路弹腿、查拳、形意拳、太极拳外,还打沙袋、推手, 练器械等。

冬去春来,眨眼又是两年。

马振邦的武艺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天,马恩臣对他说:“振邦,你跟我 学拳两年,长进不少,你的查拳、太极拳、形意拳,都有一定的基础。但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学拳术最忌故步自封,不求上进。无论查拳、太极拳、 形意拳,从古至今,历时千载,经几十代人相传,各成体系,其精华、奥秘、 绝技,绝非你三年五载可以领会贯通,你得学一辈子,练一辈子。今咱西 安有一形意拳名家,乃形意拳的正宗传人,师傅跟他学拳数年,受益匪浅, 但毕竟我已过不惑之年,精神体力不足,你乃初生之犊,血气方刚,正是 习武学艺的大好年华,师傅想让你跟他学艺,想你一定会百尺竿头,更高 一筹。

马振邦问:“是不是王青山师傅?"

马恩臣说:“就是的,不知你愿不愿意? ”

马振邦早就敬慕王青山师傅,他听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可是,一想 到自己要离开朝夕共处的恩师,心里很难受,他说:“师傅,我离不开你……” 马恩臣一把把马振邦拉到怀里,动情地说:“在师傅眼里,徒弟就和自 己亲生儿子一样,鸟儿大了要飞,姑娘大了要嫁,王青山虽然和我师兄弟 相称,但实为我师。想他一定会精心教导于你,师傅只不过是个引路人, 成才不成才,关键在自己……”

马正邦流着泪说:“师傅恩重如山,我决不负师傅的重望!”

这样,马振邦投了第三个师傅王青山,成了王青山在西安唯一的入室 徒弟。

这王青山对徒弟要求特别严格,他见马振邦学武专心,知情知礼,视 为亲生。每天早晨5点起床,耳提面命,中午和晚上让他在家自练。学形 意拳中有一个劈拳架,就得原地站桩半年,同学的两位师兄弟感到枯燥无 味,不坚持练了。王青山对马振邦说:“世上念经的多,成佛的少,要想成 大器,不下苦功夫不行。这各种长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从创建 到现在,历史千余载,经名家高手代代相传,各成体系,其精华绝非你三 年五载易受而得,你得学一辈子,练一辈子。你现在投身于我,成了形意 拳的正宗传人,责任重大,决不能掉以轻心。你要发愤图强,勤学苦练, 确实掌握形意拳之真谛,然后传授下去……”

王青山给马振邦讲起形意拳的史略:

“这形意拳,相传为南宋名将岳飞(谥 号武穆)所创。岳武穆秉忠义之气,发报 国之诚,外采凶禽猛兽之特长,内本五行 生克之原理,遂创此拳,以教士卒。其拳 以五行、十二行为体,以展、截、裹、跨、跳、 顶、云、领八字为用。而于身体各部之练习, 皆有自然一定之顺序。其进攻之阶,先用明 劲,后司暗劲,终为化劲,务使气力达于 四梢。至于垂肩坠肘,沉气顶颗,气沉丹田, 瞪目咬牙,三顶、三扣、三元、三抱、三垂、 三毒、三挺、六合等法,其主要功力,除七拳、 八字、二总、三毒、五恶、六猛、六方、 八要、十月、十三格、十四打法、十六练法、 九十一拳、一百零三枪以外,则在’战功' 与’盘根'。无战功,不足以固其本;微’盘 根’,安能运转自如?盖此二法,为形意拳之秘宝。

“岳武穆之后,精于此道者,不过私相授受而已,历经元明,代有传人, 文不足微,著述无从。到明末清初之际,有姬际可者,访道终南,得武穆 之拳经,精心研习,加以探讨,数载揣摩,尽得其妙,遂以其术传给曹继 武。这曹继武是康熙年间武状元,官至陕西靖边总镇大都督。继武生平无 所好,唯喜武术授人。他隐退后在洛阳教拳。他有两位高徒,一是洛阳马 学礼,一是李政明,这李政明身若轻燕,有’燕子李’之称。山西的戴龙 邦与其弟戴浚邦慕名去洛阳访曹继武,学形意拳达10年之久,后来游历过 山西后,又回洛阳与师兄弟马学礼共同切磋武艺。戴龙邦把他学到的形意 拳传给了他的儿子戴文雄和戴文俊二人,还传给了河北的李飞羽。

