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随器而圆,人随水则变通。”在人类前进的历史长河中,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实践告诉人们: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上的停 滞不前,其最终结果都会是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不断突破旧有思 维才能产生新的思路,才可以带来与众不同的胜利局面。

李小龙很喜欢跟友人谈中国的禅。他说的最多的一则禅学公 案——“茶杯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空”。

李小龙用一种平缓的语气说:“有一次,一名学者拜访一位 禅师,想请教禅宗的奥秘。当禅师与他讲解时,这名学者频频点 头,说:.’对,是这样的,我也知道。’那位禅师停下讲解,为 学者斟茶。杯子满了,禅师还不停地斟,茶溢了出来。学者叫 道:'不要斟了,茶已经满了。'禅师说:’你如果不先把自己的 茶杯倒空,又怎能品尝我的茶呢?'这名学者不由汗颜。”

李小龙曾说:“禅师的意思再简单不过,说那名学者:你不 将自己固有的观念去掉,如何接受我的禅呢?其实那位禅师讲解 的并非禅,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李小龙在求知方面如这位禅师所喻示的,排除自己旧的观 念,而不断接受新的东西。通常情况下,影迷们只知他是个功夫 大师,而不知他是个渊博的学问杂家。

《龙争虎斗》影片的美方制片人弗烈德•温布杜尔回忆道: “有一天晚上,我与李小龙和加州参议员约翰邓尼在洛杉矶共进 晚餐,席间谈到了中国拳与西洋拳谁优谁劣的问题。李小龙这时 透露他曾读过约翰邓尼父亲格连邓尼所写的两本书。席上的客人 与我,谁也不知道有这些书。约翰邓尼随即充满惊异地对他说, 你是世界上唯一知道我父亲写过那两本书的人。”

这就是李小龙。他能谈禅、伊斯兰教、基督教,诸如此类。 他不信神,但是他的精神上很有禅味。

弗烈德•温布杜尔认为知识对一名演员的作用是无形而且深 远的,季小龙电影为什么这般独具魅力,因为他以深厚的哲学为 底蕴。

他说:“我从来没有看到任何人有李小龙那样巨大的精力和 魄力,这正是他在银幕上使观众大吃一惊,以及即使在他于香港 拍得比较粗糙的电影里,也会使人感到超人力量的原因。这种生 命力是令人惊愕的。”

在很多时候,一个人新的观念、好的主意,往往来自拦腰截 断那些因墨守成规而形成习惯的思维疆界。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创 造性的思维。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只有通过有所创造,为人类作出 自己的贡献,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真正幸福。

假如一个人盲目地跟随前人,依赖于现成的结论,将永远趋 于落后的地位。只有勇于突破,想别人所没想到的方法,才能走 到别人的前面。

在很多时候,常规一直是被众多人认定的“权威”,然而, 能够赢得精彩人生、创造辉煌事业的人恰恰只是少数违反常规的 人。曾经有一位社会学者调查后得出结论:凡是能够打破常规的 人,几乎最终都赢得了成功。

面对目前激烈的竞争社会,每一个人所面对的世界,已不再 是一个故步自封的世界,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如果一 个人不能不断创新、持续改进,就会逐渐衰退。在社会各个领
域,赢家往往是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而拒绝改变和创新,就 意味着注定将被淘汰。所以,现代社会必须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 长点和新的发展机遇,才能在竞争中屹立不倒;一个人不但不能 抗拒和阻挠创新,相反还应该成为创新的推动者。只有以变应 变、不断创新,才能使个人不断前进。

当然,在进行创新的时候,一定需要你推翻一些现有的东 西,也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然而,只有突破才会有更好的发 展,你完全没有必要为此感到惧怕,不要把创新认为是与自己无 关的高深莫测的、困难的事情。

其实,能够接受新事物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只看你能 不能更好地运用它。只要你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认真完 善,勇于创新,你就能比自己想象的做得更好;而且,在创新的 过程中,你还能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也能提升自己的工作技 能,更有助于培养自己不满足于现状、勇于进取的精神,从而更 容易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除此之外,需要每一个人注意的是,在进行积极创新时,千 万不要物极必反——过分的标新立异是令人生厌的事情。有一些 人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往往创意独特,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表 现,不料“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而引来了别人的非议。

事实上,无论创新的想法是否被老板接纳,进行得是否顺 利,走出创新这一步的成败得失并非关键,重要的是自己勇于尝 试的精神。

总而言之,排除旧观念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 的不竭动力。身处于这样的时代,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历史使 命,每一个人都要培养自己创新的精神,在生活和工作之中充分

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打破旧的思维及行为模式,走一条创新之 路。这样,你才能赶上迅速前行的时代列车,使自己成为所在领 域出类拔萃的人。

精武门中踢出的国威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不少为国争光的武术高手,他们用自己精 湛的技艺将国外拳手击退,扬我国威,也宣扬了中华武术。在这 些搏击高手当中,李小龙、霍元甲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

李小龙在电视剧《青蜂侠》里饰演主角的助手,即功夫高 手加藤,属第二主角,而且始终戴着面罩。李小龙因为在《青蜂 侠》中的表演而备受关注,好莱坞通过李小龙对中国的武打观念 也有了一些改变,但是李小龙一直没有进入好莱坞影视的主流。 李小龙曾经费尽心力构思了一个功夫题材的电影剧本《无声 箫》,然而,最终由于各种原因却被搁置起来了,李小龙得知最 终的原因在于:不能让一个中国人当主角!李小龙在对好莱坞绝 望的同时,也暗暗发誓:要发扬中国功夫,终有一天我要成为超 级的国际巨星!

