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转身拍脚

左腿屈收下落,身体以右脚掌为轴,顺势向右后转身,左脚尖随体转内扣落地;两掌从两侧向腹前划弧下落,前臂外旋, 掌心斜相对;头随身体转动(图5 - B132)。

重心左移,身体继续右后转(侧对上势左分脚方向),右 脚随之转正,脚尖点地;两掌交叉,右掌在外举抱于胸前。目视 前方(5 - B133 )。

左腿支撑,右脚向上踢摆,脚面展平;两前臂内旋,掌心 转向外,右掌向前击拍右脚面,高与头齐,左掌向后划弧分开, 平举于身体左侧,腕高与肩平。目视右掌(图5 - B134)。

要点:转身时合胯、微屈膝与两手相合要同时完成。提右膝 弹踢与两手分掌拍击要同时完成。

教法提示:①转身落脚;②转体抱掌;③弹踢拍脚。

二十五、进步栽捶

左腿屈膝,右腿屈收,右脚前落,脚尖外撇,上体右转,重心前移;两前臂外旋,左掌向上、向右划弧,掌心向右转,右 掌翻转下落至腰间,掌心向上。头随上体转动(图5-B135)

左脚向前上一步,脚跟着地,上体微左转;右掌向右、向 上划弧,屈肘握拳收于右耳侧,拳心向下,左掌向下划弧落于腹 前。目视前下方(图5 - B136)。

上体左转,稍向前俯身,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拳向前 下方打出,高与腹平,拳面向前下方,拳眼向左,左掌自左膝上 方搂过,按于左胯旁。目视右拳(图5 - B137)

要点:重心移动成左弓步与右拳向前下栽打动作要速度一致, 上下肢动作同时完成。

教法提示:①落脚转体;②上步提拳;③弓步栽捶。

二十六、斜飞势

重心后移,左脚尖外撇,上体左转;右拳变掌向上、向右 划弧,左掌向左划弧,两掌分开(图5 - B138)。

右脚收于左脚内侧;左掌向上、向右划弧,屈臂于胸前, 掌心斜向下,右掌向下、向左划弧,屈臂于腹前,掌心斜向上, 两臂交叉相抱,左前臂在上。目视左掌(图5-B139)。

上体微右转,右脚向右侧开步,脚跟落地。目视左掌(图5-B140)。

重心右移,上体左转,成右侧弓步(横裆步),右肩向右 倾靠;两掌分别向右前上方和左前下方撑开,右掌略高于头,掌心斜向上,左掌与胯同高,掌心斜向下。目随左掌(图5 - B141)。 要点:强调右肩向右稍倾靠,上体微向右倾斜。

教法提示:①转身分掌;②收脚合臂;③转身上步;④弓步分掌。

二十七、单鞭下势

重心左移,上体左转,右脚跟稍外展;左掌变勾手,提至 身体左侧,腕与肩同高,右掌向左划弧,经头前摆至左肘内侧。 目随右掌(图5 - B142)。

左腿全蹲,右腿铺直,上体右转,成右仆步;右掌下落经 腹前顺右腿内侧向右穿出,掌心由内转向外,指尖向右。目视右 掌(图 5 - B143 )

要点:移重心与右手摆掌运动速度要匀缓一致。仆步穿掌时 上体要保持竖起,不要前俯。穿掌时要屈腕,指尖领先,这样穿 掌才劲力顺达。

教法提示:①勾手摆掌;②仆步穿掌。

二十八、金鸡独立

重少右移,上体右转,右脚尖外展,左脚尖内扣,右腿屈 弓,左腿自块蹬直;右掌向上挑至体前,成侧立掌,腕高与肩平, 左臂内旋下落至身后,勾尖向上。目视右掌(图5-B144)。

重心前移,上体右转,左腿屈膝向前上提起,脚尖下垂, 右腿微屈站稳,成右独立步;左勾手变掌,经体侧向前、向上挑 起,成侧立掌,指尖高与眉齐,右掌翻转下按于右胯旁。目视左 掌(图 5 - B145 )。

