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攻防的时速剖析
随着散打水平的逐步发展和提高,对练习者的要求已不只是 某些方面的突出,而是逐渐立体化,全面发展已是必然趋势。因此 要求练习者对动作自身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应从更深层次 上去认识它,把握它,从而应用它。攻与防在对抗中的存在是以时 间为载体的一组相互矛盾又相互转换的统一体,在这一对矛盾的转换中,时速是重要因素之一。所谓时速,是指散打对抗中动作的 快慢程度。现在我们概括性地从动作的三环结构中分析它们的攻 防时速。
在擂台上,裁判叫“开始”时,双方形成对峙,在对峙时双方都 在为第一环节的动作做准备,寻找时机,此时,双方虽没有必要做 进攻或防守的具体动作,但此时的调整是不可缺少的,这种调整包括动作上的和心理上的。由于此时的调整是在有效距离之外,互 不构成威胁,故对双方的动作规范程度、步法的移动速度,都没有必要进一步做明确的和具体的要求。
当对峙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做好了调整,并在他开始起动的一 瞬间,双方由对峙转为对抗的第一环节。
假设双方基本素质没有显著差异,均属同一层次,在第一环节 中,甲方为主动进攻方;乙方为自由方。
在对抗时,任何一方要使第一环节进攻或防守动作有效,都必 须具备以下要求:
进攻:
(1)能够直接得点;
(2)破坏对手防守;
(3)能为下面所做环节服务或不影响下面动作的完成;
(4)牵制对手。
防守:
(1)防守要准确、严密、有效;
(2)尽量不做多余的动作;
(3)能为反击服务;
(4)牵制对手。
设:甲方进攻的第一环节动作,从开始启动到完成所需时间为 甲t1;乙方在防守时第一环节动作从对方开始启动,到乙方完成防. 守的时间为乙
甲方采取直攻或强攻时所需时间为:
甲^ = 71进攻时丨Vl|
乙方采取防守所需时间为:
乙h = 了应杵时M » +厂动作时丨'„]
要使甲方在第一环节的进攻产生效果,甲<乙^是先决条 件,而乙方要在防守时第一环节的防守能够产生效果,只要防守动 作选择正确,乙q <甲~是先决条件。
当乙方也采用主动进攻,那么,第一环节所需的时间分别是:
动快方=T动作时间
幻动慢方=^双方动时间差+ ^动作时间
设乙方为启动慢的抢攻方,乙方要在对抗中产生所需的效果。 应尽量减少双方启动的时间差,这就要求乙方具备准确的判断和 快速的反应,这样,应答时间就短,并应针对甲方的进攻动作做出 相应的动作,对其动作同样要求绝对速度快,这样,第一环节的总 时间就短,即所谓后发制人。
甲方为先启动方,与快方的启动时差为零(因为甲方就是快 方)在对抗中,应尽量加快其动作速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方变化 的时间,使对方没有充足的时间判断和做针对性的动作,这样就能 够做到先下手为强,占尽场上主动。
若甲方采用佯攻,乙方采用防守反击。
那么:
甲= r作攻+ r作攻_ + r进攻动作
& ^ = 71应答+ 攻应芥动作的调整+ 71防守动作或反击
甲方在佯攻中,要求乙方有一个他所需的佯攻应答动作,客观 上要求:甲方佯攻动作要逼真。这样,乙方才可能有应答动作。由 于佯攻动作与进攻动作是不同的两类动作,因此,这两类动作之间 的调整就显得很重要,这种调整包括重心、距离、角度和动作协调 等方面,要使甲^所需时间短,要求三者速度要快,尤其是调整速
*应答时问:对对方动作的反成、判断和开始支配动作的时间。度和进攻动作的绝对速度。
乙方在防守反击中,首先要求他应具备一个清晰的技击思维 网络,对对方动作的应答判断准确,尽量不做多余的佯攻应答动 作。
当乙做了应答的防守动作后,应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对手真 正的进攻动作的防守上去,使佯攻应答所占的时间越短越好。具 体时速要求乙Q <甲
