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脱位是指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联系,也称脱臼。根据脱位的程度可分为半脱位和 完全脱位。前者关节面部分错位,后者是关节面完全脱离原来位置。由于暴力作用引起 的关节脱臼,可伴有关节囊撕裂,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严重时还可伤及神经或伴有 骨折。


  1. 原因


柔道运动中发生的关节脱位,一般是由间接外力所致,如摔倒时手撑地可引起肘关 节脱位或肩关节脱位。柔道运动中运用“反关节”技术可使对手的关节脱位。

  1. 征象



  • 受伤关节疼痛、压痛和肿胀,主要是由于关节脱位时伴有软组织的损伤、出血


或周围神经受牵扯而引起。

  • 关节功能丧失,受伤的关节完全不能活动。

  • 畸形:关节脱位后,肢体的轴线发生变化,整个肢体常呈一种特殊的姿势,与 健侧不相对称,如肩关节前脱位时的“方肩”畸形,有的可伴有肢体的缩短。

  • X线检查:可明确脱位的情况及有无骨折发生。



  1. 急救


不掌握整复技术时,不可随意做整复手术,以免加重损伤。此时应立即用夹板和绷 带在脱位所形成的姿势下固定伤肢,保持伤员安静,尽快送医院处理。

  • 肩、肘关节脱位时的固定方法:肩关节脱位时,取三角巾两条,分别折成宽 带,一条悬挂前臂,另一条绕过伤肢上臂,于肩侧腋下缚结。

  • 肘关节脱位时的固定方法:用铁丝夹板弯成合适的角度,置于肘后,用绷带缠 稳,再用小悬臂带挂起前臂。如无铁丝夹板,可直接用大悬臂带包扎固定。

  • 骨折及其临时固定


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的损伤叫骨折。

  1. 骨折的分类



  • 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

  • 开放性骨折:骨折端穿破皮肤,直接与外界相通。这种骨折容易感染,发生骨 髓炎与败血症。

  • 复杂性骨折:骨折后,锐利的骨断端剌伤了主要的组织与器官,可发生严重的 并发症。



  1. 原因



  • 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如柔道运动中,运动员的胫骨受 到对方足踢而发生胫骨骨折。

  • 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接触暴力较远的部位,如摔倒时手撑地而发生锁骨 骨折。

  • 强烈的肌肉收缩:如“抱摔”时突然的翻腕动作,可因前臂屈肌强烈收缩而发 生肱骨内上骤撕脱骨折。

  • 应力性骨折:由于骨膜反复受到牵拉,或骨质长期受到较大的支撑面的反作用 力的作用而引起柔道运动员下肢及上肢的应力性骨折(疲劳性骨折)0



  1. 征^



  • 疼痛:骨折当时疼痛较轻,稍停即加重,常可引起休克。

  • 肿胀及皮下淤血:由于软组织损伤和血管破裂,局部可出现肿胀,皮下淤血。

  • 功能丧失:骨完全断裂,失去杠杆和支持作用,加上疼痛,功能因而丧失。

  • 畸形:骨折处由于外力和肌肉痉挛,断端可发生移位,与对侧相比,可有成 角、旋转或变短等畸形。

  • 压痛和震痛:骨折处有明显压痛,有时在远离骨折处轻轻震动或捶击可出现 疼痛。

  • 假关节活动及骨擦音:完全骨折时局部可出现类似关节的活动,移动时可产生 骨摩擦音。

  • X线检查:可确定是否有骨折的情况。



  1. 骨折的临时固定


骨折时,用夹板、绷带把折断的部位固定,包扎起来,使伤部不再活动,称为临时 固定。骨折临时固定的目的是限制骨折断端的活动,避免断端损伤周围血管、神经和其 他组织,减轻伤员的疼痛,同时便于转送医院。

固定的原则和方法:固定前不要无故移动伤肢。为了暴露伤口,可剪开衣服,鞋 袜不要脱,以免因不必要的移动而增加伤员痛苦和伤情。对大腿、小腿和脊柱骨折, 应就地固定。伴有出血和伤口者,固定前要先止血,包扎伤口。伴有休克者,应先抗 休克。

夹板和肢体之间要有垫衬物,空隙地方要填紧;夹板的长度和宽度要合适,长度须 超过骨折部的上、下两个关节。露出伤口的骨片,不要放回伤口内,以免把感染带入深 部,也不可任意去除。

固定时先固定骨折部上下,再固定上下两关节。四肢固定要露出指(趾)端,以便 观察。如发现肢端麻木、疼痛、发冷、苍白或紫红时,均表示固定过紧,肢体的血液循 环不畅,须立即松开,重新固定。固定后伤肢要保暖。