右腿稍屈,左脚落于右脚内侧后方,重心后移;上体左转, 右腿屈膝提起,脚尖下垂,左腿微屈站稳,成左独立步;左掌翻 转按于左胯旁,右掌成侧立掌挑至体前,指尖高与眉齐。目视右 掌(图5 - B146)。

要点:注意右脚尖外摆,左脚尖里扣,完成好右弓步挑掌姿 势。提左膝与左掌上挑、提右膝与右掌上挑要协调一致;同时, 右掌在右胯旁,左掌在左胯旁要有一按劲,这样才能站得稳。

教法提示:①弓步挑掌;②独立挑掌(右);③独立挑掌(左)。

二十九、退步穿掌

左腿稍屈,右脚后撤一步,右腿自然蹬直,左腿屈弓,左脚 以前脚掌为轴顺势扭正,成左弓步;左臂外旋,左掌掌心翻转向 上,收经腰间从右前臂上穿出,腕高与肩平,右臂内旋,横掌下 按,落于左肘下方。目视左掌(图5 - B147)o

要点:左腿缓缓屈膝,重心缓缓下降,随之右脚后撤与右手 横掌下按,左手外旋前穿,动作要同时协调完成。

教法提示:退步穿掌。

第四段

三十、地步压掌

重心后移,左脚尖内扣,上体右后转;右掌收至腹前,左 掌举于左额侧上方。目随转体平视(图5 - B148)。

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提起,脚尖转向前方,脚前掌落地, 成右虚步,上体向下松沉,微向前俯;左掌自上而下横按于右膝前 上方,指尖向右,右掌按于右胯旁,指尖向前。目视前下方(图5 -B149) o

要点:当左脚尖内扣、身体右后转时,右脚向右前稍活步, 脚前掌落成右虚步。两腿屈蹲,上体向下松沉,两脚重量应三七 分,前为三分劲、后为七分劲支撑身体。用左掌横按于右膝前上 方与右掌在右膝旁的按撑劲来维持身体平衡。

教法提示:①转身举掌;②虚步压掌。

三十一、独立托掌

左脚蹬地;左腿微屈站稳,右腿屈膝提起,脚尖下垂,成左 独立步,右掌翻转上托,举于体前,掌心向上,腕高与胸平,左 掌向左、向上划弧,撑于体侧,腕高与肩平,掌心向外,指尖斜 向上。目视右掌(图5 - B150)o 166

要点:此动作左腿独立时,膝要微屈。用右掌翻转上托劲与 左掌在体侧的外撑劲来维持身体平衡。眼看体前右手,意念着在 左面的左臂,这样才能站得稳。

教法提示:独立托掌。

三4二、马步靠

右脚前落,脚尖外撇,重心前移,上体右转;右臂内旋, 右掌翻转下捋,左臂外旋,左掌向上、向右划弧。目视前方(图5 -B151)。

左脚收于右脚内侧,上体继续右转;右掌翻转向上,并向 右划弧举于体侧,高与头平,左掌握拳,落于右腹前,拳心向下, 拳眼向内。目视右掌(图5 - B152)。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上步,重心略向前移动,成半马 步,左臂内旋,摆至身体左侧,向前靠出,左拳拳眼向内,拳面 向下,置于左膝前,右掌屈收,经耳侧推助左臂向前挤靠,掌心 向左,掌指附于左上臂内侧。目视左前方(图5 - B153)

要点:右脚向前落步支撑重心,左脚向左前方上步成半重心 仍偏于右腿。利用身体重心下沉及右臂向前挤靠,形成向左前方 的靠劲。上体下沉,右腿屈膝半蹲时,应注意敛臀上体保持正直。

教法提示:①落脚翻掌;②收脚举掌;③马步靠。

三十三、转身大捋

重心后移,左脚尖外撇抬起;左拳变掌,左臂外旋,右臂 内旋,两掌心同时转向外,并微向后收带。目视两掌(图5 - B154)o

上体左转,重心前移,右脚收于左脚内侧,两脚平行向前, 重心仍偏于左腿,并稍向上升高;左臂内旋,左掌屈肘提至胸前, 横掌掌心向外,右臂外旋,举于身体右侧,高与肩平,掌心向上。 目视右掌(图5 - B155)。

