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解法
讲解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武术知识、传授 武术运动技能的方法。讲解法要做到目的明确,语言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富有启 发性,并且注意讲解的时机和层次;还要求语言速度应适中,抑扬顿挫,用普通话讲 解。语言不拖沓,不模糊,不繁琐,注意精讲。
(一) 讲解的内容
1.动作规格
讲解动作规格使学生首先得到语言刺激,知道动作的标准,有助于技术的掌 握,它是武术技术规范化的关键。
2.动作技法
讲解动作的技术方法,特别是一些规律性的技术技法,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纳, 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好技术动作,还能融会贯通。在本书中讲到的动作元素概念,我 们可以把所有拳种、器械技术动作进行简单归类,集中进行讲解,学生学习起来非 常快,且容易掌握。如把冲拳、扎刀、刺剑、戳棍、扎枪、前推掌我们划归为直线向前 的进攻性动作,它们都要求转跨顺肩,手从腰间出,力达最远端。
3.讲解动作易犯错误
它可以提醒学生这类动作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帮助学生建立对错观念,预防错 误动作的形成。
4.讲解动作的关键环节
动作的关键环节是形成该动作的关键,通过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较快 地学会动作。如侧踹腿动作的关键环节就是“翻胯折叠”。
5.攻防涵义
讲解动作的攻防涵义能使学生明确动作在实战中的用法,使学生准确理解、掌 握动作要领和使用方法。如提膝穿掌动作的攻防涵义就是“一手下抹,一手插喉或 眼睛”。
(二) 讲解的种类
1.形象化讲解
如太极拳“高虚步亮掌”我们形象化为“白鹤亮翅”,鞭杆“转身下穿”称为“老牛 耕地”。还有很多形象化的动作讲解如“回头望月”、“燕子抄水”、“大鹏展翅”等。
2.口诀化讲解
口诀是在武术传承过程中形成的口语化的语言,它们讲究押韵,朗朗上口。如 心意拳诀讲到拳架攻守时“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两手束拳迎面击,五
关之门关的严”;弓步“前腿弓,后腿蹬,腰要立直不放松”等。
3.单字化讲解
把武术动作过程精炼为一个字进行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如侧踹 腿“收、翻、蹬”,腾空飞脚“蹬、摆、提拍”等。
4.术语讲解
术语讲解是武术教学讲解中经常见到的讲解方法。如“沉肩”、“拧腰转胯”、 “寸劲”等。
(三)讲解教学的位置
讲解教学的位置,见图3-4-1,图中“X”代表学生,“〇”代表教师,下同。在 讲解时要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听到,可选择站在学生队列的前面;队列中间;或者让 学生站成弧形,讲解是站在弧形的圆点上。
XXXXXXXX XXXXXXXX

图 3-4 -1
二□令法
口令法是教师运用口令指挥引导学生练习的方法。口令法通常是在学生基本 掌握动作方法后进行集体练习时采用的教学方法。口令法应注意口令的节奏和高 低起伏;口令的节奏要根据动作的结构进行划分,不是盲目的。
(_) 口令的分类
1.常规口令
即一动一个呼号,如“1 一2 — 3_4"_”。这种口令适用于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练 习,也适合简单套路和初级套路练习。注意发力动作口令应短促、洪亮、有力,过度 动作要柔和、缓慢。
2.提示性口令
指在动令之前,用动作名称、简明术语或技术特点进行预令提示。这样可使学 生记住动作名称或者动作方法。如“格挡冲拳一 1,搂手冲拳一 2”,“击步一 1”,“脚 外摆落地一 1、蹬地转跨一 2、扣后脚分手一 3”等。
3.单字化口令
将动作名称最能体现技术特点的一个或两个字作为口令进行教学指挥引导。
如腾空飞脚要求二次腾空时“下压击响腿头上顶”动作,这时教师会口令提示“顶”。
4.击掌口令
即通过击掌声音提示动作的节奏,这种方法在武术腾空动作经常用到。
(二)口令教学的位置
口令教学的位置通常是在学生队列的前面,在集体练习时也可变换位置,单人 练习时可站在练习位置的一侧进行口令指挥引导。
二亦范法
示范法是教师(或学生标兵)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范例,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 习的方法。示范法是武术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教学方法,它能够使学生以直观视 觉的方式了解动作的表象、动作顺序、技术要点、动作轨迹。另外,势正招圆、劲力 鲜明的动作示范还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作用。示范法最 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让学生看清楚示范者的动作。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示 范法可分成若干种,见表3 - 4 - 2。
表3-4-2 常见示范法的分类一览表

☆ ☆ XXXXXXXX
(_)示范法分类
1.以示范面进行的分类
所谓示范面,指学生观察示范的视角。由于武术动作的多样性,示范法要注意 示范面的选择问题。示范面分为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示范。
