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着运动服在武术馆上课,手机调至静音后全部放于指定地方,上课不能接 听电话。
(5)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导人部分,整队、慢跑、摸肩游戏。
第二步:复习部分,二十四式太极拳单势动作。
第三步:学习部分,太极拳揽雀尾:棚、捋、挤、按。
第四步:结束部分,放松、提问、布置作业。
(二)教案(太极拳揽雀尾)
教案,即教学实施方案,它是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切合实际的计 划或方案。它是上好课的关键。
二实施阶段
(―)课的开始部分
课的开始部分主要是课堂常规内容,班长或值日生集合整队,师生行武术礼, 检查人数、服装,安排见习生,宣布课的内容与要求。
(二) 课的准备部分
课的准备部分为安排学生做准备活动,武术教学的准备活动通常是培养学生
实战格斗意识类的游戏,如摸肩游戏、踩脚尖游戏等。要求学生必须遵守游戏规 则,听从老师指挥,游戏中间休息时强化动作要领和游戏要求。
(三) 课的基本部分
课的基本部分内容包括:
(1)复习所学动作,通常采用集体练习法,教师统一纠正动作。要求学生能熟 练演练动作,在出现遗忘时教师采用领做法,带领学生一起练习。
(2)学习新动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通常采 用的教学方法是讲解法、慢速示范法、领做法和集体练习法。
(3)素质练习,采用集体练习法加强武术素质练习。
(四) 课的结束部分
课的结束部分主要包括放松练习、集合点评、布置作业、师生行武术礼、归还器 械等。
三课后总结
武术课课后总结,是教师针对一节武术课具体进行的总结性的文字描述。认 真做好武术课的课后总结,不仅是改进武术课课堂教学、提高武术课课堂教学质量 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一名优秀的武术 教师,一定要善于进行教学总结,把教学的点滴体会凝结成文字,不断升华,使自己 在处理教学问题时得心应手,轻松驾驭课堂教学。
(―)课后总结的内容
(1)学生的出勤情况,缺勤的原因。
(2)学生课堂表现。回忆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学习表现、学习兴趣、学习 效果。对照课的几个部分分别讲。
(3)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学难点、重点的处理情况,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4)教学实施过程中课的密度、强度以及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
(5)针对学生的反应、表现和完成教学任务情况,提出教学改进意见。
(二)课后总结的方式
课后总结的方式包括应用文字书面总结和表格式总结两种。
思考题
1.什么是武术教学目标?
2.武术教学的原则有哪些?
3.常见的武术教学方法有哪些?
4.武术教学中如何选择示范的位置?
5.武术教学中语言讲解的顺序是什么?
6.武术教学的阶段有哪些?
7.中小学武术教学特点有哪些?
8.武术教学单次课由几个部分组成?
本章主要介绍长拳、南拳、太极拳以及部分拳种流派中基本手型、手法和步型、 步法;实战中的拳法、腿法和跌法;套路运动中的常见平衡动作、跳跃动作以及武术 简单组合动作。
