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技击十二形真诀
总诀
能踞一方百兽远,狮子摇头把月赶。 猿臂轻舒好神拿,马奔迅速如电闪。 饿虎扑食有神威,猫行轻捷多绵软。 鸡腿蹬开动如弓,燕剪灵活舞长空。 眉拿一把力透骨,鹤步行来稳又轻。 鹑突之势疾又猛,龙行变化妙无穷。
熊形——“踞”
老熊挥臂直如鞭,蹲背摩肩勇力坚。 拔树分石神力勇,寻食出洞左右旋。 熊势当道蹲身立,夺身拗倒太行山。 熊蹲鹤伸开合法,动静随机我占先。
猴形——“抓”
仙猴出洞定目观,通臂三拳无遮拦。 扯袖抓肩倒拉锁,起竿柔进扯衣衫。 白猿献果高举起,搬枝偷桃把身彝。 忽长忽短通臂法,能缩能伸筋力坚。
狮形——“跳”
狮子摇头百兽王,谶山赶月力刚强。 抬掌拍石成细粉,扑球戏彩似癫狂。 摇铃抖锁闪转撞,圆滚珠球巧暗藏。 六合神掌借顶力,九头撞法最为高。
马形——“奔”
撞槽妙法人少知,渴马奔水把头低。
野马分鬓拥身进,扬拳跺鬼硬相欺。 顺步抖缰随风去,悬崖收马把身提。 神形全仗马奔跑,进退合宜见神奇。
虎形——“扑”
饿虎出山万兽哀,飞身跳涧逞奇才。 猛虎扑食剪尾进,稳坐石崖等人来。 回山入洞倒行步,越岭爬山草木摧。 横冲直撞神成勇,叱咤一声似春雷。
猫形——“软”
捕色灵猫不容情,分花逐蝶纵身迎。 随身扑影腾挪点,升木如揉身法精。 过户穿窗无形迹,窜房越壁不闻声。 猫窜轻捷如脱兔,雪上行来不见踪。
燕形——“剪”
玉剪穿花快逍遥,燕子抄食水上漂。 紫英斜飞轻又快,翻身展翅软藏刀。 穿梁入户束身过,乳燕学飞起势高。 此势暗寓神行术,轻巧翻飞逞逍遥。
鸡形——“蹬”
金鸡独立报时鸣,彩凤夺巢百鸟惊。 凤舞鸾飞双展翅,金鸡上架急如风。 丹凤朝阳把头点,野鸡刨粟用腿蹬。 有人学会鸡蹬步,压倒五霸与三雄。
鹰形——“拿”
大鹏展翅天地晓,饥鹰捉食拿燕雀。 鹳子入形疾如风,鹰梭柳枝双探爪。
黄鹰拿兔上下抓,兔鹘圈打难逃跑。
手手之中有神拿,擒拿妙法谁能晓。
鹤形——“步”
鹤行沙潭稳而攻,白鹤展翅肋生风。
鸯伏鹤行进又退,穿云野鹤沮长空。
归来黄鹤倒伸腿,鹤舞盘旋使人惊。
奥妙全凭伸缩法,学成鹤步觉身轻。
11-鹑形一一“撞”
玉鸟冲天展翅飞,争食鸟嘴啄如锥。
鹑奔相逐绕圈走,急冲猛啄有神成。
鹑行三步忽一止,三掌三拍用力推。
致胜全凭妙力撞,铁网钢墙遇我摧。
12.龙形——“变"
云龙现爪舞长空,雾里翻身扭身形.