  1. 各部位骨折的临时固定



  • 上肢骨折


锁骨骨折固定法:用三条三角巾折成宽带,两条做成环套于肩,另一条在背部将两 环拉紧打结。为避免腋下组织受压,可在腋下放置棉垫等松软物,最后以小悬臂带将伤 侧患肢挂起。

肱骨骨折固定法:取一合适夹板,置于伤肢外侧(最好同时在内侧也置放一块), 用叠成带状的三角巾固定骨折的上下两端,再用小悬臂带将前臂吊起,最后用三角巾把 伤肢绑在躯干上加以固定。

前臂骨折固定法:伤员前臂的掌侧和背侧各放一块夹板,用三角巾宽带绑扎固定, 再用大悬臂带悬挂胸前。

  • 下肢骨折


股骨骨折固定法:用三角巾5~8条,折叠成宽带,分段放好。取长夹板两块,分别 置于伤肢的外侧和内侧。外侧夹板自腋下至足底,内侧夹板自腹股沟至足底。放好后用 上述宽条固定夹板,在外侧做结。

 

小腿骨折固定法:夹板两块,一块在外侧,自大腿中部至足部;另一块在内侧,自 腹股沟至足部,然后用宽带4~5条分段固定。

旅骨骨折固定法:先缓缓地将小腿伸直,在腿后放一夹板,其长度自大腿至足跟, 用三条三角巾宽带分别于膝上、膝下和踝部固定。

足骨骨折固定法:脱掉鞋子,在小腿后面放一直角形夹板,然后用宽带固定膝下、 踝上和足部。

(3)脊柱骨折临时固定与搬运

胸腰椎骨折:搬运伤员时,必须由3~4人同时托住他的头、肩、臀和下肢,把身体 平托起来,放上平板担架,最好使伤员俯卧搬运。绝对不能抱头、抬脚,以免脊柱极度 弯曲,加重对脊髓的压迫和损伤。

颈椎骨折:应由三人搬运,一人专管头部的牵拉固定,使头部与身体成直线位置不 摇动,将伤员仰放在硬板床上。在颈下放一小垫,不用枕头,头颈两侧用沙袋或衣服垫 好,防止头部左右摇动。

(六)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在柔道运动中发生昏迷、晕厥、外伤性休克及脑震荡等时,可能出现呼吸和心跳骤 然停止,如不及时抢救,伤员会很快死亡。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为现场复苏的重要 急救手段。

  1.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系借人工方法来维持机体的气体交换,以改善缺氧状态,并排出二氧化 碳,为自主呼吸的恢复创造条件。

人工呼吸的方法甚多,其中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法比较简便有效,而且可以同时进行 胸外心脏按压。施行时,使伤员仰卧,松开领扣、裤带和胸腹部衣服,清除口腔内的异 物。急救者一手的掌尺侧置于伤员前额,使其头部后仰,再以拇指和食指,捏住其伤员 鼻孔,以免气体外溢。另一手置其颈后,将颈向上托起,保持气道通畅。然后深吸气, 张嘴套住伤员的嘴,并紧紧贴住向里吹气。每次吹气量应为800-1200毫升,吹气按每 分钟16-18次的频率进行。

  1. 胸外心脏按压


此法系通过按压胸骨下端而间接地压迫左右心室腔,使血流流入主动脉和肺动脉, 建立有效的大小循环,为心脏自主节律的恢复创造条件。

操作时,使伤员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急救者以一手掌根部置于伤员胸骨的中、下 三分之一交界处(注意非剑突处),另一手交叉重叠在下手的手背上,肘关节伸直,充 分利用上半身的重量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有节奏地带有冲击性地垂直按压胸骨,使 之下陷3~4厘米,对儿童相应要轻些。每次按压后随即迅速抬手,使胸廓复位,以使心 脏舒张。速率为每分钟60~80次,对儿童则稍快。

操作中,如能摸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达60毫米汞柱以上,口唇、 甲床颜色较前红润,或者呼吸逐渐恢复,瞳孔缩小,则为按压有效的表现,应坚持操作 至自主心跳出现为止。

对呼吸心跳均停止的伤员,应同时进行上述两种急救措施。如为单人操作,则按压 频率与吹气之比为15: 2,反复交替进行。两人操作时,一人按压,一人吹气,每按5 次,吹气一次,交替进行。

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时,应沉着、冷静、迅速,急救一经开始,就要连续进行,不能 间断,一直做到伤员恢复自主呼吸、心跳或确定死亡为止。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派人 请医生来处理。

  1. 假死和真死的判断


伤员死亡具有如下四个特征:①呼吸停止;②心跳停止;③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 失;④角膜反射消失。若只出现上述1~2个征象,并非真死,称为假死。如四个征象全 备,且用手捏眼球时瞳孔变成椭圆形,即为真死。

浏览46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