(1)正面示范法:教师与学生相对而立,教师所进行的是正面示范,即教师面对 学生做相同动作。它有利于展示教师正面动作的要领。如太极拳“云手”动作。
(2)背面示范法:教师背对学生进行的示范。它有利于展示教师背面动作或者 横移动作,当运动方向、路线较为复杂,其他示范无法解决时需要采用背面示范。 示范步法时经常采用这种方法。缺点是学生无法看到教师前面的动作。
(3)侧面示范法:教师侧向学生进行的示范。这种示范方法有利于展示动作的 侧面和按前后方向完成的动作,特别是有立圆轨迹的动作教学。如“虚步挑掌”、 “挂剑”等。
(4)镜面示范法:教师面向学生站立进行的与学生同方向的示范。学生做左, 教师做右,就如同照镜子一样。这种示范方法适用于简单动作教学,在“卡通操”教 学中经常用到。
2.以示范速度进行的分类
(1)慢速示范法:教师以低于武术正常演练速度进行的示范。这种方法主要有 利于学生看清楚动作的各要素,利于学生模仿。慢速示范在新授课中经常采用。
(2)常速示范法:教师以正常演练速度进行的示范。这种方法主要让学生领会 演练速度,牢记动作。常速示范在学生基本掌握技术动作时经常采用。
(3)快速示范法:教师以高于正常演练速度进行的示范,又称比划动作。这种方 法主要让学生回忆动作,重复记忆动作。快速示范在学生复习技术动作时经常采用。
3.以示范者进行的分类
(1)教师示范法:即由教师进行的动作示范。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新授动作教学。
(2)标兵示范法:即由学生标兵进行的动作示范。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复习动作。
4.以动作结构进行的分类
(1)分解动作示范法:将复杂动作分解成几个单式动作,或将动作按照身体结 构进行上下、左右进行分解示范。
(2)完整动作示范法:按完整动作的结构进行的示范。
(二)示范位置的选择
1.新授课完整示范位置
(图3-4-2图 3-4-2
2.教师领做示范位置
教师领做示范位置尽量在练习行进方向的侧前方(图3-4-3)。
(三)示范法要注意的问题
1.示范的速度
教师要根据情况运用不同的速度进行示范,在遇到动作结构复杂的武术动作 时,一定要采用慢速示范。
2.分解动作示范的顺序
如复杂动作需要分解动作示范教学时,应采取“先难后易先复杂后简单”, “先下肢后上肢”的顺序。
3.示范的距离
示范的距离应适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看到,注意器械使用方法,注意安全。
4.视线干扰
应注意让学生背向或侧向阳光,背风,背向嘈杂环境。
四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学生通过身体练习和技能学习掌握和巩固运动技能、进行身体锻 炼的方法。在武术教学中,练习法根据动作结构分为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根 据练习人数组成可分为集体练习法、小组练习法;根据练习速度可分为慢速练习
(-)练习法的分类
1.以动作结构进行的分类
(1)分解练习法:是指根据动作结构,将完整的动作分成几个部分,逐步练习进行的教学方法。它适用于运动技术难度较高、过程复杂而又可分解的技术动作。 分解后难点降低,能够突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要注意的是 分解练习不宜太久,以免破坏动作的整体性;而武术跳跃动作的分解练习则不受影 响。在分解教学中可按动作技术的结构顺序进行分解练习,也可按动作的学习难 度进行分解练习,还可按身体各部分的动作进行分解练习。
在进行分解练习时应注意:划分动作时,应考虑相互间的联系,划分的段落要 易于连接完成且不破坏整体动作结构;分解和完整练习要结合起来,使学生清晰整 个动作结构;分解练习应和分解动作示范联系起来,进行同样分解。
(2)完整练习法:是指从动作练习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 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完整练习法适用于动作难度较小、过程简单而没有必 要进行分解的技术动作。它的优点在于能够在练习中保持动作的完整性,便于学 生掌握完整的动作,易于学生形成整体的动作概念。
2.以练习人数进行分类
(1)集体练习法:教学班级全部学生同时一起练习的方法。它适用于初步掌握 动作阶段,在教师的领做或口令法练习后,学生全部一起学习动作。优点是练习密 度高,学生都能得到练习提高,易于较快掌握技术动作;也便于教师发现共性问题, 集中纠正。缺点是无法照顾个别学生,不利于个别辅导。
(2)分组练习法:将教学班级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的方法。 它适用于初步掌握动作后,学生熟练动作阶段。优点是便于发现个别问题,教师分 别指导。需要注意的是分组时要选出技术较好的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组长,在组 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练习。在武术专项教学中,往往以2人为一组进行整套演练。
3.以练习速度进行分类
(1)慢速练习:以低于武术技术动作正常演练速度进行的练习方法。它适用于 学习动作阶段,通过慢速练习体会动作的定势以及动作过程,利于学生形成动作概 念,学习和掌握动作;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专项身体素质。慢速练习通常和口令结 合在一起进行。
