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徒手斗虎龙长卿
龙长卿(1861—1946年),湘黔边境苗区妇孺皆知。他是民国 年间湘西苗族的著名武术大师。他的套路手法至今在湘黔两省边 境仍广泛流传,形成了苗拳中的一大流派。
龙长卿,湖南省凤凰县夯滚寨(今凤凰县山江乡凉登村)苗 族农民。他并非武术世家出身,但从小心明手灵,力气过人,曾 于寨上跟别人学了一些拳棍。他家住在一座大山顸上,四面陡峭, 周围群峰拥簇,沟壑丛杂,小径如羊肠盘旋。
一天,他挑一担谷子去山下溪水边的碾坊碾米,回家时天已 黑下来了。当他挑着100多斤大米翻过山坳行至“老虎口”时, 已经是筋疲力尽了,准备好好地休息一下,身子横躺在石板上慢 慢地人睡了。不知过了多久,他忽觉得有个什么东西在触动他, 他睁开眼发现一只老虎正在嗅他的头。“啊呀”一声大喊,他倏地站了起来,本能地向老虎猛推过去。老虎受惊,仓皇向后一纵。也是天缘巧合,老虎这一纵迫于本能,不小心跌下万丈悬崖摔死 了,龙长卿侥幸脱命。然此事一传十、十传百,竟传成了龙长卿
月夜打虎的故事了。
龙长卿先后投师12人,学得最久者是苗族著名武术大师杨金 膀。由于龙长卿的诚心和刻苦,杨金膀将平生所学尽予传授。杨 金膀去世后,龙长卿披麻戴孝,亲自给师父送葬。后来龙长卿被 思南青杠寨人请去教堂子,打败了前来比武的刁和尚,从此,他留在家乡一带教习苗拳。
一日,一只猛虎进村危害乡民后窜回万溶江畔的一座竹山上, 藏于石穴中。龙长卿径直走往竹山中,往石穴攀缘而上。那老虎 伏在石穴口,见到人来,狂吼一声,居高临下猛扑而来。龙长卿 在岩窝中难以站稳,也不便迈动步法躲避,只得挺身相迎。当猛 虎扑来之际,他叉开两手,擒住虎的两条前腿往上一举,同时往 左右两边反扭。老虎前身离地,只有两只后脚在地上抓扒,两条 前腿被扭得不能弯曲,直直的像两根木棒撑着前胸,虎头高悬, 张着血盆大口而不能伤着龙长卿。此时,龙长卿亦无法打虎。龙 长卿和老虎相持许久,后在围观者的帮助下,长矛扁担齐下,将 老虎打死。
龙长卿于万溶江打虎以后,名声大振,向龙长卿投师者日有 数十。时“湘西王”陈渠珍听说龙长卿武艺高强,厚金请他当保 镖。一次,军阀混战,龙长卿于大难之中救了陈渠珍的命。陈感 谢不已,且发现龙的武艺实在高超,便以苗家大礼和正规投师仪 式拜龙长卿为师。
1932年,陈渠珍为了扩充军事力量,提高军事素质,专门成 立一支以武功为基础的特别战斗队,模仿傅鼐的“八千练勇”,招 收苗汉乡勇武士入军操练,聘请龙长卿为总教官兼大队长。龙长 卿因遵照苗族敬奉天王的习俗打黑色旗,兵士皆穿黑底白边衣, 故其队伍命名为“黑旗大队”.龙长卿在就任“黑旗大队”总教官期间,以传授武艺为己任, 以发展苗拳为最高宗旨。他在认真吸收苗族传统武术的基础上, 总结了自己实践中的一些新经验,以藏山桩为主要功底,成功地 编出了苗拳12套基本功操练动作与方法。同时,对苗族拳术、棍 术以及连枷棒和棒棒烟等兵器的使用,使他总结了许多新的技击 手法。这些手法至今在湘西仍广泛流传,被视为珍宝。此外,他 亲手教习了上千名苗汉武术徒弟,为普及和发展苗族武术作出了 重大贡献。
2.打虎英雄肖天长
近代孔门著名拳师中,最杰出的代表是肖步贏(1875—1945 年)。肖步贏又名步云,字大洲,号天长,出生于湖北大冶殷祖秦 家庄一个武术世家®。
肖天长自幼从父亲肖宜芬那里承袭家传孔门拳,12岁师从名 拳师盛邦栋,常以5个铁沙包裹于前胸及四肢,负重行走习以为 常,且重量日益增加,勤学苦练18年,学成后纵跳奔跑,矫健异 常。30岁时,肖天长又拜武术名家肖大成为师,苦学内功气功, 艺成后能将一把90斤大刀舞得呼呼生风,丈余高墙轻纵即过,挥 掌能使十尺开外的烛光熄灭。
