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金牌十个春秋
——北京女队速写
第五届全运会武术比赛中,女子项目共16块金牌,北京女队竟 一举拿下其中的10块!
她们是郝致华、李霞、戈春艳、吕燕、回旭娜、张宏梅,一群响当当 的武林巾帼。她们大多数都有十一二年的武术训练史了。十个春 秋,多少个寒冬酷暑,多少次征战拼搏,不要说她们走的是崎岖坎坷 的路,即使是坦途,也是洒满了汗水和艰辛……
小郝,21岁,出生在工人家庭,具有爽朗而顽强的男孩气质。训 练或比赛中她能练能拼,似男运动员一般,迅速、灵敏而浑劲,这次她 一人独得6块金牌。她的成功之路可以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气 1979年的全运会上她获全能第七名,一块金牌也没有获得。1981年 夺得了 3块金牌。1982年夺得了 5块金牌。1983年出现了一个小 的波折。郑州比赛中她因身体不适而失利,只拿了 1块金牌。她回 去暗暗下了决心,星期天也不休息。每逢报刊上有报道她的文章字 句,她就剪下来留着,时常拿出来看看,以激励自己。她就是这样取 得了更好的成绩。
小李,25岁,要算队里最大的队员了。早在1975年的第三届全 运会上就名噪武坛,尔后她曾一人夺得5块金牌。成为与李连杰一 起齐名于中华武坛的新秀。不幸的是,她在1979年膝关节受了伤。 第四届全运会,她带伤上场。有谁知道她以何等坚忍的毅力去征 战。她的伤基本治愈后,便重返战场。恢复当然很艰难,也不知汗 水湿透了多少次衣衫,她咬紧牙关,不吭一声,一步步地前进。这 次是告别赛,她取得了 3块金牌、7个名次的好成绩,是受伤之后 的最高峰。
小戈,24岁,也是队员中的大姐姐了,似有点“大器晚成气20岁 以前可以说是一位很不起眼的队员,然而她毫不气馁。20岁以后崭 。露锋芒,成绩一年好似一年,近几年竟三次蝉联八卦掌冠军,其他项 目也名列前茅,成为本届获得7项个人名次的人,全能成绩跻身第四 名。有人以为是她参加拍电影《武林志》帮了她的忙。其实,哪知小 戈在暗地里下了多少苦功。她先苦学后请教于刘敬儒、孙志君等八 卦名师,又得到八卦前辈李子鸣、李天骥的指点;她的陈式太极拳技 艺是每天跑到公园里,向民间拳师虚心讨教、苦心钻研出来的。
吕燕,19岁,年龄最小,个子却是队里的“中锋”。四肢长,肌肉 力量的增长却跟不上。小吕燕针对这个弱点,一方面经常主动地作 负重深蹲和深蹲跳等练习,另一方面多练整套动作以提高耐力。教 练规定练两、三个整套,她总要超过一倍。这次比赛中,她除了与郝 致华、回旭娜一起夺下女子对练的金牌以外,还夺取了女子棍术、女 子软器械两个项目的名次。她的动作舒展大方,英气勃勃,她肩负着 北京队承上启下的重任呢!
小回,与吕燕同年,她的姓和她的民族竟是同一个字,这个内向 的回族姑娘见人腼腆,然而训练起来却从不含糊,十分刻苦。她的竞 技心理素质比较弱,易失误。这次比赛中,她虽然与同伴一起夺取了 一块对练金牌,使她不安的是比赛临近尾声,却一个单项名次也未拿 到。最后在自选拳的比赛中,可真是豁出去了,动作铿锵有力、干净 利落,终于以9. 2分的高分夺得该项第五名。小回的脸上隐隐露出 一丝笑容。
小张,20岁。如若走在马路上,从她那温文秀气的脸上,很难使
人想到她竟是一位武术女英豪。不凑巧,这次比赛她的身体状况一 直不好,然而她却不轻易缺阵。比赛中他虽然没有夺取金牌,却获得 了双器械第三名和八卦掌第四名。她那步履稳健、身体灵活的八卦 掌,在技艺上与小戈可是各有千秋呐!