(2)快速练习:以高于武术技术动作正常演练速度进行的练习方法。它适用于 每次课开始或结束部分,学生通过快速高姿练习回忆旧动作或熟悉新动作,帮助学 生进行热身,便于熟练动作。在快速练习时要求上肢动作必须到位,下肢步型动作 采取高姿,以防止学生受伤。
(3)常速练习法:是以正常演练速度进行的练习方法,它是武术教学中最常用 到的练习方法。常速练习法通常是在新授课讲解示范练习后,学生基本掌握动作 方法、路线的前提下进行的教学方法,主要用于熟练掌握动作,形成动力定型。
此外,还有许多练习方法,如实战练习法、双人练习法、综合练习法等。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课程阶段、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总之“不怕练,就 怕站”,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去,通过练习的密度和强度控制,才能形 成稳定的技术动作,达到教学要求。
五纠正错误与帮助法
纠正错误与帮助法是教师为了纠正学生在完成动作中出现的错误所来用的教 学方法。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动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错误,教师应善于发现和纠正 学生的错误。
(―)产生动作错误的原因
(1)学生学习动作不认真,敷衍了事,会把动作做错。
(2)学生对动作概念还不清楚。
(3)学生受旧技能的干扰。
(4)学生的能力较差,导致无法完成技术动作。
(5)身体心理疲劳导致产生错误动作。
(6)教师教学方法不得当,导致学生产生错误动作。
(二)纠正错误与保护法
(1)分析学生学习动机和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从思想上重视技术教学。
(2)由于学生接受能力和协调性差而出现动作错误时,教师要耐心地采用动作 分解、慢速示范、多领做的方法帮助纠正。
(3)由于肌肉本体感觉差,不能控制动作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强调动作规格和 要求,用直观教学法帮助纠正。
(4)由于概念不清、不理解动作的性质和作用出现动作错误时,教师可根据动 作的攻防性质,用攻防方法启发诱导,帮助纠正。
(5)教师应该主动钻研教材教法,采用合理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性和学习 效果。
在实施纠正错误与帮助法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共性错误,组织学生集体会诊, 集中纠正;当发现个别学生动作错误时,教师要在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前提下,用肢 体动作或者眼神帮助学生纠正动作错误。教师要耐心,学生要虚心。
六比赛法
比赛法是通过组织学生比赛进行技能学习和练习的一种方法。在教学的不同 阶段,根据教学的任务和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教学比赛的标准和要 求,采用个人比赛、分组集体比赛、分组推选代表比赛等形式来进行教学比赛。比 赛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武术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速度。比
赛法通常在学生基本掌握动作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且结合学生分组练习和教师评 价等教学方法共同实施的。
(―)比赛法优势分析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提高。
(2)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培养学生教学指导实践能力。
(4)有效地发展学生专项素质,提高技术、技能,同时也能够提高表演比赛的适 应能力。
(二)运用比赛法应注意的事项
(1)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材性质、教学过程的时机、学生的技能熟练程度和 场地器材的条件等,合理运用比赛法。如果运用不合理,反而会影响教学,影响学 生技能的提高。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比赛规则,保证教学比赛公正、合理、安全、 有效。
(3)借助比赛法,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 体育道德。
七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又称发现法或研究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 务,利用教师提供的相关信息,通过自身的观察、验证性活动、思考、讨论和听讲等 手段,去独立地探究学习,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问题探 究法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兴趣 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还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_)问题探究法的基本过程(分析腾空外摆莲动作要点)
第一步:提出问题。向学生提出拟要解决的问题:外摆莲如何助跑?如何起 跳?空中姿势(臀部、左腿、右腿、躯干)?