穿山入洞随神注,探爪连环左右攻。
倒骑乌龙连摆尾,雀地伏藏起似风。
变化千般神为本,十二形中第一宗。
综上所述,拳法之精妙,需要功夫到十分。但有十分功夫, 而拳法仍不及精微者是何由?岳家拳入身之要处,未造其极 也。然则入身之妙,在何处?其法在探步上见之。假如阵中对 垒时,必先有个探子,观测其虚实、高深,然后可以进兵制胜。 何不用打探,而妄杀人,未有不受其亏者。又如船行往左往右, 其妙不在船头,而在船舵。今试之其妙,凡与人对敌之时,或走 左盘,或走右盘,或走中盘,或走外盘,须要审定敌人形势。即 如左右盘,其脚便要探在他人脚外边,以我脚尖对彼尖,又不 可过远或过近,即须离三五寸为规。因过近则翻身无势,而两相触矣。过远则翻身不满,而人必不倒矣。即如中盘其脚更要 探在人脚里边,至若外盘,其探一步为最快捷,但需要似跌步 样。总之,岳家拳探步之法,宜快宜活,宜轻宜浮,不可做作,不 可露形,此乃入身之妙也。至于岳家煞手之神,又在何处?答 曰:其神在眉尖见之。因人之一身,眉尖上面如用力,则一身之 用力,不待言矣。譬如耕种之家,3岁孩童,俱在田内用力,而 一家之大小,无不用力可知矣。试言其神,大凡里手行家,未煞 之先,毫不用力,犹如风吹杨柳,柔软无力,及至煞手之时,正 如天神下界一般,浑身如铁,而不可犯。而且双眉带蹙,牙根似 咬,而眉如山之陡来,一身如石之坚固,而又非若努筋面赤者 之妄用其力也。即所谓煞手之神也。至于迅猛要处,总是在未 入身之时,需要缩在一球,既入身之后,一身俱可着力鞭开。又 因双眉带蹙,故身法是直接,脚法是颠健,浑身尽是一片射入, 此所谓岳家拳迅猛之要也。至若合此三者,更能得一段神气, 如此在射进之时,更能刻入几分,如此起,可论精微矣。在岳家 拳的实战运用中,刻入二字,再要理会,如射进身时,不能满到 十分,便不要言刻入,不至射到十分,亦不可言刻入。即人射之 数丈,而我之精神便止,犹不可言刻入,此二字之精微也,刻入 犹如我之一身,尽要射至人心肝胆肺里,才为快之,方是刻入。
在岳家拳中,凡与人对敌之时,身法带缩,腰法带弯,偷步 宜快宜活,且须以脚趾粘地,两手亦须换护,两眼必须射敌人, 如此,身手一动,即以身法步法,击至空处,此秘法之要诀也。 另外,拳手进身之时,手、肩、身、膊、与大腿、膝头,需要一起而 进,更要一齐着力。同时,前后手要相应,前后亦要相应。而且, 前手用四分力,后手用四分力;前脚用四分力,后脚用四分力。 后手第一要曳得紧,后脚第一要拴得直。如此以后脚过身法, 以身法送前手,又以后手曳住,须似勒马状。一段而进,所谓百 骸筋骨一齐收也。煞手之时,用力须在眉尖一线,此所谓岳家 拳一身精力在眉尖,咬牙带皱山也愁是也,此又名眉尖带蹙, 心最狠也。在本门技击武功中,一线用力者,见肉锋伤之言也。 此须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譬如与人对敌之时,自己先已慌 张,力皆先出,则到身之时,必无力矣。因此,拳手对敌时,平心 静气,若毫不介意,待敌人动手之际,而我方应将全力揉成一 团攻进,通身之力用在一起,如舞铁锥钻入,牙齿带咬,此所谓 煞手之妙也。
第三节岳家拳交手精要