右脚以前掌为轴,脚跟外展,身体左转,右腿屈弓,左腿 后撤一步,脚尖外展落地;两掌随转身向左平捋至体前,右掌高 与头平,左掌置于右肘内侧,两掌心斜对。目视右掌(图5- B156)。

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左移,右脚跟外展,右腿自然蹬直, 成左侧弓步(横裆步);两掌向左平捋,逐渐握拳,左臂外旋, 左拳向左划弧,卷收于腰间,拳心向上,右臂屈肘外旋滚压置于 体前,右拳高与胸齐,拳心斜向上。目视右拳(图5-B157)。

要点:重心后移、左脚尖外摆时,左拳变掌,臂外旋,手心 斜向前;右脚上步成两脚平行时,左臂内旋,手心翻向外,动作 要柔和连贯。身体重心左移成左横裆步时,注意右掌握拳,右臂 屈肘外旋滚压置于体前,动作运行要沉稳,劲力沉实。

教法提示:①摆脚旋掌;②收脚托掌;③撤步平捋;④弓步滚肘。

三十四、歇步擒打

上体右转,重心右移;右臂内旋,屈肘上撑,右拳置于右 额前,拳心向外,左臂内旋,左拳向身体左后方穿出,拳心向后。 目视前方(图5 - B158)。

上体左转,左脚尖外展,重心前移;右拳经体侧下落卷收 于腰间,拳心向上,左拳变掌,向前划弧,掌心翻转向右。头随 体转,目视前方(图5 - B159)。

右脚经左脚前向左前方盖步横落,两腿交叉屈蹲,成歇步; 左掌握拳,收于腹前,拳心向下,虎口向内,右拳经左前臂上向 前、向下方打出,高与腹平,拳心向上。目视右拳(图5 -B160)。

要点:左拳变掌后又握拳内旋,拳心向下,形似擒拿对方, 右脚上成高歇步再打右拳,这样一擒一打,方法要清楚,体现出 动作的攻防含义。成高歇步时,后膝应顶住前膝窝,两膝靠紧, 这样动作就稳。

教法提示:①撑臂穿掌;②转体收掌;③歇步打拳。

三十五、穿掌下势

上体右转,左脚收至右脚内侧;两拳变掌,右臂内旋,掌 心翻转向外,掌指向左,提至胸前,左臂外旋,掌心翻转向外, 掌指向左,举于身体左侧。目视左掌(图5-B161) o

上体右转,右腿屈蹲,左腿向左侧伸出;两掌向上、向右 划弧,经面前摆至身体右侧,掌心转向斜下,指尖斜向右上,右 掌伸举于右前方,高与头平,左掌屈臂摆至右肩前,高与肩平。 目视右掌(图5 - B162)

右腿全蹲,左腿铺直,上体左转,成左仆步;两掌绕转, 指尖转向左,经腹前顺左腿向左穿出,左掌在前,掌心向外,右 掌在后,掌心向内。目视左掌(图5 - B163)

要点:仆步穿掌时,应两臂屈肘,两掌心斜相对,以掌指领 先穿出。仆步时应敛臀坐胯,不要弯腰突臀。

教法提示:①收脚举掌;②屈蹲摆掌;③仆步穿掌。

三十六、上步七星

重心前移,上体左转,左脚尖外撇,右脚尖内扣,右腿蹬 直,左腿屈引左掌向前、向上挑起,腕高与肩平,掌心向右,指 尖斜向上,右掌微向后拉,侧置于右胯旁。目视左掌(图5- B164)。

右脚前上一步,脚前掌落地,成右虚步;左掌握拳,微向 内收,拳心向内,右掌变拳向前、向上架起,拳心向外,两腕交 叠,两拳交叉于身前,高与肩平,右拳在外,两臂撑圆。目视左 拳(图 5 - B16 5 )。