第一节手型、手法与步型、步法
手型和手法是武术技术中上肢进攻和防守时,手的形状和上肢的运动方法。 武术四击“踢、打、摔、拿”中打、摔、拿对手型、手法的要求较高,内容也最丰富。因 武术流派林立、拳种套路各异,故手型和手法变幻奇巧,特别是一些罕见拳种流派, 手型奇特,手法诡异。常见的手型有拳、掌、勾、爪等几种,手法按其作用可分为进 攻性和防守性两类。进攻性手法主要攻击对方的头部和躯干部位(武术也有往斜 下打裆的手法)。按照动作的运动轨迹分为直线向前型手法,如冲拳、推掌、插掌; 立圆向下的手法,如劈掌、砸拳;立圆向上的手法,如抄拳、挑掌;平圆向内的手法, 如贯拳;平圆向外,如鞭拳;此外,还有斜圆性手法;以肘关节为支点的手法;以肘关 节为进攻点的肘法。
步型和步法是武术各类技术的基础动作,所有单式动作都结合步型,所有动作 的转换首先要求步法的转换。拳谚“教武不教步,教步打师傅”足见步法在武术传 授、实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步型、步法和手型、手法一样,因拳种不同差异较大。 常见的步型有弓步、马步、仆步、虚步和歇步;常见的步法有跟步、上步、退步、垫步、 闪步、跳步。
一 S市手型与步型
(一)基本手型
1.拳
动作过程: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拳心向下为平 拳;拳心向侧为立拳,如图4-1-1。
动作要点:拳紧握,拳面平,直腕。
2掌
动作过程: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掌心向上或向下为平掌;
其余为立掌,如图4-1-2。
动作要点:四指紧并,拇指于侧扣紧。
3.勾
动作过程:屈腕,五指第一指节指腹捏拢一起,如图4-1-3。 动作要点:五指并拢,手心空出。
4爪
动作过程:立掌背伸,五指弯曲内抓,如图4-1-4。
动作要点:掌指弯曲紧扣。
(二)基本步型
1.弓步(以右为例)
动作过程:两脚全脚落地;右脚向前一大步(约4〜5脚),向右侧一脚,脚尖内 扣,屈膝半蹲;左脚内扣,左腿挺膝伸直。上体正对前方,目平视,上手抱拳于腰,拳 心向上。拳谚“前腿弓,后腿绷,腰要立直不放松”,如图4-1-5。
动作要点:弓腿、立腰、沉髋。
2.马步
动作过程:两脚左右平行开立(约3脚),脚尖向前,屈膝半蹲,膝不过脚尖,大 腿接近水平,拳脚着地,双手抱拳于腰,拳心朝上,目平视,如图4-1-6。
动作要点:挺胸、塌腰、脚跟外撑。
图 4_1-6
3.仆步(以右为例)
动作过程:两脚左右开立,左腿屈膝全蹲,臀部接近左脚跟;右脚伸直平仆与 地;双脚内扣。双手抱拳于腰,拳心向上。目右平视,如图4-1-7。
动作要点:脚外撑,挺胸、塌腰、沉髋。
4.虚步(以右为例}
动作过程: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外展45°,屈膝半蹲,承重;右脚脚跟离地,脚面 绷直,脚尖稍内扣,虚点地面,膝微屈。双手叉腰,目前平视,如图4-1-8。
动作要点:挺胸、塌腰、虚实分明。
5.歇步(以右为例)
动作过程:双脚交叉靠拢全蹲,左脚与右膝下完全折叠,脚掌支撑承重,臀部于 左脚跟处;右脚外摆;双手叉腰,目平视前方,如图4-1-9。
动作要点:挺胸、塌腰、双腿叠紧。
图 4-1-8 图 4-1-9
二基市手法与步法
(―)左右开立步式手法
1.直线向前型手法:冲拳、推掌、插掌(以右式为例)
(1)预备式(图 4-1-10、图 4-1-11)
动作过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身体直立;双手握拳(掌)收于腰间,拳(掌)心向 上;头正颈直,目平视前方。
