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二字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较早见于《易•乾文言》中“见龙 在田,天下文明”和《尚书•舜典》中“壑哲文明",它们都是文采光明 和文德辉耀的意思。西方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文明”这个词 的概念被广泛使用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对文明的含义做出过科学 的概括,他们认为,文明是反映整个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变化的,是 整个社会进步的标志,它是人类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成果。
武术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必然与人类文明化的进程休戚相关。 武术的未来发展也一定受到人类未来文明社会的态势所影响。
人类的文明化进程。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大体上经历了采猎 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这样几个阶段。每一次文明的 进步和飞跃,既是建立在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极大提高基础上实 现的,也是建立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利用和改造能力不断提高的前 提下产生的。在采猎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完全依赖 自然界生存,因而对自然的认识非常低下,人和自然的关系建立在盲 目与自发的基础上,它们形成一种和谐相处的关系;在农耕文明阶 段,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人们依靠农耕牧渔而生产,对自然 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人同自然的关系处于一种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而在工业社会,工业文明所反映的是较高水平的生产力,社会依靠科 学技术和机器大工业生产而发展,人类沉缅于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 的狂热中,这个时期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的不平等关系。在 信息文明时代,人类获得的信息量空前庞大,地球因为网络而变为村 落,先进的科学技术正以不可想象的速度渗透到人类个体的道德领 域、情感领域和精神领域,并试图对人类进行简化操作o人类面临历 史上最为严重的内部的、精神空虚的危机。
资源面临枯竭,污染日趋严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 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人类和自然的冲突便以最强烈的形式爆发出 来。生态危机的出现,给陶醉于工业文明辉煌成果的人们敲响了警 钟,使人们不得不对以往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发展模式进行 反思。
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醒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 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 报复。”(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当自然以它特有的方式对人类进行 “惩罚”之后,人类才突然明白了后果的严重性。
因此,一种新的文明取代信息文明将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的必然。 这种文明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人和自然的关系,重新确立人类生存的 终极价值,这种新的文明就是生态文明。
80年代末,生态文明意识逐渐在世界不同民族和不同意识形态 的国家产生。人们不再盲目追求增长,而是探求可持续发展。90年 代世界环发大会和《里约宣言》的发表,真正拉开了生态文明时代的 序幕。近年来,理论界和学术界对全球化问题的关注,特别是对生态 文明内容的探讨表明,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作为一种共识已经确立 和形成。
生态文明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础上,是以人类和自然相 互依存为中心的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既是历史发 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武术的文明化进程。中国武术,作为源于战争搏杀残酷嗜血的 搏斗技术,在中国大地上演绎为一种充满哲理、伦理、艺术等光辉的 套路运动形式。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个民族都有其本地化的搏斗技 术,中国武术无论是在运动形式上还是在价值追求上都有别于它们 “致伤致残"的血腥和“你死我活”的残忍。这种独特的差异与它的文 明化进程不无关系。在中国文化积淀中发展起来的武术,不可避免 地与生俱来地携带着众多我们民族文化的特性。
