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带》杂志原主编水户上原自20世纪80年代起也在琳达的授权下,编辑、出版 了几本有关李小龙的书籍:《李小龙技击法》(8^«1^~朽^/^_叹]\^/1〇£〇、《李小 龙:传奇》(firwce Lee : TTie Lfgend)以及《李小龙:无可比拟的格斗家》(jBrm'e Lee : The Incomparable Fighter)。第一本为根据李小龙武学笔整理出的武学专著,后 两本多以故事为主,且有不同程度的爆料,仔细看来也有不少错谬,但是瑕不掩瑜,深 受读者欢迎并多次重版。而《李小龙技击法》也由原来的一套4册装,在2008年修订 成数码修复版合订本出版,2013年,由后浪出版公司出版该书的中文译本。
1980年,《大众电影》破天荒地撰文介绍了李小龙和他的电影。1981年,《少林 寺》享誉全国,李连杰一夜_名,《中华武术》也对影片做了报道,同时•“李小龙”的名 字出现在了《武林》杂志上。此后,陆续创刊的各大武术类杂志也开始报道李小龙的 相关文章。1981 — 1984年.《霍元甲》《陈真M霍东阁》等剧在内地热播,但此时几乎没 人知道,这些电视剧是以李小龙的《精武门》为题材翻拍、衍生出的电视剧。90年代. 随着录像机的普及,李小龙的电影开始以录像带形式传入内地•李小龙因而被广大群 众所熟知。在此前后,内地有关李小龙技击法、生平的书籍也开始逐渐涌现,但内容 大多袓陋浅显。
李小龙的形象自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被应用于动画、广告创意、电子游戏、手 机、T恤等各个领域,凡此种种,数不胜数。李小龙收藏家们的藏品也因此而与曰俱 多。
1981年5月,由于版权问题,数以千计的原版照片、底片、绝版书刊、印刷电版、剪 报、小龙亲笔信笺便条、纪念品,以及琳达的访问录音、李国豪申请加入“李小龙截拳 道研究学会”的往来函件,均统统在香港西环焚化炉中付诸一炬。但笔者始终坚信, 被“焚烧”的那些“资料”其实早已被大量消息灵通的日、韩、中国台湾地区及欧美人士 以重金全数购去,被烧的不过是“替代品”而已。
1993年起,琳达开始逐渐将李小龙的部分遗物拍卖。琳达解释道:
也有很多小龙的东西我是永远不会拍卖的.包括所有他写给我的信、文章和送给 我的衣服、珠宝。我之所以举办这个拍卖会,是为了让仰慕和喜爱李小龙的影迷们有 机会拥有属于他们的英雄的东西。
话虽如此,但仍然惹来不少争议。李香凝曾当过歌手,她在1993年的《龙:李小 龙的故事》一片中出镜并演唱过《加州之梦》(Dmjwhg ) •也曾做过武术 节目主持人,参演过一些影视剧,并有不少打戏。1998年,她应邀为嘉禾公司拍摄过 动作片《浑身是胆》,事先接受过长时间的截拳道与跆拳道训练.她在片中与“喷气机 本尼”(本尼•尤奎德兹)的动作戏、眼神被影评家誉为“仿若李小龙再现”。后来退出 娱乐圈,与母亲一起创建李小龙基金会,将“李小龙”作为一个版权、一个品牌来打造、 经营,并由她的丈夫专职在全球范围内追讨版权。2014年,“Bruce Lee”品牌打人中 国市场。
掌握话语权者,总能得到更多的关注,也因为此,许多“知情人士”便在不同时间、 不同环境通过不同媒体及渠道大放厥词,以提高自身关注度。例如克劳斯,其于1987 年来港,遍访李小龙生前好友及同事,写了《龙争虎斗制作特辑》77^ )和《李小龙传》: ,部分访问已由张钦鹏、罗振光合编
的《他们认识的李小龙》刊出,笔者看过后只觉错谬百出,荒诞不经,除收藏外已基本 没有太多研究价值。
又如黄淳樑,李小龙死后,他便第一时间对媒体发貧‘李小龙用电练功说”,之后, 元华、杜惠东等人也发表过类似言论;而后,黄淳樑又炮制出“密室切磋练武说”,自 1973年起,切磋时间从“数小时”一直到了 12小时[U,切磋细节也被他颠倒黑白,称李 小龙“力度远逊当年、处于下风”并被其“一指封喉”,而自己疏于练功两年,搏斗经验比 对方好,切磋时不觉得有压力感。但其弟子温鉴良于2000年、2008年先后两次爆出切 瞎真相:时间不过4〜5分钟,两人过了几招而已,切磋时李小龙主要用脚。事后他回武 馆给黄淳操擦药酒时才发现师傅手臂上全是癌青,像皮蛋一样。温鉴良承认“现在公平 地说,如果李小龙真拳拳到肉打下去•我师傅很难顶得住”。