“这李飞羽,字洛能,亦称能然,河北深县人,精于长拳。他在山西 祁县作佃农时,遇见了戴龙邦之子文雄、文俊二人,三人比武,李洛能败 于戴文雄、戴文俊。李洛能便去拜访戴龙邦。李洛能见戴龙邦温文儒雅, 谈吐不凡,便经朋友介绍,执弟子礼,拜戴龙邦为师。

“李洛能这时已37岁了。他受业之后,精研二年之久,仅学五行拳劈 拳一路及连环拳半路。学虽少,未尝精萃,但他依然诚信练习,不稍间断。 适逢戴龙帮之母80寿辰,李能前去祝寿,所到亲友,均善武术,遂于寿堂 之前,共同表演,各尽所长,唯李洛能仅能练一路有半。戴龙邦之母,亦 喜拳术,凡形意拳之原理与姿势,无不谙悉。他问洛能:’为何连环拳仅练 半路乎?’洛能说:’我只学到此。’戴母问龙邦:’此生学已二年,为何仅 教一路有半?我看洛能和蔼可亲,你要将形意拳用心授之!’这戴龙邦是 个大孝子,承母面谕之后,便尽其能精心传授。李洛能学习8年,集形意 拳之大成。学入化境,随心所欲,手到成功,河北数省,人尽知名,郭云深、 刘奇兰、白西园、李太和(洛能之子)、车毅斋、宋世荣等,均是他的高徒。 李洛能术参神化之功,于不见不闻之中,有自知自觉之能,年80余,端坐 椅子,一笑而终。

“李洛能逝世后,其门生将形意拳传遍天下。其中最有名的有:

“郭谷生,子云深,河北深县马庄人。他身材矮小,但精力旺盛,性 格刚烈,好与人比试。他跟李洛能学拳10年,由于他天资聪颖,才气过人, 终成大器。除深明形意拳体规矩,明、暗、化三劲之奥秘外,还旁及刀、枪、 剑、棍等器械,无不登造其极。他与人比武,多用进半步的崩拳,并立于 不败之地,所以人称他’半步崩拳打遍天下’。郭云深在深县因捕贼有功, 受到知府钱某的奖赏,可是后来又受到报复,反而被害,坐了三年监狱。 钱知府问郭:’云深,你的功夫荒废了没有?’郭答:'没有。’他说完这话, 用虎拳击墙,墙即应声而倒。原来郭云深在监狱中三年,仍带手枷坚持练功。 以后,钱知府作幕宾(即将军或长官的顾问),遂叫其子钱研堂随郭学拳。 出狱后,他漫游南北,广交义士,著有《解说形意拳经》,可惜失传。年老, 隐居乡间,70余岁而终,他的名徒有李魁元、刘勇奇、许占鳌等。

“刘奇兰,深县人。从李洛能学形意拳后,隐居乡间,唯以授徒自娱, 无门户之见,开守秘之风,70余岁而终,传李存义、张占魁、耿继善、周 明泰等人。他儿子刘殿臣,著有《形意拳抉微》。

“车一斋,山西太谷人,名永宏,字毅斋。功成之后,淡于名利,隐居山林, 授徒颇众,以乔锦堂、李复贞、李春发、步学魁为最。后李复贞又传武承烈、 朱福贵、程际德、乔映庚等。车一斋守一乐道,始终如一,80余岁而终。

“宋世荣,河北宛平人,后移居山西太谷县。他多才多艺,对昆曲、围棋、 跳跃、拳术无不精通,他经商太古,闻李飞羽拳术超群,名闻遐迩,便拜 门墙,虚心受教,日夜不辍,无间寒暑。所学五行拳,凡十二行,无不各 尽其妙,尤以蛇、燕诸形为最。演练蛇形拳时,酷似蛇动;演练燕形拳时, 身体姿势低得几乎着地,曾从长椅子下面一气钻出,又远飞而去,越过了

图片2

宽的河。另外,他还能贴在墙上达数分钟之久而不落。宋世荣游蒙古时, 曾遇一人要和他比武,这人是个彪形大汉,围观的人都担心宋世荣将遭不 测。这个大汉猛然一进攻,只见他还未碰到宋世荣,就被宋世荣远远抛出 去。宋世荣为人厚道,门生甚多,比较有名的有任尔琪、高士荣、宋虎林、 宋铁林、贾慕骞、董秀生、吕玉等。形意拳名家李存义,也曾向宋学过拳。 宋世荣有二子,一名宋虎臣,一名宋国秀,均出家当和尚,宋世荣本人到 晚年,也上五台山当了和尚。年80余,精神充足,身体健壮,一如少年。 每谈拳术时,眉飞色舞,口谈其理,身演其形,见者,几疑其为耄耋叟也!” 王青山讲着讲着,从床头木匣子内取出一张《形意拳世系图》。他说: “形意拳从明末清初姬际可传给曹继武和马学礼二人,马学礼是河南人, 学成后回原籍教拳,于是形意拳分成山西派和河南派,曹继武传给了山 西戴凌邦和戴龙邦兄弟二人,戴龙邦又传给了河北人李洛能,李洛能回 河北教拳后,又分出了一个河北派。这三大派各自发展,名手林立。山 西派从宋世荣以后,形意拳轻灵、巧妙、美观;河南派从买壮图以后,形 意拳彪悍、勇敢、雄浑;河北派从郭云深以后,形意拳庄严、整肃、豪放, 真是各呈其彩。”