在岳家拳中,“一窥其势,一觇其隙,有机可乘,不敢不 入,''这是对打的要求。而打的机势是:“必打有隙,必打不稳, 逢拿必打,逢丢必打。”有隙和不稳就是对手有破绽、漏洞及失 势,而且丢、拿是缠的过程中与对手挨着的劲没有了,即对手 已逃脱;拿是彼欲反手抓我,欲拿我。此四种情况都必须闪电 般出手,直奔彼之要害,以伤害性手法伤之。同时,拳手还要看 清来路,且身手灵活,功夫精纯,圆转自如;应人而动,不先不 后,不远不近,不贪不欠,恰到好处。即避过敌锋,又利于进手。 最高境界达到“即不与人接,又不与人离”,也就是不即不离。 而在似接非接、似离非离的状态中调整身法步法,并变换手 法,睢准机势,准备发招,从而令敌人防不胜防。再者,在中华 武术中,关于“六合”,亦讲法纷纭,莫衷一是。而本门的六合则 是:内三合为心、气、胆;处三合为身、手、眼。’心是古人所说的 思维。气是指自己呼吸得法,决不是随意张口而呼,此外,“内练一口气”亦是武家至关重要的诀窍。胆则指技击对抗中,必 须培养的无畏无惧的精神支柱,即魄力和勇气。因此,无论对 手如何强大,也应视若无物,不能示弱,有战而胜之的信心,这 就是岳家拳之内三合;外三合的“身”,是整体之意。而岳家拳 功力的发挥则要求整劲统一。手,指手型手法,泛指人的外部 形体。况且手在技击运动中的重要,是占第一位的,此外“手脚 合身法则活”亦为技击之本。眼,是心苗,在技击实战中,眼观 于外而传于内,即所谓眼观六路,在刹那间将外部状况尽收眼 底,且迅速简洁。概括起来,内、外三合的有机结合,一个整体 统一的动作完成所表现出的精神气势,就叫“六合归一”。简而 言之,在岳家拳中,以形体表达内含,以内含充实形体,并巧妙 配合,天衣无缝,即为六合。
(―)岳家拳实战基础
技击之目的就是为了取胜,如不打人无须与人对,诀曰: “见实不上得攻手,修到终期艺难精。”而且对敌时要全面实施 打法,击、放、擒、拿、靠、点穴、挫骨、闭脉,毫不相让。也就是要 求:“触手即点先上先,”此为岳家门技击之要诀。另外,拳手在 技击中还要注意不要让对手伤着而又争取在闪让之后以最简 捷的手法将其制住。这就是以让为先的传统武德修养,又是自 己在更高的难度上追求武技的表现。再者,制人比击人要难得 多,如果你能时时避开对手而又能巧妙地将其控制或牵翻,则 早已不战自胜,又何必出手伤人?但是否本门功夫的伤害性手 法不要了呢?回答是,临危无此无以胜人,它只需要对接中意 知神领,下来后自己再发空劲单操就是了。据前辈所讲,高手 技成后与人对,根本不用伤害性手法,如对方势猛而不得手 时,即用闪法闪之,且一闪即进,幅度极小,如此不待其变势即 将其“粘住”。并如胶粘硬物,欲去而不得。从而时时控制对手 重心,处处能越过彼之防守点进逼。在对抗中,如彼形不猛,则 我方闪也不用。只有闪之意,无有闪之形。一接之间稍作缓中 柔化,合住其劲,猝然抖发,即可使彼拔根而起。此便是:“挨着 何处何处击”之诀,当然也是武术之最高技巧。如欲击人,则引 进落空,出手便是。
1.技击重心
敌我双方搏斗时,彼此都是力求自身重心的稳定,同时却 要设法牵动对手重心,使其倾跌。在这里,尾闾中正、上下左右 前后协调力匀,塌腰缩体是稳固重心的要着。岳家拳亦颇重视 外三合之功,即身、手、眼的有机结合。当然,肩胯、肘膝、手脚 亦要相合,就是要求上下肢各三处的主要关节上下相对,并位 于与地平线直角的一条线上,这样就会尾闾中正、四肢力匀而 无所偏倚。再一条是拳势愈小,愈接近地面,则重心越稳。拳 势小,招数狠是岳家拳之特点,不过,拳势低是有限度的,因过 低反不利于技击,但一般人行功偏高,对此应注意纠正,此外, 圆裆合膝对稳固下盘也是极为重要的。反之,对敌手则极易导 致对方失重倾跌,比方敌手击来,我即顺势向侧后牵引,使其 倾跌,做到“引进落空气或趁其失重时,换招反击。如我用拳 法进击对手时,手着敌身,应先向上搓劲,使其重心离地,然后 下按,才易奏效,即本门所谓“起如搓棉,落如钩竿”之劲。