当乙方判断出对手是佯攻时,应很果断地进行反击省略佯攻 的应答动作。在甲方调整动作时就迅速完成反击动作,这样,乙t, 所占时间就短,具体要求:
甲“(r伴攻+ r样攻難+ r进攻动作)> 乙应答+ r反出)
防守方的具体动作选择应根据实战的需要与自己所能及的特 点要求来衡量。
在接触防守时,应以小弧度动作很经济地换取对手的动作,这 样,所需时间就短,并为下一个环节的动作埋好伏笔,为反击创造 好条件,使反击动作能够在对手第二环节第一个动作完成之前完成。
躲闪防守时,如果选择步法躲闪防守到无效距离的方式,此 时,对手的进攻动作未受破坏,紧跟的再一次进攻速度一般则较 快,使防守方此时调整、防守或抢攻的难度较大,此时,防守方可再 拉开到无效距离,重新开始调整,再组织下一次对峙。
如果躲闪防守还在有效距离内,此时完成躲闪的时间应少于 对手完成进攻的第一环节动作时间,由于对手进攻无外界干扰,故 对手第二环节的调整时间会很短,第二环节紧跟就到,此时,防守 方的插人动作前的调整要求时间短,难度大,要使插入动作在对手 第二环节的第一个动作完成前完成,要求插入动作果断,否则瞬间 的迟疑会带来相反的结果,如果此时感到插入有困难,则应继续争 取主动防守。
在反击时,是选择同步,还是分步,应根据自己掌握技术的能力,以对对方动作的判断而定。
需要分步反击插入动作时,防守动作与插人反击动作的连结 应有机结合,中间的调整时间越短,插人的成功率则越高,组合质 量也越好。
需要同步反击插入动作时,出动作前应有充分的认识和判断, 做动作应果断、自信,针对对方的进攻结合一些相应的身法动作进 行适当的综合防守,这样,成功率较高。
在同一环节中,往往用时长的一方不能把完整的动作完成,即 使完成,也不能保证动作质量和应得的效果。故要求动作从简、从 速、从力、简单易行,阈值低。
经过第一环节的切人,双方的对抗进人了第二环节,此时进入 了全面的对攻状态:
¥ P紧過丨||1.进攻或防守反击
&丨2 = ^调粮+ ^防守或插人进攻
甲方.•在第一环节的进攻有两种结果:①产生效果。②未产 生效果。若甲方在第一环节产生效果,此时,甲方应乘势紧逼连续 不停地进攻,由于第一环节产生效果,过渡到第二环节的进攻中的 调整就相应顺利,所用时间较短促,但不能过急,此时的调整应已 做好重心的转换、力量的蓄发及动作的连顺和距离、角度的同步调 整等。这种调整能力也是衡量一个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 如能够借助第一环节产生效果的动作惯性和成功气势,可增加相 当的效果。这样就给对手调整增加了巨大的压力,并能够很好地 控制住对手,不让对手出有效动作,即《散打歌》中所言:“得一点必 跟一串”,这样可将对手出有效动作的机会减小到最低点。
当甲方第一环节未产生所需效果或是第二环节调整时间被迫 加长,这样大大增加了对手的调整时间和减少了对手的压力,对手 插入反击的成功率就大。若对手在此时将反击动作插人而甲方又 失去与对手抢攻的优势时,应很自然地做出相应的防守,防守必须 清晰、明了,有针对性,此时,应有信心做出相应的反击。能够做出 —126 — 同步反击则应首先选择,只能做分步反击的也不能放过机会,不能 做出反击动作的应设法用缠、抱、封、截等方法破坏对手的进攻。 如感到此时自己无所作为,可做第三环节动作,主动退出,再重新 组织进攻,寻找或创造下一次机会。
乙方:经过第一环节的切入。
如果甲方的进攻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此时,乙方应迅速做好调 整,尽可能减少调整的时间。全身心地抢甲方下一动作进攻的防 守点。
如果此时乙方调整速度快或有反击的机会(如果出现反击机 会,是千万不能够放过的),若对手的技术水平及各方面能力都很 强,调整与紧逼再进攻,能很有威胁地完成,此时乙方应做第三环 节动作,主动退出,重新组织进攻,以上情况的选择,应根据练习者 的平时训练的实力与赛场上的实情而定。