当我问她们的教练李俊峰今后如何打算时,他以一种纯朴的口 吻说:“一方面加强对她们的训练,一方面可要抓后备力量喽。"
人们心中永恒的冠军
第六届全运会武术决赛经历了 7场激战,在常平体育馆降下了 帷幕。
事先便在心头孕育了许久的一篇特约稿——《魁星闪闪》,准备 记述众多冠军的凌云气概、精湛技艺和他们艰辛的道路,不知怎的, 竟提不起笔来,我的心总觉得沉甸甸的。几度凝思,我终于从纷纭中 理出了依稀思路,我决定放弃前约,去写一位读者们谙熟的冠军—— 赵长军。
那是比赛前两天的清晨,我正要去吃早饭,却在馆里碰见了长 军。他额头上挂着汗珠,朝我微微一笑,没说什么,便又沉浸在琢磨 之中。我想,也许他觉得有碍裁判工作。长军人老实,凭实力拼,对 我也只有暂时避嫌了。他虽神采依然,但面颊和身躯都显得瘦了 O 显然,杭州预赛后的四个月中,他又在加大运动量,作最后的冲刺了。
这是我在大赛前见到他唯一的一次。
11月21日,战幕拉开,紧张的空气简直有些令人窒息。不少运 动员因过分紧张和求胜心切而发挥不出水平,甚至接二连三地出现 失误。拳术比赛中,长军的主要对手原文庆,以他规范的技术和高飘 出众的腾空动作,赢得了 9. 7分。长军登场,我因在另一场执行任 务,未能亲眼目睹,听人们过后议论说他后半套体力微有下降,个别 处有小失误,因此得了 9. 66而屈居第二。
下午休息,长军在床上辗转反侧,没有睡好,他还要迎接晚上关 键的一场激战——棍术。
我作为长器械组的裁判长,深感责任之重,男女棍枪共四项,恐 怕要数男子棍术争夺最烈了。原文庆年少气盛,曾两次在棍术比赛 中夺魁,北京的两员宿将李志洲、王建军再次披挂上阵,年轻骁将北 京卢金明、江苏马志明、湖北翟贵奇、浙江沈建军也跃跃欲试,叩击冠 军的大门,不过河北李彦龙、四川罗礼也非等闲之将,真是呼声一片、 杀声一片。面临此局,谁稍有失手就会落马居后。
晚上10点钟左右,麋战进入了白热化。原文庆棍术呼啸生风, 滴水不漏,赢得了 9. 8的高分,全场为之哗然。相隔8名运动员之 后,长军通身红装,轩昂登场,迎来好一阵掌声。他面无惧色,毫不慌 张,待一个稳健的歇步抱棍之后,退步一绞,拔地而起一个翻身摔棍, 接下去他骤风急雨般地左劈右抡,上飞下打,在场的不少人都怀着爱 慕这位闻名中外的武坛精英的情感,为他的演练紧紧捏着一把汗,生 怕他不慎失误。长军不负众望,终于准确无误地完成了全套。
就要示分了,会是什么结局呢?高于9. 8,不大可能,在如此紧 张的激战中,裁判员未必会贸然突破这一大关;平于9. 8,并列第一 又是最麻烦的事;低于9. 8似乎太遗憾了。作为裁判长平时是最忌 出现平分的,此时的我却多么希望裁判员都能打到9. 8,哪怕平分秋 色,再决胜负呢!三分钟过后,我按了显示器,屏幕上出现了 9.7、 9. 8、9. 8、9. 7、9. 7、9. 7、最后得分9. 73o遗憾呐!遗憾中我不仅 把最后得分显示出来,竟忘了我职权中可以加0. 03分。尽管仍然居 第二位,总能代表我的观点和意向吧!我事后真懊悔。
比赛一直进行到夜里11点多方才结束,人们对这场激战议论纷 纷,各抒己见,我的心境久久难平。
夜深,我躺在床上,回想与我多年接触的长军:那个聪颖、练得一 手漂亮猴拳的小长军,那个气壮山河、一举夺下6枚金牌的长军,那 个正直憨厚、朴实无华的生活中的长军。想到了 1986年夏天他来上 海体院拍摄对外推广的技术录影带时,我们朝夕相处的情景,他是多 么虔诚好学地练习基本棍法和初级棍术、甲组棍术。他拿手的自选 棍术是在盛夏的炎阳之下,一遍又一遍,空着肚子直拍到中午1点 钟。晚上,又与摄像的同志一起研究剪接,通宵达旦,一夜未睡。意 想不到,清晨上海武警武术队来邀他前去指导,他二话没说便登上摩 托车去了;中午回来又被安排了拍动作照片,直忙到他上飞机的最后 一刻。他蝉联了多次全国全能冠军,却从不居功自傲,他曾当选全国 人大代表,却从不为此炫耀和自持,长军就是长军,一个德艺兼备的 好运动员!