总之,技击实战不妨看做是一场重心的争夺战。而初习岳 家拳术者进击制胜心切,上肢极易前探,前后失去平衡,甚至 后脚拔根,这时,稍一牵引,就会前载倒地,不可不慎。这种牵 法就是用“内劲"缠法,即用我“内动不令人知"之劲处处感知对手劲力变化虚实,了解情况,掌握彼之动向。从而处处意在 人先,不令其得逞。且沾连不脱,螺旋缠绕,使其根本不能打 我,而我空出两手时却能时时对准其要害。此是“牵”之根本, 也是最高妙的控制敌方重心之法。亦是精萃的武技,也是以巧 制拙,以小制大,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之真谛。但拳手永远用内 劲牵或制人终属不易,所以,有时还要用拿和放以补其不足。 拿即是乘势用拿法拿住对手、放即不缠而放。在此,为了不使 对手在解脱后又立即拼命反扑,一定要将其放倒于地或干脆 发于丈外,但此皆用合劲,且力从人借。在岳家拳的技击中,牵 就是用这样巧妙之牵,如不想施用打法,就力争将对手“牵趴 下”或扔出去。
控制对手重心的操练,主要在于懂牵人之劲,懂“制人而 制于人”之劲,懂怎样把人“牵趴下或扔出”之劲。此即要练岳 家拳的基本功——“懂劲功夫七在此,拳手可先练笼人之劲 法,然后再求将人发出放倒。在追求将人发出、放倒阶段,为使 发劲更具威力,还可以练站桩和自我发力,以提高发劲质量。 在岳家拳中,摔拿虽也能将人放倒于地,但绝没有懂劲者一触 即打并动人根基来得快。而摔拿首先应使自己站稳,如果与重 心稳固的人去摔拿,他是不会让你站稳的,故懂劲是根本。因 只有懂劲之后才能发现人站立平衡上的弱点。至于方法,可以 在“懂劲”的功夫里去练习。
技击的气与劲
练习岳家拳时,呼吸与动作的配合甚为重要。而且合吸开 呼、顾吸打呼对全身整劲的形成将起重要作用。同时,经久地 进行深呼吸锻炼,也有益于养身。在岳家拳的技击中,气与劲 之间关系密切,唯有气足,才能有劲。再者,岳家拳用腹呼吸, 吸气沉于下腹,同时运用提肛之功,将全身上下之劲集于腰腹 部,称之为“气海”。另一方面,由于脊椎挺拔、项竖头悬,以顶 天之气势与气沉丹田相对称,如此一上一下,使身背拉长伸 长,呈尾闾中正之势,是练岳家拳的一项最主要的原则。再看 拳手的身体下半部,提肛又与腰臀下坠之劲相对称,还要圆裆 合膝,脚尖内扣,脚跟外撑,从而显示出一种对立而又统一的 劲路,并有踏入地表之气势,而又与上述顶天之劲相对称。再 从横向观察,当劲路通过脊柱上下拔长的同时,还要向两肩扩 张,而使两肩相对形成合劲,在此,胸部不可前挺,而是与两肩 合劲相对立,向两侧展开。这样一种上下、前后、左右相对立的 立劲,即向四面扩展,又向中央集中,在人体内统一起来,浑然 一气,贯于周身上下末梢部分,而无丝毫扁凹缺陷之处,从而 形成一种饱满鼓荡之劲。于是人体就如打足了气的球一样,一 触即蹦跳而出,力大而灵活。