如果甲方在第一环节的进攻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即对乙方 不产生威胁,此时,乙方进入第一环节的调整干扰就少,所需时间 就短,乙方已具备与甲方抢点的条件,此时,乙方在第一环节防守 的基础上插入反击动作,反击动作应在对手调整与完成进攻之间 完成,例如:对手前中边腿击我腹部,我前手里挂防守,对手前压重 心,留肩蓄力,做前手惯拳的调整,准备继续做第二环节动作,此 时,乙方可完成后手冲拳击甲方上盘的反击动作,后手冲拳的调 整,应做到留肩蓄力,这一点在做前手里挂时已同步完成;前压重 心协助发力,这一点在做后手冲拳时已同步于其他环节完成。乙 方的反击所需时间自然就短,在甲方前手惯拳完成前完成后手冲 拳是有可能的,如果第一环节采用前抄防守,同步后手冲拳,这样 后手冲拳完成应在甲方完成前边腿时完成插入则更直接,时间更 占优势,但动作把握难度相对大一些。
在第一环节乙方采用非接触性的防守,仅凭拉开距离产生效 果,这样,虽然眼前比较有效,但在第二环节如距离、角度、重心诸 方面的调整相应时间较长,给插入动作增加了更大的难度,所以,在对抗中不能盲目地乱用非接触性防守或一时只顾眼前的防守效 果,忽视了下面动作的应用,因为防守只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 进攻才是取得胜利的前提,这样,导致第二环节的调整时间太长, 为对方再次进攻提供了时间上的条件,使自己完成插人动作增加 了很大难度。
经过前面两个环节的对抗,优者欲扩大战果,劣者想挽回败 局。《散手竞赛规则》确定两头计分的原则,第三环节显得尤其重 要:
甲^ = r攻成防+ r步汰与动作调整 乙^ r防或攻+ ^少法1.」动作调整
甲方:设甲方在前面环节占有优势,此时,甲方应继续进攻,进 攻应做到目标明确,动作连顺流畅。咬紧对手不让对手逃脱。客 观上要求甲方在进攻时,应根据对手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这种调 整包括距离、角度、动作本身,调整的时间越短,则越占优势,进攻 的速度越快,甲方的第三环节总时间就越短,对手则越不易’逃脱, 此时应符合甲《3<乙
乙方:设乙方在前面环节处被动局面,此时,乙方抢最后一点 退出或直接退出就显得尤其重要。
当甲方再进攻时,乙方应努力并认真地做好防守,并同步做好 反击前的调整,这一点非常重要。做好调整,则针对对手的进攻及 时将反击动作做出,迫使甲方处理,进行动作调整。在反击的同 时,乙方还需注意相应的防守,并迅速做步法的调整,迅速到无效 距离,以便下一次重新开始对峙。
当甲方再次进攻时,乙方做防守,如果不能做好反击前的调 整,此时,乙方应尽可能通过封堵、截、缠、抱等动作去破坏甲方出 有效动作,迫使甲方延长动作的调整时间。此时,乙方应继续调 整,争取出动作或摔或寻找退出的时机或等待裁判叫“停”。此时 应符合:
乙防守+厂反:,1;.与闼*5 <甲进攻+ ^调整0
当乙方退出时,甲方应再寻找机会追击乙方,延长第三环节。 因此,乙方退出,可以甲为圆心,通过步法调整,走不规则、不定向 的圆弧路线,从几何角度分析可知,圆弧即方向不固定,方向不能 确定,则甲方不易把握追击路线,使甲不易做好出击前的调整,这 样迫使对手步法调整和动作调整时间都延长了,使甲方在第三环 节的总时间加长。则有乙《3<甲的可能。这样,乙方脱开重新 组织对抗的时间就大大增强了。
经过上述三个环节的时速对抗分析,使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 时速在各环节的所以然与之所以然,这正是我们了解对抗、把握对 抗、指导训练的必备知识,若我们把此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将会使我们少走许多不必要走的弯路,使我们的训练做到有的放矢。
浏览53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