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提出解决方案。学生针对外摆莲如何助跑?如何起跳? 空中姿势(臀部、左腿、右腿、躯干)?查阅研究资料,观看动作视频,并进行总结。
外摆莲如何助跑起跳:向右前方外切弧线助跑,最后右脚加大步幅,脚尖外摆, 蹬地起跳。空中姿势:收腹,提臀.立腰,扣左膝,外摆右腿并击响。
第三步:通过练习法验证假设。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总结的动作要点,逐一体会 和检验,并启发学生展开讨论。
第四步:教师对结论进行补充、修改和总结。腾空外摆莲是武术主要跳跃动 作,要求弧线助跑,右脚脚尖外摆滚动式起跳,左脚为摆动腿提膝内扣增加身体旋
转速度,右腿直腿外摆过肩击响。
(二) 问题探究法内容分类
(1)武术难度动作的学习问题。
(2)武术套路的记忆问题。
(3)武术识图自学、自练和教学问题。
(4)武术动作创编和演练问题。
(5)武术教学方法的运用问题
(6)武术专项素质的训练问题。
(7)武术套路与实战结合问题。
(8)武术技术方法分析问题。
(三) 问题探究法应注意的问题
(1)提出的问题应难度适中,且具有可操作性。提出的问题,一定是通过学生探 究性学习能够解决的,对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定性的问题不宜作为探究性问题提出。
(2)教师可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传帮带作用。
(3)鼓励学生积极展开争辩,做到有放有收,收放得宜。
(4)在问题探究教学法中要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五节武术教学的内容、阶段与步骤
—武市教学的内容
武术教学内容丰富,包含了武术礼仪、套路技术、攻防格斗、擒拿技术、武术理 论、传统文化以及裁判法等。
(—)武术礼仪
武术礼仪是指武术中各种行礼方法,主要包括武术抱拳礼、持械礼。师生在每 次课的开始和结束部分都要行礼,同学之间进行武艺切磋,以及武术表演时也要行 礼。这是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武术行礼时,要求动作规范,师生注 意力集中,忌讲形式,走过场。
(二)套路技术
套路教学是武术教学中主要组成部分,武术普修课程中的套路教学内容一般 包括初级三路长拳、二十四式太极拳以及武术器械。部分武术教材也把当地比较 有地域特色的拳种作为武术教学的一部分,如少林拳、太极拳、南拳等。在套路教 学中一定要讲解动作的攻防技击含义,并让学生体会、领悟和实践。
(三) 攻防格斗技术
武术教学中的攻防格斗技术主要是指武术散打技术,是指运用踢、打、摔等方 法,以击败制服对方并保护自己为目的的技击技术。内容包括步法、拳法、腿法、摔 法以及防守方法。在教学中以基本技术动作为主,注重武德教育,强化重点技术 动作。
(四) 擒拿技术
擒拿技术即武术四击中的“拿”法,传统武术中称呼为“分筋错骨术”。擒拿是 通过运用特殊技术方法,作用于对方关节、穴位或身体要害部位,使其瞬间产生巨 大的疼痛感并失去反抗能力。擒拿技术按照身体结构分为拿骨(反关节运动)、拿 筋(筋的扭转)、拿穴位(穴位的点、压)。擒拿技术简单实用、以弱胜强,特别受学生 的喜爱,但要注意在教学和练习中防止意外受伤。
(五) 武术理论、武术与传统文化
武术理论包括武术技术理论和武术教学理论,它对学生了解武术特点、功用价
值以及如何提高教学实践能力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武术传统文化的学 习,能够使学生了解武术传统文化特点,继承尚武崇德的优良传统,培养刚健有为 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处世态度。
(六) 武术规则和裁判法
武术规则和裁判法是实践能力教学的一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武术比赛的组
织、评判能力,提高武术的鉴赏水平。
二武市套路教学
武术套路教学包含于武术教学。武术套路一般由数十个动作组成,其中有跳 跃动作、功架、上下肢技法等,包含了动作的方向、结构、劲力风格,定势停顿以及形 神配合等。传统武术传承过程中,套路学习与演练是在长期功法训练的基础上进 行的,也是武术学习的最高形式。当今武术练习采取了现代体育教学理论和方法, 对武术的规范化学习无疑是有帮助的。
(一)武术套路教学的阶段
1.基本功练习
武术基本功是完成技术动作的必备专项素质,它与武术功法有相似之处,基本 功的练习方法也和武术功法有相通之处,武术教学中的很多基本功练习方法借鉴 了传统功法的训练方法。基本功练习应贯穿于整个武术教学。
2.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法学习
现代武术中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法即传统武术的单式动作。学生首先应学习 的内容是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方法,这是构成武术技术动作的最小单位,犹 如我们建房的一砖一瓦。武术拳种虽各不相同,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方法却大致 相同,不同的是动作的劲力风格不同,这一点要注意。