当然,这也可以认为是人体内劲 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在相互矛盾中求得调和统一而产生的劲 力。拳手需注意沉肩或松肩,特别是初学者,往往凝劲于两肩, 即耸肩,结果导致呼吸不畅,内劲达不到末梢。只有松肩坠肘, 才会意气舒畅,内劲周转。另外,在高度集中意志的指挥下与 敌周旋,然后伺机对一瞬间选定之敌身某一部位,采用气劲合 一、予以闪电般的猛烈打击,这就是岳家技击中的六合的含 义,而且无论行功还是实战都一样。
待拳手有一定劲力后,可练“接手”或“对拆气以练由断到 接的能力。并直至势断劲不断,劲断意不断为止。如此,时间 长了就会有“意气”充盈于彼我之间,而且虽断犹连,彼动即 知,这种“气劲”是自我的经验感觉。在本门技击中,还要求操 练之时要惊起四梢,如临大敌。每次一闪皆如火烧身,如遭蛇 吐,以强化技击观念。这样就能使自己在极短时间内使应敌的 闪躲成为本能反应,动作无心,鼓舞不觉,不期然而然。此后即 使猝然受击,也会本能地闪过。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此操练,伤 神耗气,所以,要与直养之法配合。而且气以直养而无害。古 人便常说:“十年练功,十年养气,”可见气之重要。
技击的整劲
在技击实战中,要想有效地打击对手,必须将本身所有力 量发挥到最大限度,就好象把整个躯体凭空掷出,以百余斤重 物撞人一般。在岳家拳中,发劲之源在于腰际,所谓:“发于涌 泉过膝而主于腰,然后形之于手「'并先要蓄劲,气注丹田,由 前腹吸向后腰,呈反弓之势,以束身待发;如此一触而发,手出 步进,后腰向前腹催劲,挺然而出,势若疾箭。此时,假如用冲 拳击敌,则前手回抽,后手前击,势若木工陀螺钻之左右旋转 之意,如此一近敌身,则用拉弓之势,且用力必须前进后涌,前 后力匀,才能重创对手。另外,步法上时重心在后,当将发未发 时,后脚着意蹬地而起,利用由地面反弹之力,增加冲劲,、一触 敌身,全身力量下坠,再通过腰臀,劲力发于涌泉,即所谓“消 息专凭后脚蹬”之意,同时,我之前腿以里胯或外胯贴进敌之 前腿挤进,而发劲之意在敌后腿,以保证有充裕的力量。这样, 才能收到“脚打七分”之效。而且两腿要磨胫而出,两臂要夹 肋,就是说在岳家拳术中,两腿两臂均应行如绞剪,力点集中。 而且需手脚齐到,不过,初学技击者往往腿脚先出,臂跟不上, 因而力量分散。一旦接近敌身,仍然以腰为中轴,去带动手脚, 并猛然抖发,打击敌人。这样,在打击的瞬间,腰部、上下肢向 同一目标同时行动,并配合呼吸以形成一种浑身一体的整劲. 因而产生极大的打击力量。
在岳家拳中,“残、疾、夺、牵、吸”五字诀亦形象地表现了 技击整劲的含意。例如双方对抗时,对击来之敌手,以起钻落 翻之手,裹肋束身之劲顾住对手,同时可立即以猛虎扑食般攻 势向敌反击,这样一但接近对手,可以河水决堤之劲,即抖劲 打击敌人,并且全身力量下坠至脚部,应有如踏毒物之劲;此 外,这五字之劲在短短一秒钟内作为整劲同时发出,是不可阻 挡的。如果感到对手欲反劲制我,我方可从另一个角度施劲与 彼劲相合,并使合劲方向反作用于彼手,如此我劲与彼劲之向 一致时谓之顺,改变彼劲方向使之落向空处时,谓之化。再者, 岳家拳的攻击多在夺位的基础上施行的,也就是说击人时必 须抢占有利位置,或步踏中门,或“偏步”绕于敌侧,使敌人被 动,然后我方可背髓发力,如弓射弹丸,一触即发。在岳家拳 中,外形不动,内部就动的越快;外部动的很多,内部反而动的 慢了,其原因是不会动。所谓会动,也就是在一动一静中,能掌 握住:“动即是静,静即是动”的原则。
