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外界环境和教育不断地对人提出各种新的要求,不断地引起人的新的需要,这 些新的需要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教练员向运动员 提出要求时,不宜过高或过低,应该在准确地把握其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时地提 出稍高于儿童少年运动员现有心理水平的要求,才有可能为其所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他 们自己的要求,通过他们积极主动的努力来克服困难,就有可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向更高 水平发展。
- 心理发展中的个体差异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虽然有一般规律,但由于个体在其发育与成长过程中受遗传、环 境、教育、成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会出现个体差异以及性别 差异。要注意到这些差异并做到因材施教,扬其长避其短,且使其短成其长,提高教学 与训练水平,促使儿童少年运动员心理发展更完善、更全面。
(二)柔道运动与心理发展
我们已知,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在外部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内部 矛盾而发展的。柔道运动可视为文化教育领域内的一种实践活动。儿童少年参与到柔道 训练和竞赛之中,必定对其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恩格斯说过,通过军事远足等体育活 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并使他们充满饱满的情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小学生的 智力发展。
国外有人曾以小学三年级学生为对象研究了运动技能好的儿童和运动技能差的儿童 的适应能力,发现运动技能好的儿童适应能力较强.活动表现得积极;处理问题冷静, 办法多;人际关系协调,容易与人合作。而运动技能差的儿童则适应能力较差,做事胆 怯畏缩,紧张消极,孤僻而不合群。还有其他研究者对幼儿、初中生、高中生以及大学 生所作的调查也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运动技能好的男子,从幼儿到大学生,在集体中 有威信,容易获得同伴的承认和尊敬,
参加包括柔道在内的体育运动,对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 坚持参加体育运动可使体格强健,耐心持久,充满力量,精力更为充沛,完成 工作更有耐心,从而发展其热情积极、勇敢坚强等个性品质,克服懒惰散漫、胆怯懦弱 等消极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
- 柔道以直接对抗的形式开展,竞赛中获得成功可以提高自信心和抱负水平,可 以获得同伴和集体的承认,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成功感和自信心又可成为 一种强化力量使他更加努力来获得更大的成功。这种积极进取精神对那些常受挫折、经 不住困难考验、不能始终如一的儿童少年来说,又可迁移到他的生活的各种情境中,促 进包括文化课学习在内的生活各个方面采取积极努力进取的态度。
- 体育运动中所进行的身体活动具有和人的日常生活活动不同的特点,可使人际 之间容易接近,产生亲近感。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可以敞开胸臆,消除隔膜,融洽关 系,有益心理健康。
- 体育运动有助于促进身体,包括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因此,参加柔道运 动对儿童少年智力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如果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忽视了对某些条件的控制,违背 了教学和训练的科学规律和原则,也会对儿童少年身心发展起负面作用.在竞技体育 中,特别是在柔道比赛中,对抗性剧烈,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与比赛胜负相联系 的价值取向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儿童少年运动员能否经受住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体力负 荷,是对他们,包括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严峻考验。如果一些条件控制不当,超限的心 理压力和体力负荷就可能成为心理创伤的主要因素,反而阻碍其正常心理发展。
乙、心理特点
如前所述,童年期和少年期分属不同的心理年龄阶段,从我国实际出发,童年期就 参加柔道训练者并不多见,所以,我们在此的阐述以少年期心理特点为主,兼顾儿童 期,简称之为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
少年期是指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这一年龄阶段,少年柔道运动员在竞技体校或业余 体校参加训练。少年期是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很重要的 转变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较旺盛的精力和较低的能力水平、独立 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矛盾互相交错产生。这些矛盾冲突既可能表现在他 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可能表现在他们的柔道训练中。这些内部矛盾的解决,大而言 之,关系到他们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关系到他们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和心理健康问 题;小而言之,直接反映到他们在柔道训练中的动机、情绪、注意力、意志等诸多方 面,这些心理因素又会影响到柔道训练的效果和比赛的成绩。因此,体育教师、教练员 以及管理者都应当了解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针对其特点采取科学的合理的教育与训 练措施,使少年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并取得训练与比赛的好成绩。
(一)少年运动员自我意识的特点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 概念、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以及自信心、自尊心、自卑感、独立性等等。自我意识的发 展在个性形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的兴趣、能力、性格、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 等都要受到它的影响和制约。
个体到了少年期,由于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在社会和集体中地位的变化,以及态 度的变化、志向的树立和抱负水平的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的增强,由童年期 的模糊、不大自觉和较为被动的状态转向比较清晰、更自觉和主动支配行为以及更关心 自己发展的状态。少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 成人产生
少年运动员由于性机能逐渐成熟,身体迅速长高,力气增强,精力旺盛,能够接受强 度比较大的运动训练和参加较繁重的体力活动,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 在社会和家庭中地位有所改变,使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希望像成人那样干出一番 大事业,特别是一些在柔道比赛中崭露头角的少年运动员,更是极力想表现出成年运动员 的作风和气魄。他们要求在许多场合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要求别入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 格。他们宁愿承担比较艰巨的训练任务,也不愿受到特殊照顾。在某种情况下,他们往往 表现出不畏风险、不怕困难、敢想敢干、见义勇为的品质。而这些正是一名优秀柔道运动 员所必备的良好个性品质。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应因势利导,在教学和训练以及比赛中创造 多种情境,使他们的这些品质得以形成和发展。成人感是少年自我意识急剧发展时期的一 个特点,也是个性发展的转折点。倘若教师、教练员和家长善于引导,就会有利于他们迅 速成长;如果还把他们当做小孩子,对他们的意见和行动不尊重,无视他们自我肯定的需 要,或讥笑、训斥,或生活上过分照顾,则会使他们的成人感遭到挫折,压抑下来,产生 自卑感、焦虑情绪或对立破坏的消极倾向,不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
- 评价别人与自我评价的能力遂步提高
少年儿童对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大多是重复父母、教师或其他权威者的评论,而 少年运动员已经能够初步独立地进行评价,并且评价的标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开 始考虑行为的动机和原则性,评价也比较全面。
少年运动员的自我评价能力是在学习和体育运动活动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逐步发 展起来的。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途径有二:其一,他们在学习和体育运动的交往
过程中,通过认识教练员、认识其他同学和运动员,并且彼此进行评价,“以人为镜”, 设想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置身于他人的角度,以反观自照来评价或修正自己的行 为,以形成和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其二,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自我认识,即通过个人 对自己的心理和身体特征的研究,形成和提高自我评价能力。直接的自我认识是通过自 我观察获得的,间接的自我认识是通过分析自己的活动结果来完成的。这两条途径的结 合与交替运用,使少年运动员的自我意识进一步深化,进而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自 我责任感。例如,某个少年运动员通过自我观察,并与其他少年运动员进行比较,通过 评论他人的运动能力,反观自己的运动能力,发现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比别人 强、自己的反应速度比别人快等等,这样,初步形成了关于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认识。其 后,又通过多次分析自己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和成绩,通过听取教练员对自己的客观 评价,对自己的运动能力又有了进一步深入的、更全面的认识,发现自己不仅身体素质 好、运动技能强、反应速度快,而且敢于拼搏、意志顽强,那么,自己在运动训练和比 赛中就应该起到别人难以起到的重要作用。这样,他的自信心、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责任 感就会有所增强和提高。
虽然少年运动员的评价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很多情况下还是不尽完善的。例 如,他们往往评价别人容易,评价自己困难;对别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标准缺乏一致 性,评价中也常常有片面性。不能正确评价别人和自我评价,是个性发展的不良倾向, 也容易影响集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对此,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必须予以重视。
浏览37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