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武英辈出
楚人尚武,国君率先练武,重用勇武之人,臣民以武为荣, 武术英才在楚国大量出现,他们既是楚国军队的骨干,又是荆楚 武术的精英。春秋时期武术英才主要有发明弩的楚琴氏、射石没 金饮羽的熊渠、百步穿杨的养由基以及一箭伏犀牛的楚宣王等。
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著名的制剑专家:欧冶子和干将,曾经 为楚王造剑。他们选用茨山的矿石,冶炼成铁,锻制成三把铁剑, 分别取名龙渊、泰阿和工布①。楚国不但有著名的造剑专家,还有 著名的相剑专家风胡子。风胡子,春秋末楚国人,善于研究识别 宝剑的优劣及特性。一次,昭王无意得到一口宝剑,便招风胡子 问其由,风胡子说:“此谓湛卢之剑。”接着讲述了此剑的来历。
勇谋兼备的屈荡,是春秋时楚国大夫。楚庄王十七年(前597 年),屈荡和养由基参加大败晋军的郫之战,担任左广指挥车的车 右。战斗开始,晋将赵旃冲至楚军阵前挑衅,屈荡下车和赵旃进 行搏斗,夺得赵旃的甲裳。楚军乘势发起攻击,晋军溃败w屈荡 是一员勇谋兼备的大将,遗世有“楚屈叔沱戈”。荆楚武术的精英 还有守城尉鬻拳,左司马申鸣等。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楚人不但有“文”才,亦有“武” 才。秦汉时期时期楚国的名将主要有陈胜、吴广、项燕、楚霸王 项羽,以及后世一代枭雄曹操项燕(? 一前233年),下相人, 战国末年楚将,西楚霸王项羽之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
在《天门县志》中记载了晋代名将朱伺的武功。朱伺,安陆 人,少为吴门牙将,陶丹给使吴平内徙江夏。伺有武功,而讷口不知书,为郡将督 后在随陶侃征讨杜锼的战斗中立功。夏口之战中,伺以铁面自卫,射敌帅数人,伺中箭气象不变。
隋末,天下大乱,在逐鹿中原,争夺霸权的各种战争中,一 位中国著名的军事家——罗艺脱颖而出。罗艺,字子延,襄州襄 阳人。《新唐书》载:“勇攻战,善用槊。大业中,以战功补虎贲 郎将。”罗艺与窦建德长期作战。有一次,窦建德率众十万围攻范 阳,罗艺“逆拒之”。罗艺曾率“燕云十八骑”击退胡军,因此声名大震。
唐代湖北由武举出身的将领有冯行袭(410年),字正臣, 湖北均县武当人。少时从军,有战功,中和元年(881年)在山南 东道治下的均州任都校。中和年间,僖宗在蜀,有贼首孙喜者, 聚徒数千人欲入武当,冯行袭伏勇士于江南,仗剑斩之,贼众在 江北者悉奔溃。冯行袭魁岸雄壮,面有青痣,当时被人们称为 “冯青面”。
樊兴,安州(今湖北安陆)人,唐代名将。从唐太宗李世民 征战四方,积功封营国公。贞观中,讨陵州獠,击吐谷浑,迁左 监国大将军,封襄城郡公。后拜检校右武侯将军。
《唐书》中记载:长沙人罗宏信,善骑射,能力敌十余人;新 宁陈志业,猛勇过人,从军陷阵,手杀十数人;零陵唐行旻,骁 勇善战。武将李琼多谋略等。
由于宋朝的兵制、科举、战争和荆楚地方的特殊地理位置, 湖南和湖北习武者众多,武技精进。北宋之时,湖南在训练乡兵、 藩兵时,出现了不少名将和武艺教习人才。据《湖南通志》记载, 当时谪居在潭州的武将冯湛,原为御前统制,在潭州训练将兵800 人,躬亲教习,严格律度,后成为一支英勇善战的军队。据《袁 燮行状》载,岳州武将赵善待,组织义勇乡兵,春冬两季训练, 艺精受赏,士兵武艺提高很快。还有湖广总领杨王修,在教习乡 兵、藩兵武艺时,勉以忠烈,提倡习武保家卫国。讲究武德,伸 张正义,军士感悦。岳州指挥使李燔,文武全才,训练士兵以古 文六义,刀剑攻防,文武全备。南宋名将杨再兴,湖南武冈瑶人, 原为曹成的部将。公元1132年,岳飞破曹成,招抚为岳家军,后 成为精忠报国的名将。杨再兴小商河一战,令无数后世子孙为之扼腕,数百将士面对数十倍敌军(女真人主力骑兵部队),发动了 奋不顾死的冲锋,虽尽数死于沙场,却使威名流芳百世,仅杨再 兴一人便“杀敌将数十,斩胡骑数百”,可谓死得其所。死后岳家 军为其收尸,仅从其身体内烧出的铁箭头就达两斤以上,惨烈非 常。又据《宋史•溪清蛮传》载:“辰州瑶人秦再雄,武勇多谋, 屡立战功,后回辰州,训练士兵,得三千人,皆能披甲渡水,作 战勇猛。”从此,“瑶蛮”各部慑服,不但稳定了湖南西部的形势, 对发展少数民族武术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历代武举
武举内容分为内堂(考策略)和外堂(考武艺)两部分。不 同历史时期策略和武艺各有侧重,考试标准也各不相同®。.武举制, 度起源于“武选”,开创于唐,完备于宋,衰亡于清,为封建统治 阶级选拔了一定数量的武艺人才,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 一和安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事物记源》卷三上有:“武举盖 起于武后之时,其始置在长安二年也”,“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