嗜血的格斗。中国武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我国远古祖先的生 产活动中去。当时生存环境极为险恶,生产资料异常贫乏,先人们为 了生存不得不进行狩猎等生产活动,并从中学会了使用木棒、石头击 打野兽的方法。这些击打的方法孕育着武术兵械格斗技术的产生。 除了人与兽斗,部落战争是进一步促进武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 嗜血的格斗术与其他民族的格斗术没有区别,罗马大竞技场的角斗, 就是把俘虏来的奴隶放逐到竞技场上相互残杀,以观赏取乐。
约规下的决斗。武术除了用于军阵格斗,还用于奴隶主贵族消 遣活动,并在民间传播。他们重视提倡“拳勇”、“技击”,特别是“相 搏,,与“斗剑,,发展迅速。这一形式与西方中世纪的决斗相雷(类)同, 约规下的决斗相对于野蛮厮杀文明一些,但仍然是你死我活的对决。 在西方一直延续到19世纪,从剑击发展到枪击。
体育竞技的胜负。武术无论从技术渊源、文化心态和伦理思想 上反映了它具有强烈竞争性的一面。从汉魏曹丕以蔗为杖与邓展将 军论剑,直至近代的“打擂台”,人们从比武中显示自身强大和战胜对 手的能力。即使是脱离搏斗“敌我”双方的套路演练,也是在寻求一 种英雄主义的豪壮气概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武术文明化进程开始逐 步走向体育竞技的胜负。把格斗术放置于竞技场上,在严格的规则 下力求避免伤害进行旨在胜负的比赛,是人类格斗术文明化的重大 进展。如拳击、击剑、摔跤、柔道等,旨在以速度、力量、技巧战胜 对方。
心理的较量。由于武术本身的内倾性所表现的中华民族重内、 重意、重合、重直觉的文化心态,使得武术的文明化进程有了新的发 展。武术技术、技法中的内涵,常常需要“反求诸事”的体悟,从反复 实践中方能得其要领。武术与其他具体的外在竞技不同,难以划定。 武术劲力是靠以意领气、以气催力来实现。手、眼、身、步形体动势是 内在精、气、神的反映,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内劲、内气、 内在意境,妙到令人玩味不尽、体味不尽,常常成为练习者体悟不止 的“终身武艺气即使在较武中,也由原来纯粹的嗜血格斗进化为心 理的较量,“较艺”超越“较技”。通过演练或“拆招”、“试手”以显示的 功力、道德、精神使对方心悦诚服,乃至结为同好
生态文明下未来的武术。竞技体育中的格斗运动比较血腥厮 杀,约规下的决斗使人类走向了文明化的新里程,这里既不是流血的 戮杀,也不是以生死为代价的决斗,而是以力量、速度、智慧来决定胜 负。.然而在工业文明时代,人们的竞争心态,最终导致了它追求金牌 带来的丑恶,甚至不惜以兴奋剂摧残身体。曾在屏幕上出现的一种 美国职业摔跤(Puleleis)是一场模拟厮杀角斗的对抗性表演,虽没有 危及生命,仍体现了工业文明下人们竞争心态演绎出的追求感官刺 激,一种极端利己、享乐主义的裸露。
当我们的丰富商品充斥了人类的物欲生活,当信息科技带来诸 多方便的时刻,人们是否意识到了人类在此环境中精神领域、道德领 域、情感领域中的缺失和空虚?人类的文明化进程该如何走?诚然 生态文明时代的提出,给人类带来了一缕新的希望之光,在这个憧憬 的生态文明时代,未来的武术是怎样?既不是杀戮的,也不是决斗 的,甚至也不是竞争的,应当是一种高度和谐、自然的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的主要标志,体现在三大“转变"上:一是生产技术的大 转变,即有害环境技术向无害环境技术的转变;二是经济观念与行为 的大转变,即从单纯追求经济目标向追求经济生态双重目标的转变; 三是自然观的大转变,即由天人相分到人天谐和的转变。由这三大 转变,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生态伦理观、价值观和生态文明观。生态文 明观强调,人与自然必须保持平衡、协调和统一,社会、生态、经济必 须协同发展。
在生态文明的社会,人类高尚的生活态度、文明的生活方式、科 学的健康理念,必将影响武术的存在形态。未来武术的变化,我们认 为主要朝三个方向发展。
自然的武术。人类追求生态文明是在寻找人的自然本性,它是 一种回归自然的最为“纯朴”的感悟,而并非是那种野蛮象征的搏打 厮杀。习练者不再过多考虑武术的格斗功用,因为格斗武术在生态 文明的社会已失去舞台。不去追求动作标准如何,不去图人前美观 和争夺金牌。他们仅用自己的肢体在书写内心的武意,随曲就伸,自 然而然。当你置身于旷野、园林、绿地等空气清新的大自然环境之 中,恬淡虚无,心旷神怡,用一种热爱自然,融入自然的心情去练拳, 以顺乎自然;用天人相通观念来行拳,让动作自然地流动,毫无牵扯 勉强,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无为的状态,体悟到圆、通的无碍妙境。
智慧的武术。武术长期积淀产生的武术格斗技艺,将演变为一 种智慧,成了“两两相当",却没有一点伤害。人们在玩“劲"和用“法” 中回味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财富。人们在兴致的演练与对抗的玩味 中体验武术的延年益寿之功效。
它通过假想、假设各种攻防的形态、变化出无穷尽的招数和凸显 神通的劲力,贵在出“巧”出奇,充满人类在攻防能力上的智慧。
对招法劲力的钻研磨砺,会带给人们一种无穷尽追求的乐趣,一 种精神上的满足可以作为一种修炼身心的终身体育。
浏览505次