听说,回到宿舍,他禁不住地哭了。
是呵,为了这最后一场告别赛,他洒尽了汗水,历尽了艰难,然而 到此时为止,却没有得到一块金牌。尽管在判定上我是支持裁判员 的,但在感情上却惆怅不已。第二天黄昏时分,偶然撞见了长军,他 望着我,毫无怨情,眼眶里却充满了泪水,竟也使我一阵酸楚,鲤在喉 头,一时说不出话来,最后才迸出了一句:“后面还有两项,长军加 油! ”他默默地点点头。他是个很能理解人的人,他理解了我。
比赛第三天上午,有他与肖关纪、罗卫的三人对拳,他又重新振 作起来,发挥了他机敏快捷的特长,闪展游击,此起彼伏,配合紧凑默 契,击打鸾确逼真,一气呵成,以9. 70的得分与河北队的空手夺枪并 列第一。:
晚上刀术比赛,是他的最后一仗,也是背水一战。,这一战打得 好,可能夺得两枚金牌;打不好则金牌全丢,长军的压力太大了。此 时的我也愈感沉重,如果棍术比赛中结局好些,不至于使他如此地 负重。
参加刀术比赛的共有29名运动员,长军第25个登场。不知道 这一段时间他是如何地煎熬着,我坐在裁判员席上,观望着上场的每 一个运动员的演练。前面得分最高者仍是原文庆,他得了 9. 66分, 就看长军的了。
他出场了,全场的观众、运动员、裁判员都屏息注视着,静得鸦雀 无声,只听刀彩呼地一甩,启练了,嗖嗖嗖的挥刀声、锵锵锵的扎刀
声,交相辉映,如风驰电掣一般,似猛虎出岬,腾空动作飞地而起,又 稳稳落下,缠头裹脑严密无隙,水泼不进;他的每一刀法都用得准确 到位,每一功架都撑拔而遒劲。此时,他的体力如脱缰的马,比任何 一场都好,技术和功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好个长军,最后得分—— 9. 80分!他终于赢得了冠军,夺得了两枚金牌。
全场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人们激动了,如愿了,不少人和我一样, 眼睛里含着泪水。当省体委马主任去后场祝贺他时,他又一次地哭 了,胜利的泪珠,流过了脸颊。
我之所以要讴歌他,决不是他得到了金牌,而是他的胜不骄、败 不馁的顽强斗志,他那种深得人心的品行,在最严重的困难和失败面 前,他不怨天尤人,面对现实,勇于奋斗,不愧是中国武术运动员的优 秀代表,中华武术的新一辈!
大赛结束了,留在人们记忆中最深刻的,恐怕仍是长军了,他将 是人们心中永恒的冠军。长军尽管就要结束运动员生涯,前面的路 可能会有艰辛和曲折,我却深信他将用他的忠诚、笃实和坚毅去谱写 一部青年武术家的新篇章!