动作要点:挺胸、收腹、立腰。
图 4-1-10 图 4-1-11
(2)冲拳(图 4-1-12)、推掌(图 4-1-13、图 4-1-14)、插掌(图 4-1-15) 动作过程:由预备式开始,上体拧腰左转,右拳(掌)拳心向上,从腰间向前伸臂 冲出同时小臂内旋,加速旋转冲出,力达拳面(掌跟或掌指);目视右拳(掌)。左式 同右式;左手冲出(推出)同时,右手按原路线收回。
动作要点:拧腰、顺肩、用力顺达。
图 4 — 1 — 14 图 4-1-15
2.立圆向下型手法:劈拳、劈掌(以右式为例>
(1)预备式(同上)
(2)劈拳(图 4-1-16 〜图 4-1_18)、劈掌(图 4-1 -19、图 4-1 - 20) 动作过程:由预备式开始,上体拧腰右转,以腰带肩、肩带手臂;打开手臂沿后、
上、体前划圆下劈拳(掌)至肩同高;力达拳轮(掌外沿)。眼随手走,动作完成后目 平视前方。左式同右式。
动作要点:拧腰、转胯、顺肩。
3.立圆向上型手法:抄拳、挑掌、架挡(以右式为例)
(1)预备式(同上)
图 4-1-19 图 4-1-20
(2)抄拳(图 4-1 -21、图 4 - 1 - 22)、挑掌(图 4 - 1 - 23、图 4 - 1 - 24)、架挡 (图 4-1-25、图 4-1-26)
动作过程:由预备式开始,上体右拧转,带手臂前送,沿前、上、后、下方向划立 圆,至下后拳眼(掌心向左)向上,屈肘、收臂,力达拳眼(或掌指)。眼随手走,后目 视前方。
架挡时前臂内旋,向上于身体前上方作架挡姿势,力达前臂内侧,用于防守对 方的向下进攻。
动作要点:拧腰、转肩、微屈臂。
4.平圆向内型手法:贯拳、平击掌、内格挡(以右式为例)
(1)预备式(同上)
(2)贯拳(图 4_1-27、图 4_1_28)、平击掌(图 4-1-29、图 4-1-30)、内格 挡(图 4-1-31、图 4-1-32)
动作过程:由预备式开始,上体右拧转,屈臂,右拳向后、旋内向右侧、向前划平 圆至体前肩高位置(或手外旋变掌至体前肩高位置),力达拳面(或掌外沿)。眼随 手走,后目视前方。内格挡时动作拳心或掌心向上,力达前臂内侧,用于防守对方 的直线进攻。
动作要点:拧腰、屈肘。
图 4-1-30 图 4-1-31 图 4-1-32
5.平圆向外型手法:鞭拳、外格挡(以右式为例)
(1)预备式(同上)
(2)鞭拳(图4 - 1 - 33〜图4 - 1 - 35)、外格挡(图4 - 1 -36〜图4 -1 - 38)
动作过程:由预备式开始,身体向左拧转,屈臂,右拳由腹前向左前、正前方,右
前方内旋划平圆,力达拳背。眼随手走,后目平视前方。外格挡时手臂不外旋,右 手为拳或掌,力达前臂外侧。
(二)实战手法 实战手法是在上述基本手法基础上建立的。同一类手法动作的运动轨迹、发力点,动作的攻防涵义是相同的。实战手法根据攻防实战需要,速度更快、路线更 短、力量更大、隐蔽性更强。与基本手法的区别有以下三点:实战手法发力更讲究 三节相随,由脚步蹬地发力,然后切胯、拧腰、转肩、送臂,最后力达手部;实战手法 由格斗式开始启动,动作路线更短,动作更隐蔽;实战手法动作要击打点更准确。 下面参照武术基本手法动作过程和动作要点,简要介绍实战的几种常见拳法。
1.实战姿势(左架)
动作过程:双脚前后开立约一步,左脚在前为内扣,左右约一脚距离,双膝微 屈、微扣,后脚跟提起,重心落于两腿偏前方;上体正直,下巴微含;左手体前屈肘约 150°置体前,右手屈肘约60°置下颚处;目视前方,如图4-1 - 39、图4-1 -40。
5.鞭拳(图 4:-1-47、图 4-1-48)
图 4-1-47 图 4-1-48
