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武术多用龟蛇玄武的特征取象、以形喻势的手法创造武 术,其用意不是仅仅停留在动作表面上的简单模拟,更重要的是 把自己对龟蛇玄武的崇拜,渗入到武术动作中。龟的多静少动、 吞吐呼吸、清静无为的特点在武当武术,特别在武当气功中都能 体会到;蛇的灵活机动、飘忽不定、连绵柔软的特点在武当拳中 总能看到。武当武术的许多功法、招法命名与龟蛇有关,如金龟 藏身、神龟缩首、龟息蛇咽功等。
武当拳拳理与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密切关联,运行变化, 相生相克,既对立又统一。内家拳是一种“主于御敌”的拳种, 黄百家在《内家拳法》中对该拳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
内家拳将道教气功练养之旨融于拳法中,具有贵柔尚意的特 点,以心息相依、运行匀缓、意到气到、动静自如、以柔克刚、 灵活婉转、莫测端悅为行拳要领。
武当功夫为何称为内家功夫,这与其养生主旨是有关系的。 武当功夫一直是围绕道家内丹修炼这一主旨展开的,它将内养作 为追求的第一目标,武当武术以内养为本,技击为末。武当太极 拳在行功过程中,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强调精、气、神、力、 功的协调,讲究内丹修炼中的调心、调息、调形的巧妙应用。练 习武当太极拳达到一定层次后,即可增加生命的活力,取得祛病 益寿之效。如今太极拳风靡全球,可以说武当道教界为世界养生 做出了重大贡献®。
①温茂兴.论武当山道教养生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 (04): 14-15.
练养结合是武当武术最大的特点,主要是因为武当山乃道教 圣地,武当武术深受道家养生思想的影响,并把道家养生功法与 武术练功方法相结合。
武当拳在技击上的特征具有不敢为天下先的战略思想,后发 先至的战术原则以及轻灵圆活的技击方法和贵化不贵抗的技击效 果®。武当拳看似柔软,但却内藏生机,变化无穷。武当拳讲究手 脚并用,以擒拿为主,常运用于防守自卫,非困不发,纯用内功。 武当拳的传授非常严格,它注重武德,规定不准爱财,不准贪色, 不准结交官府,不准忘恩负义®。
二、武当代表拳术:武当太乙五行拳
武当太乙五行拳原名为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为明朝龙门 第八代传人张守性所创,他根据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发挥而成, 此拳为武当山秘而不传之拳技。1980年金子锼(1904—1985年) 在山西太原举办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中表演了此拳,震惊四 座,因而公之于世。金子锼后被邀返回武当山,传赵剑英,赵剑 英传现任武当拳术教练钟云龙道长。
金子锼,原名爱新觉罗•溥儇,为清皇室子弟,宣统溥仪乃 其长兄。金子強于1929年上武当山随李合林学此拳,一直秘练不 传,直至1980年才公开表演^
此套路技巧高,拳理深,一直被视为武当山镇山之宝,即使 现今武当弟子,能得学此拳者寥寥无几,非有为之道徒不得其传。
武当太乙五行拳的步法身法均贵柔而用刚,朴实而无华。其 技击方面则注重擒拿,包括锁颈、封马、擒臂、脱腕等技法。又 善用“插植”,即以第二指关节击打,并用身法步法增强其击打威力;其特色是首先封锁敌人前脚,进而摆膝跪压敌方小腿,轻则 封腿令其动弹不得,重则断其胫腓,又上下相随,同时间施以缠 丝劲使出插提,击打敌人肋骨。另外,其掌劲多沉重而具爆发力, 以松柔为基,劲从内发,充分表现出武当内家功夫之特点。武当 太乙五行拳的基本特点为:粧式沉稳,架势紧凑;腰随胯转,肩 胯相对;两手环抱,脚走弧线;绵软缠绕,走圆化柔;动如蛇之 行,柔似蚕作茧。
武当太乙五行拳拳势柔和绵软,多缠绕动作,桩式稳沉,腰 随跨转,两手环抱,脚走弧线,演练如蛇之行,运行似蚕作茧, 架势紧凑,方丈之地即可演练。
三、武当弟子演武央视
中华传统武术博大精深,《武林大会》独具创意地通过央视公 众媒体将中华传统武术十大不同风格特点流派以同门弟子较技打 擂形式向世人展示出来。武林大会的口号是“还原真实武林”,突 出的是一个“打”字,决不用花拳绣腿做节目。与武术散打不同, 武林大会选手不分体重级别,不带拳套,比赛时每场打3局,每局 比赛两分钟,两局之间休息半分钟,以计算点数决出胜负。“无拳- 套、无级别、无演绎”的擂台比武形式是《武林大会》最鲜明的 标志。
2007年中央电视台举办《武林大会》节目,武当太乙五行拳 参加《武林大会》的擂台赛活动,作为2007年度央视《武林大 会》的八大参赛拳种之一。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武当太乙五 行拳海选擂台赛于20〇7年4月9日在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开赛, 《武林大会》顾问、资深武术家韩建中,中国十大武术影视红星、 《武林大会》裁判、武当太乙五行拳传人陈永霞,及央视五套的相 关制作人员按会指导参与此次擂台赛的开展与录制工作。此次比 赛扩大了武当武术的影响,增加了人们对武当武术的了解。
2007年4月19一20日,40名武当太乙五行拳传人参加了本次 擂台选拔活动,他们将在此次“无拳套、无级别、无演绎”的擂 台上,尽显传统太乙五行之二十三式擒扑技法,通过严酷的对抗, 最终选拔出18位高手,进行最后的“决战”。