郝致华为何棍术比赛失利
第五届全运会武术表演赛,郝致华一举夺得6枚金牌,可谓掷地 作响的女冠军。郝致华的技术有许多特长,如功力扎实,动作脆快, 劲力充沛,气势磅礴。尤其是她那一上场就有一股拼到底的昂扬气 概,真可以说“巾帼不让须眉”!然而,笔者要谈的却不是她的成功, 而是她的失败。
这次比赛中每人可报6个单项和1项全能。6个单项中,小郝 唯独在棍术比赛中失利,从而没有夺得全部冠军。这在她来说是很 遗憾的。因为她的棍术并不弱于他人,也大有夺魁之势。
事情还得从6月份的郑州比赛说起。小郝在棍术比赛中竟输给 了一位不太出名的山东姑娘张玉萍。小张以凌厉的棍法和“拼命三 郎”的气概跃居群首,小郝在体力上显然不如她,技术也没发挥好。 比赛一结束,她的教练说:“这次回去,不用多说,她自己就会去拼 了。”果然如此,小郝把郑州比赛中的有关报道剪下来,时常用来鞭策 自己。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功夫不负有心人,金秋季节的全运会 上该收获了。小郝出师顺利,传统双器械、对练均名列前茅。比赛 进行到第十场,女子棍术又到了决一高低的关口!前一天晚饭后 遇见她,笑谈中我感到了她掩饰不住的求胜热望,也便开玩笑地 说:“当心劲儿憋得太足了,力气用过头呵!”第二天大会组织看电 影,从领队那里得知,她竟放弃了电影,在家练兵,养精蓄锐,准备 晚上的决战呢。
晚上,见她一上场就练得好猛,然而在第一段末的两个连续的旋 风脚竟没有打得响亮,从气氛上来说,这里应该出现一个小的高潮, 却没有出现。接下去,弓步定势晃动了一下。最后快要结束时的虚 步,竟也没像往常一样稳稳停住便匆匆收势了。失误终于使她再度 屈居张玉萍之后。很显然,小郝失误的根本原因不在技术上,而多半 是心理上的因素。按照小郝的性格来说,爽朗、不畏强手,应属善于 比赛型的运动员,但是在关键时刻,则显出心理训练上的不足了。郑 州比赛的失利,造成了她五运会上的求胜心切,注意力过分集中,过 早地进入竞赛状态。这样,势必弦绷得太紧,精神负担加重,从生理 学上来看,兴奋过度使信息传递过剩,过多地刺激产生了多余的反 应,影响了动作的准确度。俗话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过早地 紧张,则事倍功半;求胜心切,则欲速而不达。其实,何止小郝,历次 比赛中因心理状态而失误者是为数不少的。这使我们感到,我们不 只在选才中须注意个性和气质,在训练和竞赛中也不可忽视心理训 练和心理调节。这将会有益于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更好发挥。心理训 练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对武术这样一个富有表演性特点的竞技项 目,恐怕也不例外。
迟开的花朵
记女子枪术冠军方坚
今年的全国武术比赛是新老交替的一年。人们赞赏老将的精湛 技艺,然而更多的却注目于新秀和新苗。
比赛过半,16项冠军揭晓,安徽女队员方坚是唯一的首次夺冠 者。在女子枪术比赛中,身材苗条的方坚着一身素装,神在眉宇间, 力贯枪尖上,把五尺银枪舞得娴熟,在急驰飞奔中劈崩拦拿,如银蛇 狂舞,似金凤点头,节奏流畅,一气呵成,获得了 9. 2分的高分,赢得 桂冠。有人认为方坚的冠军是因为老将失误而侥幸取得的。方坚默 默无语,其实未然,她的教练陈道云最清楚她付出了多少艰辛。