要点:左脚外撇,右脚内扣,上体竖直。右脚前撑微蹬,使 身体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右脚成右虚步,这样动作轻灵舒松。虚 步架拳时,上体仍要敛臀正直。

教法提示:①弓步挑掌;②虚步架拳。

三十七、退步跨虎

右脚向右后方撤一步,重心后移,上体右转;右拳变掌向 右下方划弧至右胯旁,掌心向下,左拳同时变掌,随身体右转稍 向右划弧,掌心向右。头稍右转,目视右前方(图5 - B166)。

左脚稍向后收,脚前掌着地,落于右脚前,上体左转,身 体略向下屈蹲;右掌向上划弧经头前再向左、向下划弧,落于左 腿外侧,掌心向外。视线随身体移动,左顾右手(图5 - B167)。

右脚蹬地,独立站稳,左腿前举,膝微屈,脚面展平,脚 尖稍内扣;右掌向前、向上挑起,成侧立掌,腕高与肩平,左掌 变勾手同时上提,举于左方,高与肩平,勾尖屈腕向下,上体左 转。目视左前方(图5 - B168)。

要点:右腿后撤时,两拳变掌;然后以腰的右转、左转带动两 臂在体前做划弧动作。这样以身带臂,动作柔顺协调。右手挑掌与 左腿前举要协调一致。两臂侧举,右膝微屈,使独立更加沉稳。

教法提示:①转体摆掌;②转体落掌;③独立挑掌。

三十八、转身摆莲

1-左脚前落,脚跟先着地,脚尖内扣,上体右转;右臂内旋, 右掌翻转向下,屈肘向右平带,左勾手变掌,掌心转向上,自后 向前平摆至体侧。头随体转,目视前方(图5 -B169)。

以两脚前掌为轴,向右后转体;左掌摆至体前,掌心向上, 高与头平,右掌翻转向上,经胸前及左肘下方向左穿出。头随体. 转,目视前方(图5 - B170)。

上体继续右转,至与“上步七星”势成背向,身体重心移 至左腿上,右脚尖虚点地面;右掌出后向上、向右划弧,同时前 臂内旋,掌心转向右,指尖向上,置于身体右侧,腕高与肩平, 左掌自右臂内侧翻转下落,收至右肩前下方,掌心亦向右。目视 右掌(图5 - B171)。

右脚提起向左、向上、向右做扇形外摆。脚面展平;上体 左转,两掌自右向左平摆「在头前先后依次拍右脚面。目视两掌 (图 5 - B172 )

要点:左脚落地、身体右转后,敛臀坐胯,上体微向下松沉 蓄劲,同时两手臂也要坠肘松腕。做摆莲腿法时,要收腹将腿举 起,向右后摆动,两手由右侧向左前击拍右脚面,动作应有一定 的力度,但不要过快,过猛,应有松快、稳健之感。

教法提示:①转体落脚;②转体穿掌;③转体翻掌;④摆腿拍脚。

三十九、弯弓射虎

右小腿屈收,右腿屈膝提于体前侧,脚尖下垂,左腿独立 站稳;上体左转,两掌继续左摆,左掌摆至身体左侧,右掌摆至 左肩前下方,掌心均向下,高与肩平。目视左掌(图5-B173)。

右脚向右前方落步,上体右转;两掌同时下落划弧。目视 两掌(图5 - B174)。

重心前移,上体右转;两掌向下、向右划弧至身体右侧时 两掌握拳,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图5 -B175)

上体左转,右腿屈弓,.左腿自然蹬直,成右弓步;左拳经
面前向左前方打出,高与鼻平,拳心斜向前,拳眼斜向下,右拳 同时屈肘向左前方打出,至右额前,拳心向外,拳眼斜向下。目 视左拳(图5 - B176)。