肖天长32岁时,村里出现巨蝾侵害人畜。为保一方安全,他 寻得蟒踪,奋力将其扼死。此事传出后,殷祖七冲村百姓请他去 降伏为害一方的白额虎,他义不容辞,当即赶到七冲村击杀了老 虎。肖天长降虎杀蟒的故事,至今在殷祖地区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日寇占领大冶时,驻扎在殷祖的日军有次骚扰秦家庄,弄得 鸡飞狗跳,百姓恐慌。为振国人声威,给日寇以警告,肖天长见 一公鸡被鬼子追得飞上屋瓦,他当即飞步跃上屋顶将鸡擒住,当他目露神威悄无声息地将鸡递到日军面前时,鬼子们吓得目瞪口 呆面无人色,掉头灰溜溜地走了。
肖天长一生以保镖、授武、行医为业,在武术上精通孔、岳 拳法,能融合各家之长。肖天长的拳法刚中见柔,劲整神全,并 自创了岳家心意连环拳、孔门“金猫扑鼠拳”等两套刚柔相济、 独具特色的拳法。
3.三荀打豹
光绪四年(1878年),湖北京山县山区连年山荒,众兽四散, 有一只金钱豹从京山山区落荒逃到天门县皂市镇五华山上,出没 无常,经常祸及人畜,乡人苦之。
当时,阜市镇有三位著名拳师,名曰梁玉苟、曹德苟、容一 苟,他们自幼习武,刻苦勤奋,武艺超群,颇负盛名,乡人请他 们打豹。
一日金钱豹藏于一所牛屋内,将牛犊咬伤,容一苟、曹德苟 将金钱豹赶走,但亦被咬伤。梁玉苟得知此事,率徒弟二人,直 奔五华山寻找凶豹。当他们走上一个山坡时,见金钱豹正从洞中 出来,梁玉苟即迎上前,举枪便刺,可此豹腾空一跃,窜过头顶, 一爪抓向梁玉苟的一徒,将其衣服抓破,另一徒赶上迎头一棒, 击中豹头,棒断两节。凶豹不仅未被打伤,反张口便咬。梁玉苟 见状,举枪再刺,凶豹倒向一边,从侧面向梁玉苟扑来,他躲避 不及,只好用枪把向豹击去,正中豹的腰部,豹向一边连滚两周。 当再次扑来时,梁玉苟看准时机,以滚身枪法中的朝天一炷香式, 由下向上一枪,刺中豹喉。伤豹几经挣扎,最后死去。梁玉苟等 人为当地除去一害,在阜市传为佳话
本章小结
荆楚地域的人民自古热爱武术,武风炽热。秦汉时期的荆楚 民间武术活动主要以“角抵”、“摔跤”为主。西晋之时,相扑也 深受民间喜爱,开展较普遍。明清时期荆楚地域乡民延师设馆, 练拳习武,尚武之风盛行。民间习武多以防身为目的,农闲时, 农民自发组织,延请拳师,立堂学打,项目有拳术、剑术、棍 术等。
地方戏曲湘剧、楚剧、汉剧中,重功架与特技,且融“百 戏”、“杂技”、“武术”等于其中,如《目连》大戏很讲究“射 叉”、“叠罗汉”、“爬杆”等技艺,需要演员具有相当的武术功力。 《封神传》、《目连传》、《西游记》、《精忠传》、《岳飞传》等戏曲 中均有武打场面。一些花脸、武生戏中,均用串打来衬托草莽英 雄洒脱粗犷的性格。武戏对武术的传承和艺术化起到巨大的作用。 著名人物如谭蠢培,他早年曾做过护院镖师,刀术练得极好。
戏曲武生练习的武术内容与传统的武术内容大致相同,注意 功力的练习。戏曲武术动作有些名称与武术不一致,演练具体要 求上也有差异。
杂技武术演员特别重视腰腿功的训练,这是中国杂技武术的 一个特点。杂技表演中有很多与武术结合的内容,大武术、小武 术、绳鞭技、硬气功表演是杂技武术表演中经久不衰的节目。杂 技武术演员具有超人的力量和轻捷灵巧的跟斗技艺。传统的“拉 硬弓”、“耍关刀”都是负重极大的节目,还有“飞剑人鞘”的绝 技。活跃在武当山一带的杂技演员,武术功底相当深厚®,表演的 内容有铡刀破腹、铁板滚背、单掌开石、油锤贯顶等等。
自古至今,荆楚地域流传很多与武林有关的旧闻掌故,有为 民除害的陶侃射蟒、沔水斩蚊的勇武之士,还有驱虎打豹的英雄 好汉等等。这类故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从上可 知,荆楚武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浏览1,54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