马振邦问:“那我们是属于那一派呢? ”

王青山说:“我们属于河北派。姬际可、曹继武、戴龙邦均为山西派, 李洛能为河北派。李洛能苦练10年学成,返回故乡深县教形意拳,成为 '河北派’的开山鼻祖,充分发挥了他的神技,所以人称他为’神拳李’,

他的弟子很多,其中刘奇兰(河北派), 学成后隐居乡村。李洛能的徒弟中李存 义最有名。

“李存义,字忠元,河北深县人, 自小爱好武术,学过各派拳法。他为人 厚道,轻财好义,从刘奇兰学形意拳后, 还向董海川、郭云深学习过,其功力遂 大进,名扬武林。甲午年(1894年)他 曾在军人刘坤一帐下教士兵练武,讨贼 屡建功绩,不久就会升职,但他却辞职, 到保定开了个万通镖局。李存义与大刀 王五、王正宜(小六合门)、程廷华(八 卦门)等剑客武侠来往甚密。

“李存义常年以保镖为业,保卫商 队运行,其间曾遭到强盗袭击,但他只

身持单刀干净利落地将强盗击退,所以人称’单刀李’。后来,强盗知道 李存义在跟从商队护卫,就死了心,不再袭击。

“李存义勇猛强悍,重义轻财,为许多武术家所喜爱。他被聘为天津 中华武士会教务主任,又随军人王芝祥去江西,想调和一下南北武术家的 矛盾。他在南洋学校教武术,也担任过军队里的教官。他还曾在北京打败 号称世界第一的白人力士,获得政府授予的一等金质奖章。

“李存义参考《五行拳谱》、《连环拳谱》以及弹腿而创编了《十六路 拳术教范》等,跟他学练的人很多。他对推广形意拳贡献很大,其弟子'中 著名的有尚云祥、周玉祥、王俊臣、孙禄堂、褚桂亭、李彩亭、李耀亭等。 我师傅傅剑秋也是李存义的得意门生,我是傅师傅的,关门弟子,,可以说, 李存义是我的师爷了!”

马振邦说:“师傅,这形意拳如果从岳武穆算起到现在已经千余年了。”

王青山说:“是呀,这中间经过几十代武术前辈的努力才流传下来,中 华武术是我们的国宝,你可知道形意拳高手韩金镭(河北派)打败俄国人 包库沙的事?"

马振邦说:“不知道,师傅快讲给我听!”

王青山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彩,他说:“这韩金镭,字慕侠, 天津人,初学秘宗拳,后跟李存义的徒弟张占魁学形意拳、八卦掌。民国 七年1918年),自称世界第一力士的俄国人包库沙来北京开’万国比武 大会’,要求中国武术家参加。他准备了 11个金牌,夸口说:'谁要胜了, 赏一个金牌’,并要求相互立下字图片3

据:,比赛中打死无论'。北京的武术家对 俄国人这种高傲的态度非常愤慨,李存义和张占魁伴随韩慕侠一起去找包 库沙谈判,于是韩和包二人就交手了。刚一交手,韩就把包库沙打倒,于 是包库沙拿出一个金牌给了韩就想离去。谁知韩不答应,还要求和包库沙 再连续打10次。这10次,都把包库沙打败了,于是把11个金牌都拿走了。 包库沙本来还想进行原定的比试,设了擂台,但在比试那天,他一看到了 韩慕侠,就惊慌地逃走了。”

马振邦高兴地说:“韩慕侠大师大灭了洋人的威风,大涨了我们中国人 的志气,为我们武林豪杰争了光!”

