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型进攻战术
借助对手的动作手法、方法来进攻。就是“敌进我退, 敌退我追”,对手拉我就进,对手推我就退,以柔克刚,顺手 牵羊,直来斜取。如对手拉,我随之而进,进的方向稍偏于他 拉的方向,造成对手不能利用我的反应,并且使对手的重心移 出支撑面,失去平衡,我方正好顺势使用摔倒对手的方法。如 对手先拉我,我就顺势使用大外刈动作进攻。
这种战术要求运动员胆量大,技术全面而熟练,故不易掌
握,若能掌握则对对手的威胁很大。
- 2. 7 边线型进攻战术
依据柔道竞赛规则,自己背对中心圈(在内线)使对手 背对消极区,这样容易掌握主动权,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进 退都有余地;缺点是防守时由于后面的余地大,对自己不利。 若自己背对消极区(在外线),则采取外线作战的方法,把对 手圈在里面,自己靠近边线,虽相对地处于被动地位,但对手 进攻时,如果自己能够反攻则往里摔,否则就防守,若有危险 可以退出界外。在内线或是外线都是相对的,在进攻或防守时 都要考虑摔的方向。经验丰富的运动员可以充分利用场地来控 制比赛节奏,知道用什么技术方法,向哪个方向摔对自己最 有利。
- 2. 8看体型进攻战术
现代柔道比赛是按体重分级,同一级别的选手身高也有差 别,身材高则身体瘦长,重心高,下肢力量较小,稳定性相对 较差,由于腿和臂长,适用于作远距离的进攻和防守,喜欢用 踢、别、挑、缠。身材短小则相对身体粗壮,重心低,下肢力 量一般较大,稳定性相对较好,而腿和臂短,抓握对手相对不 便,适用搂抱在一起的动作。运动员要根据双方体型特点安排 自己的战术。
- 3防守战术
柔道比赛主要是由进攻和防守组成的,但是也有相持阶 段,而这个时间正是处于守势,相继而来的又是进攻。防守是 对手实力强或掌握了主动权,自己处于劣势的被动地位,不能 迅速地反攻对手的进攻,为了保持自己的平衡,不致失分,等
4待时机再进攻或反攻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术步骤。
防守是要消耗对手体力,使其疲劳,丧失信心,精神沮 丧,暴露弱点,自己做的主要是:首先能够养精蓄锐,以逸待 劳;其次是造成消极的防守,只是假防和发现对手的过失。而 防守应该是积极的防守,消极的防守只是假防守。防守时一定 要重视再坚持一下,要有决不服输的精神和坚持到最后一秒钟 的毅力。如被对手压在桥上时要坚持住,使对手压不下去,从 而等待时间和机会,这样就有可能脱离桥并把对手压在下面。 往往重新占据主动的局面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 3. 1阻碍防守战术
用格挡或解脱动作,不让对手抓握自己,使其不能接近; 若被抓握住得力部位,牵制对手的动作,不让对手使出技法。
如运动员一般右架动作的较多,则想方设法抓握对手右袖,使 其使用动作时感到很别扭。
使用阻碍防守战术要求手法好,动作快,抓住得力部位作 支撑推拉动作,要求臂的力量大。
- 3. 2化解防守战术
用防守方法把对手进攻的方法化解掉,使其进攻失败。
如对手用挑我则用骑,对手用大腰我就用移腰,每个进攻 方法都有防守方法。但是用防守方法时,不能让对手的进攻方 法用严,即不能让对手身法、手法、步法等都到位,而且自己 的反应要快,要事先判断出对手用什么方法,然后让防守方法 走在前面,等着对手进攻。
- 3. 3以攻代守战术
对手进攻时我也进攻,这是以方法抵制方法的防守,也就 是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如对手背负投我也背负 投,这就要求动作要快,使对手顾此失彼。
反攻也属于这类防守,对手用进攻方法,我用反攻方法。
这也要求事先判断清楚,然后对症下药,并要求技术全面。
拿\
- 3. 4移动战术
对手实力强,或是因为判断失误,或是因为技术错误,被 迫处于被动地位,这时的任务是努力脱开这种被动局面,或是 拖延时间等待时机,这就要合理地使用场地,采取移动或爬动 的战术。
如对手实力强,可以打散手跤,不搭手,保持远距离并绕 着对手转,做假动作,引诱对手,创造进攻机会。若被抓住也 可以用动作移动到场地边缘,等对手一用动作,顺势出界。这 要求使用动作迫使对手自然地移动到场地边缘,而不能直接向 外走,或直接推拉对手。
在进行寝技角斗时,处于下面的人可以借助对手的动作向 外爬甚至出界。但不能在对手接触自己或用动作之前直接向 外爬。
在实际的柔道比赛中,多是进攻、防守、反攻交错进行, 很少仅是单纯的进攻或是单纯的防守。
拟订一场柔道比赛的战术必须有进攻和防守措施,至于什 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防守,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和具体条 件而定,可以先攻后守,或是先守后攻,也可攻守交替。
各种战术是互相矛盾相互克制的,正如每个进攻方法都有
i反攻方法一样,由于柔道比赛过程情况复杂、变化多端,对手 情况多种多样,运动员应根据比赛中随时变化的情况灵活机动 地运用一种或综合的多种战术,从而达到预定的比赛目的。