要点:落脚摆掌,弓步贯打,动作要柔和顺随。两拳贯打时 要松胯下沉,这样才劲力沉实。

教法提示:①独立摆掌;②落步落掌;③转体握拳;④弓步打拳。

四十、左揽雀尾

重心后移,右脚尖外撇抬起,上体右转;两拳变掌,左掌 向左伸展,右掌翻转向下划弧至腰间,掌心向上;头随身体自然 转动(图5 - B177 ) o

重心前移,左脚收至右脚内侧;右掌自下向右再翻转向上 划弧,左掌由右向下划弧,两掌在胸、腹前上下合抱,掌心相对。 目视右掌(图5 - B178) o

上体微左转,左脚向前上步,脚跟着地;两掌微分。目视 前方(图 5 - B179)o

重心前移,左脚落实,成左弓步;左前臂向前棚出,左掌 掌心向内,高与肩平,右掌按落于右胯旁,掌心向下。目视左掌

(图 5 - B180 ) o

上体微左转,左掌翻转向下,稍向前伸,右掌翻转向上,经 腹前向上、向前划弧,伸至左前臂内侧下方。目视左掌(图5-B181)。

上体右转,重心后移;两掌下捋,经腹前再向右后上方划 弧,至右掌高与肩平,掌心斜向前,左掌屈臂摆至右胸前,掌心向内。目视右掌(图5 - B182) o

上体左转,面向前方;右掌屈臂卷收;掌指贴近左腕内侧,左臂平屈胸前,掌心向内,指尖向右。目视前方(图5 - B183) o

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双臂向前挤出,两臂撑圆,右掌指附于左腕内侧,高与肩平。目视左前臂(图5 - B184)

右掌经左掌上伸出,两掌分开,与肩同宽,掌心均转向下. 目视前方(图5 - B185)。

身体后坐,重心后移,左脚尖上翘;两臂屈肘,两掌收 经胸前下落至腹前,掌心向前下方。目向前平视(图5-B186)。

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两掌平行向上、向前按出,腕高 与肩平,掌心向前,指尖向上,塌腕舒掌。目视前方(图5-B187)。

要点:要注意棚、捋、挤、按四种技法动作之间的衔接,也 就是在前一种技法动作完成后,接下一种技法动作时,要松胯下 沉,使上肢在向前或向后的基础上再继续延伸(即续劲)。在做 按势时,注意在重心后移收掌的同时要敛臀、收腹、坐胯,这样才能达到上体舒松正直、下肢虚实分明的技术要求。

教法提示:①转体展掌;②收脚抱球;③上步分掌;④弓步 棚臂;⑤转体伸掌;⑥转体下捋;⑦转体屈臂;⑧弓步前移;⑨ 翻掌前伸;⑩坐身收掌;⑪弓步按掌。

四十一、十字手

重心右移,上体右转,左脚尖内扣:右脚尖外展;右掌随 身体右摆至面前,掌心向外,左掌分于身体左侧,掌心亦向外。 目随右掌(图5 - B188)。

右脚尖继续外展,重心右移,上体继续右转,左腿自然蹬 直;右掌摆至身体右侧,两掌左右平举于身体两侧,两肘略屈, 掌心向前。目随右掌(图5 - B189)。

重心左移,右脚尖内扣,上体左转;两掌向下、向内划圆 弧,于腹前两腕相交,两掌合抱,举至胸前,右掌在外,掌心均 向内。目视两掌(图5 - B190) o

右脚内收,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成开立步;随即上 体转正,两腿慢慢直立;两掌交叉成十字形抱于体前,掌心向内, 高与肩平。目视两掌(图5 - B191)。

要点:要注意身体重心的转换。在移重心时,膝关节要屈蹲, 上体保持正直。

教法提示:①转体扣脚;②转体分掌;③转体抱拳;④收脚开立。

四十二、收势

两前臂内旋,两掌边翻转,边平行分开,与肩同宽,掌心 向前下方。目视前方(图5 - B192)o

两掌慢慢下落至两腿外侧,松肩垂臂,上体自然正直。目 视前方。(图5 - B193)