6.向内格挡(图4-1 - 49、图4-1 - 50)
(三)步法
步法用来动作转换和调整实战距离,在套路演练和攻防实战中的作用是非常 重要的。戚继光在论实战步法时谈到“步法轻固,进退得宜”,步法“轻”则动作迅 速、敏捷,“固”则重心稳定,动作不浮躁,落地生根;“进退得宜”则要求步法选择正 确,时机恰当。
以实战姿势左架为例,简要介绍常见的几种步法:
1.上步
动作过程:后腿经过前脚向前上一步(图4 - 1 - 53〜图4 - 1 - 55)。
动作要点:上体保持正直,双手同时交换。
2.进步
动作过程:前脚先向前进半步,后脚再跟进半步(图4-1-56〜图4-1 - 58)。 动作要点:步幅不宜过大,跟进迅速。
图 4-1-56 图 4-1-57 图 4-1-58
3.退步
动作过程:后脚先退半步,前脚再退回半步。或前脚经过后脚向后退一步,同 时上肢前后交换(图4-1-59〜图4-1-61)。
动作要点:上体保持正直。
图 4-1-59 图 4-1-60 图 4-1-61
4.闪步
动作过程:前脚向外侧横移半步,后脚随后同向滑步(图4-1 - 62〜图4- 1-64)。
动作要点:跟进迅速,上肢姿势不变。
图 4-1-62 图 4-1-63 图 4-1-64
5.垫步
动作过程:后脚蹬地前移至前脚脚跟或脚内侧处,同时前脚迅速提起
(图4 -1-65〜图 4-1-67)。
动作要点:动作连贯不脱节。
6.插步
动作过程:上体为右转,后脚经前脚脚跟向前上一步,两腿呈交叉状(图4 - 1-68〜图 4-1-70)。
动作要点:插步时身体必须扭紧,臀部夹紧,重心下降。
图 4-1-68 图 4-1-69 图 4-1-70
7.盖步
动作过程:上体为右转,右脚经左脚脚尖向前上步,两腿呈交叉状(图4 -1 - 71〜
图 4-1-73)。
动作要点:盖步时身体必须扭紧,臀部夹紧,重心下降。
图 4-1-71 图 4-1-72 图 4-1-73
8.击步
动作过程:上体前倾,后脚离地提起,前脚随即蹬地前纵。在空中时,后脚向前
碰击前脚,落地时,后脚先落,前脚后落。目平视(图4-1-74〜图4-1-76)。 动作要点:空中碰击,上体正直。
图 4-1 —74 图 4-1-75 图 4-1-76
除上述常见步法,武术还有很多独特步法,如翻子拳“野马奔槽”连续上步动 作、八卦掌的趟泥步等。
第二节腿法
拳谤“手似两扇门,全凭脚打人”说明腿法在武术实战中的重要作用。腿法的 好坏取决于舒展性、准确性、力量、速度和硬度几个方面因素。腿法按运动形式分 为四类:直摆性腿法、屈伸性腿法、扫转性腿法和击响性腿法。
-直摆性腿法(以右为例)
直摆性腿法要求“三直一勾”,腰直、腿直、手臂直,勾脚尖。
(—)正踢腿
动作过程:由并步立掌开始,左脚向前上半步,左脚支撑,右脚直腿勾脚尖向前 额处猛踢,目平视,左右交替进行,如图4-2-1、图4-2-2。
动作要点:挺胸、直腰,勾脚尖,过腰加速。
(二)里合腿
动作过程:由并步立掌开始,左脚向左前方上半步,右脚勾脚尖由侧向里经面 前直腿摆动,落于左脚内侧。左右交替进行,如图4-2-3、图4-2-4。
动作要点:挺胸、直腰、松髋,里合成扇形。
(三)外摆腿
动作过程:由并步撑掌开始,左脚向左前方上半步,右脚从左脚内侧向左侧前 方起脚,经面前向右侧直腿摆动,落于起脚位置。左右交替进行,如图4-2-5、图 4-2-6。
动作要点:挺胸、直腰、松髋,外摆成扇形。
图 4-2-5 0 4-2-6
(四)侧踢腿
动作过程:由并步撑掌向右开始,左脚盖步,向右侧起右脚侧摆,同时右掌由下 划弧收于左胸前,左掌向上划弧于头顶亮掌,如图4-2-7、图4-2-8。
动作要点:挺胸、直腰、侧身、过腰加速。
(-)麵