4技击的螺旋劲
在现实生活中,一块本板如坚硬,会使铁钉钉弯,但如用 钻头,则很容易就能钻个窟窿。可见武术技击中旋转能增加力 量和强化杀伤力及破坏力。故练岳家拳术时,不论顾与打,均 非直线出入,而是旋转冲出,旋转而入,旋转而起,旋转而落。 从而形成各种大大小小,或竖或平的各种圈形。并由阴手外旋 变为阳手为顺旋,由阳手里旋变为阴手为逆旋。如冲拳打出时 逆旋,收回时顺旋,这是技击中前后平面上的小螺旋形劲力。 在岳家拳中,顾法的一手频旋而起,至胸部时翻手逆旋而落, 这是上下竖起的螺旋形,而技击打法的一手是先顺旋而上,再 逆旋向前下方抓下,这是由竖转平的螺旋劲,亦即化劲,对此,拳手可用以比较省力的破解对手,当然也能产生较大的打击 力量。如此横直之间、起落之间都是螺旋旋转过程,只不过横 螺旋为顾法,直螺旋多用于打法。但所有的螺旋动作均是由腰 部旋转而成,因腰部旋转,两腿必然相随,此即所谓周身一致、 上下相随,而且一动无有不动也。攻击时,特别是全身沿后腿 而下的坠劲反弓而起,与腰腹的螺旋劲形成合劲,并由下向前 上方冲起,可将敌腾空击出。在技击中,全身各部位稍一动作, 都有螺旋力,这种力的形成原因是:在随便做技击动作时,全 身各大小关节,都要有支撑力,此时力欲膨胀又欲收敛,因而 全身各部位都起了螺旋力,连腿下也应如此。这种力如同电力 一样,使人碰上就被弹出很远。在运用这种力时,全身一定要 成一角度,然后突然变换方向,如同爆炸一样,“砰”的一下子 就发出穿透性很强的螺旋力。
在实战对抗中,岳家拳虽不主张“气沉丹田”,但要求腹部 充实,而腹部充实是由于胸部放松自然形成的,故虚胸与实腹 两者密不可分。也只有虚胸实腹,才能使螺旋动作既灵活又稳 固,且发力笃实、触觉灵敏,最后达到有感皆应,并横扫千钧之 境界。但要求身体在运用螺旋劲时要身松,只有身松,力量才 能储蓄,才能更好地“听劲而且自己身体放松时,力量就会 变化,步法亦易于调整,同时因我力量变化总在敌先,则敌难 以测知我力之大小和方向变化,陷于被动,从而形成:“人不知 我,我独知人"的有利局面。
技击之近战
从武术的技击观点出发,与敌人进行格斗时,只有靠近敌 身,才能省力而有效地打击敌人。而且,岳家拳最符合近战原 则,并在手步身法方面自成特色,所谓:“上法先上身,”“打人不露形”就是此意。在实战中,岳家拳一般不用幅度过大的弓 箭步,而是两膝稍屈,腿距较小,并主张单重,即重心置于后 腿,以期转动灵活。而且前步进,后步跟,即后腿挺劲,腰劲前 催,一旦近敌,以全身整劲击敌,才能事半功倍。此外,在手法 方面也忌伸臂过直,而是要求沉肩坠肘,即所谓:“曲中有直, 直中有曲",从而保持弹力,并随步进用先催后抖之劲击敌。就 是要钻身而进,及贴近敌身时,才最后发劲,这样自己即可集 中全力打击敌人,而且不预先出手,如此就不易“露形”,使敌 人不易察觉;并且一旦发劲打击,敌手便已不及脱身,而遭重 创。