据《长沙府志》记载,两宋时期,湖南先后有武进士三人: 一是湘阴人邵琪,元祐六年(1091年)中第;二是湘阴人戴敦复, 绍兴六年(1136年)中第;三是临武人孙国泰,淳熙期间中第, 后为总领将军。
明代,湖南有武进士 I2人,武举人101人;清代,武进士为 107人,武举人2014人,居全国之首®。《湖南通志》记载,湖南 在清代是考中武进士、武举人合格率较多的省份之一。
湖北的武举,唐代有冯行袭,均州武当人①。明代湖北中武举 者454人,中武进士 92名。据肖佐刚、王鸿鹏等主编的《中国历 代武状元》记载,张大德,湖北安陆人,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 年),丁丑科武会试第一名。刘承禧,湖北麻城人,明神宗万历八 年(1580年),庚辰科会魁,即武举第一名®。即湖北在明代中武 状元者有2人。
明代武举熊廷弼(1569—1625年),字飞百,号芝冈,湖北江 夏(今湖北武汉)人。熊廷弼有胆略,知兵事,善射,为明末 “辽东三杰”之一。他是一位难得的文武通才。《明史》上说他 “身长七尺,有胆知兵,善左右射。”®据清人王应奎说,熊廷弼先 中万历某科湖广武乡试第一名,后弃武就文,又中万历二十五年 (1597年)湖广乡试第一名,第二年登进士。于是榜其堂曰:“三 元天下有,两解世间无。”④这在历史上的确是独一无二的事情。
据《湖北通志》及部分县志所得史料记载,明清两朝湖北中 武进士、武举人者四千余名,遍及各府州县。湖北省宋代以前的 武科史料无从考査。明代武举史料不全,查得546名,清代武举査 有3400余名。
《湖北武术史》记载的湖北籍武举遍及各府、州、县。清代自 顺治八年(1651年)开辛卯科起,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 科止,在240多年里,湖北中武进士者304名,中武举人者3161名。在明清两代的武举考试中,湖南和湖北出了不少武举人,说 明此时的荆楚武术已达到兴旺发达的程度。历久不衰的官方武艺教习和好武的民风是造成武举众多的原因。
本章小结楚汉争霸,“力能扛鼎”的项羽武功盖世,英勇无比。项羽破 釜沉舟,表明了 “有进无退”的决心,激励习武之人在对敌和战 场上应当具有舍出一切,置之死地而后生,战胜对手的勇气。虽 然项羽最终败于刘邦,但项羽也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在这时期,剑术出现了 “舞练”的运动形式,说明当时的武 术已发展成可以单独演练的套路形式。“项庄舞剑”折射出武术有 了套路演练的形式。
三国时期,荆楚之地为争战的主战场。彼时,人们特别重视 武力,因此出现了较多的荆楚猛将,还留下许多古迹。当阳长坂 坝陵桥,就是张飞瞋目横矛“据水断桥”的地方。赵子龙单骑救 主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关羽单刀赴会是说三国时关羽凭借智勇, 单刀前赴鲁肃所设宴会,最终安全返回的故事。关羽的忠义和勇 武为后世景仰。赤壁大战则成为千古美谈。在赤壁文物陈列室里 陈列有兵器1000多种,其中有不少是在赤壁出土的兵器,置身于 这些兵器之中,当年将士练兵演武的场面便浮现在我们脑海中, 我们仿佛听到了战斗中兵器的撞击和士卒的喊杀声。
至西汉末年,湖北“绿林”起义,它对其后中国封建社会近 两千年里武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绿林” 一词几乎成为 “武林”的代名词;“绿林好汉”也就成了武艺高强、行侠仗义者 的代称。
南宋岳飞蒙难后,四子岳震与五子岳霆同驻黄梅县杨梅山区 大河之滨,不少岳家军将士也在此解甲落户。他们立志报国难家 仇,时刻不忘练武,岳家拳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湖北留传下来。
武当武术是历代武术家、军事家把拳法、兵法和道家气功加 以揉合,逐渐创编和演化而来的。后经历代宗师不断的充实和发 展,武当拳术又派生出众多的门派和种类,内容十分丰富。
荆楚大地上先后出现了众多农民起义运动,对中国武术而言, 亦是其繁荣昌盛的主要原因D起义失败后,归隐在楚地的这些义 士们将自己的拳技传给当地百姓,如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在南 岳衡阳授徒数百人,对荆楚武术的繁荣昌盛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 献作用。
历代王朝都把荆楚地域作为用兵重地,在此设兵讲武。荆楚 之地藏龙卧虎,习武练功,风气自古使然。民间练武与官方武艺 教习不断,是荆楚地域出现“奇材剑客”以及武举名将众多的原 因。“飞虎军”和“无湘不成军”透视出楚人骠疾。湘人骁勇悍 战,视死如归,历来具有尚武精神。湖南、湖北等地还建有比较 规范的演练场地和设施,这些演武场所具有一定的规模,培养了 较多的武术英才。自唐朝实行武举制以来,湖南和湖北出了不少 武举人,对荆楚地域武术的普及、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浏览67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