22岁的方坚已是全队的最老队员了。去年郑州比赛中安徽女 队全军覆灭,一个也未能进全运会比赛。方坚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 她和同伴周薇、姜虹自费去上海观摩学习全运会比赛。几个人挤在 陈教练姐姐家中,每天从上海柴油机厂到西郊要换四部车,乘两个小 时;中午在公园里啃几口面包,想方设法溜进运动员驻地向优秀运动 员求教学技,把点点滴滴记在心上、写在本上。“知耻而后勇”,方坚 和她的同伴回到安徽只休息了三天便投入了紧张的训练"为了解决 套路中甚需的速度耐力,一个冬训她迎着朔风反复进行1分20秒的 变速冲刺……合肥发大水,她们每天要趟过近一米深的水去训练房 训练,方坚拉肚子也没有放松了训练。盛夏的高温,动摇不了她们进 取的决心,汗衣流水,她在所不惜。应当说方坚的汗水没有白流,她 在比赛中把平日的汗水凝聚于剑光中、枪尖上,一展英姿。她的冠军 正是应有所得。她的同伴周薇和姜虹也初次登级,赢得了棍术第四、 剑术第三的好成绩。
与其说她是新秀,不如说她是在坎坷道路中一枝迟开的花朵。 也许,不少运动员都在走着这样一条路。壮志未酬,怎肯罢休?愿今
后的比赛中有更多一些的新冠军O
宁夏四枝花
灯火辉煌的武汉体育馆内,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红色地毯上 世现的不是武坛宿将,也并非武林新秀,而是4位第一次登场的小女 娃,平均13岁,有的身高还不足4尺。然而,她们相继登场表演地躺 拳,个个功夫不含糊,什么旋风盘腿跌、乌龙绞柱接背摔、连续头翻、 头转、大背摔、扑虎前滑,以至腾空直体后摔,凡是棒小伙子能做的地 躺难度动作,她们几乎一个不漏,而且完成得挺干净,不能不令人叹 服,须知这要经受多少次皮肉之苦!
她们是武坛上的新苗,宁夏队的王芳、陈夫芳、王新英、赵倩。她 们的教练李小平,一个坚强的人,昔日武坛上的风云人物,险遭全身 瘫痪而重返岗位,历尽艰辛o她坦率地说:“我们地处边远,技术力量 薄弱,搞常规武器(指刀、枪、剑、棍)恐怕一时是追不上去的,我就来 个直线切入法,以难带易,技巧难度和打基础同时开张,集中力量抓 女孩的地躺拳和双鞭,我们不能空等六运会。”
是的,李教练为了突破六运会的空白,用了心思。她花了三年功 夫,几乎走访所有地躺功夫高手,积累了大量技术资料,进行了科学 训练法的研究,挑选了 60名勇敢有毅力的女孩集训,最后从中精选 4人。有人看了她们的训练说:“摔得太可怜了。”然而由于注意了方 法,至今从未有一个人受伤,只是练头转,把头顶的头发磨掉了。李 教练说:“皮肉是难免受点苦的,要成功就得付出代价。”
今天她们在场上的表演,虽然一时还未取得什么优异成绩,汗却 没有白流,正如一位裁判员的感慨:“既然开花了,几年后定能结出 果子。”
“风物长宜放眼量” o立足六运会,大胆启用新兵不只是宁夏队, 吉林、辽宁、山东、浙江也正在作战略对策。
首次夺魁的沈建军