在岳家拳的技击对抗中,运用顾法也要求接近敌身,以逸 待劳。敌手攻来时,既不远避,也不远迎,待其近身时,我才迅 速出招,或推或横,或刁或压,有时稍稍吸胸凹腹,或略一侧 身,引进落空,则可解危,而不必多费气力,这就是拳引一线之 地的道理。当然,如对手力气大,来势过猛时,也得连步吸退, 用手牵引破之。因此,起钻之势一般只在身前一两拳处,而不 宜伸臂过远。
在岳家拳中,欲有效地发挥近战效果,还需注意形曲力直 这一技击要素。因形不曲则力不直,无法将力量真正运用出 来。再者,形曲则前后左右都有力量,用到哪里都行。形不曲 则必破体,力量也自然出尖,这种力量就没有用处,甚至不等 用上就被人瓦解了。形曲则力量没有方向,四面都能用上。在 近距离实战中,有了劲力有效运用能力之后,即可找一擅长短 打的拳手,两人全面施展各种技击手法进行实战,而且以远闪 近缠为基础全面施展打法,并闪如飘雾,缠似蜻蜓点水。如此 方可获得“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能力。而且伤害性手法亦应点到即止。在岳家拳的技击中,拳手如何有效地快速地钻进 去,很讲求技术、战术和时机。如:每当对手头部及躯干出现破 绽时,我方便可利用冲拳迅速钻进去。同时,我方还可先发一 个诱招,迫使对手开门暴露自己,于是迅速钻进去制敌。此外, 每当对手攻击时,我方可采取有效措施粘住对手,如敌攻我上 盘,我方可迅速下蹲,尔后紧紧贴住对手打短拳。如此从实战 上来看效果不错,对手往往被重拳打得东倒西歪,神智不清而 喘不过气来。至于如何加强近战的有效防守,本门认为,首先 身体应紧紧贴住对手,使之无计可施,无招可见。如对手发上 勾拳,我方可用手按压住其肘弯部位,使之“自杀气
(二)岳家拳点穴致命法
千百年来,点穴绝技是岳家拳只能心传口授秘不外传的 上乘功法,属稀世绝技。现将岳家拳点穴绝技与急救中的部分 点穴手法详细介绍给广大读者。
人体有36个重要的穴位,在武术中是秘而不传的功夫, 这些穴位就是人体最重要的机能或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经络 或内部器官的脆弱组织。这些穴道,前后均有,且大都属于对 称的。如果遭受打击,重可致死,轻则残废,从而造成机能上的 障碍。至少可令受打击者昏厥或剧烈的疼痛。在技击比赛中, 是禁止打击属于危险的区域的。但在搏斗中则可以适时选定, 同时练习岳家拳者,亦应明确的了解自身的重要区域或穴位, 并作适当的闪避或防范。岳家拳的各种招式以防卫为主体,而 反击时必定要心狠手辣,以求达到招无虚发。
岳家拳点穴绝技与急救可分为:擒拿点穴手法实用解、人 体重要穴位解、12时辰穴位解与点穴和解救法4部分,现分别介绍如下,供参考。
L械拿点穴手法实用解
出手伤人,重者毙命,习岳家拳者在打斗中如对手持凶 器,属无恶不作的歹徒才使用点击死穴的手法,人身大穴36 处,死穴约10处,请习者在使用时慎之又慎,千万勿误伤人 命。在岳家拳的技击中,点穴擒拿法以巧制关节及筋穴而克敌 制胜。所以,通晓“沾衣耗脉,翻崩扔捋”等各种技击手法及其 结构变化,是研习技击之道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而且无论是 拿制对手或解脱变化,都要明了其所以能制、能解之机理。手 随心转,法从手出,心中明则上灵,方能出手投足随心所欲,来 势去式听其自然,令敌死,令敌昏,令敌废,令敌伤。在技击打 斗中,采用点打皆以手指为先,然其变化尤多,故这里仅将隐 师所传的基本手法及其在实战中的作用简要概述于下,供同 道研习、探讨之。
