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进攻技术
进攻技术是散打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技术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比赛的胜败。所以,掌握好 进攻技术的规格、要领是教学训练的重要任务。进攻技术包括各种手法、腿法和摔法。如按动 作的结构可分为:
直线型,包括冲拳、蹬腿、踹腿等;
横线型,包括贯拳、鞭拳、横踢腿、勾踢腿等;
上下型,包括抄拳、劈拳等。
任何一种进攻方法在动作的起止点、受力点和运行路线三个方面都有其规格要求,改变哪 一个方面,都会导致方法的改变或出现错误的动作。因此,每学习一种方法都必须严格按照技 术规格的要求去做,这样才能准确地掌握它。进攻技术的要求如下:
- 速度快,散打攻防技术如能体现出“快”的特点,就会收到使对手防不胜防的效果。要 快速地完成散打攻防技术,肌肉力量是基础,正确掌握用力技法是关键,避免动作的“预摆” 是根本。
- 力量重,力量重是对踢、打、摔方法运用的力度要求。在进行散打比赛时,运动员处在 你追我赶或你攻我防的激烈拼搏中,所用方法必须有一定的力度,才能给对方造成威胁。如何 加大攻击力度呢?运动员除了必须具备较强的力量素质外,还要提高全身发力的协调性。在发 力的刹那,配合呼气,屏气蓄劲、以气催力,达到意、气、力三者合一,使力量更加完整。
- 力点准,进攻技术的力点,是构成技术方法的重要特征,必须准确。力点不准,不但是 方法错误,也易造成伤害,如横踢腿动作的技术要求绷脚面,力点在脚背弓处或小腿股骨下端, 若把力点放在脚背的趾端,则大大减轻了动作的力度,有时还会踢伤脚趾。
- 预兆小,所谓预兆,是指做动作前预先暴露了进攻意图。动作有预兆,这是散打运动员 普遍容易出现的错误。在比赛中,由于动作有预兆,对手一旦抓住规律之后,进攻不但不能达 到预期效果,反而会给对手创造反击的时机,导致比赛的失败。
- 方法巧,顺其力而破之为巧,逆其力而破之为拙,即拳谙所说的“四两拨千斤”。散打比 赛靠力量取胜固然重要,但以巧取胜则技高一筹。巧妙的方法,必须与攻击对手的时机,掌握 对手的重心,控制动作的力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二)散打防守技术
准确、巧妙的防守,一则能保护自己;二则能为更好的进攻创造条件。防守是积极主动的,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攻。
防守技术总的要求是对对手的进攻时间、运行路线、攻击方法和部位反应敏捷,判断准确, 达到自动化程度。闪躲性防守和接触性防守是两类不同的防守方法,其技术要求是有区别的。
- 闪躲性防守要求时机怡当、位移准确、整体协调
时机恰当,是要求防守时间与进攻时间要恰到好处,不早不晚。闪躲过早,对手则转移进 攻目标,晚了则有被击中的可能。故要求练习者须具备较好的反应能力。
位移准确,是指躲闪对方的进攻时,身体姿势的改变或距离的移动要有高度的准确性。初 学者往往会因闪躲幅度过大或移动距离过长而贻误战机。
整体协调,是对身体协调性的要求。不论是前避后撤,还是左右躲闪,都必须注意整体性、 一致性。如向后闪时,有的练习者只是仰头,躯干和腿都不动,形成了只躲头不躲身、不躲腿 的错误。
- 接触性防守要求防守面大、动作幅度小、还原转换快
防守面要大,是要求在实战过程中要防一片,不要防一点,尽量提高防守的成功率。
动作幅度小,是指防守动作幅度要小,应以防守的效果和是否有利于反击为准。但由于紧 张与恐惧心理的影响,在防守时不容易做到。
还原转换快,是指防守后转为进攻的时间间隔要短。动作间的转换速度与动作幅度、结构 有关,幅度大转换慢,结构不合理也影响转换速度。合理的攻防动作结构应该是:打上防下、 打下防上、击左护右、击右护左。既便于攻防的转换,也能给对手一种攻之有法,防之严密的
畏惧感。
(三)散打防守反击技术
防守反击是一种复合技术,它是由防守与进攻技术组合而成的。其形式有三种:
一是先防守后反击;
二是防守的同时施以反击;
三是以攻代防。
反击技术运用得成功与否,除正确、熟练地掌握防守与进攻技术,使其达到自动化程度外, 还需把握防守反击的时机和培养防守反击的意识。
散打防守反击中的主要技术还包括接住对方进攻性的各种拳法和腿法之后运用的快摔法。 主要有以下技术要求:
- 借势
借势是指在运用散打中的各种摔法时,在对手重心不稳,身体将要失去平衡时,稍加力量 将其摔倒。借势的关键是掌握好时机。一般来说,对手在动作发力的瞬间一旦落空后,身体就 会处于失衡状态,如果能在此时顺其失衡的同侧方位稍加外力,效果极佳;或在对手发力时顺 其发力的方向稍加外力,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掀底