4.4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训练是指在柔道运动训练中,运用各种有效的训 练手段和方法,用以提高运动员的技能水平,提高运动员承受
Q运动负荷的能力,发展专项所需的各种身体素质的训练。
身体素质训练是柔道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 和掌握专项技战术的必要条件,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 强度比赛的基础,也是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心
理状态及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减少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寿 命及培养顽强意志、品质的有效手段。
身体素质训练可分为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 练。一般身体素质训练采用各种非专项训练手段和方法进行练 习,目的在于增强体质,提高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 各种身体素质和改善运动员身体形态。专项身体素质训练采用 与专项技术结构相似的练习或专项的基本动作来发展专项所需 的运动素质,以保证更快更好地掌握专项技术动作和承受大强 度的运动负荷。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 韧、灵敏等几个方面,这些素质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 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 水平与技战术、心理等训练水平及身体机能、身体形态等有着 密切的联系,可以说高度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是运动员 掌握柔道技术的物质基础,是减少和预防运动损伤的保证;同 时身体素质又必须通过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它们相辅相 成、相互影响。如较快的速度有助于提高柔道运动员使用技术 的成功率;较大的力量素质有助于弥补在其他素质方面的欠 缺。可以说良好的身体素质对提高运动员机体能力、改善身体 形态、增进健康、延长运动寿命、增加比赛的心理稳定性等都 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素质训练中,应尽量结合技术训练来进 行。如在练习运动员的反应速度时,要求运动员在看到配合者 身体移动的一刹那,立即以最快速度使用双手背负投技术,这 样练习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就好于单纯的用跑步来提高速度。
身体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
- 在多年、全年训练中,要合理地各自有计划地安排 身体素质训练。应根据不同的训练对象,不同训练过程、训练 任务的要求而区别对待,尤其在青少年儿童训练阶段,由于其 身体素质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如速度素质一般在8~13岁 时提高得最快等。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安排相应内容的身体 素质训练,使各运动素质得到适时的发展。
- 明确训练目的,结合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训 练内容相对比较枯燥,运动员易感到疲劳,因此教练员要使运 动员明确训练目的,加强思想教育,通过训练培养他们吃苦耐 劳、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和品质。
- 做好准备活动,尽量避免损伤情况发生。在进行身 体素质训练之前,一定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注意练习内容的 交替,避免局部负荷量过大。练习后则要安排放松恢复措施, 尽量避免损伤情况发生。在柔道素质训练中,容易造成损伤情 况的原因有:练习力量时负载量过大或负荷量过大;练习速度 时,准备活动不充分而使肌肉、韧带拉伤;进行柔韧练习时, 准备活动不充分或助力过大,而使肌肉韧带拉伤;练习灵敏素 质时,间歇时间太短,局部负荷过大,而造成损伤情况发 生等。
- 经常进行检查和评定。对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训 练应经常或定期进行检查和评定,了解训练效果,并及时进行 改进和调控,使之全面、协调、按比例地发展。
浏览1,39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