(1)点击法
在岳家拳中,点击穴位的方法很多,用指点、拳打、掌插、 肘击、膝顶、脚踢等均可有效。在技击中,点击法的原理是:以 猛烈、强劲的气力触击对方穴位,使其经络气血受阻,从而使 受击者肢体麻木,或者有触电感、或失去对抗能力,甚至不能 动弹和昏晕等。再者,点穴术讲究通晓人体经脉络图,熟知人 体各穴位准确位置及其功能。并且运用时讲究眼神和速度,视 其准,速发其快,必获胜利。点穴气力也很重要,即在眼神、速 度及经验基础都很好的情况下,若无扎实的气力功底也是不 行的,如对手有防守准备的时候,会将穴位肌肉绷紧,这就要 用较大的气力方能有效。由于点穴术具有出奇制胜,转危为安 等神功奇效特点,因此过去武林中人历代对此秘而不宣,互相 隐瞒或单一而传,有的抱着宁可失传,切勿轻传的态度,以防 万一,致使其术在传承、发展中受到限制。
在技击中,岳家拳的点穴法主要有二指点与拇指点两种: 二指点可分为并指点与分指点两种,现介绍如下:食中二指并 拢或分开挺直,拇指与无名指、小指向掌心弯曲,或使拇指贴 于后二指的指甲上即可。而且此手法从食指为主,主用于点 喉、点眼及人中、承浆、天突、神封、膻中等穴(图165)。所谓拇 指点,即右手由侧直八字掌变式,掌指并拢向掌心微屈使四指 尖内扣,拇指微屈使指头向前点按,虎口平行向上即可,此手 法可用于点按对手面部、臂腕等身体各部要穴(图166)。另外 亦有一指点与五指勾戳二法(图167、图168) 0
抓拿法
在技击中,抓拿法是运用一定的手法,抓拿对手的不同穴 位#运用抓拿法的劲力应适度,以利变化,如此方能产生拿制 效果。如果只是拼力硬抓,实用技法虽妙,却为擒制所不取。其 手型是:由八字掌变为手心向下,五指向掌心屈卷,四指顺序 并拢,拇指与食指的指尖相对,不合拢,虎口呈圆形(图169)。
在实战时,设对手右拳对我胸击来,我即以左手八字掌屈 肘向上,扣腕使虎口向右,从对手右拳腕外侧,抓其右腕的背 部及尺骨侧前端,虎口叉对其尺腕关节,五指同抓,力在手掌 (图170),从而控制其腕部要穴及经脉与血管。上述之擒拿法,是以对方直击为例介绍的,当然这只是为了更直接地介绍基本的抓拿方法,其实,熟悉抓拿法后,则不论对手击掌或拳; 也不论对方是直来还是横往,皆可如法抓拿之此外,在技击中使用抓拿法,还必须顺势顺劲,切不可斗劲,拼力硬抓,因 为,抓拿只是整个点穴招法的开始动作,所以欲制服对手,尚 待进一步的变招施制。因此,拳手只有顺劲顺势,才有利于变招使法。
扣拿法
在岳家拳中,扣拿法是擒拿点穴常见的制敌手法,其特点 是以拇指或中、食指扣掐对方穴位,使敌身酸力软而遭擒。其手型是:右八字掌变式,拇指与食指、中指的指尖相扣,其余二 指相扣,虎口呈螺圆形(图171-)o运用时,设对方左手掌击打 我面部,我速以右手拇指与餐指、中指反扣住其拇指一侧的手 掌,但注意要使拇指尖扣点对方掌背第三、第四掌骨间的缝隙 之中诸穴,其余两指可扣拿其掌心(图172)。另外,还可用拇 指和食指的指头掐捏对手的喉管或各部筋脉穴位(图173), 使其毙命。
浏览5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