掀底是指采用接腿摔法时,为破坏对方的支撑点而采取的掀、拉、摇、托等方法将对方摔 倒。如果对方下肢柔籾性较差,我方用掀底动作,效果较好。
- 别根
别根是指通过运用自己身体的某一肢体绞绊对方支撑重心的肢体根部,达到摔倒对方的目 的。如抱腿别腿、抱腿勾踢等摔法,正是运用了别根技法,才使摔法更加省力和巧妙。
- 靠身
靠身是指通过身体向前的动作将对方摔倒,如在运用抱腿和搂腿的技法时,必须配合身体 向前的动作挤靠对方,效果才会更好。
武术竟赛的组织与规则
第一节武术套路竞赛的组织
武术套路竞赛的组织工作主要有如下内容,即制定竞赛规程、成立竞赛组织机构,以及落 实各项竞赛事宜和组织裁判队伍等。
_、制定竞赛规程
竞赛规程是整个比赛的工作依据,是对竞赛组织者和参加者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在竞赛前 由主办单位根据竞赛的目的和任务而制定的。制定竞赛规程一定要周密细致,用语精炼准确。 此文件一定要提前发给各有关单位及人员,以便他们认真学习,全面理解,早做准备,遵照 执行。
竞赛规程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一) 竞赛名称
(二) 目的任务
(三)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
(四) 竞赛日期与地点
(五) 参加单位和参加办法
(六) 竞赛项目
(七) 报名、报到
(八) 录取名次与奖励办法
(九) 裁判员和仲裁委员会及竞赛监督委员会的组成
(十)注意事项
以上各项,可根据竞赛实际情况,酌情增减。
二、成立竞赛组织机构
单项比赛的组织委员会相当于大型运动会的单项竞赛委员会,是负责整个竞赛工作的临时 领导机构,主要由主办单位及参加单位、裁判队伍、仲裁委员会的领导人员组成,决定大会的 组织方案,指导大会竞赛工作。
组委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委会下设有秘书处、竞赛处、 竞赛监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裁判委员会等,分工负责行政、竞赛、裁判等方面事宜。
(一)秘书处(或办公室)
属实际办事机构,主要负责竞赛的宣传教育,安排各项活动、经费预算、生活管理、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组织观众、开幕式、闭幕式等工作。秘书处下设宣传组、总务组、接待组、 保卫组、医务室等具体工作组室,各有职责,协调配合,为大会服务。
(二) 竞赛处
负责人由主管部门分管竞赛工作的领导担任,会同总裁判长、裁判长具体负责大会的竞赛 工作,确保竞赛工作顺利进行。
(三) 竞赛监督委员会
由主任、副主任,委员3〜5人组成。贯彻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对仲裁、竞赛工作实行 监督、管理。竞赛监督委员会不直接参与仲裁委员会和裁判人员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干涉仲 裁委员会、裁判人员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改变裁判人员、仲裁委员的裁决结果。
(四) 仲哉委员会
由主任、副主任、委员3〜5人组成。主要工作是在熟悉规则的基础上,受理运动队因评分 所引起争议问题的书面上诉报告,并作出最后判决。
(五) 哉判委员会
由总裁判长、裁判长、裁判员若干人组成,负责大会竞赛期间的裁判工作。
三、裁判队伍的组织与职责
裁判工作是竞赛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大型比赛裁判组组织分工如下。
(一) 总裁判组
设总裁判长1人,副总裁判长1〜2人。总裁判长负责竞赛的全面工作.组织和指导各裁判 组正确地执行规则,完成竞赛任务。赛前,组织裁判员学习规程与规则,对规则可进行解释, 但无权修改规则;组织观看赛前练习;向教练员、运动员阐述本赛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把握 整个比赛进程,指导竞赛各环节的有机配合。比赛中,根据比赛需要,可调动裁判人员工作。 裁判员发生严重错误时,有权处罚。比赛结束阶段,做好比赛成绩、名次确定的审核和成绩公 布工作以及大会收尾的总结工作。副总裁判长协助总裁判长工作,在总裁判长缺席时,代行其 职责。
浏览1,17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