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中国武协代表团访日有感
应日本武术团体的邀请,中国武协代表团一行9人于1998. 7. 17 — IMS. 7. 24对日本武术界进行了友好访问,日本太极拳法
联盟、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以最真挚的热情给予了代表团最周全 的接待,新老朋友相聚异常兴奋,双方坦诚交换意见,语重心 长,共同的心声把中日友谊之情连接更紧,访问取得圆满成功。
以中日武协主要负责人组团出访实属首例。首赴日本,给日 本武术界带来极大的震动,用日本朋友冈崎的话来讲:“我们感 到无尚荣耀和自豪!”中国武协破除先例,以改革的姿态,将中 国武协官员推向世界武术舞台,这标志着中国武协已开始深层次 的展示自己国际地位的职能,这种尝试性举措必将具有深远的历 史意义。
访日团由国际武联秘书长、中国武协主席、武术院院长李杰 先生为团长,以中日武协副主席、执委吴彬、迟美林、马文广、 冯潮、翟风岗、王肇基、江百龙和翻译李友林为团员,在短短的 8天中对日本两大武术团体、五大城市进行了紧张的接触,参观、 座谈、拜会繁忙有序,内容丰富,了解交换意见深刻,达到了增 进友谊,互通信息,共筹大业的目的。
访日团成员一致认为,日本武术界有如下几点做法值得我们 思考:
把武术作为国民精神、道德修养教育的重要手段的指 导思想和宗旨值得我们学习和模仿
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会馆(支部)及本部的参观给我们印象 最深的不是他们的技艺水平和技术风范,而是他们重修身、重礼 仪、重修炼程序的情操规范,所到会馆(支部)和本部训练场, 无不合手相迎,跪坐而席,严格的礼仪和统一的服饰,加上教学 训练中绝对服从的忘我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从表面看,是一种 形式;从实质讲,是一种精神引导和教育。电装少林寺拳法支部会 长讲:“我们是用少林拳法的技术在塑造一个人的精神,塑造一个 爱国、爱民、扶弱济世的优秀国民。”这可能就是我们常赞许的日 本国民的“武士道”精神,不管其中的内涵怎么解释,这种德技双 修、以德领先的作法不能不值得我们武术界效仿和学习。
(二)武术竞赛的内容和形式结合实际,可供我国赛事参考
我们有幸参观了日本太极拳法联盟在东京举办的“十五届全 日本太极拳竞赛大会”,从竞赛大会本身来讲,看似普通,然一 了解整个大会的全貌,不能不为这种组织形式和内容拍手叫好。
其一,组织形式新颖。大会除裁判员是经过严格考核后聘请 的外,其他各类工作人员全部是自愿者,这些自愿者不计报酬、 不计任务轻重、不计时间长短,严守岗位,认真负责,高度的自 觉性和严肃的工作作风使大会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太极拳法联盟 通过这种公益服务,组织教育着会员,把对太极拳的热爱变成对群 团组织事业的热爱,每一次太极拳赛事就是一次太极拳爱好者奉献 精神的大会。这种以赛事促事业,以赛事促团结,以赛事锻炼会员 精诚合作精神的宗旨为我国各类武术赛事的革新指明了方向。
其二,经费源流有道。大会所有经费来自两大块:一是联盟 的会费,二是团体和个人的参赛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在 我国尚无先例。
其三,大会设项有方。本次赛事共设八个大项,即太极拳 类、长拳类(含所属器械)、传统长拳类(含传统器械)、初级长 拳类,人门长拳类、太极推手类、太极器械类、团体表演类(含 太极、太极器械、长拳类及器械),这类项目照顾到男、女、老、 少不同性别的各层次和水平。儿童初学者可参加人门长拳类竞 赛,少年可参加初级长拳类竞赛,青年可参加长拳竞赛规定套路 的竞争,中老年亦可选太极、传统或推手,因水平高低不一、还可 分为A、B、C组,可以这样说,只要参加过武术训练的人,不管 年龄、性别、水平相差多大,均可选择适宜自己对口的竞赛内容, 通过赛事,展示自己学习的收获,并有相应的评价和鼓励。
其四,群团、人数面广。据不完全统计,这次赛事共有165 个加盟团体近2000余人参加,这在我国也实属少见。