正是由于李小龙有过这种经历,因此他在影片中融入了很强 的民族意识。在《精武门》影片中,李小龙一脚踢碎了 “华人 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牌;并把写有“东亚病夫”的纸塞进日 本人的口中。《猛龙过江》中,李小龙大战西洋拳师,把他们一 个个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有人认为,李小龙的电影似乎总 是跟空手道过不去,这或许和他当初在美国的经历有着很密切的 关系。李小龙在影片中充分展示截拳道的魅力,把中国功夫发扬
光大到了世界瞩目的地步。

李小龙,一个原本非常平凡的小人物,在奋斗了许多年后终 于被全世界人民的认可。他和他所扮演的小人物,用自己的功夫 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不平凡。

在《精武门》一片中,李小龙在激烈的搏击中,还会发出 独特的吼叫声。据武术行家分析,发力吼叫在打斗中的实际作用 是:其一,发力吼叫可以威慑对手;其二,发力吼叫可以使身体 坚实,以至受到意外打击时也不会过度损伤;其三,发力吼叫可 以借此激发体内的“气”,和外在的力相结合,也就是说容易使 力量爆发出来。

“狮吼虎啸”是武侠小说家常常形容武士叫喊的字眼。人们 在观看比武搏斗和体育竞技时,也往往能听到对手和选手气冲霄 汉的高喊咆哮。

然而,银幕中的李小龙,发力之声与众不同,像猫叫,或像 鸟类攻敌时的激啼。这种声音,是邹文怀提议的、李小龙参与设 计的。目的就是要与众不同,显出李小龙带有鲜明个性的银幕形 象。一开始,观众愕然而且有些反感,但是很快就习惯了,并且 欣赏起来。因为在声音的背后,是力量的雷霆爆发以及排山倒海 的攻势。

据李小龙的亲友及弟子后来回忆说,李小龙在比武搏击的过 程中,从来没有发出过类似的鸟啼猫叫。在练功的时候,李小龙 往往是保持平静,偶尔也喊出一些明确具体的字眼。

《精武门》的公映盛况空前。最初两星期的票房收入已达 400万港币,比《唐山大兄》的19天的总收入高出五十多万。 香港盘纸在显著位置用大标题报道这一新闻,有记者称:“这些 影迷们简直是疯了!”

有位评论家分析《精武门》为何造成轰动的原因,说《精 武门》影片迎合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中国在历史上备受日本的 欺辱,而李小龙则为中国的观众宣泄了压抑已久的怨愤。

在美国,《精武门》影片首轮上映就引起轰动。所有的唐人 街影院都上映李小龙的《精武门》,在白人居住区的影院,此片 也颇受欢迎。《精武门》与《唐山大兄》合加一起,取得600万 美元的巨额收入。这是港产影片首次在美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为今后港产影片走进美国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新加坡,《精武门》门票时时告罄,影院通常挂出“满 座”的告示。炒票的黄牛党大发其财,把15元的票炒到27元。 在首映场过后,反响犹如核爆炸,致使第二天,成千上万的影迷 涌向电影院,造成严重的交通阻塞。当局被迫宣布《精武门》 停映一星期,待重新部署后,影片才刚刚重映。一部影片引起交 通阻塞,这在新加坡历史上唯一的一次。

在菲律宾,《精武门》在影院连续上映了长达6个月,打破 当地所有影片的纪录,使得港产影片声誉陡增,掀起了香港电影 热,发行商竞相购买港产电影的版权。最终,菲律宾颁布了限制 进口影片的政策,以维护本国的民族电影。

然而,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带有强烈的反日情绪的《精武 门》,竟然在日本反响特别好。日本影迷对李小龙的狂热程度, 并不亚于与李小龙同根的中国影迷。据调查结果表明,在日本放 映的几部李小龙影片中,最受欢迎的竟然是《精武门》。《精武 门》的拍摄,邀请了几位日本空手道高手参加,但是他们无一例 外在片中成为李小龙拳脚下的败将。我们不难发现,李小龙影片
的魅力,已经不是政治和民族的因素所能禁锢。李小龙在《精武 门》中出色的表演,更显出他与其他港台武打影星的不同之处。

台湾著名作家罗龙治著文是这样分析《精武门》的:

“李小龙一身布衣布鞋,土气十足,却一脚把番邦一个公园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恶狗拦路的招牌,踢得碎片纷飞。这一 脚的威力,其他自诩为王牌的武侠明星能够踢得出来吗?李小龙 独自去找日本一个武术馆的馆长,说要还他一份'礼物’。说完 就举起他手上的一块大字招牌,上面赫然写着'东亚病夫'四 个字。这四个字的耻辱,就像火焰般地在中国观众的心中燃起, 接着李小龙就在长啸声中,把日本恶霸打得东倒西歪。这一声长 啸,表现了埋藏已久的悲愤与耻辱,其他武侠明星能够吼得出 来吗?”

后来,甄子丹也曾说说:“李小龙是我的偶像,我酷爱他的 电影与武功,敬佩他以艺扬武、弘扬国威的铮铮民族精神,希望 有朝一日像他那样,通过电影把中国武术发扬光大。我自幼随母 亲习练武术,便是由崇拜李小龙而引发的,后来由美国远渡重洋 到北京武术队受训,乃至在香港拍电影,主演电视连续剧《精武 门》等,无一不是深受李小龙的影响,我会沿着他的足迹奋然 前行。”

浏览39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