恐怕很多人没想到,不太出名的沈建军竟夺取了 1985年全国武 术比赛男子软兵器的冠军。要在全国夺冠,难。要在男子软兵器中 夺冠,更不易。男运动员中不乏好鞭手:河北苏同玉、北京王建军、四 川吕立,都有一身彩练当空舞的好功夫,而湖北的余、邓“二斌"的双 鞭,风声呼啸,气势赢人。由此,要打上软兵器的灵霄宝殿,非有过五 关斩六将的功夫和气概不可。
沈建军练的是三节棍,历来比赛是鞭压棍,三节棍不易“上气 氛”。可以说,三节棍要夺魁首,更难!大赛过了多半,没有卫冕包袱 的沈建军越战越勇。当他沉着地捧着三节棍上场后,一开张便似连 珠炮般地左、右翻身,连续抡劈,好一个虎劲!接下来,提撩花如强风 密雨,横云花又接得顺畅,舞得飞快,地躺动作气势不断,敏捷过人, 整套动作一贯到底,以9. 23分的高分与邓斌并列前茅。按照竞赛规 则,单项成绩相等时,以个人全能分高者列前。这样,沈建军要与邓 斌从头至尾地拼搏全程才能见分晓。前四项比较,邓比沈高了 0. 04 分,第五项邓斌枪术已出场,获9. 13分,不低。在劣势面前,沈建军 毫不气馁,沉着应战。第二天把一条棍子杀得满场威风,竟夺了 9.2 分。“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最后一项,一个是通臂拳,一个是 螳螂拳,真也难分高下。邓斌排在第一场,得了 & 83分,白天,沈建 军在房间里琢磨了一天,晚上,一上场便挥动螳螂双斧猛冲猛打,终 于得了 8. 96分。这样,他的总分绰绰有余地超出了对手,登上了冠 军的宝座,也赢得了首批武英级称号。
他的总教练陈顺安告诉我,沈建军15岁正式进队,素质好,基本 功扎实。然而。参赛的头几年,他还有些漫不经心,总认为有胡坚强 等一批老运动员挑大梁。平时爱打打鸟、钓钓鱼,大赛临头也是边玩 边比赛。而今不同了,浙江队的重任已历史地压在方平、小沈、于践 等几人的头上。小沈长大了,也懂得思索了。平时训练,他很爱动脑 子,把动作编排得总是比较顺畅,讲究有质量的训练。他的技术一天 天地进步。大赛期间,他再也无心思逛街,把精力都扑在比赛上,逐 渐形成了他沉着、勇猛、顺达的运动风格。
据说,他的嗜好也在变,已从打鸟钓鱼转为摄影了。陈教练觉得 摄影对陶冶小沈的艺术修养有益,颇为支持。小沈的摄影作品曾在 浙江日报上发表过,还曾在本省体委系统摄影比赛中得过一等奖哩!
九、域外点滴
以武会友
澳大利亚太极拳教练印象记
中国武术界有句俗话,叫“以拳会友”。在访问澳大利亚的日子 里,不仅结识了许荣楚、许荣安两位院长,在交流技艺中,几位教练也 给我留下了至深的印象。
贝尼是该院珀斯分部的主教练,一个身材高大的荷兰人,早年他 练空手道,曾多次在荷兰荣获桂冠,家里还陈放着不少空手道比赛获 得的银质奖杯等物。迁居澳大利亚后,开始受聘为空手道教练,也曾 当过夜总会的保镖。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太极拳,便一下子着 了迷。年过半百的贝尼,觉得太极拳更能修身养性和健体,便毅然放 弃了从事多年的空手道,一心学习太极拳。几年后,不仅升为太极学 院的高级教练,而且被委任为珀斯分部的主教练。在这位开拓者的办 公室里,挂着一张珀斯地图,布满了星星点点,其中有17个红色点是现 阶段的教学点,还有11个白色点是他正准备开辟的新教学点。他满怀 信心地对我说:"假若先生明年再来珀斯,练太极拳的人就会更多了!"