左脚收至右脚旁,两脚并拢,脚尖向前,身体自然直立, 呼吸平稳均匀。目视前方(图5 - B194) o

要点:收势要松肩坠肘,引气下沉,两手慢慢下落于两腿外 侧。左脚收并于右脚内侧后方,做一深呼吸,意气归元。

教法提示:①翻掌分手;②两掌下落;③收脚并步。

第六章棍 术

棍是武术器械中长兵器的一种。棍主要以抡、劈、扫、拨、 舞花等动作,配合各种步法、身法构成套路结构。其特点是快速、 勇猛、刚劲有力,练起来棍法密集、风格泼辣、节奏鲜明、呼呼 生风,有“棍打一大片”的功效。

第一节棍术的基本技法

一、棍打一片

抡、劈、扫是棍术的主要方法,也是棍打一大片技法付诸实 施的方法。尤其是抡、扫,动作路线较长,攻击面大,既能打击 正面之敌,又能击打身后潜敌,也是在四面临敌的情况下,以攻 为守的好方法。做到棍打一片须掌握两条原则:一是握法正确。 一般在劈棍时,后手不留把,而在抡棍时,则必须留把,有的称 为“留腕”,通常在20- 30厘米间。二是注意发力的顺序与时间。 如抡棍动作,其顺序应是从腰腿部开始发动,通过肩臂到手达棍。 时间则不是起始就发力,而是“过中发劲”。做到这两点,便可 发力顺达、饱满,棍打一大片。

二、梢把并用

以劈、扫、抡、撩为远击之法,多用梢端击打,两手须握持 把端;挑、戳、盖、挂、横击等多用棍把击打;绞、格、云、拨 则梢把可参互运用,多手持中段,为近身攻守方法,两手一动, 两端齐动,连环出击,或上撩下劈,或左挂右拨,或前绞后戳,或上架下压,或内外推撑。动作要严谨,棍法要快密,梢把要兼 用,长短要兼施,故此有“枪似游龙,棍似雨”之说。

三、 握法活便

握法指握持棍器部位的方法。一般将棍分为棍梢、棍身、棍 把三个部位。棍术中梢、把、身相互运使,富于变化,变化的首 要因素是握法的变化。

棍的握法有手心向上的阳手握法,手心向下的阴手握法,一 手手心向上、另一手手心向下的阴阳手握法,虎口相对的对手握 法,左右手交叉的交叉握法,一手上下滑动的滑动握法等。不同 的棍法及棍术动作间的变化,都是以不同的握法为前提,即不同 的棍法必须有相应的握法,棍法若变必先变其握法,握法娴熟才 会迅速变换出各种棍法。如劈棍时,通常要两手满把紧握,一手 握住把端靠住腰际;云、拨等棍法,握法宜活便;崩棍、盖把动 作须一手滑握棍;舞龙棍时,左手有时须仅以拇指和食指刁握棍; 单手舞花有时还应脱手或交替握棍。握法活便是练好棍法的基础 和保障。所以要正确地掌握棍术握法及其变化。

四、 乘势顺力

这是棍术中法与力合的技法要则。一般指乘其势而发力,顺 其力而变式。运动中,棍术多劈、扫、抡、撩等运动幅度较大的 动作。动作幅度大、速度快,惯性亦大,所以棍的起动、制动、 运转均不如轻小器械便利。因此,棍术练习中既要注意发挥人体 腰臂的力量,又要善于驾驭棍的惯性力、重力、击地时的反作用 力和崩棍等动作制动时产生的反弹力等外力。

乘势顺力就是驾驭这些外力的技巧与方法,也是棍术动作间 衔接连贯的关键。例如,在做舞花时,乘棍由上向下之势做下点 棍或劈棍、摔棍、盖把等;也可乘舞花时由下向上之势接转身提 撩花;在做提撩棍时又可接做转身舞花;在做左右点棍时,可借 点棍时地面的反作用力,顺势转身舞花。总之,乘势顺力,借劲 换势贯穿于棍术的起承转换之中,在乘势顺力中求得身械合一、劲力顺达。