3.组合动作学习
现代武术中的组合动作即传统武术的复式动作。它是在基本功和基本动作、 技法的练习基础上,遵循动作创编规律,由几个基本动作组合而成。组合动作是套 路学习的过渡,只有在组合练习熟练后,才能进行套路的分段练习。组合动作没有 明确的划分标准,在练习过程中大致形成了腿法类组合、步型功架类组合、跳跃类 组合、平衡类组合等。
4.套路学习
在基本功、基本技术、动作组合练习的基础上,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技术素材,然 后开始学习武术套路,通常先从拳术学习开始。套路不仅仅是基本动作、组合动作 的有机串联,整个套路讲究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讲究闪转腾挪、开合有致;另外,套 路还体现了不同拳种的风格特点。这些在练习时都应当注意。
5.打、练、教结合实践
通过套路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武术套路的攻防涵义,清楚套路演练技法与攻防 格斗技法的联系和区别,经过针对性练习提高实战能力。通过看图识图学习能够 使学生自学、自练、能讲、能教,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做到打、练、教结合,三 位一体。
针对套路教学的阶段,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各阶段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影 响,相互促进的。其次,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不是短时间能够达到要求的,而 应贯穿整个武术教学的全过程。
(二)套路教学的步骤
第一步:初型概念期
在初型概念期,主要是运用教师的示范讲解等教学方法,通过缓慢地领做,使 学生初步建立动作的概念,基本弄清动作方向路线,动作的攻防技击涵义。这一阶 段的特点是:学生专项素质不够,身体控制能力不足,大脑皮层建立的动作联系出 于暂时的泛化阶段,动作僵硬,不协调,可能还会有多余的动作。对此,教师不必苛 求,不要过多强调动作的细节,随着练习的增加,这种现象自然会消失。
第二步:基本成型期
在基本成型期,学生在初型概念期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掌握动作姿势,力求 功架的准确和到位。通过正常速度的示范和领做,再联系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手、 眼、身、步配合协调一致,强调动作的细节和步型的工整。这一时期,大脑中成型的 技能信息是不巩固的,可能会出现遗忘或错误,所以在教学中仍要不断给予信息强
化,严格要求。
第三步:连贯定型期
在连贯定型期,通过教师的精化讲解,连贯完整的动作示范,结合学生练习,使 学生达到动作连贯、协调、完整,强调动作转换的细节,提高身体自控能力。
第四步:内外求整期
在内外求整期,使学生领会动作的特点和套路演练的风格。在教师的指导下 使学生体会‘‘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演练技巧,突出武术的特点。
第五步:巩固定型期
在巩固定型期,要求学生经过反复地练习,将前四个步骤所掌握的动作逐步巩 固定型。这个阶段在练习时要抓住主要环节,及时纠正错误,强化大脑记忆,从而 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形成动作的高度自动化。
第六节中学武术教学要求
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机能有了明显的提高,神经系统的结 构和技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动作的接受能力和控制力也得到了增强。中学武 术教学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和技术方法;形成终身 体育观和体育项目。
一注重武德教育
在中学武术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养成武术基本礼仪规 范,端正习武动机。通过对武术技理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 族自豪感、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尊敬师长,尊重同学,友好待人。在攻防格斗练 习中服从安排,尊重对手,点到为止,不出手伤人。
二台理选择教法
根据中学生身体、心理特点,合理选择教法。语言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教 师应多示范,多领做,多辅导。注意中学教学人数多,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学 中以集体练习为主,便于控制全场。