为了开发珀斯的太极拳运动,他不仅教会了妻子,当了太极拳教 练,三个儿子也都开始学习太极拳。贝尼一家在澳大利亚倒也堪称 “太极人家”了。
在阿德莱德市经营太极学院分部的主教练则是一对年轻夫妇。 男的名叫霭伦,原是一名会计师,聪明而憨厚;女的叫丽云,倒是中国 血统,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任教。论职业和地位,在澳大利亚的国度里 都已是不错的。然而他们开始学了太极拳之后,便爱不释手,决定把 终身献给太极拳的事业。如今,他们结为伉俪,双双来到阿德莱德, 开辟了分部的经营地。该市的教学点虽不多,却很分散,可谓东城西 隅。夫妇俩每天都是分头驾车去教学点上课,经常在晚上9点钟以 后,才会在一起晚餐。他们告诉我:“这正是我们学院的特点,宁可辛 苦一名教员,不能使学员为难。就近学习太极拳,才会吸引更多的初 学者。”
印象最深的要算地处东澳北部布里斯班的主教练劳德了。他瘦 长的个儿,蓄着小胡子,今年只有28岁,然而已是全太极学院的总教 练。三年前,他由悉尼总部派往墨尔本,至今他已是桃李满园,去年 又被派到布里斯班开辟新天地。他的组织能力很强,不出半年便开 办了 23个教学点。与我们一起共同表演时,他既是组织者,又是表 演“主力”之一,这可忙坏了他。那天晚上,当他满身是汗地解决了 “灯光危机”的难题后,便匆匆套上狮子头,准备开场节目舞狮子了。 当夜表演完毕,他又与妻子琼玛一起整理录像到凌晨两点。第二天 我们在一起用餐时,琼玛边吃边打瞌睡,他却依然谈笑风生。想不到 他那瘦长的身躯却有这么充沛的精力。
劳德告诉我,他是在澳大利亚的农村长大,善骑马、会斗牛,身体 经得起摔打。他在太极学院有8年之久,1网4年还亲自去中国河南 参观学习,并向陈小旺请教过拳艺呢。
听说曾有人聘他去一家公司任经理,他谢绝了,因为他太喜爱太极 拳,8年中他与众教练及院长结下了意笃情深的友谊,所以不忍离去。
院长许荣楚先生告诉我,明年还打算让劳德去美国建立一个分 部,将是一次更加艰辛的开拓。言及此时,我想起了那首唐诗: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然而,时代不同了。开拓者所具有的,不是思乡的忧伤,而是开 拓战斗中的艰辛与欢乐。
走进余维斯古拉大学
到国外大学讲课一直是我的夙愿。这些年里,到境外武术教学大 都在民间的社会团体中。10月下旬,由于与上海体院的合作关系,我 来到了位于芬兰中部的余维斯古拉大学。秋冬时节,在北欧的芬兰已 进入冬季,我们到达的时候,迎来了第二场绵绵小雪。我的第一次课 讲中国武术概要,是在早晨8点钟开始的。芬兰的街道上灯火阑珊, 天还没有亮。我有些担心会有多少人来听这样一节陌生的课。
当开始上课的时候,竟陆陆续续进来了 40多人。尽管在出发之 前我已作了不少思考和准备,当我面对这些洋大学生的时候,由于语 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仍使我忐忑不安,该如何来描述中国历史悠 远的武术。
我讲到中国武术开始是古代战争中总结的格斗技术,步入民间、 宫廷之后,成为一种社会技能。不同民族都曾有自己的技击术,在它 的初始是大同小异的。在不同的文化浸染下,才有了不同的发展。 在人类文明化进程中,欧洲把它演变为“击剑”、“拳击”、“摔跤”等体 育运动,中国武术却演绎出集踢、打、摔、拿、击、刺于一体的“套路", 在西方体育的影响下,也成为一种运动项目,同样显示着人类的文 明。从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的博士小刘的翻译中,我看到了他们若 有所悟的目光。当我把展示各拳种器械的录像放给他们看并加以讲 解时,一个个都看得十分入神。我特别提出了中国武术表现的技击 更为丰富、灵巧、多样。我拿起一把剑来做示例,西方的剑术不外劈、 刺、格击。而中国的剑法还有崩、点、截、斩、削、撩、挂、云、抹、带、缠、 绞、剪等等方法,一经演示,他们领会了来自东方的中国武术的概貌。