第二节棍术常用动作术语及动作要求

—、棍的基本握法

(一) 单手握:单手握住棍的任何一段。

(二) 顺把握:虎口顺向握棍。

(三) 对把握:虎口相对握棍。

二、棍法的基本要求

(-)抱棍:两手开握(顺把),将棍抱于体侧,不得摇摆。

(二) 劈棍:棍由上向下劈出,迅猛有力,力达棍前端。

(三) 拨棍:棍梢斜向前上方左右拨动。用力轻快平稳,幅 度不要太大。

(四) 戳棍:棍梢或棍把直线向前、向侧或向后戳击,力达 棍顶端。

(五) 挂棍:用棍梢或棍把由前向侧后上方或侧后下方拨摆。 棍要贴近身体,快速有力。

(六) 击棍:棍梢或棍把平向左或右用力横打,力达棍端。

(七) 扫棍:棍梢在腰部以下平摆或以棍梢贴地、棍身倾斜 抡摆。要求迅猛有力,力达棍前端。

(八) 云棍:棍在头前上方或上方向左(右)平圆绕环一周, 快速有力,力达棍前端。

(九) 立舞花棍:棍要贴近身体,速度要快,动作要连续。

预备式

两脚并步,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右手持棍立 于身体右侧。目向左平视'(图6-1)。

右手提棍上举,臂伸直;左手随即握住棍把(棍的粗端为棍 把,细端为棍梢。下同),臂平屈胸前。目仍向左平视(图6-2)。

要点:右手持棍稍放松,棍上举要轻快。身体正直,左肩不 宜过分下沉,微挺胸,收小腹。

第一段

一、 弓步劈棍

身体左转,左脚向前上一步,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步。 同时,两手握棍随上步动作使棍身上段向前下劈,棍梢略高于肩, 棍把紧贴左腰侧。目向前平视(图6-3)。

要点:劈棍时,左手用力向左腰侧后拉,右手用力向左前下 压。上步与劈棍动作要协调。

二、 弓步撩棍

右手握棍向左侧上举,随即松握下滑握住棍的把端,左手 撒开,由棍把处换握于棍的中段。与此同时,右脚离地准备向右 斜前方上步。目向前平视(图6 - 4) o

右脚向右斜前方上一大步,屈膝,左腿在后蹬直,成右弓 步。同时,左手向左后下方抡棍,右手经身前向头上方提起、翻 腕,使棍沿着身体左侧向前撩出。左臂伸直,棍梢与右膝同高。 目视前方(图6 - 5)。图片4

要点:左手上移时,动作轻巧而迅速。棍沿身体左侧抡动时, 动作匀速不宜太快,力点在棍梢一端。

三、虚步上拨棍

左手使棍梢由前下方向左上方摆起,在头上绕半圈。与此 同时,右手由屈到伸向前推棍把,左手则继续向身体右后侧绕行, 上体稍右转,头微后仰,两臂左上右下在胸前交叉。此时,右脚 尖外撇,两腿成交叉步。目视前方(图6-6).

左脚向前上一步,屈膝半蹲,继而右脚再上一步,略屈膝, 或右虚步。同时,左臂伸直向前平摆,手心向下,身体随即左转, 使棍梢由右后向前划半个圆,再向左上方拨动。此时,右手置于 左腋下,棍梢高与头平。目视棍梢(图6-7)。

要点:上步与拨棍动作须协调一致,棍梢向左拨时,右手握 棍位置不变。

左手握棍由左前侧向右、向后、向左、再向前绕行一周, 右手握棍把由左腋下向前、向上,经头部右上方绕行,使棍身在头 上平转一圈,同时右脚向右侧斜前方跨半步,膝盖微屈(图6-8)。

身体重心前移,左脚向前上一步,膝盖微屈,脚尖点地, 成左虚步。与此同时,右手由头部右侧向后、向左,再向身体右 前侧绕行,臂部伸直斜上举;左手顺势绕至右腋下,使棍把由身 后向身体右前上方划半圆拨击,棍把一端略高于头部。目视棍把 (图 6 - 9)。