正因为黄淳樑与李小龙有过交集,内地获取信息渠道又较为单一、狭窄,于是,与 李小龙“有过交集”的咏春门人说的话都成了金科玉律,外界才会对其言论如此“深信 不疑”。
除黄淳樑外,叶准、卢文锦、梁挺,也是咏春门中颇有名气的。由于与李小龙同是 叶系咏春传人,便沾了李小龙和叶问的光,有了足够的话语权来为自己造势。不可否 认.他们的咏春拳造诣颇深.但是明眼人也看得出,他们对于李小龙的认识也仅限于 坊间的道听途说,或仅仅是数面之缘,甚至对李小龙有着莫名的嫉妒。为此,不惜诋 毁、贬损李小龙。但到了需要宣传咏春拳的时候.又把李小龙这个可能是咏春门内名 气最大的徒弟抬出来,作为招牌来招徕学生;一旦达到目的,便把李小龙抛诸一边,肆 意践踏。叶准便是以反复无常而“著称”,在各种书籍、采访中对李小龙的生平、与叶
问的关系信口雌黄,随意颠三倒四,让人实在不敢相信其言论真实性叶问外甥、 台湾咏春拳大师卢文锦在内地节目中自称是李小龙的“三师兄”[23、说“李小龙没学 咏春之前逢打架必输”;自称是叶问“关门弟子”的梁挺更是将自己捧成“全球咏春 王”,抹黑李小龙武道思想及其武技的言论不胜枚举,其丑恶面目清晰可见。
李小龙的美国弟子们在李小龙死后依然低调授徒,遵守着“不将截拳道公开化教 授”的诺言。但众多李小龙迷、截拳道爱好者需要一个精神支柱,不希望看到截拳道 因为李小龙的去世而一同消逝。他们都知道,众多李小龙弟子中,只有伊鲁山度与李 小龙拍过电影,并与同样是菲律宾裔的李小龙弟子理查德•巴斯蒂罗合作开设了菲 律宾功夫学院。而李小龙的其他弟子或学生都有自己的工作,业余时间各自授武极 为低调而不为人所熟知。媒体对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在不遗余力地大力报道、渲 染、追踪下,使得大家误以为世间懂得截拳道的李小龙弟子仅伊鲁山度一人,因此他 们辗转找到伊鲁山度,要他教授截拳道。伊鲁山度初始为了遵守诺言,并不愿教授, 但是迫于无奈且骑虎难下,便提出“截拳道概念”一说,如果按照这个概念,人人都可 以混合各种武技而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拳术。同时他将自己从李小龙处所学到的振藩 功夫与自己的菲律宾武术、马来武术及其他国外武术混合起来,作为“截拳道”来教授 给大家或许他认为,这么做便是没有违反当初许下的承诺——因他教的其实并 非李小龙所传授的截拳道,只是属于自己发展出的一套混合武术。但因为大量的截 拳道爱好者错将只属于伊鲁山度的个人武术作为真正的截拳道来学习,真正的李小 龙功夫反而几乎被取代、埋没了。
〔1〕叶准的言论反复可从以下两例窥见一斑:《〉在其于1981年出版的英文版《叶问116式咏春拳木人桩》 一书中,亲自提到叶问不喜欢李小龙,也不喜欢别人在他面前提到李小龙;而在2013年7月20日.香港 亚洲电视(ATV)直播的《李小龙逝世40周年》特辑上,叶准现身视频.又说:"很多人说我父亲和李小龙
关系不好,这是错的,他们关系一直很好。’’(2)在80年代与90年代的言论互相矛盾 家父在李小龙
离港赴美前,曾叮嘱他不要随便教功夫.特别是传授外国人,而李小龙在答应后.却于美国开馆,并不问
国籍地授徒。此举确令先父惊讶及失望 (80年代言论,选自《叶问116式咏春拳木人桩》一书)
李小龙往美国读书,临行前家父带着他培养的一些徒弟学黐手,其后李亦在美开班授徒……李小龙自创
载拳道,曾向先父征询意见,并获得家父同意创立新拳,当时我也在场 (摘自《李小龙:神话再现》)
〔2〕卢文锦说自己是叶问到港后第一批学员,是李小龙的“三师兄”,而在《叶问宗师百年诞辰纪念特刊》一书 中,也不过是排在李小龙前一期,根本就不在梁相、骆耀、徐尚田、叶步青等第一批学员之列。而作为叶 问宗师来港后收的第一期学员的徐尚田师傅于W忆文章所述及的第一期学员名单里,也压根没有提到 卢文锦的名字。
〔3〕李小龙死后,他的弟子们便去伊鲁山度家继续进行训练,但是随后便犮现,伊鲁山度所教授内容多为菲 律宾武术•我奉道1*1容少之又少.便一一离开此地。李小龙生前就曾对他说过不要因为你是菲律宾人 就过多地加入菲律宾武技。’’日后,伊鲁山度还想创立'•马菲尼道但没有成功。
浏览45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