2007年7月24日央视《武林大会》武当太乙五行拳比赛正式 开始。周晋波在2007年度CCTV-5举办的《武林大会》比武中, 经过残酷的130多名中外高手海选,进入40强,再进入18强。在 2007年5月,周晋波一路艰辛拼搏,过关斩将,夺得武当太乙五 行拳2007年度总冠军。
2008年3月6日晚7: 30,在中央五套CCTV-5举办的一年 一度的《武林大会•武林盛典》比武中,周晋波作为武当俗家弟 子,代表武当太乙五行拳应邀参加八大拳种之间的对决,战胜了 五祖拳的王阳腾,获得年度最佳敢斗奖。
四、独特的武当器械:拂尘
拂尘为道家法器之一,是道家弟子清净云游之物,亦是重要 的防身器具®。拂尘是道家的奇门兵器之一。俗话说,手拿拂尘不 是凡人。在道教,拂尘是一种法器。人们熟知的太上老君、八仙 中的吕洞宾,皆以拂尘壮其神威,仙风道骨油然而生。拂尘的演 练风格独特,技法鲜明,软硬兼施,开合紧凑;舞动起来如天马 行空,洒脱飘逸,闪展跳跃,灵活多变。拂尘练习讲究身法与拂 法的巧妙结合,具有良好的健身防身之效。
拂尘在道门中有拂去尘缘超凡脱俗之意,也是道门中人外出 云游随身携带之物。拂尘风格属软兵器之类,拂尘的动作以劈、 缠、拉、抖、扫为主,有刀、剑、鞭、镖等器械的动作特点,练习拂尘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运用时要求自然 流畅,绵绵不断,一气呵成。
武当拂尘是一路鲜为人知的道家密传武术套路,它除有健身 防身作用外,亦有很高的表演价值。其动作刚柔相济,缓急相间, 舒展灵活潇洒飘逸,具有步走八卦、腰如蛇行的显著特点。演练 起来如长河飞瀑,环环相扣似行云流水。时而如金蛇狂舞,时而 如游龙在天,时而似清风拂柳,时而似疾风闪电,时而单手撩挽, 时而双手云扫。许多动作都是在疾速旋转绕行和翻转拧裹中完成, 往往形成一势多圆,曲折回环,起伏跌宕的效果,令人眼花缭乱, 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五、武当武术未来发展展望
武当武术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武当山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武当武术既具有前景广阔的产业开发价值, 又是武当旅游经济最生动的形象,最炫人眼目的卖点,因此,我 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发展武当武术,以满足人们身心健康需求,促
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武当山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武当山不仅成功地举办了多次武当武术文化节,而且在海内 外也进行了几次成功的表演,弘扬了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提高了 武当武术的知名度,增加了武当山对海外游客的吸引力。
1987年,武当山举办的“首届武当武术擂台赛”,轰动了全 国,观众达21万人。1991年举办的“中国湖北武当文化武术节”, 十多万中外友人一睹了武当武术的风采。1996年,武当山被列为 “全国武术之乡”。
从1999年起,十堰市成功举办了 4届“武当拳国际联谊会”, 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及东南亚、西欧等地区都有代表队参加, 还多次举办了 “武当武术进学校”教练员培训班,武当武术正逐 步在校园普及。2002年,在十堰市文体局的组织下,创编了“简 化武当拳”,该套路共十八式,动作简单易学,2003年通过了湖北 省专家组鉴定,获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目前学练该拳在 十堰市蔚然成风,武汉市也有逾万人在习练。2003年3月,十堰 市武当协会成立,在国内外有关专家、教授、拳师的大力支持下, 已挖掘、整理各种拳法、剑法、刀法、气功等功法套路一百五十 多种。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丹道修 炼与养生学——武当丹道延寿图说》,对武当武术的基础功理功法 做了很有价值的探索。2007年5月,十堰市完成了《武当武术现 状考察与继承发展对策研究》的课题。本课题由武术专家江百龙 牵头,对武当武术进行了深人研究,课题组在他带领下查阅了近 百万字的图书文史资料,收集原始资料,较好地完成了这一武当 武术的基础性科研课题,提出了发展弘扬武当武术的一系列重要 措施,为武当武术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为武当武术的发展做好 了理论准备。
2007年举办的武当太乙五行拳擂台赛,在央视五频道的连续 播出,国内引起了轰动。同时央视四频道在特别播出的《武林传 奇》节目中首播了《谜拳武当》,在全国也反响强烈。2007年11 月1日,为期3天的2007武当武术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武当山圆满 落幕。此次会议由省体育局、市政府主办,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市文体局、武当山特区管委会、武当杂志社承办,是一次规模空 前的武当武术发展战略研讨会。
十堰市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精心组织开展“武当拳国际交流大会”等活动,打响了武当武术品牌,提高了武当武术 知名度,营造了浓厚的武当武术氛围,使武当武术走向全世界。