要点:拨动棍把必须与虚步同时完成。

五、插步抡劈棍

右手向下、经左腿外侧向左肩上方绕行,左手顺势稍下降, 同时左脚尖外撇,上体左转,使棍把由前上方向下、向上摆起。 两腿成交叉步。目视身体右下方(图6 - 10) o

右脚向身体右侧跨一步,并成为右虚步。同时,随着上体 的稍右转,右手握棍向身前抡劈,手心向下,左手随即稍后拉, 停于左肋旁,使棍把由后上向前劈下,把端与头部齐平。目视棍 把(图 6 - 11) »

右脚稍前移,继而左脚从身后向右侧插一步,成交叉步。 同时,左手握棍向后、向上、向身前抡动,右手握棍向下、向左 腋下绕行,使棍身在胸前转半个立圆,棍梢用力向身体右下方抡 劈。目视棍梢(图6-12).

要点:图6-10、图6-11为抡劈棍的第一步,图6 - 12为图片5第二步。抡劈时,两手握棍不要太紧,棍身须紧贴体侧。

六、 翻身抡劈棍

以两脚为轴,上体向左后翻转,两腿屈膝半蹲成半马步。与 此同时,左手握棍下压,继而向左、向上,随翻身动作向左侧前 方下劈,右手握棍把顺势置于右腹前,棍梢略高于棍把。目视左 前方(图6 - 13) »

要点:翻身时,左脚掌内转,右脚跟辗动,翻身动作要干脆 利落。劈棍前,棍梢须划一个立圆,劈棍动作要有力。

七、 马步平抡棍

右手握住棍把上举。使棍身经过头上向后下落;背于后肩 上。随即左臂伸直,手心向上,松握于棍梢近端。目视棍梢(图6 -14)。

左手撒开,右手握住棍把用力向身前抡动,使棍梢平抡一 周。与此同时,身体顺平抡棍之势,以左脚为轴从左向后转,右 脚向转体前的身体左侧上一步,随即两腿半蹲成马步。平抡棍后, 两臂平屈胸前,左手松握于右手外面,手心均向下,棍身架于左 上臂部,棍梢指向身体左侧(偏后)。目视右前方(图6 - 15) o

要点:平抡棍时,右手要用力,平抡棍高度略高于腰即可。

八、跳步半抡劈棍

两脚同时蹬地跳起,以转胯的力量使身体从右向后转,随即 两脚同时落地成马步。两脚起跳时,左手上滑握于棍的中段,并 使棍略上举;身体转跳时,棍梢沿着身体向前下方平抡半圆;在两脚落地成马步时,两手向右前斜下猛劈,左手要随即向前松握 滑把,左臂伸直,棍梢指向身体左侧,右手握住棍把撤至右腰前。 目视棍梢(图6 - 16) o

要点:转体跳步时,两脚离地不要太高,两脚要同时起落, 但转体要快。两手抡棍要用力,并与转体动作协调一致。

第二段

一、单手抡劈棍

右脚略向左移,脚尖着地,上体随即右转,成右高虚步。 同时,左手撤开,向左侧上举成横掌,右手握棍把上举,继而臂 外旋向右侧伸直,使棍梢由左向上、向身体右侧划弧绕行。目视 右前方(图6 - 17)。

上动不停。右手继续向下、向后、向前上方抡动,使棍梢 经右腿外侧向后上方绕行(图6 - 18)o

上动不停。右手向右侧翻腕,并屈肘收至右腹前,使棍梢 继续向上、向前绕行;左手随即握住棍的中段,两手一齐用力向 身体左前侧劈棍,使棍身与地面平行。在劈棍的同时,右脚向后 退一步,上体右后转180° ,两腿半蹲成半马步。目视棍梢(图6 -19)。

要点:右手抡棍过程要用力,棍走立圆并尽量靠近身体,左 手接握棍身动作要快速准确。

浏览2,45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