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封建统治王朝交替变更,在每个王朝的统治末期 都因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的日益严重、统治阶级的藩镇割据战争,而致使农 民阶级爆发反抗封建统治者的农民起义运动。在浙江沿海地区的农民起义 也有很多,这些农民起义虽然都遭到了残酷的镇压,但是也为浙江沿海地区 的民风武俗形成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相对比较强胜的时期,但是在隋唐两个朝代的末 期,都因统治阶级的日益骄奢,增加赋税,使用严重的刑罚镇压人民反抗。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日益严重,贵族官僚巧取豪夺是百姓苦不堪言, 而随之爆发的战争也是农民阶级不堪重负,而爆发了很多农民起义。唐代 宗时期台州袁晁因同情农民而遭到鞭背,于翁山县(今舟山)起义,接着攻克 台州、温州、明州(今宁波),建立了政权,并委任了数十名百姓担任官员,很 多不堪重赋的百姓都来归顺袁晁。裘甫(仇甫、求甫)于大中十三年在象山 起义,聚众百人,攻陷象山。咸通元年,与天台山桐柏观前大败官军,占领剁 县,打开府库,招募青壮,人数增加到了几千人,后又激增至三万人。攻克台 州之后,又攻下天台、上虞、余姚、慈溪、奉化、诸暨、宁海、象山等地。唐僖宗 时,王郢起义也曾攻陷明州(今宁波)、台州(今临海)等地。①

元朝统治时期因统治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游牧民族政权原有的特 点,军事化和贵族分封。这样的统治形式导致了在元代统治时期,皇族派系 夺权和贵族分权统治的常态,皇帝荒淫无度,政事颓废,王室权臣、贵族随时 迸发战事。加之元朝统治时期“排汉”的特点,进一步激发了民族矛盾,爆发 了农民战争。至正八年,浙江台州黄岩的方国珍起义,首先举起了反元大 旗。方国珍自小生长在沿海地区,拥有高大的身材,气势威武,非常好斗。 被诬陷为海盗之后,举起反元旗帜,长期活跃在温、台沿海海域,得到民众的 响应,沿海很多百姓前来投靠。至正十三年,浙南处州青田八都(今属温州

① 李志庭.浙江通史•明代卷[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12,189 -200. 文成黄坦镇)爆发了盐贩吴成七、民间武师宋茂四未收的民众起事,在黄坦、 青田、泰顺、瑞安界上建立了高洋、马坪、天狗、水盘、水牯、白羊、牛头七寨, 自称“吴王”,兴建王府。在元代末期,浙江沿海地区的士绅陶宗仪、郑昂、戴 良、陈基等人都曾有过反元行动,还有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刘基(刘伯温)也曾 自己组织乡勇青壮进行反元运动,后来归顺朱元璋,刘基对浙江沿海地区反 元运动也有重要作用。①

明廷的专制统治,地方官府的腐败,乡绅豪强的霸道,皇室和朝廷既沉 重又无休止的赋税、征派和徭役需求,对庶民地主和广大小农的超强榨取, 对佃农的过度剥削,不仅使中产地主陷入破产境地,而且使一般民众的生活 日趋贫困化。各种因素再加上天灾人祸、瘟疫饥憧,终于酿成了明朝后期频 繁发生的民变、骚乱和起义。洪武年间,处州青田的吴达三、温州平阳的叶 丁香就曾揭竿而起,波及了处州、温州等地。永乐年间,宁海象山等地也有 民众暴动,宁海人莫惟英曾聚众数百人,反抗官府的统治。崇祯十五年,宁 波奉化乡民胡乘龙聚众起义,建立“天萌国”。②

清朝初期的武力镇压、剃发留头、毁城禁海等政策,没有吓到富有斗争 传统的浙江人民,反而更加激发了浙江人民的反抗斗志。首先是明王朝旧 部在浙江沿海地区集结,建立临时政权,在浙江沿海地带抵抗清兵。其次 是四明山、括苍山、仙霞岭等地山民义军抗击清兵。王翊于宁波招兵举义 抗清,后进入四明山安营扎寨。何兆龙在括苍山、仙霞岭地区领导的“山 寇”义军。还有黄宗羲、与宁波地区组织家乡子弟结成“忠义营”驻扎在四 明山。③

每个封建王朝统治后期,皇室和朝廷既沉重又无休止的赋税、征派和徭 役需求,以及地方官府的腐败、乡绅豪强的霸道,对广大的农民的超强榨取, 对佃农的过度剥削,使一般民众的生活日趋贫困化。各种因素再加上天灾


  • 桂西鹏,楼毅生.浙江通史•明代卷[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12,355 -377.