其五,太极拳水平普遍较高。整个参赛人员,太极拳普遍具 有中等水平,少数已可以和我国太极拳高手分庭抗衡,更可喜这 些高手中老、中、青均有,杨、陈、吴、孙各类齐全,真乃高手 林立,形势逼人。
日本《K一IDREAM98》争霸赛事值得借鉴。访日团利用整 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观看了日本《K —IDREAM98》赛事活动,大 家不能不为它的成功感到振奋,更敬佩组织者的运筹、策划、组 织才华。
其一,赛事的包装完美无缺。赛事仅有七对运动员,然而却 整整搞了 4个小时,满场3. 5万人,无一人中途退场,没有完美 的艺术包装是肯定不可能使观众始终情绪饱满的。对艺术包装简 言之,就是将对抗赛事置于艺术氛围之中,使观众情景交融,得 到艺术观赏、知识趣味、惊险刺激的各种享受;具体包装内容 有:高科技的灯光、声响,电视台或节目主持人的鼓动和宣传, 名流运动员高超技艺的录像再现,运动员真枪实弹的拳脚激烈格 斗场面的刺激及至进出场的环境渲染,赛场内外的环境布置,赛 事的各种广告宣传等等,使一场普通的对抗赛事,成为万众渴望 一睹的艺术演出,这是否就是赛事市场化的典范?在中国散手界 是否适宜?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其二,赛事组织精细、紧凑.我们一到体育馆,展现在我们 面前的是有序的车辆调动,接待员整齐而得体的服饰与礼貌而热 情的导场,数万观众有序而谦让的鱼贯人厅式,有利观众观看又 可自由来往的场内坐席的布置,一一映入眼底,给人以全新有序 的规范感觉;从赛事大会主持人一宣布开始至整个赛事结束,一 环套一环,环环紧相连,声光交混,演讲互应、台上台下连为一 体,观众与导演、运动员与裁判员都置身于赛事之中,就像一曲 有强烈节奏的交响乐,高低起伏,阴阳顿挫,异常连贯而紧凑, 又婉转激亢而振奋人心,完全达到了体育竞赛娱乐享受的效果。
其三,赛事前期宣传、观众组织到位。据闻该赛事每年一
次,从策划到实施历时大半年之久。整个历程的宣传鼓动利用了 可供利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包括电视、电影、报刊、杂志、宣 传栏、横标、宣传画、宣传册等,将赛事主办、承办权、新闻传 媒权、电视制作权、杯权炒得价码相当高,票房价格高低档次划 分严格,也满足了不同经济基础阶层的需要,高者相当人民币数 千元,低者仅人民币数十元,数月前票房就一抢而空,观众组织 到位为整个赛事的成功打下了圆满的句号。
访问虽然结束,然代表团成员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中国武 术界有些问题确实值得反思,否则这个源于我国的武术运动的主 宰权,可能就会另找国门,另找其主了。
1988年7月24日整理于日本大阪
发表于武汉体育学院校报
八、美国飞扬国际武术节巡礼
在美国也有人举办武术节,实属新鲜,亲赴目睹,确还别有 韵味,值得着笔一提。
三藩市的仲夏却风和日暖,给人以温馨的感觉,圣荷公民大 礼堂内更是春意盎然、掌声频频,首届“飞扬国际武术节”竞赛 活动正如火如荼,赛场浸沉在紧张的竞技较量和观众喝彩声中, 中华武术在异国他乡正展示着特有的雄风和风采。
(―)武术节内容丰富、形势喜人
武术节举办单位是美国飞扬艺术中心,共两天,(8月21、 22日),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武术研讨会、武术竞赛活动、武术 服装、器械、书画、武术技艺表演等;武术竞赛展示的内容有武 术套路、跆拳道、日本Karate、巴西武术、舞龙、舞狮、中华欢 庆锣鼓、京剧武艺及各种民族舞蹈;竞赛有团体赛、个人赛,项
目分长拳类刀、枪、剑、棍、拳,太极拳、太极剑类及各种传统 套路。按不同年龄组又分为初、中、高三种级别录取名次,参赛 人数200余人,而名次可录取300余项;凡来参赛者均可获奖, 只是奖项水平高低不同而已,正如“中心”主任胡琼君所说: “所有第一次参加者都有一个奖杯,以资鼓励。”
浏览59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