动作过程:由并步叉腰开始或格斗式开始,左脚向前上半步,右脚绷直,右腿屈 膝提起于腰平,后挺膝向前、向上平踢,右腿绷直,力达脚尖。目平视。左右交替进 行。如图 4-2-9、图 4-2-10。
动作要点:挺胸、直腰、绷脚,弹击要有寸劲。
(二)蹬腿
动作过程:由并步叉腰开始或格斗式开始,左脚向前上半步,勾右脚屈膝收腿 靠胸,然后向前、向上挺膝蹬出,力达脚跟。如图4-2-11、图4-2-12。
(三)侧踹腿(左侧)
动作过程:由格斗式开始,后脚插步、盖步或垫步,前脚勾脚尖屈膝折叠,以髋 关节为支点上翻,后前脚打开蹬出,力达脚跟。双手收于体侧。目视前脚方向。如 图 4-2-13〜图 4-2-15。
变掌由下向左侧、向上、向右划弧线呈双按掌动作。接上动,后撤左脚,后移重心, 左腿折叠下蹲,以脚掌为支点,右腿为半径逆时针扫转;同时,左手于胸前右手臂上 穿掌,在体侧变勾手,右手向左向后划弧呈亮掌姿势。扫转时亮掌不动,左后呈仆 步亮掌姿势。目左平视。如图4-2-16〜图4-2-18。
动作要点:身体预摆,上体直立,扫转勾脚。
图 4-2-17 图 4-2-18
(二)后扫腿
动作过程:由并步起势开始,托掌震脚呈左弓步推掌姿势;双手回收下按于左 脚后跨下位置,上体下俯,左腿折叠重心落于左脚脚掌位置;以左脚掌为圆心,右腿 为半径顺时针旋转一周;动作完成后起重心,收双手于胸前,左手向前推掌,右手变 勾向后划弧线,最后呈左弓步亮掌姿势。目平视。如图4-2-19〜图4-2-21。 动作要点:身体团紧,扫转紧贴地面。
图 4-2-21
(三)鞭腿(以右为例)
动作过程:由格斗式左架开始,右脚蹬地,重心前移,上体以左脚为支点左转. 带动右腿大小腿收腿折叠;旋转至体前侧方,折叠腿打开,绷脚鞭打,力达脚面。如
图 4-2-22〜图 4-2-24。
四击响性腿法
(一)前拍脚
动作过程:动作与正踢腿动作相同;摆动脚脚面绷直,双手变掌与体前上方,击 打脚面,后下压挺胸;目视脚尖。如图4-2-25、图4_2-26。
动作要点:过腰加速,上体正直。
图 4-2-25 图 4-2-26
(二)里合击响
动作过程:动作与里合腿相同,摆动腿脚内翻,至体侧前方时用一侧掌击打脚 掌。如图 4-2-27、图 4-2-28。
动作要点:过腰加速,下降时下压挺胸。
(三)外摆击响
动作过程:动作与外摆腿相同,摆动脚内翻,至体侧前方时,双掌收于体侧前方 击打脚外背。如图4-2-29、图4-2-30。
动作要点:过腰加速,下降时下压挺胸。
图 4-2-29 图 4-2-30
第三节摔法与跌法
摔法和跌法是武术四击“踢、打、摔、拿”中的一类技术方法,内容十分丰富,实 用性较强。“摔”主要是通过专门技术动作的使用,使对方失去平衡或倒地。武术 中摔法不需要像摔跤项目一样,双方不断抢把争力,关键是一个“快”字,抓住对方 马上采用合理技术动作将其迅速摔倒,否则对方马上即可采取“反摔”技术。“跌” 是自己主动倒地,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武术基本功就有“跌扑滚翻”练习,对培 养前庭器官的稳定性,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灵敏性有很大帮助;“地躺拳”就是以 摔、跌方法为主的拳术套路。
3快摔技市(皂衣者为甲,另一方为乙)
(一)接腿涮
动作过程:实战姿势开始,甲腿法直线或横向进攻,乙上步扣住甲小腿,向右后 方退右脚向后斜下拽拉甲;上动不停,迅速向左后方退左脚,同时向后斜上方提拉 甲。甲倒地。如图4-3-1〜图4-3-3。
动作要点:扣紧、拽拉幅度大。
图 4-3 - 1图 4-3-2 图 4-3-3
(二)接腿压肩
动作过程:实战姿势开始,甲腿法直线或横向进攻,乙上步扣住甲小腿向左后方