三合理安排强度密度
武术教学普遍存在练习密度较大,而强度不够的问题。教师应多采用武术游 戏的方式提高武术教学的强度,如摸肩游戏、贴身游戏等,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又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练习密度大容易使学生产生心
理疲劳和枯燥情绪,教师应多变换练习方法,如分组练习法、比赛练习法等,提高学 生的练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活泼的练习气氛。
四抓住重点,解决难点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材内容,抓住教学的重点,解决教学的难点。围绕重 点和难点动作,选择组织教法和练习方法,做到教法科学,练法合理,突出重点,由 易到难,步步深人。
五加强安全教育,社绝伤害事故
中学武术教学应把安全放在首位,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武术教学中学生人 数多,场地小。特别是在器械教学中,器械延长了长度,学生之间的距离要求更大。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场地的控制,统一调度,统一指挥,不至于出现学生做动作时 触及其他同学,出现扎伤、砍伤事故。在攻防格斗教学中,要求学生绝对遵守规则, 佩戴护具和拳套,严禁击打禁击部位和要害部位,互相尊重,互相提高。在擒拿与 解脱教学中,要求学生服从教师统一指挥,注意动作力度,注重体会动作,点到为止。
六注意培养教学助手
中学武术教学,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且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教学不好组织,需要 教学助手协助教师,负责整队、器械的收放等工作。同样,在分组练习教学时,教师 要兼顾到每一个小组,进行逐一分组辅导,这就要求一定要有教学助手负责所在小 组的管理组织工作。这些教学助手要有责任心和威信,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一定 专项素质和潜力,能够组织同学进行练习和领做。
第七节如何上好一堂武术课
一准备阶段
(一)武术课教学设计
武术课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根据课次教学目标、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等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武术教学活动而进行的策 划。它是教师在明确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后,就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 分析和研究,然后拟定出的教学实施方案。武术课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 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境设计、课的密度和负荷设计、教 学评价设计。
1.武术课教学设计案例(太极拳揽雀尾)
(1)教学内容设计
太极拳揽雀尾:棚、捋、挤、按。
(2)教学目标设计
运动类目标:通过该次课的学习,使学生首先提高攻防实战技术动作和意识; 其次能够了解太极十三式、“四正四隅”八法和“进、退、顾、盼、定”五门;第三,基本 掌握揽雀尾的基本技术动作,包括动作名称与方法、动作路线、身法要求、技击含义 以及行气要求等。通过该次课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作示范、语言讲解、课 堂驾驭等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度和适应能力。
知识情感类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弘扬学生 的爱国主义道德情操和树立见义勇为、刚正不阿的人间正气,建立和谐的人生观和 世界观。通过该次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和终身体育项目,达到健身、修 身、养性的目的。
(3)教学方法设计
集中示范讲解法:讲解太极十三式、八法、五门技术要点。
分解教学法:分解上下肢技术动作进行教学,先讲解示范下肢脚步重心的前后 移动,然后讲解示范上肢的四个技术动作。
练习法:每一个分解动作完成后,进行集体练习分解动作,最快速度巩固技术 动作。
完整教学法:在上、下肢,棚、捋、挤、按四个技术动作分别完成教学和训练后进 行完整教学,教师重新做完整示范与领做。
示范法:异速示范法,慢速进行领做示范;侧面示范法,侧面示范以利于学生能 够看到重心移动和上肢动作;择位标兵示范法,选择标兵在不同位置进行示范练习。

浏览5,82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