王青山说:“是呀!你现在是我在西安收的唯一徒弟,你要树雄心立大 志,练好形意拳,成为真正的形意拳正宗传人,如果将来有外国人挑衅, 你登上擂台,把他打个一败涂地,夺他几个金牌!“

马振邦双膝跪在地上,含着泪说:“师傅,我一定记住您的话练好武艺,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马振邦深知师傅的一片苦心,站桩半年后,开始学五行拳,整整练了 两年,才练形意十二行,最后练形意拳的套路,整个套路学完竟将练功场 地踩出一个大壕坑来。

图片4

韩慕侠(中立最高者) 与弟子在天津武术专 馆前合影,右起第五 人为周恩来

王青山教马振邦形意拳时, 每个动作只教三遍。他说:“这 形意拳,要动静相间,节奏分明, 快速整齐,手脚和顺,劲力充实, 刚柔相济,完整饱满,一个动作 要千遍万遍地练,才能掌握其要 领。”有一次,他给马振邦教掌法, 说了几次,马振邦就是掌握不了 要领,一做就变了形,王青山急 了,大喝一声:“来,你进招!” 马振邦听后,拼尽全力向老师击 去。只见王青山轻轻一闪,顺着 马振邦的拳头,猛还一掌。这一 掌好厉害呀!正击中他的胸膛, 一下把他打到三米之外,连桌子 腿都碰断了。王青山问:“你现 在明白了没有? ”马振邦回忆自

己如何出拳,老师怎样趁势还击,猛地悟出老师掌法的奥秘,连声说:“我 明白了,我明白了!”王师傅笑着说:“明白了好,看来你这一掌没有白挨!” 一日夜晚,下着蒙蒙细雨,王师傅把马振邦领到一座小楼练功。王师 傅讲完要领,给马振邦做示范,只见他凝神静力,意想内气由头顶百会穴 降至上丹田(两眉之间),继而降至中丹田(心窝)、下丹田(脐下),最 后降至脚心。马振邦感到,王师傅浑身充满了气。王师傅让马振邦击他的 头部、胸部、腹部,马振邦明显地感觉到反弹力,王师傅说:“你用力打!”

马振邦照王师傅的腹部猛击,哎哟,把自己的手臂震得生疼。

“连续进击!”王师傅喊道。

马振邦忍着疼痛,又扑上来,说时迟那时快,只听王师傅大“嗨” 一声, 右脚用力一跺,左脚向前一碰,马振邦应声倒地。跌的好重呀!

马振邦要师傅重做一遍,师徒二人,同时做功,只听雷霆般“嗨”的一声, 两只脚同时跺下,“咔嚓”,楼板坏了,“哗啦啦”楼顶上三根木椽顷刻而倒, 顿时瓦片飞落,灰尘弥漫,一股强大的气力,把师徒二人从楼梯震落而下。

马振邦惊呆了,天啊,气功有这么大的力量!

王老师说:“哎呀,老天有眼,这砖瓦、木头没砸到身上。”

马振邦说:“王老师,我也不知道怎么一下便滚到楼下边来了!”

马振邦跟王青山学拳八年,练出了一身过硬本领,成为了形意拳河北 派在陕西的正宗传人。这只雏燕已变成了一只矫健的雄鹰,要朝更高的目 标展翅翱翔了……



天上的流星虽然是瞬息即逝, 但却把一道光明洒向了人间。 青春的火花是多么光辉灿烂, 使人把消失的年华格外眷恋。

马振邦这个人,该怎么说呢!别看他老老实实,可是要调皮起来,却 常常弄得人哭笑不得。

人非神仙,都是从穿露裤裆、耍尿泥走过来的,马振邦自然也如此。

1945年春末夏初,已经进入青年期的马振邦和人开了个小玩笑,差点 闯出大祸来。

马振邦家住在大皮院,隔壁住的是羊屠家马云亭。马云亭家雇了几个 工人,这一年春天,不知何故,一个工人因儿子不孝,儿媳骂了他上吊自 杀了,当人们发现时,为时已晚。马振邦和不少人都去围观,只见那人硬 挺挺地悬吊在房梁下,脸黑煞煞的,舌头吐得好长好长,怪怕人的。

自然,事情一发生,人们难免议论纷纷,但过了一个多礼拜,上吊的 人被安葬了,这场风波也就渐渐平息了。可是,那上吊人可怕的样子,却 在人们心里一时难以磨灭。马振邦每晚从马云亭家门前走过,不由自主地 就回想起那天看到的情景,心就“蹦、蹦”地跳起来。

马云亭的家紧挨着清真寺。那时,妥文秀阿笥正任大皮院清真寺教长。

 

妥文秀当年60多岁,大个,长须,他为人忠厚,学问很深,是西北著名的 大阿笥,在回民中有很高的威望。他教阿文非常认真负责,爱生如子,马 振邦和许多回民青年都非常尊敬他。

一天晚上,大约11点钟左右,上完阿文课,大家都回家了,马振邦到 清真寺的厕所解手,他刚蹲下来,一个30多岁的人急火火地进来了。

马振邦蹲在厕所的一个角落里,借着月光,他看得很清楚,进来的是 妥阿匐的二女婿,平时,振邦把妥的二女婿还叫“二师傅”哩!