收拉;同时下潜身体,用右肩向下顶压甲大腿。甲倒地。如图4-3-4〜图4-3-6。 动作要点:扣紧,收靠,动作迅速。
图 4-3-4 图 4-3-5
(三)手别摔
动作过程:实战姿势开始,甲腿法直线或横向进攻,乙上步用左手内侧迎击,后 迅速抱住甲小腿;乙迅速上体前俯,右手下穿别住甲左腿膝窝,同时向左侧转体。
甲倒地。如图4-3-7〜图4-3—90
(四)腿别摔
动作过程:实战姿势开始,甲腿法直线或横向进攻,乙上步扣住甲小腿向左后
方收拉;同时,右脚向甲方支撑脚后方插别,身体左拧转。甲倒地。如图4-3-10〜 图 4 -3 _ 12。
动作过程:实战姿势开始,甲冲拳或贯拳进攻,用同侧手格挡,内旋小臂扣住对 方进攻手,向后引拉;同时上步转身,上体前俯,用臀部靠住甲小腹或胯处,用另一 只手抄抱甲腰,向前下方发力,把甲过腰摔出。甲倒地。如图4-3-13〜图4- 3-15。
动作要点:动作卡位准确,动作迅速。
(六)抱腿摔
动作过程:实战姿势开始,甲冲拳或贯拳进攻,乙用跟步步法,上前脚跟后脚, 上体下潜躲避甲拳法;同时双手抱住甲膝关节,用肩顶紧甲腹部,向前下方发力。 甲倒地。如图4-3-16〜图4-3-18。
动作要点:下潜迅速,手扣紧,动作迅速。
二跌法
(―)
动作过程:格斗式开始,双腿屈蹲;左手在前,手指向内撑地,左脚蹬地发力,上 体迅速前倾,团肩勾头,左肩接触地面,团身向前滚翻,过渡到背着地,右手撑地起 立。如图4-3-19〜图4-3-21。
动作过程:格斗式开始,屈膝下蹲,脚跟提起,双手下落膝前;身体重心后移,团 身使臀、腰、背、肩依次着地,双手拍击地面缓冲。如图4-3-22〜图4-3-24。 动作要点:团身,勾头。
第四节平衡跳跃动作
-穩_
平衡动作可分为持久平衡和非持久平衡两种。持久平衡是保持平衡定势动作 在两秒钟以上;非持久平衡只要求出现平衡静止动作即可。平衡动作不仅要求髋 关节、腰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而且肌肉在等长收缩情况下,要求具备良好的控制力。
(二)提膝平衡
动作过程:由并步开始,撤右步,右掌向侧划弧,经体前穿左掌,提左膝,呈提膝
亮掌姿势。如图4-4-1〜图4-4-3。
动作要点:平衡站稳,提膝靠胸,脚内扣。目左平视。
动作过程:右腿屈膝提起,亮掌胸前交叉,掌心向内;然后,亮掌向两侧直臂分 开平举,上体前俯,右脚向后蹬伸,目前视,呈燕式平衡动作。
动作要点:两腿蹬直,后腿高过头顶,挺胸抬头。如图4-4-4〜图4-4-6。
二跳跃动作
(一)大跃步前穿
1.起跳部分:弹腿冲拳-提膝按掌—落步
动作过程:右弹腿冲拳开始,扣右膝重心前移,收左拳变掌按于右小腿前方,右 拳打开变勾于体后。随后,右脚向前落步,膝微屈;双手准备向前、向上划弧。如图
4-4-7〜图 4-4-9。
2.腾空部分:回头望月
动作过程:上动不停,右脚蹬地前摆至左膝前方扣膝,左脚蹬地起跳,起跳后屈 膝于臀后;双手变掌向前、向上划弧,右掌于体后平举,左掌头顶上方上托。背弓打 开,目视后方。如图4-4-10。
动作要求:背弓,空中动作清晰,眼随手走。
3.结束部分:搂手冲拳
动作过程:腾空后,双脚同时落地,右脚全蹲于后,左脚前铲出成仆步姿势;右 掌变拳,拳心向上收于体侧,左掌下按于右拳上方。随后,右脚蹬地,重心前移成弓 步姿势,左掌掌心朝前划平弧搂手;右拳从腰间冲出,成搂手弓步冲拳姿势。目视 前方。如图4-4-11、图12。
动作要求:仆地胸下压,身体团紧,眼随手走。
图 4-4-11 图 4-4-12
(二)分腿跳
1.起跳部分:并步起跳
动作过程:上步双膝微屈,双脚蹬地发力,双脚向上同时起跳;双手变掌于两 侧。目视前方。如图4-4-13。