  • 陈剩男.浙江通史•明代卷[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12,507 -526.

  • 叶建华.浙江通史•清代卷(上)[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12,9 - 20. 人祸、瘟疫饥怪,终于酿成了朝代后期频繁发生的民变、骚乱和起义。在很 多农民与官兵的对抗之间,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农民们也会组织简单军事 训练,这就会产生一些简单的与军事武技相关联的武术技术,并且随着农民 抗争队伍的流动,而传播到各个地方。


“越民族”的文化气质、明代抗倭战争的频繁发生、各朝代农民起义与浙 江沿海武术文化的形成有直接关系。虽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浙江沿海 武术文化的形成还受到了浙江沿海地域文化、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共同的作 用。但是“越民族”的文化气质、明代抗倭战争的频繁发生、各朝代农民起义 为浙江沿海武术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直接、便利的促进作用和条件。浙江沿 海武术是在浙江区域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状态下形成的,又因为各背景 之间彼此相互渗透、融合,最终便形成了浙江沿海武术文化的发展成因,浙 江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形态。

浙江地域的文化一般归为吴越文化之中,但是由于地理环境、政治经 济和社会风俗的影响,浙江东部沿海地域也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习俗。 地理结构的开放性也决定了文化特征的开放性、沿海地域文化的包容性。 沿海地域文化比内陆地区较为理性务实耿介刚强,并且讲究经世致用、追 求实事实功的精神。武术文化是文化的外延,综上所述可将浙江沿海武术 文化界定为:浙江沿海区域内,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形态以及综合文 化特征影响下的,产生的一切与武术活动相关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 总和O

浙江沿海地域文化、浙江沿海地区的地理环境、浙江沿海地区的社会环 境共同的作用之下孕育了浙江沿海武术文化的形成。浙江沿海武术文化的 成因与越民族“尚武”精神、明代抗倭战争、各朝代农民起义有直接关系。越 民族“尚武”精神、明代抗倭战争、各朝代农民起义在浙江沿海武术形成的过 程中影响了浙江沿海武术文化的精神品质形成;扩充了浙江沿海地区武术 拳种的种类,为特色武术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对浙江沿海地区民间的民俗武 风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浙江沿海武术的地域文化特征受到了特殊的地理环境、军事战争的影 响。浙江沿海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了武 术活动的运动形式。戚继光三十二式拳经对浙江沿海地区的武术发展历程 影响很大,很多武术拳种和套路都与其密切相关。在社会稳定时期,武术的 功能发生转变,由军事作用向祭祀、娱乐、经济等方面转化。

第八章

浙中金衢盆地武术文化

第一节 金衢盆地的自然人文背景

金衢盆地因盆地中有金华、衢州两座城市而得名,金衢盆地是钱塘江流 域最大的走廊式盆地,位于浙江腹地,介于千里岗山脉、仙霞岭山脉、金华山 脉和大盘山脉、会稽山脉之间。是衢江、婺江(金华江)河谷冲积而成。金衢 盆地地域泛指金华和衢州两个地级市所管辖的区域,该地域的自然环境,± 地多系沉积的砾岩、贝岩且多风化,表层土质多为紫红沙黏土和黄色黏土, 沿江地区多为沙质土,便于构筑野战工事。植被水田作物、旱地作物相间, 经济林、果木林、蔗田、低苗相间,春夏隐蔽条件较好,冬秋观察条件尚可。 居民地较集中,大部为村落式,自然村一般50 ~200户较多。

金衢盆地光热资源充足,夏季炎热干燥,河谷土地肥沃,是浙江省内粮 食、棉花、甘蔗糖、柑橘的重要产地,浙赣铁路经过于此。金衢盆地(走廊)地 处浙江腹地,西与福建、江西、安徽相连,人口稠密,物产丰富,战争潜力较 大,便于大兵团兵力展开和诸军、兵种合同作战。金衢之地历来是向纵深的 湘、鄂、赣、皖发展的重要门户。

金衢盆地人文背景,文物古迹较多,骆宾王、宗泽、宋濂、李渔、艾青等名人 众多,文化传承深厚,如常山钢叉舞、跳竹马,浦江板凳龙、迎会,永康十八蝴 蝶、九狮图,江山手狮舞,兰溪断头龙,开化草龙,龙游硬头狮子、貌辨舞、脱节 龙、滚花龙,衢州的全旺板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衢州还有小邹鲁之美誉。

浏览88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