这二师傅个子不大,人挺老实,就是胆子很小,他正准备解小手,马 振邦突然灵机一动,想开开二师傅的玩笑。

马振邦低着头,捏住鼻子,学了声鬼叫:“呜儿——”

二师傅闻声,头发根“噌”地竖了起来。他一定想到前几天见的那个“吊 死鬼”,因此,手提着裤子,不住地朝月亮地里瞅着。

“呜儿——”又一声惨叫,令二师傅毛骨悚然,他两条腿像筛糠一样 抖动着,他回头向厕所的南墙角一望,天哪,那里正蹲着一个黑乎乎的“吊 死鬼”。

“呜儿——”更尖利的一声,吓得二师傅魂不附体,他疯了般地冲出 厕所,爬到妥阿匐的窗上哭喊道:“老人家,快救我吧,快救我吧!”

马振邦怕把二师傅吓坏了,急忙追上前去,拍了拍二师傅的肩膀说:“二 师傅,别怕,我和你闹着玩哩!”

他这一拍不要紧,二师傅口里只喊“鬼、鬼、鬼……"“哇”的一声, 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

这样,二师傅害了一场大病。

1946年秋,古城西安发生了一次殴打警察的事件,导演这场戏的就是 年方18岁的马振邦。

新中国成立前酉安的警察,敲诈勒索,无恶不作,人们愤恨地把他 们叫做“黑狗子”。警察里有个傻大个班长,更是手毒心狠,外号叫“野狼”。 这“野狼”经常带着“黑狗子”在大街小巷乱窜。他们到了回民小吃摊上, 见啥吃啥,从不付钱,谁敢稍加怠慢,轻则拳打脚踢,重则拉到警察局, 东西没收钱抢光,还把人打得遍体鳞伤,有时竟把人关押起来,不掏重 金,休想出来。回民们一提起“野狼”和那群“黑狗子”,个个咬牙切齿, 怒火中烧。

马振邦和他的师兄弟们密谋策划,要教训教训“野狼”和那群“黑狗子”。

一日下午,马振邦和他的师兄弟 埋伏在大保吉巷,6时许,“野狼”腰 中挂着盒子枪,带着几十个“黑狗子” 耻高气扬地走过来了。马振邦手一挥, 喊了声“上”,五六个师兄弟如猛虎下 山、蛟龙出海扑了过去,什么外家拳、 内家拳,统统用上,打得这些警察东 来的西倒的,西来的东倒的,一个个 躺在地上哭爹叫娘。只见马振邦箭步 上前,狠狠迎头给了 “野狼” 一击,“野 狼,,,,哎哟,,一声惨叫,像死猪一样, 躺在那里不动了。马振邦一声“揭”(跑 的意思)!师兄弟们像一阵旋风,顿 时飞得无影无踪……围观的群众个个 拍手称快。

当时,警察局拉了一大卡车警察

四处查找,但终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只好作罢,此后,“野狼”和那些“黑 狗子”老实多了,再不敢横行霸道了。

1948年,马振邦20岁,他已成了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

马振邦要结婚了。

姑娘叫铁莉媛,比马振邦小一岁,人长得端庄秀气。铁莉媛家住在麦 瓦街,和马振邦家是亲戚,马振邦把铁莉媛的母亲叫姨妈哩!铁莉媛15岁 时离开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把他们兄妹5个抚养成人。小时候,马振邦 常到她家去,她也常到马振邦家来,兄妹两个经常在一块儿玩,亲热得很!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堵无形的墙把两人隔开了,他们不仅好长时 间不得见面,即使见了面,也很少说话,大不了就是你偷偷看我一眼,我 偷偷看你一眼。童年,虽然是苦涩的,但也是令人留恋的,两颗天真无邪 的心是那样的纯真,可是,人一长大就变复杂了,别说在一块儿玩,就是 多说几句话也难免引出是非来!

当两家把这门亲事定下的时候,马振邦心里乐滋滋的,当想到那么漂 亮温存的表妹马上就要成自己的媳妇了,心里真像吃了蜂蜜,甜丝丝的, 他天天盼望成亲的那一天。

 

 

浏览2,18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