动作要求:起跳有力。
2.腾空部分:分腿下按掌
动作过程:上动不停,起跳后,迅速向两侧分腿,双脚绷直,双掌由两侧回收,经 胸前向胯下下按。目视前下方。如图4-4-14。
动作要求:上体正直,膝绷直。
3.结束部分
双脚落地可接屈膝下蹲拍地或前手翻、前空翻动作。
图 4 —4 —13 图 4-4-14
(三)腾空飞脚
1.起跳部分:左高虚步亮掌—击步—起跳
动作过程:由高虚步亮掌开始,提左膝向左上步,右脚盖步,双膝微屈;右掌于 头顶向左侧划弧,立掌下按于左胸前,左掌于左侧方向上划弧按于右胸前,亮掌胸 前按掌;随后,上左步做击步步法,双掌于胸前向两侧插掌。击步完成,上右脚,准 备起跳。如图 4 - 4 - 15/^图 4_4 - 18。
动作要求:高虚步臀部夹紧,起跳前重心前移。
图 4-4-17 图 4-4-18
2.腾空部分:左提膝一右拍脚
动作过程:上动不停,右脚落地蹬地向前上方滚动起跳,左膝提扣,收于胸前;同 时,右脚蹬地后直腿摆动(也可提膝屈摆),不低于头顶;左掌向头顶划弧,右掌体后向 下、向前划弧击打左掌,后右掌前拍右脚脚面,左掌变勾与体侧。如图4-4-19。 动作要求:左脚绷直,击响清脆有力,击响后右腿下压立腰提臀。
图 4-4-19
3.结束部分
腾空飞脚落地时可接侧空翻或抢背动作。
(四)外摆莲
1.起跳部分:左高虚步挑掌—上步左提膝穿掌
动作过程:由高虚步挑掌开始,向右前侧弧线前进,先上左脚,再上右脚同时提 左膝;上左脚同时双手向上划弧立掌交叉收于胸前,提膝同时右掌前穿,左掌后撑。
如图 4-4 —20〜图 4-4-22。
动作要求:重心内切,上脚时左脚内扣右脚外摆。
图 4-4-20 图 4-4-21 图 4-4-22
2.腾空部分:左提膝内扣—右脚外摆击响
动作过程:上动不停,提膝穿掌后,左脚前落;右脚脚面外摆上步,脚跟先落地, 滚动起跳,左脚由后向前摆、提膝,内扣。在左脚提膝内扣的同时,双手头顶上方击 掌,右腿再外摆击响动作。如图4-4-23、图4-4-24。
图 4-4-23 图 4-4-24
动作要求:右脚脚面外摆落地起跳,击响清脆有力,立腰、提臀。
3.结束部分
外摆莲落地时可接弓步盘肘或并步拍地动作。
(五)旋风脚
1.起跳部分:高虚步推掌4左上步—右上步起跳
动作过程:由高虚步推掌开始,左脚向左上一步,上肢动作不变;随后转身上右 脚,内扣起跳;上手经体下向左、向上提。如图4-4-25、图4-4-26。
动作要求:屈膝、右脚上步内扣,体前微倾。
2.腾空部分:提膝转体里合击响
动作过程:上动不停,左膝提起向后、向外提摆,起跳转体;转体后左里合击响 动作。如图4-4-27、图4-4-28。
图 4-4-27 图 4-4-28
动作要求:身体上拔,蹬地用力,上体不宜后倒,提臀。
3.结束部分
旋风脚落地时可接马步架掌或下叉动作。
第五节拳术动作组合
所谓动作组合,是由两个以上武术单式动作结合步法或步型组合而成的武术 复式动作。根据组合动作的练习功用,可分为腿法类组合、步型功架类组合、跳跃 类组合、平衡类组合等。
一腿法类动作组台
1.前拍脚一乌龙盘打一砸拳—正踢—外摆击响—高虚步劈拳(图4 - 5 - 1〜
图 4 一5-8)
图 4-5-44 ® 4-5-45
2.腾空飞脚—侧空翻(图4-5-46〜图4-5-51)
四平衡组台
1.正踢腿—斜式平衡—望月平衡(图4-5-57〜
图 4-5 - 62
图 4-5-63
图 4-5-64
思考题
1.武术基本手型和步型有哪些?
2.武术步型的规格是什么?
3.武术基本腿法有哪些?
4.武术腿法的规格是什么?
浏览8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