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武当武术取得了快速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了武当武术组织机构。2005年十堰市文体局设立武 术管理科,2007年武当山特区设立武术局。民间也成立了多个武 当武术研究和发展机构。二是加快了武当武术硬件设施建设。武 当山特区投资2000多万元,改造了武当国术馆、武当武术演艺厅, 新建了武当文化中心、武当大剧院,高水平组建了中国武当功夫 艺术团。同时,全面启动武当太极村、武当武术国际交流中心, 这些项目的建成,必将大大改善武当武术硬件设施,为武当武术 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三是武当武术理论研讨成果斐然。1982年 全国武术工作座谈会后,散落在各地的武当派各门拳种拳法被逐 步挖掘出来,人们搜集到各地挖掘整理的武当拳种功法30多门。 湖北省丹江口市成立了武当拳法研究会,创办了《武当》杂志, 已定期出版会刊《武当》208期,发行总量达5百多万册,读者遍 及世界各地。
十堰市每年投资百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挖掘、整理、出版武当 武术专著,创建了武当武术网站,开设了“武当武术概述”、“张 三丰考”、“经典拳论”等栏目,使其成为武当武术宣传的重要阵 地之一。武当山特区政府还投巨资着力打造武当武术的文化品牌, 完成了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谱曲、杨宏伟演唱的歌曲《天下太极 出武当》,并与中央歌舞剧团签订了合同,创作了大型歌舞剧《太 极武当》。
随着社会的发展,武当武术的独特魅力日益显现,海内外习 练武当拳活动正蓬勃发展,蔚然成风。在武当山地区,武当武术 已列为中小学必修课;开设了十几所武院、武校、武馆等,以及 武术培训班,培训武术后继人才。武当武术影响力日益扩大,有识之士多次组织武当功夫团到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意大 利、日本、新加坡及港、澳、台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武当武 术表演交流,许多海外弟子也前来武当山拜师学艺。武当山地区 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武当文化武术节”、“武当武术擂台赛”、 “武当拳国际交流大会”、“武当拳功理功法研讨会”等武术赛事和 研讨活动,使武当武术发扬光大。目前,武当武术研究机构几十家,海内外习练武当武术者上百万人,许多美国、加拿大、英国、 法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武术爱好者前来武当山拜师学艺。
2008年10月30日,由国际武术联合会和中国武术协会主办 的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在湖北十堰开幕。来自英国、美国、波 兰、俄罗斯、希腊等6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 000名运动员和官员 齐聚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以武会友”,一决高下。国际武术联 合会秘书长、中国武术协会主席王筱麟表示,这是推动中国武术 及传统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的盛会,也是世界武术节迄今为止规 模最大、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次传统武术盛会。10月31日至11月2 曰,武术节举行有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项目4大类300多个小 项的比赛。此次武术节的主题为“世界武林风,辉煌武当山”。武术节期间,举办国际武联会议、武术名家讲座及演示、走进武当 系列活动。武术节期间还举办了走进武当系列活动和群众性武术健身和文化活动,展示了武术之乡的风采。
针对武当武术的发展,有关人士提出了相应对策:要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吸取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通过实施“六个一”工程, 即:制定一个规划、完善一套体系、培养一支队伍、打造一流品 牌、带动一项产业、实现一个目的,促进武当武术的全面健康 发展。
有关学者提出应在武当山特区演艺中心、紫霄宫、南岩、太 子坡、金顶等地设置长期固定不变的武术表演基地,经常演示武 当武术,使每个旅游者都能欣赏到武当武术的精妙。定期在全国 各大城市巡回表演武当武术,并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武术比赛, 借以扩大武当武术的影响。大力发展武当养生健身游,使之成为 武当山的名牌旅游产品,从而打响武当武术品牌,提高武当武术 知名度,努力营造浓厚的武当武术氛围①。武当武术一定会走向全 国、走向世界,一定会有光辉灿烂的明天。

浏览1,47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