当我想与他们互动交流时,已近下课的时间,只允许一位学生提 了问题,他说中国武术是否有性别上的不同,我告诉他男女都可以 练,只是在选取的项目和技术风格上有些不同。在充满热情的掌声 中,我结束了第一堂课。
第二堂课开始,我们在训练馆让大家亲身体验太极拳,一下子 来了五六十人,站满了整个场馆,竟使我有些不知所措。用了三堂 课的时间学完了四种桩功,四种手法,三种步法,组成了一个6式 太极拳小套。第四堂课分成9个小组复习后,还进行了测验。优 秀者送给了他们一件绘有“太极”的T恤衫,他们个个如获至宝似 的欣喜。
晚上系主任请我们到位于山顶的一家饭店去吃饭,他告诉我几 堂课下来已收到反馈,学生对你的课很感兴趣,甚至有人打听报考你 的博士。此后,系副主任、研究中心主任都相继请我们共进晚餐,而 且都不止一次,除了表示热情,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 趣,借此机会多聊一聊。
令我感动的是一位叫契莫的青年,他竟带着躺在篮子里的婴儿 来学拳,当小孩哭的时候,他赶紧提起来摇上几下,而后再继续地练。 还有一位玛丽女士告诉我因为有身孕不能去打排球,练了太极拳,练 后感觉颇佳,一再表示她的感激之情O
这所学校没有围墙,也没有校门,只有一个标志性的艺术造型矗 立在进学校的路口,负责我们教学和生活的冯骏杰博士告诉理:这里 的高等教育是免费的,大学也对社会开放,有兴趣者都可以来听课。 这次讲课中也有一些该市太极拳组织的成员前来参加。有一位蓄络 腮胡的老者在练习时十分虔诚认真,直到最后一节课结束,我才知道 他是一位推拿医生,对中国文化也是情有独钟。..
最后一节课,根据学校和学生的要求,希望能够更多地感知一些 中国武术,太极拳的教学只好告一段落。这堂课体会了武术基本功 中的“马步冲拳”、“乌龙盘打”、“涮腰”等,又相继介绍了华拳、形意 拳、八卦掌、南拳、螳螂拳、醉拳、劈挂拳、翻子拳中的几个动作,体会 了不同拳种的风格和技法,尤其对醉拳、蛇拳、猴拳、鸭形拳等象形 拳,他们颇有兴趣,可能在初学都有一种新奇,形象生动也更易理解。
时间过得真快,我已是累得气喘吁吁,就是这样他们还是不满足, 硬是要求我再单独表演一下。面对他们的热情,你无法推却,我虽有 准备,却感到体力不支,放慢节奏,练了鞭杆的“七手"和一套剑术。
下课前总结的时候,我告诉他们:任何一个体育项目都属于文 化,但是没有一个能像中国武术包含那么多的文化内涵。它蕴含的 哲学、医学、兵学、养生学、美学等思想,折射出灿烂的东方文化,不仅 对健康,对人的生活完善和价值追求也颇有意义。
体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安娜•卡特丽娜教授晚上请我吃饭时, 特别告诉我要约上他的弟弟,因为他十分向往中国武术,崇拜来自中 国的武术老师,他责怪他姐姐没有早些告诉他,后悔没有亲自去听 课。主任还问了我一些比较深入的问题,诸如功夫片在世界上传播 很广,如何评价它对武术的影响?我告诉他,功夫片中有很多武术的 技术内容,有些武术运动员也亲自参与,李连杰便是其中之一,对武 术的广泛传播是有作用的,但是它利用影视技巧表现出的玄虚离奇 的画面,却对不少人产生了误导,偏离了对武术的正确认识。
当我离开芬兰时,深感到国际间文化传播语言的重要性,然而我 更感悟到武术本身所具有的传播能力,是最直接、最生动、最有魅力的 "身体语言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需要更深入的战略研究和策略研究。
春兰秋菊亦同时
浏览1,98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